❶ 海南地區的舞蹈有那些,他們有什麼特點
海南黎族民間舞蹈文化的風格特徵
黎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黎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中創造無
數的優秀文化,黎族民間舞蹈就是其中一朵絢麗之花,在表演形式、
表演內容上呈現著多彩的面貌,
在舞蹈體態、
動律等肢體運動方式上
呈現出獨具特色的風格特徵。
黎族民間舞蹈風格的形成,
受到民族歷
史、宗教信仰、
審美習慣、所處自然生態環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主要
生產方式、生活習俗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是經過漫長的發展、積
淀而形成的,
它根植於黎族的社會生活,
凝聚著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精
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民間
舞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黎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徵
黎族民間舞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表演內容上看,有反映舂
米、打獵、種山蘭等生產勞動舞蹈,有反映祭祖、喪葬、驅鬼治病的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也有反映娛樂喜慶以及節令和風俗習慣的生活習
俗舞蹈
;
從表演形式上看,主要以鼓舞
(
以鼓伴奏或擊鼓而舞
)
和以樂
伴舞為主
;
從表現手段上看,多以使用道具表演為主。總體說來,黎
族民間舞蹈形式古拙、風格質朴、生活氣息濃郁,男性動作剛健、敏
捷又不失幽默、風趣,女性動作輕快、靈巧而又柔美、細膩。黎族民
間舞蹈的風格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具有特色的體態、
動律、
音樂伴奏、
表演形式及道具使用中。
1.
黎族民間舞蹈體態的基本特徵
舞蹈體態是舞蹈在靜止或運動時形成的基本姿態,
是造成舞蹈動
❷ 朝鮮族有一種舞蹈,頭上頂個布條,轉動,叫什麼
那叫「象帽」
象帽舞是朝鮮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深受朝鮮族居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人們就跳起歡快的舞蹈,搖動色彩繽紛的象帽,線條流暢的長長飄帶旋轉如風,在舞者周圍畫出各種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象帽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門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其舞姿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喜悅之情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並散發出濃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稱之為農樂舞當中的華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性,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周圍畫出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甩象帽動作花樣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❸ 求一個舞蹈視頻 。。一個國外的男孩。。很高。。黑色帶帽的衣服。。帶著帽子跳舞。。很妖嬈。。
這....范圍太小了吧...
❹ 戴帽子跳的舞蹈 要好看的
男的女的跳?
❺ 民間舞蹈的海南舞蹈
歷史淵源
招龍舞產生於早期民間祭祀宗教文化活動,是苗族遷入海南島後,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生產勞動中,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積淀而形成的。有史料記載,在明代時期,朝廷強行徵兵,苗族人便來到了海南島。也有一些苗族人因生活困難所迫,從廣西渡海來到海南。
苗族人居住海南島後,過著無定居的艱難生活,他們為了尋求精神上的寄託,焚香祭祖,祈求平安,保佑他們豐衣足食,風調雨順,安居樂業。自古以來,苗族都把盤王視為超自然、超人間、靈魂不滅的神祗。苗族崇拜祖先並視龍為祖先,凡家人、六畜不安,都求祖先公來驅邪,保平安。舉行祭祀儀式時設壇焚香,殺雞、宰豬祭拜祖先,祭拜完畢,由文、武大道公手持代表龍的長木劍,頭戴龍帽,身穿綉有龍圖案的長袍,帶著小道公以舞蹈為形式,手舞足蹈表演祭拜祖先招龍的各種動作。這種「做齋」跳的舞,在每年的農歷元宵、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等時段進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這種祭祀活動逐漸形成了民間約定俗成的信仰習俗。
主要價值
●招龍舞的表演形式獨具特色,保留和傳承苗族原古的宗教文化,具有原生態文化的基本特徵,富有民間傳統舞蹈的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招龍舞歷史悠久,祭禮民俗濃重,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海南原古的苗族人民在與大自然搏鬥過程中的一種民族宗教信仰的精神文化,這對於探討和了解海南苗族民族宗教信仰及其宗教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招龍舞活動具有濃厚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它是群眾自發組織的一種民間活動,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苗寨中群眾自由參與活動,豐富了文化生活。這對於保護和傳承招龍舞民間舞蹈活動,為促進海南苗族民俗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❻ 在海南有沒有漂亮的帽子
有啊,很多,在海口的解放路有很都,什麼樣的款式都有,而且可以砍價呢!
