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辦,不想做外貿業務員
這很正常的,也不僅僅是你自己的問題,還有這個社會大環境的問題。
先說說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吧。
1、現在的大部分企業都是急功近利,不想自己培養人,都想招現成的能直接拿來用的,哪裡有那麼多現成的人才可以供給他們啊。
2、這兩年的外貿生意受國際大環境影響,需求沒有之前那麼大了,這也是現在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之一。
再來說說你個人的問題吧,結合上面的現實,你應該很明顯地發現自己的劣勢,性別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你對單證業務不夠熟悉,去了之後,不能馬上獨擋一面,這是你目前的壁壘之一。
給您的建議,如果立志要做外貿單證方面的業務,那麼,就趕緊學習,可以自己買書來自學,或者是報名參加培訓班之類的,把自己的短板補齊,你以後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② 做外貿真的不適合我,不知道我的情況是該放棄還是堅持下去呢
做外貿固然好,但是第一你不懂,第二你不喜歡,第三你沒有經驗,第四沒有有經驗的人來指導你,所以你覺得和人溝通很困難。其實並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適合,如果讓你和別人討論英語語法,我想你就不會「溝通困難了」吧,你也可以向別人侃侃而談了吧,呵呵
既然這樣,那就不要勉強你自己做下去了,即使你硬著頭皮做下去,也許會輸的很慘,也許會取得成功,但這都不是你想要的,人最好的發展方向就是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走,做翻譯沒什麼不好的,好多人想做還做不了呢,我記得我大學時候的一位英語老師就跳槽到北京做翻譯,每月八千還帶提成,每月最少一萬多塊,當時聽了都好羨慕,希望你也能成為這樣的人。
祝你成功
③ 做外貿的帽子生意卻被低價仿冒品擠兌,很難但是卻想堅持下去!!求高人指點
這個問題不好具體回答,給你一些指導性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在經銷產品的選擇上,我們首先要避免常見的三個誤區:
1.品質越高越好嗎?
絕對不是。記住你的買家同樣也是商人,並不是最終消費者。商人關心的永遠是利潤。假如一個低品質的產品比它同類的高品質產品利潤空間大的話,國際批發商會更樂意選擇前者並努力去推銷它。畢竟質優價高是基本常例,高品質產品,利潤高、資金佔用量大可市場相對較窄、訂量小。大部分的國際商人會根據他當地市場的接收程度在品質和價格間尋求短暫的平衡點。市場的構成則通常是金字塔或橄欖形的,在實際的外貿中,中等或中下等品質反倒是主流。是初入行者,資金不多,行情不熟,中間及大路貨反倒是比較易於上手的選擇。等發展到站穩根基尋求突破的階段,從競爭與搶占市場的角度再考慮高端產品不遲。
2.價格越低越有競爭力嗎?
同樣不是。一分錢一分貨是商界永恆的道理,有經驗的國際買家不會忘記這一點。在與外國人談生意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討價還價:某某工廠的價格比你的低許多----對這樣的表述不要太當真,更不要因此亂了陣腳而放血賤賣你的產品。假如價格越低就越有競爭力的話,客戶這時就該扭頭就走去與低價者簽約才是。除去技術革新的因素,同一時期同一產品的生產成本相差不會太大,不顧一切去壓縮成本的話,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偷工減料了。作為國際買家,很難知道生產商的成本底線,為防範風險,最常見的就是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處於中間價位的競爭者往往更受買家重視。
3.這個產品屬於朝陽產業嗎?
很多新入行的外貿業務員會關心這個問題。而實際上,對新手而言,這個問題沒有多少意義。首先,隨著科技的進步,產業間的相互融合與轉化更為頻繁易行,一個傳統的產品,可能因為結構功效上的某些改進而脫胎換骨;一個新的產品,也會迅速為後來者取代。市場與消費口味永遠在變化之中,朝陽還是沒落只在一線間,界限越來越模糊了。此外,不管哪種產業,能叱吒風雲的永遠是少數行業大腕。即便是朝陽產業,因為前景好利潤高,競爭尤為激烈,外人難以插手分羹,更多是陪人玩游戲而已。而一些所謂的傳統產業,因為技術成熟,市場平穩,又需要革新進取,反倒比較易於吸納生力軍。新人入行,相對也有更多的機會去磨礪學習。
排除掉對高品質、超低價、新潮朝陽產業等的迷信,心態就平和了,對產品的選擇面也可以更廣了。那麼,如何選擇產品呢?
