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1日,全軍取消軍銜制,同時裝備65式軍服,55式軍官大檐帽、水兵帽、無檐帽都被取消,全軍單軍帽只有一種———解放帽,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從這時起至1974年5月1日,是解放帽的「鼎盛」時期,因為全軍官兵不分軍種、不論男女,統統都戴解放帽,解放帽因此成為65式軍服的重要標志。當時美聯社的一條消息稱,這一時期中國軍隊服裝的特徵是戴解放帽。
B. 中年男士適合帶什麼帽子
中年男士帽子的選擇因人而異:
首先,選擇帽子的號數。
男帽的號數就是頭圍的厘米數,一般成年男子是55~56cm,帽子太緊會對頭皮造成壓迫,影響頭部血液循環,發際等部位的毛孔容易鬆弛,也會誘發脫發,所以最好選擇質地柔軟寬松的帽子,讓頭皮能夠自由呼吸。
其次,根據臉型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帽子。
人的臉型主要分尖型、圓型和方型三種。圓臉戴圓頂帽,就顯得臉大、帽子小,戴寬大的鴨舌帽就比較合適,尖臉的人戴圓頂帽,方臉的人戴所有的帽子都比較合適。
最後,根據個人的身材來選擇帽子。
高個的人帽子宜大不宜小,否則給人頭輕腳重的感覺,矮小的人則相反。個子高不宜戴高筒帽,個子矮不宜戴平頂寬檐帽。戴眼鏡的男士不宜將帽子遮住額頭,應戴得高一些,讓臉部的焦點不那麼集中。帽子的形式和顏色要和衣服、圍巾、手套及鞋子等配套,秋冬的帽子要挑純色的,比如金色、紅色、白色等。
今年流行帽檐相對縮短一些的鴨舌帽,讓人顯得更有精神。。。
C. 帽子的發展史
人們對帽子這種很表面化的配飾一直很迷戀。據說在20世紀初的西方,如果女性不戴帽子便猶如向人宣稱「我是不正經的女人」。帽子因此不只是時尚潮流,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翻閱帽子發展的歷史,從最早的寬得不能再寬的式樣,到花卉、標本鳥、水果籃——什麼東西都可以往上「堆」,帽子往高空發展,而不是打橫出現。
1917年,鍾形帽問世,這種帽檐擋住一隻眼睛的設計,風靡一時,一直主宰到1920年,也就出現了所謂的「時髦從眉毛開始」一說。
到了1930年代,超現實主義與帽子糾纏一起,頭巾式女帽、三角帽,甚至鞋子反轉擱在頭頂的誇張設計,都是當時流行的款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物資貧乏,帽子的款式趨向實用而缺乏創意,但到了1947年,迪奧的天才大手筆成功塑造的「新形象」時尚系列又叫「花冠線條」,以一朵向上的花朵為基礎勾勒成而得名,細腰大擺裙再加一頂燈罩式寬帽成為那個年代最經典和有品味的裝扮。
「新形象」造型的出現,使寬檐軟邊帽和平頂硬帽再度流行,制帽的材料也出現人造纖維、塔夫綢、法蘭絨,以及艷麗的羽毛。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傑克琳的出現,使無邊平頂小筒形帽成為50年代的時尚寵兒,而後,帶面紗和織物襯里的帽子在一股懷舊熱潮下,亦風行一時。
然而,文化的必要性逐漸衰退,帽子很快成為正式場合或有實際需要時才使用的飾物,霸權地位一去不返,只有少數像英國王太後和黛安娜王妃,一直對帽子情有獨鍾。
誰想到,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明星效應促進了戴帽風氣,另外,像StephenJones和PhilipTreacy等女帽設計大師的出現,也把帽子帶回時尚潮流的舞台。
D. 60年代一般帶什麼帽子
中國舊時解放軍軍帽
E. 為什麼80年代以前中國男士喜歡戴帽子
文革期間流行軍裝,軍裝是有帽子的,所以那時候的男士喜歡戴帽子。
F. 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時興帶趙本山小品里那種帽子這是為什麼那帽子叫什麼帽子
趙本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初露頭角。
他戴的那種帽子叫做 「解放帽」 、或叫做 「便帽」 。
G. 70年代男人戴的那種藍色帽子,有一點帽檐突出的,那叫什麼帽
鴨舌帽後期叫前進帽。要是帽體和帽檐前邊是扁平的就是。
H. 香港人 特別是男性 以前出門時為什麼都會戴帽子大概六七十 七八十年代
當時香港由英國統治,然而歐美等國家的 男性,從政客、商人到演 員都要戴帽子。基 一時風尚的起落很難 說清楚原因。帽子在那個 年代被視為身份的象徵, 有錢人固然要戴好帽子, 窮人出於體面也得花大價錢在帽子上。比如二〇年代在匪幫社團 里流行的 Fedora 就跟幫派之間的炫富攀比文化有很大關系。而美 國黑人在五六十年代開始爭取社會地位的時候也是對帽子極為重 視的。
I. 五十歲左右男人應該帶什麼帽子
這位朋友,選擇代帽子問題應該根據臉形,五十歲顏色應該稍淡點,如果方便最好代到實體店。如果能幫助到你。希望你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