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海南黎族人帽子怎麼做

海南黎族人帽子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1-06-10 09:22:43

❶ 海南黎族的服飾和服飾材料是怎樣的

黎族是海南最主要的民族,其服飾極具特色,主要是利用海島棉、麻、木棉、樹皮纖維和蠶絲織制縫合而成。遠古的時候,有些地方還利用楮樹或見血封喉樹的樹皮作為服飾材料。

這種服飾材料,是從山上砍下樹皮,經過拍打去掉外層皮渣,剩下纖維層,然後用螺殼燒成的灰浸泡曬干而成。黎族祖先利用這種樹皮纖維來縫製成的衣服、被子、帽子等,稱為「樹皮布」服飾。

黎族服飾絕大部分是自紡、自織、自染、自縫的,其染料以在山上採集植物為主,礦物為輔。

❷ 我國海南黎族人的傳統民居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船形屋是海南黎族人的傳統民居,又稱「船形茅屋」,黎語稱為「布隆亭竿」或者「布隆篝巒」。船型屋恰如一隻倒扣在地上的船隻。A項,帽形屋是我國少數民族基諾族的典型民居。C項,一顆印多是雲南民居。D項,土樓是福建客家人的典型民居。

❸ 我想到海南黎族人家裡體驗下他們一天的生活,請問哪位有這種渠道

帶上攝像機,一個話筒,再加兩個跟班,完美

❹ 海南黎族人怎麼

緋聞很多,小學生拿刀追殺中學生都是上新聞了,亂得很。

❺ 海南黎族人專門用來招待上賓的「南殺」菜,是怎麼做的

當春晚主持人說「全國人民家家戶戶都端出了熱氣騰騰的餃子」時,南方人很難引起「共情」——因為我們很少大過年吃餃子,也不認為這種簡單、普通的食品,能夠代表豐富的年夜飯。純白萊粗白面饅頭,數指頭盼,蒸好一下吃幾個。今天有肉的菜包子小孩沒眼瞅,大人倒喜歡胡羅卜和過去給豬吃的麻菜乾子做餡心。那時一家蒸幾十斤面,沒冰箱也壞不了就吃光了。今天蒸個十幾斤面,能放冰櫃三五個月。平時蒸饅頭吃饅頭吃湯圓,也正常,超市買,家中做。


餃子只是一個北部地方小吃,不應該在春晚說必須吃餃子,中國各地風俗不同,應相互尊重!現在南北方都有人吃,只是普通飯食而已,有人非要把國粹、民族屬性添加進來,故意加大南北方爭吵矛盾,這類民粹渣子網民們應警惕。


❻ 海南黎族真的有巫術嗎

我不信,但尼瑪的不信不行呀!周圍和家人和我講了一堆賊幾把神奇的事,比如腿疼,去醫院檢查沒啥,然後叫神婆來做法拿著碗在腿上隨意刮幾下,就看到碗里有玻璃,之後腿就不疼了,真尼瑪神奇

