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纳粹军装制服

纳粹军装制服

发布时间:2021-06-06 20:58:53

A. 纳粹军装一套大概多少

国防军将军的制服,国内的750。欧洲造的2000多。
马靴基本是92式马靴,俄罗斯军官靴或者订做,价格在1000上下。俄罗斯的那种便宜,600多,但是年代为80或者90年代的货。
大檐帽带标的400左右,欧洲造的2000左右。
领章肩章一套300左右。
胸鹰化纤的10块钱,金属丝线的100多。袖标基本也是这样的,化纤的10多块。
一条斜跨武装带也得400.

B. 在德国纳粹时代,灰军装和黄军装有什么区别

在纳粹时代,黄色军装是罗姆指挥的纳粹冲锋队,是隶属于纳粹党的一个准军事组织。多是由信仰纳粹的退伍军人组成的,他们支持纳粹的政策,认为议和和发动革命的人是罪人。由于一战后不允许德国有太多的军事力量,所以很多职业军人被迫退伍,没有收入来源。与此同时,纳粹党在宣传政治政策的时候经常和德国共产党等发生冲突,于是纳粹党成立了冲锋队,但是由于没有国家支持,不是正规军事力量,所以冲锋队使用法国的军装,就是你说的黄色军装,其特点是他们的帽子是圆柱形平顶的帽子,现在在法国的外籍军团,仍然是这种军装。至于灰色军装,是德国的国家军事力量-德国国防军。是正规的军事力量,有国家军费供养。而黄色的冲锋队是纳粹党掌控的军事力量,武器不多,由纳粹党拨出经费供养,也只听纳粹党领导人的命令。后来某个时期,由于冲锋队领导人罗姆和希特勒发生冲突,希特勒借国防军之手消灭了冲锋队,在后来建立了黑色军装为主的党卫队,由海因里希 希姆莱率领,这也是纳粹党的军事力量。而冲锋队是纳粹党的准军事力量。

C. 纳粹德国军衔,军服设置,分几级,有几种

参考资料得知:
一、1933年——1945年间德国军衔的沿革
1933年的德国帝国国防军(当时德军的正式名称)军衔按军种区分为陆军、海军二类,按等级划分为:元帅、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级下士、二级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级,各军种基本相同,元帅分别称为陆军元帅、海军元帅,海军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于这时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未变,还受到《凡尔赛和约》和法、英、美等“一战战胜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各种制约,其军官军衔也“深受其害”:1、陆军元帅、海军元帅设而未授,任现职的仅有一战时晋升陆军元帅军衔的总统兴登堡,从1918年至1935年期间未晋升、授予过一位元帅;2、虽然设有大将军衔,但除“帝国国防部部长兼帝国国防军总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这个军衔;3、各级军官的晋升期限显著增长,大名鼎鼎的隆美尔、古德里安都曾扛着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余年……
1934年兴登堡总统病势沉重,国会决定由希特勒代行总统职权。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抢班夺权”,同时开始实施他野心勃勃的扩军计划,与此同时对武装力量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军衔制度)也开始进行“纳粹化的、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鉴于党卫队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绩,我将其升格为纳粹党内的一个独立组织……我批准党卫队建立武装部队; 9月间,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等团级部队; 10月,整合党卫队衔级为:领袖——党卫队帝国领袖;高级长官——党卫队总指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上级长官——旅队长、区队长、旗队长;中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大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初级长官——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二级突击队中队长、党卫队三级突击队中队长;高级士官——党卫队突击队小队长、党卫队一级小队长、党卫队二级小队长;初级士官——党卫队三级小队长、党卫队三级小队副;正式队员——党卫队组长、党卫队突击队队员、党卫队队员;预备队员——党卫队候补队员、党卫队学员,共8等21级。
同年8月,希特勒自称“德国元首”(全称:德意志第三帝国领袖、政府总理兼国防军最高司令[后改称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纳粹党全国领袖,1941年12月起兼陆军总司令),其不同场合称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时称为“元首”,涉及到军务时称“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涉及政务时称“元首兼帝国总理”。考虑到它是整个二战时期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正式官称,本文将其列为德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称号”;
1935年,3月1日,正式组建空军司令部;3月16日,帝国国防军改称国防军;在空军中设立“飞行勤务军衔”;在海军中恢复了一战时曾设立的“海军准将”军衔;设立“总参勤务军衔”,这种军衔授予经过严格选拔和专门培训(如在军事学院接受过总参业务训练)、在帝国战争部或国防军局及以后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工作的、从事参谋勤务的校官、尉官(在各军种总司令部工作的参谋军官不授予这种军衔);第一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一等兵军衔,将二等兵军衔区分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满6年”两级,增设上等列兵军衔,同时对军衔标志进行修订;海军增设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等军衔;空军取消上等兵军衔;
1936年,在陆军将官中增设“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高于大将半格,低于陆军元帅半格,计划授予担任国防军总参谋长、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参谋长等高级职务的大将。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的第二帝国期间就曾设过此衔,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领有此衔,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晋为陆军元帅;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德国国防军改称德国武装部队,并正式将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等武装力量纳入“德国武装部队”编制;第二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各军种的一级上士军衔;海军增设一级中士(海军一级中士、海岸勤务一级中士、海军步兵一级中士)和一级上等兵军衔(一级上等水兵、海岸勤务一级上等兵、海军步兵一级上等兵等)军衔;
1939年,正式建立党卫队野战部队(或称党卫军、武装党卫队、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 党卫队第一装甲师(简称“元首师”)、“帝国师”党卫队第二装甲师、“骷髅师”党卫队第三装甲师、“警察师”党卫队第四装甲掷弹兵师(摩步师),开始设置并使用党卫队野战部队军衔称号和标志,如党卫军准将(区队长)等;
1940年,取消“陆军元帅衔大将”军衔;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设立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宪兵司令官职务,将宪兵军衔提高到宪兵少将(海军、空军宪兵最高军衔仍为上校)——这也是陆军中将、少将军衔中唯一带兵种称号的;
1941年,4月3日更换陆军元帅的识别标志——帽徽、帽饰带、领章、肩章;
1942年,党卫队调整高级长官衔级,增设党卫队最高指挥(党卫军大将)级别,并修订了旗队长以上长官的衔级领章标志;第三次调整士兵军衔:陆军取消上等兵军衔,原上等兵大部晋升二级下士,二级下士以上择优晋升,同时再次修订士兵军衔标志;将宪兵士官、军士、兵的军衔变更为“宪兵警长”、“宪兵警士” ;
1943年,武装党卫队中增设一等兵军衔,但在党卫队其他机关、部队中未设立相应的衔级,在党卫队衔级表上也未列出相应称号;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调整士兵军衔:增设空军上等兵军衔;将陆军宪兵部队扩编为第一、第二、第三宪兵总队,分别由一名宪兵少将任总队司令,撤销原设的国防军宪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职务;在海军、空军中增设海军宪兵少将、空军宪兵少将军衔。 到1945年战败前,德国武装部队的军衔区分为陆军、空军、海军、武装党卫队和宪兵,党卫队衔级单独设置。其中陆军军衔中另设总参勤务军衔,在海军中又分为海上部队军衔、海岸部队军衔。同时军政官、技术官、女军人另设有专门的级别(军衔)称谓。为便于读者对各种军衔、衔称作横向比较,笔者在每一称号后均附编号,以“元首”为始,其他类推。

