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0年奧運會北京為什麼落選了
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內幕
1993年9月23日,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舉行國際奧委會第101次全會,將投票選定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
9月17日下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舉行會議。會議還未開始,薩馬蘭奇就讓秘書把幾則電訊稿送給振梁看。薩馬蘭奇在電訊稿上寫了「何」字,並在後面打上了個大驚嘆號。振梁看了電訊後吃了一驚,原來是幾家通訊社分別從悉尼和蒙特卡洛發出消息,說張百發於8月31日在北京接受了澳大利亞特別廣播公司電視台的采訪。張說,如果因美國國會的阻撓而使北京申辦失敗,中國要抵制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加以報復。振梁不相信張百發會在這個敏感時刻發表這種授人以柄的談話,但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他又無法立即與代表團取得聯系。
果然,執委會一開始,薩馬蘭奇就問振梁有沒有抵制這回事,振梁毫不含糊地表示根本沒有。薩馬蘭奇聽後很高興,立即讓國際奧委會公共關系主任納皮埃在當天國際奧委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安排振梁講話。
這天在蒙特卡洛,這件事馬上被「哄」成了最大新聞。幾家電視台一小時一次地播放「中國要抵制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新聞,還播出了澳大利亞電視台采訪時的一些鏡頭來證明他們「言之有據」。西方幾大通訊社一天幾次地播發有關中國要抵制的消息,有的消息別有用心,說中國從來就把政治利益放在奧林匹克理想之上,以往就有過抵制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歷史;說北京又在打政治牌,這次是想用抵制來「訛詐」國際奧委會以取得舉辦權。西方記者抓住所謂「抵制」問題,頻頻向我代表團發言人發難。
在國際奧委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振梁對幾百位記者開門見山地說明:「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目的,是為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作貢獻,促進人民間的相互理解與世界和平。不論表決的結果如何,中國為奧林匹克運動作貢獻的立場將始終不渝。」記者繼續追問「中國是否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你對張百發的講話有何評論」等。振梁先用法語回答:「我不知道張百發先生有這類談話,有關他的講話顯屬誤譯誤傳。我想指出的是,我是中國奧委會的主席,我再重復一遍,不論蒙特卡洛的表決結果如何,我們將參加利勒哈默爾冬奧會和亞特蘭大奧運會。」他又用英語重復了一遍,窮追不舍的記者們終於不再提問。
事後了解,8月31日澳大利亞特別電視台采訪張百發時,張百發曾對美國國會明目張膽地違反奧林匹克原則、干涉中國人民申辦奧運會的權利表達了氣憤的心情。他說,有一位美國朋友對他說,美國那樣對付你們,你們完全有理由抵制亞特蘭大奧運會。張百發同澳大利亞電視台記者說,我們完全有理由對美國進行報復,但我們不會那樣做,因為我們一貫支持奧林匹克運動。沒有想到澳大利亞方面把這段講話掐頭去尾地加以製作之後,在蒙特卡洛表決前夕播出,並且把內容事先透露給西方各大通訊社。澳方的真實意圖就是在臨近表決之時,突然投下一顆重磅炸彈,使我們難以在短短的最後關頭翻過身來。
1993年9月23日晚上8時,最後一輪投票結束後,全體委員到路易二世體育館參加投票結果宣布大會。會前,振梁曾同萬嗣銓商量好,由萬在他的旅館門口等著,這里是振梁從會場到路易二世體育館的必經之地。如果申辦有望成功,振梁以向萬微笑招手為號;如果沒有希望,振梁將無任何錶情和手勢。天下著大雨,振梁在約定的旅館門口沒有見到萬,而是在體育館門口見萬佇立在那裡,滿臉期待的表情。兩人的眼睛對視了一下,振梁就轉過臉去。進入體育館,振梁對薩馬蘭奇說:「看來悉尼獲得了主辦權。」薩馬蘭奇說:「你怎麼知道呢?也許是北京呢?信封打開之前,誰也難以確定誰家獲勝。」振梁說:「不,曼徹斯特的支持者大多數將支持悉尼。」薩馬蘭奇走上主席台,他莊重地掏出信封,取出表決結果,然後宣布:「勝利者是悉尼。」
此時此刻,振梁感到特別難受。雖然一切在他意料之中,但看到台下的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同志們的表情似乎凝固住了時,他真感到受不了了。而全世界電視觀眾看到的是,振梁在主席台上大度地祝賀他身邊的第二副主席、澳大利亞的高斯珀。
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
其他原因還有
1.最後一輪曼徹斯特被淘汰後,歐美的票都流向了悉尼。
2.悉尼在環保,硬體方面確實比北京好一些。