❼ 黎族人的相貌特徵

現只是一些群眾保存有黎族傳統服飾及生產、生活工具,棉麻製品有男女上衣、女筒裙、頭巾、木棉布料、麻布料、麻被、麻袋等。黎族婦女服飾主要有上衣、下裙和頭巾,黎族女上衣長61厘米,腰圍55厘米。麻布料長3.08米,寬25厘米,木棉布料長4米,寬17厘米,麻布料首公上衣,衣為灰色,仿銅紋,黑色淺綠,衣長76厘米,腰圍57厘米,衣袖通長115厘米。首飾品有銅耳墜、銀耳環、銀項圈、銅鈴、銀手鐲、銀質袍鈕扣、銀戒指等。生產、生活工具有木竹藤製品、織錦工具、獨木舂血,編壓斗笠工具、紡紗工具、園木平耙、藤籮、藤罐、獨木凳、捕魚工具、獰獵工具、籮筐、斗笠、獨木牛鈴、男女刀簍、陶瓷、陶罐等生產、生活用品。藤罐有一圓形蓋子,通體呈褐黃色,高16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12厘米;捕漁工具用麻的糾維織的,直徑58厘米,陶瓷是黎族自己制燒的,褐色,素麵完整,肩部有7個乳針鈿,口徑23厘米,高38厘米,底徑22厘米。
女上衣、筒裙、棉質布料、麻質布料、頭巾、腰帶、綵帶等,其中頭巾的兩側綉有漢文字,巾長155厘米,寬23.5厘米。黎族女上衣衣的款式前下擺長,後下擺短,衣胸兩側綉花紋,長55厘米,腰圍40厘米,衣袖通長106厘米,筒裙長50厘米,腰圍38厘米,棉質布料綵帶長4米,寬20厘米,這個綵帶是黎族結婚時習慣繞在床頂邊。服飾式樣都顯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首飾品有銅耳墜、鉛手鐲、銀質鈕扣、珠子、耳鈴、腳鐲、項飾、發飾等,銅耳墜頂部有一彎扣,下端一彎勾,橙黃色,鉛質手鐲:鐲身鍛成一簿鉛片圈,內平滑,外原兩凸起的鉛片彎勾而成,表面有繩紋,弦紋。生產、生活工具有藤箱、藤蘿、竹笠、魚籠、露兒葉席、狩獵工具、捕漁工具、多種獨木器物等。

❽ 海南黎族人從哪裡來

這個很少人研究的;目前的說法是從中國大陸(福建、廣東、廣西這一帶遷徙過來的)向海南島遷徙過來的。

以下屬於轉載,原作者和地址未知:
說上古時代炎帝時代,其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chi you)部落是東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統稱,各族部落眾多,以後又稱"南蠻"、"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壯族等現今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為經常叛亂,被黃帝、堯、舜、禹以及以後朝代兼並、驅敢,逐漸向南躲避於山嶺,以至其中一支古駱越人(後稱"俚人"),人口大量減少,部分人從大陸兩廣和越南北部一帶乘獨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島,成為海南最早的居民,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南北朝時,大陸兩廣一帶的"俚人"跟隨首領冼夫人,大規模遷移海南島,並歸附冼夫人統治。海南島的"俚人"在宋朝以後始稱"黎"至今。

黎族是唯海南獨有的民族,人口約114萬人,是3000多年前就開始由大陸來到海南島的原始居民,歷代受後期登島的漢族居民逼迫,從沿海平原退居到島中南部山區。

內為竹架或木架、外鋪茅草的架空高腳船形屋(可能是源自於黎族祖先乘船從大陸而來)。

因黎族生活在山區,男女接觸機會較少,加上自然條件惡劣導致人口繁殖率低,兒女到了十五歲時,父母會為他(她)搭建一個茅草房(寮房),為其提供機會自由選擇異性;在平時勞動結束後或每年三月三節日時,男女青年會結隊在山坡上對歌以尋覓心上人,而後成雙成對地離開去談情說愛。

❾ 黎族人風俗習慣

黎族是一個尚禮的民族,禮儀在黎族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禮儀有著豐富的內容,涉及了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

宴席禮儀:

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飲食禮儀。用餐時,對男客先酒後飯,對女客先飯後酒。賓主分開對坐。請酒時,主人先雙手舉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請酒,然後自己把酒一飲而盡。接著,把米酒逐個捧給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後,主人還給每個嘴裡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飯,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飯吃飽。


和解禮儀:

在海南省黎族地區,有一種和解的禮儀,黎語稱為「蕊岔」,意為「給好眼色」。械鬥雙方,若想停戰講和,言歸於好,就各派一名寡婦出面充當調解員。 雙方同時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婦先把若干個銅錢投入一盆清水中,雙方代表從水中取出銅錢,互相揩抹一下對方的眼睛。然後,互相接過雙方的錢往腦後拋掉。最 後,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種禮儀:

海南黎族一般在農歷2月春分前後種植早稻,7月立秋前後種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畝頭先摘采帶有綠葉的小樹枝,掛在自家門口上,然後畝頭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並在旁邊插上樹葉與紅藤葉,表示稻魂有主。此後村裡一般婦女才可下田插秧。開始插秧第一天,畝頭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別人也不能講話。民間認為,白天卧床休息,會使婦女們插秧的速度減慢;同外人講話,會走漏風聲,帶走好運,不利於稻穀生長。