D. 普鲁士军装和纳粹军装有什么区别

纳粹军装都是每个人量体剪裁的,所以看着挺拔,合身

E. 这种纳粹德国军服哪里有好帅啊!

你有心的话,不难找的。虽然我没找过,也没见过,但我觉得,最直接的是去欧洲那些电影工厂,专门拍摄二战电影的那些摄制组,就能找到原汁原味的纳粹制服。如果找当年那个真正纳粹德国的那种制服的话,德国本土可能不太找得到,到南美洲吧,二战结束后,大批纳粹逃脱军事法庭审判的纳粹军人都逃到了南美洲,例如秘鲁,巴西,阿根廷,当年德国人也不知道怎么的对南美洲特别感兴趣,逃走到南美的纳粹军人也十分狂热的希特勒粉丝,肯定也有几件纳粹集会的制度,党卫军有袖标的制度,甚至党卫军希姆莱,希特勒亲笔签署的文件,等等。

F. 纳粹女军装的图片

确切地说,二战时德军是没有女兵的,因为德国的传统观念是女人不上战场。后来因为人手吃紧招收了一些“国防军女助手”,类似于民兵,不是军人编制,主要操作探照灯等器材,制服款式类似军装,但有明显区别,所以你想要的那种女人穿着纳粹军服的真实照片其实是不存在的

G. 为什么纳粹的军装正装现在看了仍然觉得不落俗套,而且觉得特别帅气。

过去有人出过书,披露纳粹德国军装的设计参考了多个国家和历史上德国贵族的样式,希特勒想让自己的第三帝国成为像罗马一样的“千年帝国”,这就要培养一个有自豪感的新贵族阶层,而军功章军服便是其最好的表达方式。

再有了,帅气的军装可以吸引年轻人当兵。

H. 纳粹男女军服对比急。。

德国在二 战 时期女 性一般不在第一线作战,而是作为后方辅 助人员

区别:

