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喪禮女婿穿孝戴孝詳述。
各地的風俗不一樣我們這女婿女兒和兒子戴孝都一樣
作為女婿,其實和自己妻子的戴孝沒有什麼區別,披麻戴孝,只是,如果岳父家有兒子,你的擔子可能輕一點,反之,你可能要擔當兒子的責任,全孝。個人認為,無論兒女,都是一樣的,看岳父家裡人怎麼說。
C. 老丈人去世女婿用戴孝嗎
這個得戴孝,「女婿是半個兒」,如無內兄內弟,還要擔起正孝子的職責。
作為女婿,和當女兒的戴孝沒有什麼區別。岳父家有兒子,女婿擔子可能輕一點,反之,女婿就要擔當兒子的責任,全孝。當然不同地域有一定差別,還是入鄉隨俗,按當地風俗辦理,一是順利地把逝者安葬,二是大家做事更要團結、和諧,展示現代人的文化和修養。
D. 女婿給丈母娘戴孝應該帶全孝嗎
不必要
E. 老人過世晚輩戴孝有哪些講究
據傳統,服喪孝服有輩份之分,不應弄錯:
白布——死者同輩、外親
麻布——子女兒媳;
萱布——孫侄甥
淺布——曾孫輩
黃布——玄孫輩
紅布——直系玄孫(因玄孫為五代子孫,用紅色隱含笑喪之義)
成年人頭配喪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狀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為男配左腕孝球,女結於發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藍、青、黃四色,待除靈後依次換色,古時稱為「換孝」。及至現今,一切已從簡。主要看各地風俗不同,一般分為三天,七天,百天.
孝服尺寸規則每個地方風俗不大相同:
兒子兒媳的孝是一樣的,閨女的孝是一樣的,其餘的親人是一樣的
兒子兒媳的孝:頭戴孝冒,頭系著6尺白布包頭,包頭從後邊向前繞,把扣子系在腦門上,兩邊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閨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頭也是六尺,直接系在頭上活扣系在右邊,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其餘親人的孝:男的頭戴孝冒,白布包頭六尺活扣系在左邊,身上一樣,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頭,和閨女一樣,但是褲腿不系白布。
F. 女婿穿孝服戴孝和兒子穿孝服戴孝一樣嗎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實人去世之後,男方和女方帶孝都是一樣的,這個你不用擔心
G. 丈母娘去世女婿要戴孝嗎
按照我們東北地區的規矩來說,丈母娘去世。女婿也需要戴孝的。因為人們常常說一個女婿半個兒, 這是在盡半個兒子的孝心。
H. 女婿戴孝腰帶怎麼系
這個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的
I. 在岳母喪禮上女婿穿孝戴孝和兒子不同有什麼區別
你好,你問:
在岳母喪禮上女婿穿孝戴孝和兒子不同?有什麼區別?
可能各地風俗是不一樣的,
在我們這里,
女婿和兒子戴孝都是一樣的,
因為閨女和兒媳也是戴孝一樣的。
沒有區別。
應遵從你們所在地方的風俗習慣。
J. 女婿如何戴孝
作為女婿的和作為子女的戴孝相同。
戴孝布按照男左女右:父親去世,孝布左側短一寸; 母親去世,右側短一寸。如果父母都去世了,孝布則短二寸。父親後去世,左側短二寸;母親後去世,右側短二寸。不能帶齊孝,即孝布不能一齊,防止犯重喪。
戴孝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的習俗,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這一習俗是對逝者的尊敬。只要能夠把對親人的愛與悲痛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一些細節可以不去考慮。
尊老、愛老、敬老,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習俗對於維護家庭的和睦團結、社會和諧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在古代,形成了一整套的喪葬祭奠習俗。中國的葬禮儀式有停屍一說,即人死後要在家中停留三天、五天、或七天不等。停留的時間都是停單不停雙。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古代,有居喪制度。居喪是孝子們在親人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內,在生活等各方面的節制。以此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悼、思念。
傳統習俗認為,嬰兒出生之後三年不離母親的懷抱,時刻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故去後,兒子也應該還報三年,即居喪三年。
居喪三年內,孝子不能在家居住。需要為父母守墓。在父母墳前搭個小棚子,穿孝服,睡草席、枕磚頭土塊,以此表達對父母的懷念。
守墓禁忌:不能外出應酬,不能在家居住,不能飲酒,不能吃肉,夫妻不能同房,不能洗澡,不能剃頭,不能更衣,春節不能貼紅對聯。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例如,理發、更衣、洗澡等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進行改變,但是,喪葬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過年不能貼紅對聯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