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校史校歌校服属于隐性课程吗

校史校歌校服属于隐性课程吗

发布时间:2021-06-07 00:06:24

A. 校规属于隐性课程吗

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同属于课程的下位概念,从逻辑学上说,它们在内涵上应该是不相容的,在外延上两者之和应当等于课程概念的外延。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以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学术性的或非学术性的来限定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相容的。

如果以教育者的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来区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其外延是不周延的;如果把隐性课程界定为校园文化、未预期的学习结果,则又超越了课程的内涵。因为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不管是学术的,还是非学术的)很难说是显性课程给的或是隐形程中习得的,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整体行为,不可割裂的。

任何课程都是有计划的,如果某种东西不可计划,那么它至少不被称为课程,而只能叫做偶然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结果、计划性或存在的环境,在于学生的接受机制和教师的呈现方式上。

拓展资料:

显性课程: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可以说计划性是区分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

具体内容:列入教学计划的学科,也就是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是文化传播的主体。学科课程分门别类地把不同领域的人类文化知识系统地组织起来,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课程结构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依据。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与其相联的教育实践有: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隐含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结构等;其效果体现在政治社会化、价值观与文化道德的习得、权力观念的形成、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美国学者高尔顿最早注意影响教学内容的非正式系统,他在《中学社会系统》中认为,中学生的个体行为是与其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相联系的。

1 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2 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

3 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82

B. 隐性课程的发展

在历史上,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学者,可能要推美国学者杜威及其学生克伯屈。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曾指出:“有一种意见认为,一个人所学习的仅是他当时正在学习的特定的东西,这也许是所有教育学中最大的错误了。”由此,杜威将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相伴随的,对所学内容及学习本身养成的某种情感、态度这种学习称之为“附带学习”(collateral learning)。比如,一个儿童在学习数学时,养成对待数学学习的某种态度(如喜欢不喜欢)既是附带学习。杜威强调,附带学习可能比正式学习来得更为根本、更为重要。随后,杜威的学生克伯屈进一步发挥了杜威的思想。克伯屈认为,任何一种学习包含三个部分:“主学习”(primary learning)、“副学习”(associate learning)、“附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主学习”意指对事物的直接学习;“副学习”则是一种伴随“主学习”而来的关联学习;“附学习”则指伴随“主学习”而来的有关情感、态度的学习。这里以儿童学做裙子为例说明。学习如何下料、裁剪、缝纫,这属于主学习;在做裙子时,考虑裙子耐不耐洗,褪色不褪色的问题,这属于副学习;通过学做裙子,懂得做事“仔细”的好处,这既是附学习。后人认为,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已涉及到隐性课程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其中两种研究视角最引人注目。一种研究视角着力关注和探讨的是,班级生活或学校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所包含的隐含信息。例如,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如果说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或官方课程(office curriculum)的话,那么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据此,杰克逊被后人看做是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教育学家。另一种研究视角着力关注和探讨的是学校课程知识中隐含了怎样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像美国学者W·阿普尔、英国学家M·F·D·扬等研究者认为,学校不是一个观念的开发市场,特定的社会集团倾向于把特定种类的知识筛选出来,并结合到课程中去,这些内容以隐含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发挥着维持、复制、再生产现存社会制度的作用。因此,课程知识实际上负载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我国学者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尽管学者们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至今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概念的不确定似乎并未影响到人们对隐性课程的研究热情。近些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研究的范围和论题主要涉及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以及人际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潜在影响。比如,讨论校舍建筑、教室环境布置、各种庆典仪式、校纪校规、课堂规则、校风班风、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性别角色差异等。

C. 校园文化属于一种隐性课程还是显性课程

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包括除上述课程之外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有三方面的区别:

1、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主要通过隐性课程获得非学术性知识,而学术性知识主要通过显性课程获得;

2、从计划的角度来看,无形课程是计划外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无意接手隐藏的经验,而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大的意愿参与其中。

3、在学习环境方面,隐性课程主要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显性课程主要通过学科教学进行。

(3)校史校歌校服属于隐性课程吗扩展阅读:

显性课程: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计划性。可以说,规划是区分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的主要标志。

具体内容:教学计划所包含的主题,即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是文化传播的主题。学科课程系统地组织不同领域的人类文化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程结构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础。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定义的一种非正式的、无意识的学校学习体验。而不是一个明确的课程。相关的教育实践包括: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范与过程、教材隐含内容、学生性别差异、课堂奖励结构等。

作用体现在政治的社会化、价值观和文化道德的获得、权力观念的形成和阶级差异的加深等方面。美国学者高尔顿最早注意到影响教学内容的非正式制度。认为在中学社会制度中,中学生的个体行为与其在学校中的地位和角色有关。

D. 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属于隐性课程还是显性课程

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属于隐性课程。

与校史校歌校服属于隐性课程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红色裙子配什么鞋好看 浏览:848
米白鞋子配什么颜色裤子 浏览:696
深蓝色衣配什么颜色下装 浏览:405
风衣搭配板鞋好看吗 浏览:103
皮裙子越穿越肥怎么办 浏览:737
红se大衣叠穿蓝se牛仔外套 浏览:687
为什么二年级了还拉臭裤子上 浏览:754
男子700蓬羽绒服 浏览:161
中国旗袍妆画法 浏览:410
男士买什么牌子的内裤好点 浏览:754
女装店长个人职业规划 浏览:472
裤子黑袜子 浏览:889
儿童故事小瑟的外套 浏览:783
新款女外套中长款 浏览:629
制服型男装是什么 浏览:482
假两套卫衣男士 浏览:717
怎么分辨波司登羽绒服真假 浏览:19
唐探同款风衣 浏览:963
这个粉色外套怎么样英文 浏览:734
帽子上有翅膀法国漫画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