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拉 在上海话里是什么意思
阿拉在上海话里的意思是:我们和我的。示例:阿拉一道去白相,意思是我们一起去玩;阿拉姆妈,意思是我的妈妈。
除了阿拉,上海吴语常见的自称方式还有我,音“ngu”。在民国时期上海有很多江北移民,由于受到自身母语江北话的影响,他们的上海话将“ngu”发成“wuu”。
(1)nga旗袍扩展阅读:
阿拉来源于吴语宁波方言。以宁波方言为例,宁波方言在表示多个人时常用“拉”作为结尾。清末及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进入上海,对上海方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明清之际,上海只是东南沿海一处中等规模的县城,那时的上海话与苏州话非常相近。1842年上海开埠,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上海渐渐地成了华洋共居、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
“无宁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体中尤以宁波人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宁波人已达40万,约占当时上海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2. 急求小学六年级语文S版期中试卷及竞赛题
想找试卷的话,就在网络输入“六年级语文S版期中试卷”,按一下搜索,就能找到答案。其他试卷也一样。
这是所有题:
一、基础知识。(15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Lǎnò máodùn hōnɡkǎo qízhì jīngjí
( ) ( ) ( ) ( ) ( )
Wānyάn tānhuàn miǎntiǎn jǐnshèn ténɡxiĕ
( ) ( ) ( ) ( ) ( )
2、课文内容回放。(10分,每空0.5分)
(1) 月 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
(2)万里长城的起点是位于北京附近的 ,终点是 。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 (国家) (作家)写的一篇童话。《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是 创作的童话。
(4)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时间是 年 月 日。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年。
(5)“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句话节选自 写的《 》。
(6)“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一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把它改为肯定句:
(7)写出3个你学过的说明经验教训一类的成语:
(8)用学过的符号修改下面两个句子。
①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
②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学生和外宾等。
二、诗文填空。(20分,每空1分,字写错不得分)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 ?”遂饮其酒。【《战国策•齐策•画蛇添足》】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己亥杂诗》龚自珍】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 。 , 。【《游子吟》 唐•孟郊】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nb
再把上面的2个回答加一块,就是 六年级语文S版期中试卷了。
3. 上海哪里好玩
上海好玩的地方:
1、外滩(英文:The Bund;上海话拼音:nga thae),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
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伪国民政府,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
4、南京西路是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的西半部,跨黄浦、静安两区,与上海市著名的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衡山路、荣乐东路、福州路有着同等的口碑地位。
南京西路的精华段都集中于静安区,东起西藏中路,西迄延安西路,全长3833米,穿越静安寺闹市地区,横贯静安全境。拥有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梅龙镇所形成的“金三角”与会德丰广场、越洋广场、嘉里二期等组成的“金五星”交相辉映;同时还坐落着众多名特商店,汇全区商业之精华。
5、横沙岛(Hengsha Island),位于长江口的最东端,崇明岛南侧、长兴岛东侧、浦东新区北侧,面积是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中最小的,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