男式种类多,常服,礼服,作战服都有。

女式只有常服(一般德军中只让女兵担任文职)。

男式常服有开领和立领两种,一般有四个兜,下配长裤。

女式常服只有两个兜,胸口的两个口袋省去了,开领,下配齐膝短裙

——2是 陆 军 通 讯 辅 助 员

I. 为什么纳粹德国的军服那么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服是德国人展示其怪异的一种最明显的方式。诚如研究制服的历史学家布赖恩·L·戴维斯所说:二战时的德国是“沉醉于穿着各种各样的军服和仿军服的国家”。制服和饰品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而又含义特殊的大世界。当制服的细部变得错综复杂而禀具特殊含义的时候,就有人会将最终的眼光倾注其上。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世间有制服学究的话,就非他莫属。德国“元首”希特勒也当属其列。德国党卫军的四个师违背希特勒的命令而撤退,希特勒对他们实施处罚,就是摘下他们珍贵的袖口身份标志。其实,他是在处罚他们的制服,而在当时,制服几乎具有神秘意义。而希特勒特别恼怒,因为其中一个袖口身份标志上有“Leibstandarte”的字样,表明该主人是他贴身卫队的一员,曾发誓誓死效忠他。

关注德国制服,我们必然要进入20世纪德国社会理解的黑暗世界。除了驱逐和消灭异族运动以纯化德意志民族之外,第三帝国的社会行动计划有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统一性”的要求,认为“统一性”就是理想的文化状态。诚如约瑟夫·戈培尔所说,帝国文化部门——文学、音乐、戏剧等文化管理部门——的任务就是要“以思想文化的统一性团结所有具有创造性的人”。甚至战时的前线,德军也强调各部之间的“同伴友好情谊”。这种“同伴友好情谊”在当时不仅是一种普遍的黏合剂,而且是一种强有力的黏合剂。从理想化的角度说,人们普遍认为,士兵间的这种同伴友好情谊战后会传遍整个社会,即“前线精神”会带来“大众精神”,而那些思想独特的人却是国家的天敌。智者、讽刺者、异教徒、不合群者以及各种怀疑论者,要么悄悄地被融化、被改造,要么消失——不管在何地、以何种形式消失。这样,第三帝国到头来会成为一个团结紧密、固若金汤的整体。美观大方的制服会提供群体黏合剂的可见证据,也会刺激民众参与进来。德国的制服,不同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和俄罗斯人那些外表实在不敢恭维的深绿色套装,对一般民众来说,绝对具有不可抗拒的迷惑力,会激起人们的穿着欲望。有点地位的商号或劳动团体几乎没有一家是没有自己耐看的制服的。与同等的人在一起工作,人们会穿粗棉布或保护性的工装。但他们外出时穿的全套装束却被认为有点特别,无疑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冯尼格谈到纳粹德国的制服(包括军服和民服)时用“极其戏剧化”来形容。
以矿工的制服为例。矿工在矿里工作时必须穿着实用而不大好看的工装,但当他们不工作外出的时候,穿着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学徒工穿着黑色的高领束腰外衣,衣袖上和胸前钉着一排排的银扣,数量多达24个,头戴有帽舌的仿军帽。在矿里的级别提高后,束腰外衣上的银扣数量就会增加,最高级别是34个。(德国人喜欢上衣钉双排扣,也许是为了可以多钉几颗银扣。)学徒期满成为正式矿工后,就戴黑色有檐的平顶筒帽,帽正面有一个银鹰大标识,顶上是羽饰。要处理正式事务,就加一双白手套、一柄剑和一个红白黑条纹的纳粹党十字臂章。邮政工作者、公共汽车和电车售票员的制服与军服十分相似,束腰外衣用的是铜扣,帽子上是国徽——标着纳粹党十字的银鹰标识。资深火车司机在左边屁股后挂一柄剑鞘华丽、有剑饰的宝剑。退役老兵一律穿军服,军服上依然保留着服役时的肩带、银鹰标识和臂章。
如果你有幸找到一份地区猎鹰训练师的工作,就可穿灰制服,制服上是银扣、黑皮带,戴着像蒂罗尔人那样有羽饰的帽子。因为工作场所主要在户外,还穿高帮黑靴。急救、建筑、运输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着装像军人,穿着都十分引人注目,以唤起人们想参加该行业的欲望。急救部门的指挥人员还佩一柄剑。国营建筑公司工作人员的服装像军人,但臂章上标明服务单位。德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制服,不论男女,都与军服十分相近,领章和肩章上都标明级阶。
全德国人都喜爱制服,当然也不能将孩子排除在外。德国女童子军(女子必须参加的组织)的服装是黑衬衣白裤子