喪葬禮儀:

在海南黎族,當病人在彌留之際,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飯,表示孝敬。親人離世後,以鳴槍報喪,親友們在一起商量喪葬儀式。寨中親鄰抬豬、挑酒前來相助。給死者洗身換上新衣服,衣服必須反著穿。死者如果是女性,還要在其臉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勞,到了陰間會歡迎。

黎族風俗,生前不做棺木,認為不吉利,人死後,由眾兄弟上山伐木製棺木。棺木按黎家習規分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絲等好木質製做,使用者喪事以殺牛為祭口,其餘三種以殺豬為祭品。二等是用樹皮製做,三等是用竹子編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禮禮儀:

海南黎族人,每年農歷七月十四日,要舉行民間祭祖活動。這天,各家各戶殺雞買肉並以五色紙剪成紙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戶人家由小孩在家門口插上幾枝香,以祭那起無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儀式:

黎族人在每年稻穀成熟時,要舉行稻公稻婆祭禮儀式。由「畏雅」(帶頭犁田人)到每塊田裡捆紮四根稻穀,象徵著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團米飯,求稻公稻婆吃飽,代為看管守護稻穀,以保佑豐收以及全體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時由畏雅保管,置於谷倉低層,次年收割後,才能將它釀酒分給眾人。

❿ 海南的黎族人

簡介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漢以前就從兩廣地區陸續來到海南島定居。「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無文字,通用漢文。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為主,雜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區還保留著圖騰崇拜的痕跡。

因狀似倒扣船隻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傳統住房。黎族稱其為"布隆亭竿",意為「竹架棚房子」。「布隆亭竿」有輔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過渡三種。其共同特點是茅草房頂,木頭或竹子的樑柱,編竹抹泥牆、竹條牆或椰葉牆;屋內設火灶,灶上方懸掛竹筏,作 烤乾食物用,屋頂側面開天窗。"布隆亭竿"中沒有間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鋪席席地而睡。現在在黎族 地區這種房屋已不多見,多數住室已為金字頂代替,靠近城鎮的黎族人已住進瓦房。

黎族服裝以棉麻為原料。黎族人多穿對襟無領上衣,婦女穿對襟無袖開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綉有各種圖案。黎錦是黎族人最為著名的紡織工藝品,以其技術精巧細密、色彩艷麗富於特色而馳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嚼檳榔是黎族人的一種嗜好,檳榔是待客、定婚不可缺少的佳品。據說檳榔有助消化、驅絛 蟲、降血壓、提神健胃的作用。

在節日勞動間歇,黎族人喜歡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穀場上跳這種舞。舞時,兩邊各蹲4個人,每個人雙手平握竹竿末端,按節奏張合敲打,舞者隨著竹竿的張合,兩腳不斷上跳下踏,做出各種美妙動作,舞蹈頗為熱烈,引人入勝。

"三月三"是黎族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各村寨都要舉行祭祖儀式,青年男女盛裝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對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隨後一對對有情人分散到叢林翠竹中或山間小河邊互訴衷腸。入夜,篝火燃起,人們盡情游戲娛樂。天快亮時,戀愛中的男女依依惜別,互送定情信物,相約來年「三月三」相會。

節日
黎族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節日,它們是黎族人民習俗的組成部分,也是黎族社會文化、心理狀態的一個側面。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自己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除夕」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春節」

「春節」,在黎族地區一般從正月初一過到十五日。屆時,各家各戶清掃庭院,修整「船形屋」,貼紅對聯,洗刷衣服器具,舂米和包粽子,在房門、藤籮、耕牛角等處貼上紅紙,以示吉祥。大人們為小孩備鞭炮,買煙花,男女老幼個個穿上新衣服,乾乾凈凈,喜氣洋洋,一片節日的景象。大年初一清早互相拜年,在外面見面相互道賀「恭喜恭喜,年年豐收,年年幸福」。小孩子高興異常,蹦蹦跳跳,他們爭著向大人拜賀新年,獲得糖果、糕點、粽子和壓歲銅錢。大人們整日飲酒對歌,通宵達旦。有的則仍按照傳統習慣,從大年初一開始,男人集體狩獵,獵獲物全村人共同享受。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通過「三月三」的傳統來紀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

