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旁插著方翅的,是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象徵,如《群英會》中的魯肅;如果在帽子兩旁插著尖翅,一般為凈角扮演的姦邪者,如《四進士》中的顧讀;而在帽子兩旁插著圓翅的,那是由丑角扮演的文官的標志。
清初順治入關,由於收留了許多明代降臣,而且為了籠絡人心,允許不少地方官員仍穿明代朝服,戴明代烏紗帽。但等到清室統治鞏固,就下令將官員戴的烏紗帽改變為紅纓帽即頂戴花翎。但人們仍習慣使用「烏紗帽」一詞,久而久之,「烏紗帽」便成為官位的代稱了。時至今日,仍將罷官現象稱為「丟了烏紗帽」。
Ⅱ 古代帽子上正前面綉的那個玉叫什麽
古代帽子上的玉叫冠玉,冠是古代成年男子所戴束發用具,表示成年貴族,明清繼承沿用其表意。多為正圓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綴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對准鼻尖。唐宋元三代已有流行,明清兩代使用較多。
Ⅲ 戴了帽子的麒麟 猜一字 關於五行的
金,玉麒麟帶個帽子……
Ⅳ 中國古代的麒麟代表著什麼
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用來代表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簡介:
麒麟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祥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人都把麒麟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並稱五大祥獸,其實並非麒麟,乃是黃龍。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是古代的仁獸,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吉祥之寶,從古到今都是公堂上的裝飾,以振官威之用,也是權貴的象徵。
古人認為龍有代表著神靈、天、帝王、交泰等意,所以龍漸漸被皇家所壟斷。而鳳凰也有賢明、調律、志向等意。因此民間把麒麟、玄武作為自己的吉祥物廣泛發展傳播。
Ⅳ 古代真的有麒麟這個東西嗎
我自己猜想樓主提問一定是和春秋時孔子曾經建麒麟墳並悼念麒麟的故事有關的。
孔子的確埋葬過「麒麟」,但是此麒麟不是彼麒麟。
麟、鳳、龜、龍是我國古代的「四靈獸」,他們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大多是上天神仙的駕御坐騎。這四種神獸,形象大多取材與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動物的某些體貌特徵,(龜是玄武,其神話外形近似現實中的龜,但有很多區別),所以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們是神仙的坐騎,所以麒麟或其他三種神獸現世就說明神仙下凡到人間,是來對但是當時統治者顯示吉祥太平的。
孔子在魯國時曾經聽說季孫在狩獵中獵殺了一隻幼小的麒麟,於是自己將分到的麒麟肉埋葬,認為麒麟和自己一樣生不逢時而傷感流泣。但是那不是神話中的「麒麟」,而是另外一種哺乳動物,,名字叫做「猞猁」。可以通過下面的聯接看到猞猁的樣子。
猞猁的外型與我們神話中麒麟的樣子十分相似,加上古代人對陌生的東西有附會和意想的習慣,就如同我國最早的地理典籍《山海經》一樣,常常將神話容入到現實認知中來。
因為季孫獵殺到了以前沒有人見過的「怪物」,大家就來請教眾人公認學識淵博的孔子。而孔子此時正是要周遊列國的前夕,心中充滿了懷才不遇的怨憤。其實他也不認識這個東西,只不過他被大家認為是權威,他的話沒有人懷疑是錯誤的。於是他就借這個東西來抒發自己不被魯國重用的抑鬱心情,並命名這個東西(猞猁)為「麒麟」。並將自己與這個體形明顯與神話中小很多「幼年麒麟」相比,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所以,後世根據當時季孫獵殺到的「麒麟」的樣子進行還原,證實其實當時獵殺的其實是只「猞猁」。
Ⅵ 古代縣衙用麒麟圖案是什麼意思
這個肯定就是公正廉明威嚴的意思吧。麒麟代表一種權力的象徵。
Ⅶ 中國古代的麒麟是什麼
古代人所說的麒麟就是長頸鹿耶!!!!
歷史有記載喲!!!!
好像有一個國家給當時的中國進貢,送的就是長頸鹿,有一個畫家就把這個進貢時的情形畫了出來,,叫做麒麟進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