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市的全國勞動模範
勞模,即勞動模範。他們是勞動者的傑出代表。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北京曾先後涌現出一批著名的勞動模範,如:李瑞環、倪志福、時傳祥、張百發、張秉貴等等。
勞模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是時代的「明星」,社會的楷模。他們受到黨和國家的表彰,受到人民群眾的尊敬。他們也成為作家、藝術家謳歌的典型人物。在北京市的文壇上,五十多年來,曾出現過一大批謳歌勞動模範的各類文藝作品。這是北京文藝史上值得記載的一頁。
1958年,在建設「北京十大建築」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的青年木工李瑞環、青年突擊隊長張百發等全國勞模,聲名大振,家喻戶曉。1959年,全國第一次「群英會」在北京召開。在「群英會」上,共和國主席劉少奇與淘糞工人時傳祥親切握手、談話的照片和報道,成為全國上下津津樂道的話題。作家、畫家、演員紛紛深入生產第一線,以創作出歌頌勞模的文藝作品為榮。所以,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一批歌頌勞模的文藝作品,便應運而生。著名畫家蔣兆和、李琦、尹瘦石等,都創作過以勞模為題材的畫作。而北京工人詩人們創作的一批歌頌勞模的詩歌作品,曾產生了很大影響。
工人出身的詩人李學鰲,以其對新生活、新人物的關注及飽滿的創作熱情,於1958年,首先創作出一批歌頌勞模的詩歌。其中,《張百發的手》等篇,被收入1958年《詩選》。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一些報刊,組織北京工人文學創作組的工人作家、詩人,深入工礦企業,采訪各條戰線的勞模,創作出一批文學作品,在報刊上發表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中,王術寫青年機械工人倪志福的詩歌《站在世界科學的講壇上》、王恩宇寫二七機車廠老勞模陳發事跡的《機車大夫》、何玉鎖寫軋鋼工人的《李永貴的故事》以及韓憶萍和陳滿平分別創作的歌頌紡織行業勞模的《三姐妹》和《韓茶仙》等組詩、小敘事詩,成為代表性作品。
上世紀60年代初,在北京和全國都掀起了一個「學勞模、寫勞模和爭做勞模」的熱潮。這一時期,影響較大的當屬電影《青年魯班》和《紅色背簍》了。
《青年魯班》是以李瑞環的先進事跡為素材,經過藝術加工而創作的一部影片。李瑞環曾以創造「放大樣」的新工作法,改革了傳統木工工藝,解決了生產難題而聞名。《青年魯班》就是以這一故事情節,塑造了青年工人「胡四輩」的典型人物形象。當時,表現工人生活的影片為數甚少,這部電影的出現是難能可貴的。全市工礦企業無不組織觀看,報刊也好評如潮。近年來,中央電視台影視頻道,曾在「流金歲月」欄目,重新播放過這部影片。
《紅色背簍》是根據全國勞動模範、北京市房山區黃山店供銷社售貨員王硯香的事跡創作拍攝的。身為山區售貨員的王硯香,身背「背簍」,跋涉於險山峻嶺之間,把貨物送到深山群眾的炕頭上,群眾稱他為「背簍商店」。他作為山區商業工作者的一面旗幟,曾帶動了城鄉商業職工為人民服務的熱潮。
1964年,中國評劇院創作演出了以時傳祥的先進事跡為素材的評劇《一杯茶》,由評劇表演藝術家魏榮元主演,其中的一些唱段,流傳至今。時隔三十年之後,1994年,我作為中國評劇院的編劇,曾到時傳祥生前所在的清潔隊深入生活,創作了大型現代評劇《情戀萬家》,再次把時傳祥和新一代環衛工人勞模的形象搬上舞台,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❸ 上世紀90年代,北京申奧失敗原因
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內幕
1993年9月23日,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舉行國際奧委會第101次全會,將投票選定2000年奧運會的舉辦城市。
9月17日下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舉行會議。會議還未開始,薩馬蘭奇就讓秘書把幾則電訊稿送給振梁看。薩馬蘭奇在電訊稿上寫了「何」字,並在後面打上了個大驚嘆號。振梁看了電訊後吃了一驚,原來是幾家通訊社分別從悉尼和蒙特卡洛發出消息,說張百發於8月31日在北京接受了澳大利亞特別廣播公司電視台的采訪。張說,如果因美國國會的阻撓而使北京申辦失敗,中國要抵制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加以報復。振梁不相信張百發會在這個敏感時刻發表這種授人以柄的談話,但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他又無法立即與代表團取得聯系。
果然,執委會一開始,薩馬蘭奇就問振梁有沒有抵制這回事,振梁毫不含糊地表示根本沒有。薩馬蘭奇聽後很高興,立即讓國際奧委會公共關系主任納皮埃在當天國際奧委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安排振梁講話。