本身就是生產廠家的,自己已有的行業產品當然是首選。因為你了解工藝生產,有條件自己去調整產品控製成本,這是一個很大的競爭優勢。不過,把現有的產品直接出口多半不行,因為內銷和出口在品質、外觀、功用等方面常常會有差異,國內暢銷的商品,不一定符合國外消費者的習慣與喜好。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不妨模仿。向同行業中有出口業務工廠學習,刺探軍情,分析他們的產品,以了解其中差異。特別留意那些出口量大,客戶多次訂購的產品。一旦有機會,甚至不妨爭取與同行工廠合作,不掙錢也替他們分包一些生產任務,以求實際操作經驗。跟在別人後面模仿,通常不會有什麼利潤,但卻是穩妥的第一步。
如果你是受雇於一家外貿公司的新手業務員,那麼一般是受命推銷本公司的產品。這些產品要麼是公司下屬或兄弟工廠生產,要麼是公司穩定的合作廠家生產。這種情況下就沒什麼選擇餘地了,初始階段也沒有特意去改變的必要,因為公司既然有成熟的業務,就說明產品有市場,努力學習產品知識,積極推銷就是。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普通的貿易公司希望發展國外市場。這類情況比較復雜,有些已經有比較看好的產品和供應廠家,有些則完全是一張白紙:無產品、無客戶、無穩定供應商。這種情況下,就要認真考慮,尋找自身優勢,比如行業知識,所在地區的特產或優勢產品,人際關系等。一般的原則是以貨源為考慮重心---畢竟你的角色是賣方。
有一種特例,就是個人從事外貿的。常見的情況,一是有比較可靠的貨源關系而希望做出口,這一類自然不存在產品選擇的問題;二是有海外關系或聯繫上的優勢的,如移民、留學生等。這一類人的特點是既不了解產品,也不了解外貿,更無現成的供貨方、客戶關系。那麼選擇面就很廣了,情況更加復雜。考慮到個人做生意的特點和局限,一般的選擇原則是傾向於日常消費品,體積小,耐儲藏,價格彈性大,品質標准比較模糊,不涉及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的類,比如工藝品、以年輕消費者為目標的流行飾品、時裝箱包等,避免食品、農副產品、大宗紡織品、電器這類較專業,各國限制較多的類別。
經驗漫談
外貿產品的品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同一類產品,銷往不同國家,品質大不相同。外貿業務員要學會通過調整品質來調整成本,適應不同國家市場,從而取得價格上的競爭優勢。
不同的市場,對同類產品有各自的偏好。外貿業務員選擇經銷產品的時候應有的放矢。因此,了解一點世界地理知識、風俗習慣和歷史沿革,就能投其所好,少走彎路。
從消費習慣來看,可大致分為美加(美國與加拿大)市場、歐洲市場、日韓市場、東歐市場、中東市場、非洲市場這幾類。具體到每個客戶固然各有所好風格不同,但一般說來日韓市場特別是日本市場,偏愛精緻優質的產品,高、精、尖、小巧美觀,喜好中國傳統文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產品常能得到理解與歡迎,也能接受高價格,但數量不會太大;美加與西、北、南歐等英語國家市場一般對品質要求適中,喜歡簡潔流暢、新奇多變的產品風格,價格適中,量比較大,是中國出口商喜愛的客戶。中東市場對品質要求不高,對產品的審美方面較為朴實甚至俗氣,價格也低,數量也比較大;非洲市場彈性最大,本土文化與前英語殖民地文化、前法語殖民地文化交織,口味復雜,奢侈品和品質極差的產品都能接受。
正因為外貿產品在品質、功效和外觀上的多變性,因此,選擇什麼樣的經銷產品,更多的考慮應從業務員對產品變化的把握度出發。選擇那些比較熟悉工藝,有能力根據客戶和市場要求去做調整,能夠有效控製成本的產品。本身是工廠最好,否則至少也要有若干工廠願誠意配合。單純被動地去推銷現成產品是很難有發展前景的,不斷求變才是成功外貿的關鍵。從這個需求出發,找一家好的配合工廠,比選擇一個產品要重要得多。
目前很多民營中小型工廠都希望自己做外貿,因此無論條件成熟與否都紛紛招聘了新人來開辟國外市場。相對來說,工廠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比不上大城市裡的外貿公司,但是對新人而言,實在是個好的學習機會。在工廠的時候學習掌握具體的生產工藝和成本核算,就能為獨立做外貿打下扎實的基礎。有沒有下過車間生產線,對於產品品質與價格的掌控能力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在激烈的外貿競爭與談判中常常凸現出來。
外行要學習作外貿,並不困難,畢竟外貿也就是做生意,只不過多了一些手續罷了,關於外貿的教材也很多,耐心看看,幾天工夫就能大致上手操作。而要了解一種產品,則是冰凍三尺非一日寒了,很多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非深入一線生產不可得知。
所以說,選擇工廠比選擇產品要重要的多,也是外貿的成功關鍵之一,選擇什麼樣的經銷產品,應以工廠配合程度而定。
④ 不想做外貿了,可是又能做什麼呢
人都有迷茫的時候
十字路口認准了一條踏實幹下去
越踟躕越艱難 加油吧。 你做外貿多久了
如果剛開始做還可以轉型,如果做了很久,從新做一個行業作為老人壓力很大的。
找好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⑤ 外貿幹了三年,業績平平,一點不想再幹下去了,感覺看不到明天,各位有從外貿業務員轉行的嗎
記得有句話,變則通,通則久。
1)首先放棄做了三年的外貿去做其他,這本就是下下之策。就像前面兄弟說的,且不說你能轉到什麼好的行業,轉了你就能做的好嗎。
2)那麼試著分析一下,外貿三年業績平平,那麼不外乎兩個原因,外因和內因。外因:產品市場的空間太狹小,公司沒有打算更新換代;其二,平台不給力,沒有阿里,環球,中國製造這等網路平台,沒有參過展。其實這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也就是內因了,你有沒有深刻地剖析過自己:三年來其實對產品還是不熟悉;沒有主動開發客戶的動力;對維護和開發客戶始終堅持自己的方法,盡管效果不好還是不願吸取前輩的經驗教訓...
