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口罩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口罩時的注意事項
一、切勿長期佩戴口罩
如果長期戴口罩,會使鼻黏膜變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長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環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當然,在野外行走,為抵禦風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氣污染的環境中活動,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時間不宜過長。此外,在流感流行季節,去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場所,也該戴上口罩。戴口罩只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口罩的清潔保養
口罩的外層往往積聚著很多外界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污物,而里層阻擋著呼出的細菌、唾液,因此,兩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則會將外層沾染的污物在直接緊貼面部時吸入人體,而成為傳染源。口罩在不戴時,應疊好放入清潔的信封內,並將緊貼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隨便塞進口袋裡或是在脖子上掛著。
三、口罩的消毒
1.清洗。先用溫水和肥皂輕輕地揉搓紗布口罩,碗形面罩可以用軟刷蘸洗滌劑輕輕刷凈,然後用清水洗干凈。請注意,千萬不要用力揉搓,因為如果紗布的經緯間隙過大就失去了防阻飛沫的作用。
2.消毒。將洗干凈的口罩放在2%的過氧乙酸溶液中浸泡30分鍾或在開水裡煮20分鍾或放在蒸鍋里蒸15分鍾,然後晾乾備用。這種方法適用於紗布口罩和碗形面罩。
3.檢查。再次使用前,應該仔細檢查口罩和面罩是否仍然完好,對於紗布口罩和面罩都可以採取透光檢查法,即拿到燈前照看,看看有沒有明顯的光點,中間部分與邊緣部分透光率是不是一致,如果有疑問就要更換新的。
㈡ 防護口罩(面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防護口罩(面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1.使用時應根據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分別採用復式或簡易防塵口罩;
2.防毒口罩的使用,則應根據不同毒氣環境選用相應型號、性能的濾毒罐;
3.所選用的防塵、防毒口罩必須經國家指定部門鑒定,達到技術要求並獲得生產許可證的方可使用;
4.送風式呼吸防護用品,使用時應注意導管和面罩結合部的密閉性,且導管的中間部分不應有接頭。
更多防護口罩的相關知識,可以直接網路上海鋌和官網了解。
㈢ 口罩的佩戴方法和注意事項
護士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項(佩戴口罩前,以及脫下口罩前後都必須洗手):
1、要讓口罩緊貼面部:
(1)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
(2) 系緊固定口罩的繩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繞在耳朵上,使口罩緊貼面部;
(3)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4) 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
2、佩戴口罩後,避免觸摸口罩,以防降低保護作用;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洗手。
3、脫下口罩時,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分,因為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4、脫下口罩後,放入膠帶或紙袋內包好,再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棄置。
5、外科口罩應最少每天更換,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應立即更換。
㈣ 防塵口罩的正確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
防塵口罩有各種各樣,選擇時必須針對不同的作業需求和工作條件。首先應根據粉塵的濃度和毒性選擇。根據GB/T18664《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作為半面罩,所有防塵口罩都適合有害物濃度不超過10倍的職業接觸限值的環境,否則就應使用全面罩或防護等級更高的呼吸器。如果顆粒物屬於高毒物質、致癌物和有放射性,應選擇過濾效率最高等級的過濾材料。如果顆粒物具有油性,務必選擇適用的過濾材料。如果顆粒物為針狀纖維,如礦渣棉、石棉、玻璃纖維等,由於防塵口罩不能水洗,粘上微小纖維的口罩在面部密封部位易造成臉部刺激,也不適合使用。