這天在蒙特卡洛,這件事馬上被「哄」成了最大新聞。幾家電視台一小時一次地播放「中國要抵制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新聞,還播出了澳大利亞電視台采訪時的一些鏡頭來證明他們「言之有據」。西方幾大通訊社一天幾次地播發有關中國要抵制的消息,有的消息別有用心,說中國從來就把政治利益放在奧林匹克理想之上,以往就有過抵制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和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歷史;說北京又在打政治牌,這次是想用抵制來「訛詐」國際奧委會以取得舉辦權。西方記者抓住所謂「抵制」問題,頻頻向我代表團發言人發難。
在國際奧委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振梁對幾百位記者開門見山地說明:「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目的,是為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作貢獻,促進人民間的相互理解與世界和平。不論表決的結果如何,中國為奧林匹克運動作貢獻的立場將始終不渝。」記者繼續追問「中國是否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會」、「你對張百發的講話有何評論」等。振梁先用法語回答:「我不知道張百發先生有這類談話,有關他的講話顯屬誤譯誤傳。我想指出的是,我是中國奧委會的主席,我再重復一遍,不論蒙特卡洛的表決結果如何,我們將參加利勒哈默爾冬奧會和亞特蘭大奧運會。」他又用英語重復了一遍,窮追不舍的記者們終於不再提問。
事後了解,8月31日澳大利亞特別電視台采訪張百發時,張百發曾對美國國會明目張膽地違反奧林匹克原則、干涉中國人民申辦奧運會的權利表達了氣憤的心情。他說,有一位美國朋友對他說,美國那樣對付你們,你們完全有理由抵制亞特蘭大奧運會。張百發同澳大利亞電視台記者說,我們完全有理由對美國進行報復,但我們不會那樣做,因為我們一貫支持奧林匹克運動。沒有想到澳大利亞方面把這段講話掐頭去尾地加以製作之後,在蒙特卡洛表決前夕播出,並且把內容事先透露給西方各大通訊社。澳方的真實意圖就是在臨近表決之時,突然投下一顆重磅炸彈,使我們難以在短短的最後關頭翻過身來。
1993年9月23日晚上8時,最後一輪投票結束後,全體委員到路易二世體育館參加投票結果宣布大會。會前,振梁曾同萬嗣銓商量好,由萬在他的旅館門口等著,這里是振梁從會場到路易二世體育館的必經之地。如果申辦有望成功,振梁以向萬微笑招手為號;如果沒有希望,振梁將無任何錶情和手勢。天下著大雨,振梁在約定的旅館門口沒有見到萬,而是在體育館門口見萬佇立在那裡,滿臉期待的表情。兩人的眼睛對視了一下,振梁就轉過臉去。進入體育館,振梁對薩馬蘭奇說:「看來悉尼獲得了主辦權。」薩馬蘭奇說:「你怎麼知道呢?也許是北京呢?信封打開之前,誰也難以確定誰家獲勝。」振梁說:「不,曼徹斯特的支持者大多數將支持悉尼。」薩馬蘭奇走上主席台,他莊重地掏出信封,取出表決結果,然後宣布:「勝利者是悉尼。」
此時此刻,振梁感到特別難受。雖然一切在他意料之中,但看到台下的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同志們的表情似乎凝固住了時,他真感到受不了了。而全世界電視觀眾看到的是,振梁在主席台上大度地祝賀他身邊的第二副主席、澳大利亞的高斯珀。
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
其他原因還有
1.最後一輪曼徹斯特被淘汰後,歐美的票都流向了悉尼。
2.悉尼在環保,硬體方面確實比北京好一些。
❹ 張百發的介紹
張百發,河北香河人。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京市第三建築公司一工區青年突擊隊隊長、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經理,北京市建工局副局長,國家建委副局長、副主任,北京市常務副市長。1955年被評為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59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是中共十大至十三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❺ 張百發最後什麼下場
張百發,河北香河人。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京市第三建築公司一工區青年突擊隊隊長、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經理,北京市建工局副局長,國家建委副局長、副主任,北京市常務副市長。1955年被評為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59年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是中共十大至十三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青年突擊手
1948年,一個瘦小的男孩,跟著父親離開老家香河農村,一路步行,最後落腳在京城的貢院西街8號。父親重操舊業,織布謀生。囊中羞澀,日子窘迫,無錢供兒子讀書。兒子張百發在家成了幫手。時年14歲。 張百發住所附近是建築工地。閑下來,他這個一天學未上過的窮孩子,經常去建築工地,摸摸這,瞧瞧那,有時,向工人師傅學綁鋼筋。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頭戴安全帽,出現在他們的中間。