❼ 什麼舞是戴著帽子來跳的
爵士舞 爵士一詞本來是舞蹈音樂,在音樂用語的 「Jazz」 是在一九零零年以後才被使用,在那以前似乎叫做 「Jass」,隨著一八八零年爵士樂的誕生,配合而生才有爵士舞一詞;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才會有喧鬧,狂躁、活潑之意的解釋。爵士舞動作的本質是一種自由而純朴的表現,直接把內心的感受用身體的顛、抖、扭表達出來。就像我們聽到喜歡的音樂,能從內心自然的流露出感情,身體就不由自主的隨著音樂節奏而活動,如彈響手指、擺首頓足、時而興奮激烈,時而緩慢優柔的溶入音樂之中。 爵士舞是一種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型舞蹈,是屬於一種外放性的舞蹈,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現代舞所表現的一種內斂性的舞蹈。爵士舞主要是動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主要目的是為了娛樂別人也娛樂自己,可帶給自己與別人一段美好的時光,這也是為甚麼它的表現一點都不虛飾,舞蹈時所散發出愉悅的氣氛和那種快樂的精神非常具感染力。雖然說必須具有非常好的技巧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爵士舞者,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掌握它的基礎舞步,而且爵士舞的表演空間很廣,個人的色彩和獨特的風格才是舞動時最令人注目的地方。 爵士舞主要是追求愉快、活潑、有生氣的一種舞蹈。它的特徵是可自由自在的跳,不必像傳統式的古典芭蕾必須局限於一種形式與遵守固有的姿態,但和的士高舞那種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又不同,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種現律的存在。例如它會配合爵士音樂表現感情,也藉助或仿效其他舞蹈技巧;如在步法和動作上,應用芭蕾舞的動作位置和原則、踢踏舞技巧的靈敏性、現代舞軀體的收縮與放鬆、拉丁舞的舞步與擺臀以及東方舞蹈上半身的挪動位置等等。 風格型爵士舞和現代爵士舞。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1、爵士舞的起源 爵士舞蹈是非洲舞蹈的延伸,由黑奴帶到美國本土,而在美國逐漸演進形成本土化,大眾化的舞蹈。非洲的黑人由於受到長達約三百年的奴隸交易,使得他們被遣散在美國及世界各地。在新環境,新生活中過著暗淡悲慘的奴隸日子,雖在這種痛苦的情況中,仍然未忘記他們的音樂與舞蹈。無論在人生的喜,怒,哀,樂或拜神的集會裏,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唱起故鄉的歌曲,大跳其民族舞蹈。又因他們不斷的創新,發明新舞步,逐漸地美國人對這些充滿韻律節奏感的黑人舞蹈感到興趣。於是久而久之乃逐漸變成喜氣洋洋,都市型的音樂和舞蹈。 2、爵士舞的產生 爵士舞於二十世紀早期因循爵士樂自然伴隨而演進下來,又因爵士樂在演奏上,一向相當熱鬧,"Jazz" (jazz up) 才會有喧鬧,狂躁,活潑之意。最早的爵士舞蹈是由黑人的社交舞配上爵士音樂來表演的,盛行於美國南方的鄉下,特別是新奧爾良城的一些業余舞者,他們會在聚會上或俱樂部的場所表演爵士舞蹈。到了一九一七年,當時的流行舞者順著歌詞的意思來表演,有一位叫班頓歐爾斯崔(W。 Benton Overstreet)寫了一首歌叫 "The Jazz Dance",而這首歌裏的 "Jazz Dance" 就變成爵士舞蹈的永久代名詞,爵士舞的名稱就此產生了。 3、爵士舞的改良 當爵士舞在即興演奏和節奏明快的爵士樂伴奏下以「舞曲」的形式出現後,那些黑人,白人的舞蹈家將基本步伐加以改良及變化,此外又啟發後進者的創新靈感而增加了臀部的擺動,肩部的抖動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獨立動作。 隨著一九二零年紐奧良的黑人們開始演奏其爵士音樂以來,就流行許多以混會體方式的搖滾型舞蹈,如查爾斯登舞(Charleston),西迷舞(Shimmy),琳蒂舞(Lindy)等均盛行一時,後來更布吉烏吉(Boogie-Woogie)和吉特巴(Jitterbug)的誕生,在舞蹈的型式上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從以往一向擁抱的舞蹈,改變成一種舞者與舞伴分開來對跳的舞。 4、爵士舞的演化 30年代後半期至40年代,爵士舞演化成有三種類型的表現方式:第一種是具有強烈古典芭蕾味道的現代爵士舞,第二種是受了黑人及拉丁舞蹈影響的爵士舞,而最後一種是摻雜了詼諧音樂及踢踏的混合爵士舞。盡管當時爵士舞是如此的風靡,但是在一九四零年代後期卻開始走下坡,因為新的爵士音樂取代了過去大的爵士樂團,它的音樂節奏因太復雜,很難配合舞步,再加上留聲機的發明,和政府(美國)向舞場徵收的重稅,使得不少曾風光一時的舞蹈俱樂部相繼停業。 雖是老式型態的爵士舞蹈衰退,但正好也代表了一種承先啟後的儀式。基於美國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所以新的爵士舞也具有非常高的融合性,它把老一代的爵士舞步和50,60,70時代風靡一時的新舞步摻雜一起,更承大眾傳媒的興起,帶動了爵士舞的興盛。
滿意請採納
❽ 體現海南風情的舞蹈有哪些啊 急!急!急!
樓上說的沒錯,我是海南藝術學校出來的學生,我也來給你點建議吧!
像樓上所說的,竹竿舞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有點舞蹈基礎的話,可以採納下面的「長壽舞」,不過個人還是覺得竹竿舞應該會讓開場的氣氛一下升高,中間也可到下面把領導拉上舞台一起跳,竹竿舞比較簡單,相信你們的領導和公司其他人很快便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