据说希特勒曾说:军服一定要帅,这样年轻人就会义无反顾的投军效劳。二战纳粹德国对全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抛开政治因素,我们来看看纳粹军服设计堪称二战翘楚。纳粹军服制服标志着法西斯主义时尚改造的最佳例证,就是他们对制服的迷恋。在穷兵黩武的极权政体之下,制服成了象征地位与力量的标识。更可怕的是,由于种族主义理论的影响,军装制服被纳粹当作彰显日耳曼人人种优秀的道具。如今成为“恶魔”代名词的第三帝国军服,是那个时代法西斯政权中最醒目的流行。

纳粹对制服的要求可谓一丝不苟。纳粹时代的德国军队,秉承着普鲁士的军事传统,无论军事理论、武器训练,乃至军容装备,都恪守着严谨的作风,军服也不例外。此时的军服,延续了德国传统军服的基本特征,再加以改进创造,设计制作毫不马虎。夏季军服采用混纺棉质材料,冬季则采用羊毛布料与人造纤维材料合织,军服表面挺括整齐。
虽然随着二战的推进,为了适应战时生产原料紧张的特点,后期适当降低了面料中棉、羊毛布料的比例,造成军服外观不如早期硬挺。但总体说来,德国军装的质量依然堪称二战翘楚。

从第三帝国建立伊始,纳粹就开动宣传机器宣传军国主义理念。德军制服的设计也成为宣传战中的棋子,希特勒甚至亲自过问军服的设计生产。制服中加入了众多装饰物,显得更醒目美观,日常服、礼服采用收腰修身的设计,凸显出军人的体态美。根据当时德国的报道,很多青年入伍参加,为的就是能得到一套漂亮的制服。法西斯的“军服宣传”攻势,在年轻人中收到了奇效。
因为二战战事吃紧的原因,后期德国军服在款式设计、剪裁要求与缝制工序上进行简化,降低了生产时间和对生产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不过,这些仅限于普通的士兵阶层,军官制服基本没有受到布料标准降低、剪裁缝制从简的影响,而且一些上层军官的制服,都是找高级裁缝定做的。德国军方每年都会出版关于军装定制的书籍,其中将各种制服的基本样式、板型尺寸、制作工艺、配件图片等等详细列出,以方便将官们按图索骥,找自己心仪的裁缝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军服。德国上层对军装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的战史研究者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军军服,依然难掩称赞之色。它就像一株妖艳的罂粟,魅力非凡却含有剧毒,总给染指它的人带来厄运。英国王储查尔斯的小儿子哈里王子,曾经在化装晚会上穿着纳粹军服,惹得全世界媒体指责声连连。张曼玉也因为自己主理的时装品牌派对上,出现大量纳粹军装元素而遭炮轰。
因纳粹制服而顶上骂名的人,着实不少。而靠它受益的,也大有人在。当今著名男装品牌HUGO BOSS 的创始人胡戈·费迪南德·波士(Hugo Ferdinand Boss),就是其中之一。1923年,胡戈在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麦琴根(Metzingen)开设了一家服装店,为客人提供西装定制的服务。不过几年之后,因为德国经济萧条,胡戈的生意濒临破产。1931年,他加入纳粹,并获得了为党卫队、冲锋队以及希特勒青年团制作制服的工作,从此他的制衣厂开始快速发展。

随着二战爆发,为了完成军方订单,胡戈开始大量使用集中营里的波兰、法国囚犯做劳力。战争结束后,胡戈·费迪南德·波士被认定为“第三帝国的投机取巧者”,并被取消了投票权,罚款8万马克。1948年,他去世了。但作为战后德国邮递员、警察制服的生产者,HUGO BOSS品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此后,胡戈推出男装成衣,并逐渐打开知名度。虽然这段生产纳粹制服的历史不甚光彩,如今的HUGO BOSS品牌也希望极力淡化,但长期制服生产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却让它在战后获得了世界男装界的认可。

与纳粹军装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蓝色白条裤子怎么搭配鞋子 浏览:50
古代各阶级帽子 浏览:60
保暖内衣加厚老品牌排行榜 浏览:494
粉帽子牛仔外套好看吗 浏览:131
5岁宝宝总是拉裤子怎么办 浏览:571
他想买一件裙子吗英语怎么说 浏览:279
boy冬装衣服正品一般多少钱 浏览:315
婴儿衣的英语怎么 浏览:889
穿校服的日漫有什么意思 浏览:992
想买外套的图片 浏览:317
2个xl女士是多大尺码裤子 浏览:110
这件裤子很常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792
高帮鞋校服搭配 浏览:8
秋天穿裙子怎么搭学生 浏览:664
红色羊皮衣长霉斑有黑色印怎么办 浏览:451
黑色波点衬衫搭酒红色裙子好看吗 浏览:633
有什么好羊衫男士 浏览:161
牛仔外套配发型 浏览:824
开个童装店投资多少钱 浏览:310
二战德国打字员制服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