1951年,終於如願以償,他當上了鋼筋學徒工。這年的張百發只有16周歲。
1954年4月28日,由張百發和11名青年人組成的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北京第一支鋼筋工青年突擊隊誕生了。作為突擊隊長的張百發,這年不過19歲。
他和夥伴們打著隊旗,轉戰京城,屢建奇功。從八大學院、友誼賓館、東郊廠房到宏偉的人民大會堂工地,參加了近百幢高樓的建設。北京的地盤差不多跑遍了。
國家級勞模
1954年,張百發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1955年出席了全國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56年當上了全國先進生產者,1958年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1959年在全國群英會上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畫家蔣兆和帶著飲佩之情為他畫像;鄧拓在畫像上題詞:百尺竿頭多面手,人民英雄張百發。
常務副市長
風風雨雨幾十年過去。當年風風火火的青年突擊隊長,一個普通的建築工人,成為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成為國家奧運場館建設的功臣。
❻ 張百發的社會評價
京城票友
28日晚的演出可謂是眾星雲集,很多京劇名角兒都應觀眾的要求接連返場,整個現場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高潮。張百發在台下也不時地露出笑容。其實身著一套黑衣的張百發剛走進演出現場,就有不少鞍山的觀眾認出了他,「他和電視里一模一樣,一點兒都沒變」,有的觀眾還和張百發友好地打招呼。等遲小秋上場時,向觀眾拋下了一個包袱,說自己演出後將有一個「大腕兒」、「京劇藝術家」上場,現場觀眾也在納悶,「節目單上的人都演完了,還有誰呢?」結果遲小秋下場前,隆重地推出了這個「大腕兒」竟是張百發。據知情人說,其實張百發當天下午在賓館里就不停地在吊嗓子,這場演出看來更是激發了張百發的興趣。張百發上場後的幾句話更是讓現場觀眾笑聲連連,「藝術家我不敢當,這回送戲下市主要是給大家送樂兒來了,大家在平常的日子裡需要熱鬧,大夥都高興了整個社會不就和諧了嗎。」張百發告訴台下的觀眾,「只要想找樂兒,就找我張百發,我們隨時都會來。」接著張百發演唱了一段《追韓信》,果真是字正腔圓,看來他真是在京劇上下了不少功夫。這段兒京劇唱完後,4個人同時上台獻花,張百發又喝了口水,台下的觀眾非要他再來一段不可,他說:「我『下崗』後有三條原則,不添亂、不亂竄、不討厭」。張百發開玩笑地說,自己退休以後就開始學京劇,學京劇可以練氣功,說話底氣十足,對身體有好處,學唱京劇都把自己的哮喘給治好了。接著又和遲小秋來了一段《武家坡》。唱完後,張百發對觀眾說:「我在沈陽都沒唱,千萬別跟別人說我在這唱了。」說完便走下了舞台。
振興京劇
北京那麼多京劇院和劇團,為什麼年紀這么大的張百發會率北京京劇院二團到各地演出呢?據張百發身邊的人透露,首先張百發退休後比較喜歡京劇,經常沒事就自己哼上兩嗓子,還有的就是北京京劇院二團里大都是年輕的演員,而張百發比較喜歡培養這些年輕的演員,所以選擇了北京京劇院二團,在這幾年裡,在他的帶領下,北京京劇院二團在全國也是名聲大噪,演員也不斷增多。張百發的司機告訴記者,這次率北京京劇院二團來鞍山時,張百發要直接從北京坐自己的車來,但考慮到時間太長,怕張百發受不了,於是家人安排張百發先坐飛機到沈陽,而司機先開車過來,到沈陽接張百發然後再直接開到鞍山來。在鞍山短暫停留的這兩天的時間里,張百發沒事都呆在賓館里,很少外出。
平民生活
張百發以前在擔任北京市副市長期間,由於自己的平民工作風格而被稱為「平民市長」,退休後他仍保持著平民的本色。據張百發身邊的人介紹,張百發退休後每天仍喜歡讀報看新聞看書,國內的、世界的什麼樣的新聞他都不會錯過。由於以前的工作習慣,再加上張百發年歲比較大了,所以每天睡覺的時間很少。晚上七八點鍾開始看報紙,看到十一二點多睡覺,然後早上6點多就醒了,醒了後便開始練習書法。張百發退休後比較喜歡書法,經常有人向他求字。現在張百發住在北京一個公寓樓里,200多平方米,一家幾口生活在那裡。張百發有一兒一女,一個孫子和兩個外孫,外孫子最大的都已經上大學了。他的孫子小名叫「老虎」,這也是張百發最疼愛的人之一。張百發的老伴兒不怎麼喜歡外出,平時沒事就呆在家裡。據介紹,張百發現在吃的住的用的都不怎麼挑,他最喜歡土特產,喜歡吃他河北老家的棒子麵粥,生活比較簡朴,平時也不買什麼東西,夠用就行了。張百發的司機告訴記者,平時張百發對他們也非常好,手下誰有困難了或缺錢了,他只要能幫就一定會幫。
高球推廣
張百發年輕的時候曾經為健身練過一段時間的武術,後來對體育也開始逐漸產生了興趣。據張百發身邊的工作人員介紹,張百發最開始退休的幾年裡經常去打 網球,曾是北京網球協會的主席,球友也非常多。後來由於身體的原因跑不動了,便不怎麼打網球了,但仍然是非常喜歡。他也非常喜歡打高爾夫,經常出現在高爾夫各大賽事的賽場上。張百發對高爾夫,可以說是傾注了自己很多的熱情,到現在張百發已有近10年的高爾夫球齡,是標準的球迷。閑著的時候就約幾個朋友一起去打高爾夫,有時候還參加一些高爾夫的賽事,他說這樣可以鍛煉身體,還能交到不少朋友。退休後的張百發比照以前更顯得平和,用他的話說就是心態要平衡、要學會滿足。