現在紀念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人數有幾千人甚至上萬人。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對歌題材廣泛,除了情歌,還有農事歌、神話故事歌、祝酒歌,以及說今論古歌等。除了歌謠對唱外,還有「打柴舞」、盪鞦韆、土槍射擊、射箭、摔跤等節目。

「招福」和「牛月」

合畝制地區的黎族同胞,也有另外一些具有民族特點的特殊節日。例如每年三月、七月插秧之後和在十月的「牛月」,要集體舉行一次「招福」禮儀式。到時,男女老少都雲集到「畝頭」的家裡,集體跳「招福舞」、「黎家樂」等,敲鑼打鼓,通宵達旦。在「牛日」這天,牛主要給牛喝一種「牛魂石」浸過的酒,以示對牛的祝願,並且為耕牛修牛欄,禁忌殺牛。

黎族的家庭和漢族一樣,都是父系小家庭。但合畝地區的小家庭則有顯著的特點,直到解放前,它還沒有成為完全獨立的生產單位。在經濟上的作用主要是參加合畝的生產和分配,經營手工業、副業,種植山欄和小塊園地,處理私有財產和自己的債務關系等。

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由父母包辦,從小訂婚;姨表不婚,同宗不婚。階級的「門當戶對」已成為習慣。聘金往往要幾頭牛和一筆不小的錢財。

「放寮」

黎族地區普遍存在著「放寮」的習俗。每個村都有一個至幾個「寮房」,黎語稱「布隆閨」,女兒長大了便到那裡居住。凡是不同血緣集團的男子,都可到「布隆」找尋情人,吹簫唱歌,傾訴愛慕,這體現了黎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另外一方面,在「放寮」活動中夾雜著不正常的男女關系。同時,已婚的男女也參與「放寮」活動,因而對生產,對家庭和睦,對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黎族地區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相當普遍,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視,離婚和寡婦改嫁比較自由。

黎族多同姓聚居。住的房屋,合畝地區多是「船形屋」,一般地區的住屋都是金字形的。

稱謂和姓氏

黎族的親屬稱謂和姓氏很有特點。黎族人民都按照宗教關系論輩互相稱呼,例如伯父的子女不管歲數多麼小,叔父的子女無論歲數多麼大,都得稱呼伯父的子女為哥或姐。 因此,在黎族社會中,往往會聽到年歲大的人稱一個一二歲的人為哥或姐。在社交中呼喚某人時,只能呼其名字,不把姓氏同名字一起呼叫。

東方縣的符姓黎族人原為五個血緣集團,各有一姓氏,每個血緣集團又分為大公、中公、尾公,叫做五姓十五公。五大姓可以通婚,而十五公內部不能通婚,經過若干代後又可以循環結婚。同一黎姓集團,在不同地區分屬幾個漢姓,雖然漢姓不同,但不能通婚。

服飾

在衣飾方面,婦女束髻於腦後,押以骨簪,披綉花頭巾,衣無扣,對胸開襟,有的地方穿「貫首式」上衣,下身穿裙。婦女大都喜愛戴耳環、項圈、手鐲、有的一直保持紋面和文身的習慣。男子結鬃,有的結於額前,有的結於腦後,纏頭,上衣無領對胸開襟。

喪葬

喪葬儀式各地不同,合畝地區遇有人死便鳴槍報喪,全村或全峒的人都來弔唁,三天不吃主糧,不做重工。一般都用獨木棺,不停棺,當天埋葬,不建墓冢。死者如果是男人,葬於本村公共墓地,外村嫁來的女子,則須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喪事,並葬於其父方的公共墓地。其他地區有迷信風水、停棺、打齋、擇地建墓的習慣。
勤勞儉朴,敬老愛幼是黎族勞動人民的美德,不論老年人和小孩都總是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很少有偷閑度日的。黎族好客,對來訪客人,都熱情地以煙酒款待。