對高溫、高濕環境,選擇帶呼氣閥的口罩會更舒適,選擇可除臭氧的口罩用於焊接可提供附加防護,但若臭氧濃度高於10倍職業衛生標准可更換面罩,配塵、毒組合過濾元件。對不存在顆粒物,而僅僅存在某些異味的環境,選擇帶活性炭層的防塵口罩比戴防毒面具要輕便得多,如某些實驗室環境,但由於國家標准不對這類口罩進行技術性能規范,選擇時最好先試用,判斷是否真正能夠有效過濾異味。
防塵口罩是否真正起到防護作用,除了選擇防護功能外,另一個重要選擇因素是適合性。沒有一個萬能的設計能適合所有人的臉型。目前,防塵口罩的認證檢測並不保證口罩適合每個具體的使用者,如果存在泄漏,空氣中的污染物就會從泄漏處進入呼吸區。選擇適合的口罩的方法是使用適合性檢驗,它利用人的味覺,用專用工具發生苦味或甜味的顆粒物,如果戴口罩後仍然能夠感覺到味道,說明口罩存在泄漏,具體請參考GB/T18664中有關適合性檢驗的介紹。
佩戴方法
防塵口罩結構雖然簡單,但使用並不簡單。選擇適用且適合的口罩只是防護的第一步,要想防護真正起到作用,必須正確使用,這不僅包括按照使用說明書佩戴,確保每次佩戴位置正確(不泄漏),還必須在接塵作業中堅持佩戴,及時發現口罩的失效跡象,及時更換。不同接塵環境粉塵濃度不同,每個人的使用時間不同,各種防塵口罩的容塵量不同,以及使用維護方法的不同,這些都會影響口罩的使用壽命,所以沒有辦法統一規定具體的更換時間。當防塵口罩的任何部件出現破損、斷裂和丟失(如鼻夾、鼻夾墊),以及明顯感覺呼吸阻力增加時,應廢棄整個口罩。
無論防毒還是防塵,任何過濾元件都不應水洗,否則會破壞過濾元件。使用中若感覺其他不舒適,如頭帶過緊、阻力過高等,不允許擅自改變頭帶長度,或將鼻夾弄鬆等,應考慮選擇更舒適的口罩或其他類型的呼吸器,好的呼吸器不僅適合使用者,更應具有一定的舒適度和耐用性,表現在呼吸阻力增加比較慢(容塵量大)、面罩輕、頭帶不容易松垮、面罩不易塌、鼻夾或頭帶固定牢固,選材沒有異味和對皮膚沒有刺激性等,這通常只有那些長期使用防塵口罩的工人們最有體會和最有發言權。
使用誤區
最大的誤區:把紗布口罩當防塵口罩使用。早在2000年原國家經貿委在國經貿安全[2000]中就明文規定,紗布口罩不得作為防塵口罩使用,但至今還會經常見到這種錯誤的選擇。紗布口罩在我國職業防護技術落後的年代,確實被普遍用於防塵,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在防護標准、檢測技術及製造技術上的進步,以及社會防護意識的普遍增強,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紗布的低效。2003年SARS期間,由於受錯誤的導向,醫護人員使用紗布口罩防護,導致大量醫護人員因防護不當受到傳染,代價巨大,教訓深刻。現在雖然從標准、法規對紗布口罩有定論,但是長期使用紗布口罩,卻培養了諸多錯誤的防護理念,如更強調便宜、應吸汗、應能水洗和透氣等「好處」,卻不重視密合性、有效的過濾等應有的防護效果。
常見的誤區:和橡膠防塵半面罩相比,防塵口罩的防護效果低,密合性差,許多人感覺橡膠的材料更具有彈性,認為這更容易和自己臉密合。其實影響密合效果的不只在於材料的彈性,更在於面罩的設計,面罩頭帶選材確定的松緊度、易拉伸性,以及面罩重量和頭帶的匹配等,這些都影響著密合的效果。很多年以前,國外就已經通過大量的現場實驗,調查這2類面罩在實際應用中的防護效果,研究證明,防塵口罩具有和橡膠防塵半面罩相同的防護水平,這主要就是指密合性。所以在國外和國內標准中(GB/T18664-2002),這2類面罩的指定防護因數都是10,都適用於顆粒物濃度不超過10倍職業衛生標準的環境。
㈤ 描述戴帽子及戴口罩的注意事項
戴帽子沒有什麼注意的,自己想怎麼帶就怎麼帶?戴口罩,這口罩也有很多種嗎?有不同的戴法,主要注意,要起到防護作用,要是沒有起到防護作用,等於不戴口罩
㈥ 穿戴防護口罩的注意事項
醫用防護口罩是醫療工作者及相關人員佩戴,用於防護空氣傳播的病毒的口罩,防護等級和密閉性都比較高。因此在佩戴使用醫用防護口罩的時候,需要嚴格正確的操作規程。接下來小編就簡單說說。
一、醫用防護口罩的佩戴方法:
1、一手托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
2、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
3、用另一隻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後雙耳下。
4、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項中部。
5、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並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樑的形狀塑造鼻夾。
二、醫用防護口罩使用注意事項:
1、不應一隻手捏鼻夾。
2、醫用防護口罩只能使用一次。
3、口罩潮濕後、受到患者血液、體液污染後,應及時更換。
4、每次佩戴醫用防護口罩進入工作區域之前,應進行密合性檢查。檢查方法是將雙手完全蓋住防護口罩,快速的呼氣,若鼻夾附近有漏氣應調整鼻夾,若漏氣位於四周,應調整到不漏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