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游泳池的救生员有什么要求
救生员必须要精于水性,有拯救技术,及最好考获拯救章等。要在对外开放的游泳场所中对游泳者的安全进行有效的观察和防护,并对溺水者进行赴救和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进行现场急救的人员。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起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关键作用。
一、具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游客安全负责。
二、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和不服从劝阻的游客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
三、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四、上岗时穿好救生服,配带好口哨、熟悉各种救生设备,并提前20分钟到岗,将池内警示牌、桌椅、太阳伞、过脚池、循环系统、地面卫生等清洁干净、打开和摆放好。
五、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
(1)救生员制服标准扩展阅读:
救生员工作职责
1、救生员必须持有救生员证才能上岗。
2、上岗时要检查救生器材是否齐备可用,并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做到取用方便。
3、要明确游泳池深浅区,严禁不会游泳者到深水区游泳。
4、如有两个或以上救生员同时上岗,应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互相帮助,发现遇溺者应立即下水拯救,不得延误。
5、上岗时穿泳裤(运动裤),并提早10分钟上岗,做好准备工作,检查场地及器材是否齐备可用.工作时精神要集中,不得开小差,认真负责,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事故,防患于未然。
6、每节游泳课或游泳结束后要彻底清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定期进行业务技术学习,相互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㈡ 国家规定游泳池规格超过多大,需要配备救生员
根据国家体育局下发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游泳场所)》规定:
1、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人;
2、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2)救生员制服标准扩展阅读:
游泳救生员职责:
(1)对游泳场所的安全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2)对游泳者的安全进行有效的观察和防护;
(3)对溺水者进行现场赴救;
(4)对游泳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初步应急处理;
(5)在医务人员到来之前,对溺水者进行现场急救;
(6)现场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㈢ 标准室内泳池需要多小救生员配置
根据国家体育局下发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游泳场所)》规定,
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天然游泳场(海滨游泳场所除外)按每360平米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
海水游泳场所按海岸线每100米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
至少设有流动救生员1人。
㈣ 游泳救生员的职业标准是什么
游泳救生员的职业标准: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具有200M不间歇连续游(不限时)的游泳技能,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获得国家三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游泳)证书,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取得中等以上体育专科学校游泳专业方向(含职业高中游泳专业方向)毕业证书。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且无安全责任事故,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获得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游泳)证书,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取得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游泳专业方向本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且无安全责任事故,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且无安全责任事故。
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
㈤ 救生员的工资标准是多少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800-(6--9月)
㈥ 游泳池救生员是怎么配备的
一般标准的50*20的标准游泳池需要配备2个救生员,一个巡逻员
救生人员配备标准
1、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
备固定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平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
2、天然游泳场(海滨游泳场所除外)按每360平米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
3、海水游泳场所按海岸线每100米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
4、至少设有流动救生员1人。
㈦ 救生员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有反蛙泳25米 心肺复苏术 水下解脱 还要演示救人全过程包括拖拽出水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 倒水
标准在考官的掌握 一般要培训过的人才能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