禁忌

在黎族的一些節日期間有許多禁忌,這些禁忌屬於迷信觀念。但與生產和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比如春節期間禁忌講粗話、不吉利的話;大年初一禁忌洗衣、掃地,說是怕全家的錢財都被洗掉、掃光。合畝制地區的黎族人在年初一至初五忌田間勞動,牛日、蟲日、雞日等日,畝眾不能下田耕作,說是怕禾苗遭受鳥獸侵襲。農歷年初一準備上山打獵的人,也忌掃地,否則獵不到野獸。砍山欄一定要選擇龍日、馬日、兔日等吉祥日,同時畝頭不能在日間睡覺,否則莊稼將經不起風吹雨打。在三月八日的牛節里,禁忌殺牛,而且要給牛喝一種用牛魂石浸過的酒,以保來年豐收。人們不得跨過爐灶,不準用腳踩、用刀砍等,如果違禁,據說「灶神」就要發怒,引起家人生病。

語言
語言文字

黎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的地區存在著方言的差別。由於黎族在歷史上與漢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因而黎語的發展受到漢語的極大影響。在各民族雜居區,黎族群眾一般都能講漢語(海南方言),而且在黎語中也吸收了不少漢語的詞彙。如今黎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的基礎的黎文。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選擇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為村落的地址。選地的原則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勢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方要「干凈」,即野獸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幹線。其地質表層多為砂質粘土層,下面多為砂土礫石層,土質一般均屬良好,承載能力可以滿足建築要求。

黎族的居民村落,多是被高大的闊葉林和灌木林圍繞著。因此,在村落外邊看不見居住房屋,而且富有亞熱帶的村落風光,是黎族同胞住地共同的景色特徵。

「船形屋」

船形式住宅是黎族人民的傳統住房,它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干欄」。在漢族「金字塔」形屋尚未傳入黎族地區之前,船形屋曾是海南島黎族人民的主要住房形式。由於這類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狀,故又可稱之為干欄建築的派生類型,是黎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住宅類型。

船形屋的特點是,平面是縱長方形,整個屋子由前廊和居室兩都分組成。整個屋頂共如船隻形,以竹木構架,藤條捆紮,茅草蓋頂,接到地面,屋內不隔間,對頭開門,門上屋檐伸展,檐下為休息、置物的場所,一般不設窗戶,據說開窗會有「惡鬼」進入屋內,作祟人畜,引起疾病。所以整個房間陰暗,通風採光差。總之,船形屋有防風避雨,冬暖夏涼,還略可兼顧通風的優點。目前,船形屋尚流行於白沙、昌江、東方、樂東、保亭、瓊中等縣的部分地區。

金字塔式茅屋

它不是黎族原有的,而是黎族人民從漢族那裡學來的。其優點是省工省料、通風採光好、易排水等,其特點是整個屋子呈長方形,屋頂用金字頂代替圓拱形的船形頂,屋檐較高,正門在屋前方,有單間、雙間、三間、四間和庭院式等多種。

金字屋由前廊、生活室(也叫過廳或客廳)、卧室和廚房組成,入門後就是門廳,過廳兩側為卧室和廚房。房間以過廳最大,一般約為15平方米左右,卧室約10平方米左右,廚房約8平方米左右,過廳是生活起居的中心,在後牆正中多設有神台或神閣架,祀奉祖先。卧室內有木製或竹製睡床和其他一些物品等,廚房置有爐灶、水缸、炊具、烘物架等。

另外,黎族還有居住磚瓦房的,類似內地排房式的家屬宿舍。

三石灶

黎族地區的爐灶--三石灶(亦稱品字爐灶,馬蹄形灶)設在室內,其主要原因是:黎族人民過去經濟文化落後,生活困難,冬天只好在居室內生火取暖;黎族地區多蚊蟲及瘧疾病,室內煙熏火燎的作用有驅蚊避疫之效;還有照顧火種的需要。黎族人住宅,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屬於同一個系統,同一源流的,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各個方言區各有特色。

