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藏族服饰的特点、外貌和介绍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等都不一样,就连衣服也不尽相同。虽然现在的汉族人们穿衣服已经偏向于国际化,但是跟多少数民族还保持着他们特有的穿衣风格,比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我们经常在电视或者是网上看到,藏族的人穿藏袍的时候一般只穿一个胳膊,将右边的胳膊露出来,他们就不怕冷吗?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还将藏袍改良,干脆做衣服的时候只做左边的袖子,将右边的袖子和肩膀省掉,这样穿的时候既方便,又不累赘。甚至到了现在,像藏族人那样只穿一只袖子,露出一只胳膊和肩膀来,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Ⅱ 藏族人为什么穿衣服只穿一只袖子
这种穿衣方式和藏族同胞的生活环境和起居习惯有关。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即使是在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早晨出外要穿着保暖的藏袍。
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行,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藏袍的特点∶
1、保暖。
藏袍的衣料是光板老羊皮藏袍,板质坚韧,绒毛丰厚,遮风挡雨,保暖防潮,四季皆宜。每件皮袍重达十五、六斤,可顶得上两床厚棉被。
2、散热。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到中午天热或劳作时,热得受不了,于是袒露右臂或双臂(只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穿,非常便当。
3、铺盖。
藏族牧民们白天当衣穿,夜里当铺盖。每当睡觉时,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头和脚往里一缩,铺的盖的全有了。
4、储物。
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牧业生产的流动性,藏袍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下一个孩子。
一件简单的皮袍,是藏族牧人随身携带的全部“行李卷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挨冻受寒。
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可谓一物多用。高原上有句顺口溜:“白天穿,夜里盖,光板皮子露在外,不怕风吹日头晒。”说的正是这种藏袍。
(2)藏族服饰男外套单扩展阅读∶
藏袍的款式特色
藏袍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
袍一件长袖衬衣。男子束腰带时,一般将袍子下摆提至膝盖。女子束腰时一般将袍子上提少许,使下摆遮住踝关节。具体的式样,男女及各地区各有特色。
藏族的服饰,在结构、式样、色彩选择等方面都是很有讲究的,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习俗。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农区则以"氆氇"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藏装
Ⅲ 藏族穿什么衣服
藏族男性服饰分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妇女服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仪礼时的服饰变化较大,节日服饰都较平时着装富丽、盛重。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藏装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基本特点是大子里面还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袍一件长袖衬衣。男子束腰带时,一般将袍子下摆提至膝盖。女子束腰时一般将袍子上提少许,使下摆遮住踝关节。
贵族藏袍与民间藏抱的结构并没有根本区别。贵族藏袍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地和花纹上。贵族服饰质地精细,花纹讲究。一般有蟒缎袍,由黄、红、蓝、绿、白、紫等色作基调,上面有"间希"纹祥(龙、水、鱼、云等纹)。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朝见达赖喇嘛,或重大节日举行礼仪时穿用。
藏族女子头戴帽顶有红绿色绒饰的尖顶小帽,下穿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着邦垫。上衣是齐腰间的小袖短衣,质地有毛、缎、布等。披方形缀绒披肩,手带银镶珊瑚戒指,左手戴银钏,右手戴宽二寸的砗磲圈。耳环多是金银镶绿松石质地,耳环上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