❼ 周定舫簡介
1953年8月從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分配到新華社北京分社擔任記者.現為北京新聞學會會員。在漫長的記者生涯中,擔負過首都十大建築、毛主席紀念堂等重大報道任務。他在五十年代,曾連續報道了「毛澤東號」機車組、全國勞動模範李瑞環和張百發的先進事跡,激勵和鼓舞人們去為祖國的偉大事業而獻身。
❽ 中國申奧的歷史
1908年,中國一本名為《天津青年》的雜志曾向國人提出過三個問題: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會?從1908年到2008年整整100年。中國人早已實現了前兩個願望,而第三個願望五年後即成現實。自1998年以後,中國人的申奧夢想就越來越接近現實了,在申奧成功兩周年紀念日這一天,我們截取了幾個時間點來和觀眾一起回顧一下艱辛和甜蜜共存的申奧歷程。
0、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
1、1998年11月,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先後對申辦工作進行了研究,決定由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
2、1999年9月6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由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相關部門組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申辦大幕正式拉開。
3、2000年2月1日,北京2008年奧申委舉行第二次全體委員會,通過表決確定了奧申會徽和奧申口號,奧申網站正式開通。
4、2000年8月28日19時39分,中國北京成為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候選城市之一。一同進入候選城市的還有: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日本大阪、法國巴黎、加拿大多倫多。
5、2001年1月17日,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
6、2001年5月15日,國際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官員網站上公布了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5個申辦城市的評估報告,北京為三個領先城市之一。
7、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第112屆全體會議投票選出北京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
8、五個月後也就是2001年12月13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在北京成立。
❾ 張百發的個人履歷
1948年,一個瘦小的男孩,跟著父親離開老家香河農村,一路步行,最後落腳在京城的貢院西街8號。父親重操舊業,織布謀生。囊中羞澀,日子窘迫,無錢供兒子讀書。兒子張百發在家成了幫手。時年14歲。 張百發住所附近是建築工地。閑下來,他這個一天學未上過的窮孩子,經常去建築工地,摸摸這,瞧瞧那,有時,向工人師傅學綁鋼筋。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頭戴安全帽,出現在他們的中間。
1951年,終於如願以償,他當上了鋼筋學徒工。這年的張百發只有16周歲。
1954年4月28日,由張百發和11名青年人組成的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北京第一支鋼筋工青年突擊隊誕生了。作為突擊隊長的張百發,這年不過19歲。
他和夥伴們打著隊旗,轉戰京城,屢建奇功。從八大學院、友誼賓館、東郊廠房到宏偉的人民大會堂工地,參加了近百幢高樓的建設。北京的地盤差不多跑遍了。 1954年,張百發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1955年出席了全國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1956年當上了全國先進生產者,1958年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1959年在全國群英會上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畫家蔣兆和帶著飲佩之情為他畫像;鄧拓在畫像上題詞:百尺竿頭多面手,人民英雄張百發。 風風雨雨幾十年過去。當年風風火火的青年突擊隊長,一個普通的建築工人,成為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成為國家奧運場館建設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