科學知識

海南島黎族人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無論在生產和生活方面,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在農業生產中,黎族人民掌握了各種關於農作物生長、土壤鑒別、耕地選擇和農事安排的知識。例如稻穀,各地的品種可以分出二十多種,並能根據其生長特性,選擇不同的適應土地和植期。在生產實踐中,黎族人民還不斷積蓄了許多根據當地動物活動和自然現象變化的規律預測氣象的知識。

黎族人民善於狩獵,能夠根據不同野獸的生活習性,選擇適當時間採取合圍、追蹤、伏擊、挖陷阱、釘竹尖、伏槍、彈吊、火攻、放毒等等狩獵方法,效果很好。
婦女精於紡織,而對於木棉的紡織尤具匠心。腳踏紡紗機利用了轉輪和傳動帶。黎族婦女能夠利用野生植物染料對布。紗線染成青、黑、黃、黃、紅等各種顏色,除此以外還有些地區創造了技術復雜的纈染法。在輕紗上用細線紮成各種花紋,染色後拆開細線,就顯露出白色的花紋,再織進彩色緯線,便完成圖案精緻的織物。這些都是黎族人民經過長期觀察和實踐,對植物界和織染技術有了很好的了解的結果。

黎族人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制陶技術,能夠製造陶鍋、陶罐、酒瓶、陶碗、陶瓶、陶盆等等。接近漢族地區的黎族人民還能夠像漢族人民那燒窯,製成色澤光滑、花紋秀麗的各種陶器。這些陶器受到鄰近各族人民的喜愛,外地商人也從黎族地區大量販買並將之運至內地銷售。

黎族人民對於醫葯知識的了解也十分深刻。不少草葯醫生懂得百種以上的草葯性能,並且能夠根據不同的病情使用熱敷、焗汗、火灸等治療方法,對毒蛇、瘋狗咬傷有許多特效葯 。黎族人民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成為制服「瘴癘之地」的佼佼者, 黎醫因而成為中華民族中草葯寶庫中的一部分。黎醫治病的基本方法同漢族的中醫相仿,分為望、聞、問、切等內容。

在黎族人民中還保留著較原始的歷法,一般以類似漢族地區的「十二地支」來計算日月 ,以十二日為一個周期,每日以動物作稱謂,如雞日、犬日、豬日、牛日、蟲日……等等。

黎族人民大都使用了漢族的度量衡,但谷畝地區一直還沿用本民族的計算方法。例如:稻穀以束為最小單位,六束為一攢,六攢為一對,二對為一律,二律為一拇。田畝以攢為單位,種多少畝說種多少攢。買賣牛隻,以角的長度或以身長來計算其大小,不計重量。數的觀念比較薄弱,很少使用算盤。計算復雜的數字,常以稻稈或柴草作實體。

口頭文學

由於黎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流傳下來的主要是口頭文學,它包括了古代神話、故事傳說、歌謠、諺語和謎語等各種體裁。在這些民間文學中,許多都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富有生活氣息,通過文學的藝術典型,刻畫了黎族的風土人情,記錄了勞動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跡,歌頌了人們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洪水的故事》和《葫蘆瓜》是流傳最多的神話傳說,它反映了古代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斗爭情景,特別是「兄妹結婚」的情節反映了原始婚姻制度的一些殘跡。《大力神》的故事與漢族的「後羿射日」神話很相似。在許多傳說故事中如《天狗》、《約加西拉》等,狗、鳥等動物常作為真善美的正面形象出現。反映階級愛憎分明的有《五妹和南蛇》、《竹寶筒 》等;批判父母包辦婚姻的有《少女和小龍戀受的故事》、《勇敢的打拖》等都流傳較多,膾炙人口。

宗教
黎族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但封建迷信很重,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而以祖先崇拜為主。這是由於古代生產力極端低下的人們的蒙昧無知和佛教、道教觀念影響的結果。黎族的宗教信仰多種多樣,並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屬於原始宗教類型。