3)一句話,不願主動改變自己,本能地排斥改變。
呵呵呵,其實說這么多,這是我的毛病,希望和樓主共勉吧,這個經濟環境下,想要業績出色還真得從里到外改變一下自己。
⑥ 我是做帽子的 想接一些訂單或者外貿訂單 該怎麼開始做
回復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現在外貿的情況,並不樂觀,不像以前零幾年那種時候,再加上最近的特殊情況。
給你介紹幾種普遍貿易方式。
第一種是利用現有手上的資源或者認識貿易公司。讓貿易公司幫忙合作推廣,但是這種概率非常小。
第二種是參加國內的交易博覽會比如廣交會上交會有機會認識國內外課上這種成交比較直接,也比較高效。
第三種是利用國際網路平台,比如阿里機械製造等網站推廣自己的產品,入駐網上店鋪。
最後一種是如果你們企業有資源和實力足夠強大,可以駐外外派辦事機構人員在國外開拓海外市場。
⑦ 我不喜歡做外貿,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做文藝類的工作,我該怎麼辦呢
種別人的地,不要荒了自己的田
只要你作好准備,機會總是有的
年輕人要記得一句話
少問喜歡不喜歡,多問應該不應該
先做自己不喜歡的,才能做自己喜歡的
人生中有些事是緊迫但不重要的,有些是重要但不緊迫的
有些是重要而且緊迫的,有些是重要但不緊迫的
你學習的那些東西是重要但不緊迫的,但你也不能放鬆
如果放鬆就會影響你一生的成長和進步,這是最簡單的時間管理
很多年輕人一進入社會,就沒有了目標,然後一事無成,希望這些人裡面沒有你
⑧ 請教關於帽子的知識 我想做外貿出口
我特別喜歡帽子 有女孩子好看的帽子嗎,給個連接看看圖片,也許我可以幫你代銷呢!
⑨ 不想做外貿,還可以做什麼工作
說實話,做外貿比你什麼報關員吃香多了,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如說沒興趣當初又學什麼應用英語?),做外貿有提成,還很有可能將來自己干,我現在是做行政經理的,可是英語不行,要是可以的話,我寧願現在去做個外貿業務員也不願做這個經理,雖然現在工資比一般業務員高,但沒那個有發展前途!
⑩ 真的不想再做外貿了
我的3年外貿工作感悟
今天又接到浙江一個獵頭公司的電話說是推薦我去應聘外貿部經理。
在短暫的3年不到的時間內,我曾經在3家企業負責過外貿工作。最後都黯然離開,在斷定這個行業無法給予我創業機會之後。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認為,任何行業都會有機會,於是堅持到底變成了成功唯一的依據。其實,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機會肯定是非均衡分布的。對於創業而言,在一個產業形成的早期介入是最有機會的。一旦走向成熟,對於後來者必然形成壁壘。事實上,每一個行業的領先者都是在早期進入該行業的。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外貿型企業差不多都是在5年之前創立的,這幾年要想在外貿行業從零開始做大做強,這種機會已經非常罕見了。
失敗的嘗試這么多年來,我早已受夠了作為一個後來者的郁悶和徒勞無獲。青春有限,永遠不要去追逐別人早已握在手中的目標,而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這是外貿經歷給我最大的感悟。如今我在做一個相約說英語網站,為需要提高口語的在職者提供完全一對一的英語口語陪練服務。我感覺總算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