黎族人民過去相信有陰陽兩個不同的世界,在陽世積德行善,以後到陰間方能入祖歸宗, 平安無事;倘若一個人德性不善,傷天害理,死後必為列祖列宗所不容,要罰以萬般苦役。

黎族原對佛教、道教很是陌生,但佛教的輪回道德觀念卻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例如認為,人的禍福是命中註定的;前世有罪,後世受苦;只有在今世努力,廣積陰德,來世才能享樂等等。
黎族村寨口一般都立有村灶神,是村寨人們祭祀的原始神之一。據說村灶神曾經是保衛村寨安全的英雄。

也許是因為過於迷信鬼神,解放前黎族在日常生活中祭鬼求神活動十分頻繁,如婚娶、喪葬、驅邪安家、得子還願、幼兒取名等,都得請道士念經做法事。

在黎漢雜居地區或接近漢區的黎族葬俗中特別迷信陰陽風水,這與他們的自然崇拜有關。巫術是黎族人民的主要迷信活動,其中有各類占卜,包括杯卜、雞骨卜、蛋卜這些都是頗具地方特色的卜卦方式。雞卜、蛋卜、殺牲作鬼,在禳災祓禍、山獵砍山之中,無不用之,這反映了海南島多瘟疫的生態環境及黎族傳統的游耕漁獵生活歷史。

黎族巫師稱「鬼公」、巫婆稱「娘母」,他們負責溝通人鬼兩界,充當傳達鬼神旨意的中介人,但又不脫離生產。法器和祭品,多用竹器草藤、葵棕葉雨帽、山雞毛、稻穀、檳榔、糯米酒等。頗具海南島地方色彩。

在鄰近漢區的地方,由於道教的影響,有少數人相信「華光」、「五雷」、「玄天上帝」等等。基督教也傳入了黎族地區,有少數人相信「上帝」,星期日做禮拜,家人生病則念誦「聖經」。但在受到道教和基督教影響的地方,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也還是保留著的。

在舊社會,那些荒誕的迷信,使黎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帶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那時候,黎族地區主要有以下幾類迷信活動:

一祭「山鬼」。黎族人民中不少人仍認為山林中的飛禽走獸都是受「山鬼」管轄的,要捕捉獵物,只有得到「山鬼」授意的首領--「俄巴」的同意,才能捕捉到。

二祭「地鬼」。過去黎族人民認為農作物的豐收是"地母"的思賜,祭祀地母以表示期望和感激。合畝制他區祭「地鬼」盛行。

三祭「雷公鬼」。黎族是以農業為主的民族,他們認為雲、風、雷等天體現象都有「靈性」,其中最為可怕的是雷公鬼、風鬼、太陽鬼等。

四祭「灶鬼」。人們對火有著一種敬畏和崇拜,擔心若冒犯「灶神」,就會受罰。

五祭「祖先鬼」。這是對祖先崇拜的一種表現,黎族人認為祖先鬼比其他鬼更可怕。

黎族人民還有圖騰崇拜,在動物方面以蛇、牛、鳥等為主要對象;在植物方面以稻穀、木棉、芭蕉、葫蘆爪等為主要對象。

與海南黎族人帽子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津紡襯衫布多少錢每米 瀏覽:141
全棉t恤上有鐵銹怎麼可以去除 瀏覽:278
校服褲腿怎樣 瀏覽:720
運動型校服優點 瀏覽:859
兩個穿校服的男生 瀏覽:299
藏青褲子配襯衫 瀏覽:839
校服面料批發 瀏覽:20
手錶皮帶換鋼帶需要什麼配件 瀏覽:31
臨汾市第一實驗中學校服在哪兒買 瀏覽:804
孫悟空帽子咋做 瀏覽:124
睡衣小英雄的蛋糕大全 瀏覽:966
西安市二中校服 瀏覽:664
交通執法制服申請報告 瀏覽:564
博柏利風衣內膽顏色 瀏覽:701
丟帽子樂隊 瀏覽:582
請問一下搭配jk裙子 瀏覽:596
何穗西裝外套 瀏覽:517
棗紅色的衣顯老嗎 瀏覽:514
婆婆長袖旗袍 瀏覽:501
動漫短裙校服美女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