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水心二小的图片与黄绿白校服的图片
http://www.66wz.com/old_WZ_pic/img/1109/1109380443936.jpg
② 校服历史
1、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板书)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板书)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板书)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板书)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板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板书)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板书)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板书)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板书)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板书)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板书)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③ 网球王子里穿黄绿校服的是哪个学校
四天宝寺( sitianbaosi )
从全国大赛OVA14话开始出场,与不动峰、青学的对战中出现过;作为青学与立海大决赛的观察者。并在新OVA难波王子 前篇作为“耍宝名门”出场。
四天宝寺成员介绍
教练:渡边修
27岁的大叔,嘴里总叼着一根木棍,看似有些懒散的一个人,但其实相当有心机。在与青学的D1比赛中,为对付手冢而拉回了申请退部的千岁千里,为人很抠门,最爱请人吃流水素面
《网球王子》(テニスの王子様)中的登场人物。
白石藏之介Shiraishi Kuranosuke 声优:细谷佳正
『沉静中流淌着激情 完美的网球圣书』
“嗯嗯——绝顶!!”
四天宝寺中学 3年2组14号
生日:4月14日(白羊座)
血型:B
利腕:左
得意技:圆桌抽击 (与橘的暴走球的特点是一样的)
身高:178cm
体重:66kg
足长:27cm
视力:左右1.5
毒草的知识:200种
喜欢的食物:奶酪焗饭
兴趣:国际象棋,健康体操
家庭成员:父,母,姐,妹,猫
父亲的职业:药剂师
学校职务:保健委员
擅长的科目:化学
不擅长的科目:无
最常出现的学校角落:保健室
出身小学:南梅田小学
零用钱的花费:健康商品
座右铭:善始善终
喜欢的电影:韩国电影
喜欢的书:植物图鉴
喜欢的音乐:迷幻trance
喜欢的颜色:嫩草色
喜欢的类型:带着洗发水香味的人
约会想去的地方:植物园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等身大的穿衣镜
每日必做的事:泡澡时拉筋(瑜珈)
不擅长应对之事:倒追的女生
网球以外的特技:辨别毒草 </CC> 因为左手臂上缠有绷带而被称之为“毒手”,是少有的能制止任性而具怪力的远山金太郎的人物。(小金不听话时就威胁他要拆下绷带,小金就会吓得逃走……寒……)
对今年的青春学园评价很高。
拥有在二年级夏季大赛中就已经成为部长并且担任单打1的实力。
比赛风格就是完美无瑕的网球。
被同队的忍足谦也称之为“网球圣书”“四天宝寺的圣经”
与青学对战时,以单打3的身份与不二周助交战,千钧一发之际以7:6取胜。
是在正式比赛中唯一击败不二周助的选手。
且本身只在正式比赛中出战过两次。
小石川健二郎(三年级)
3年级,四天宝寺中学的网球部副部长。
身高:185CM
体重:73KG
血型:A
生日:5月30日(双子座)
爱好:料理
喜欢的颜色:青
喜欢的食物:肉?
喜欢的类型:可以长期相处的人
家庭成员:父,母,妹
得意科目:数学
利腕:右
击球风格:反击
父亲职业:公务员
忍足谦也 Oshitari Kenya 声优:福山润
(三年级)
大阪的速度之星、大阪的幸运之星
生日:3月17日(双鱼座)
血型:B
利手:右
得意技:浪速网球 飞毛腿往返跑、流速之星
身高:177cm
体重:63kg
足长:27cm
绝招:高速左右速跑
视力:左右2.0
上课时转笔的速度:测定不能
喜欢的食物:蔬菜汁,关东煮里的带筋肉 淡酒 西米露
兴趣:逛街(window shoping)
家庭成员:父,母,弟,鬣蜥,堂兄——忍足侑士
父亲的职业:医生(私人)
学校职务:播音员
学习强项:英语,数学
学习弱项:世界史
经常出现在校内的:广播室
小学:道顿崛第二小学
零用钱的用途:给头发脱色
座右铭:No Speed, No Life.
喜欢的电影:生死时速
喜欢的书:赛车漫画
喜欢的音乐:RAP
喜欢的颜色:红,白
心仪的类型:天真稚气的人
约会时想去的地方:在游乐园坐云霄飞车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新的绷带
每日必做的事:照顾鬣蜥
受不了的东西/事情:等待
网球以外的技能:鼓
谦也占卜:水晶占卜
自我陶醉于洞察先机中
因后心有个绯红色胎记,所以小名叫做绯
通过水晶来看,谦也是审美的感觉很敏锐的时尚人士。社交性很高,与人交往非常融洽,朋友也很多。而且有很强的直觉,非常感性,所以对于事物的预测能力也很优秀。察觉到千岁的心情,申请变更比赛出场顺序等行动,也是缘于他与生具来的这种素质。但是,因为有过于自我陶醉的一面,所以因为擅自地想当然而招致惨败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了。
白石透露的谦也豆知识:上课时会使用很有意思的橡皮擦
上课时,用形状挺奇怪的橡皮拼命地擦啊擦的。
千岁千里Chitose Senri 声优:大须贺纯
『沉迷于无我之门 极力追求的信徒』
“就像笼中之鸟啊,手冢……”
四天宝寺中学 3年1组17号
生日:12月31日(摩羯座)
血型:A
利腕:左
得意技:无我之境,才气焕发之极限,神隐
身高:194cm
体重:81kg
足长:28cm
视力:左0.8,右眼视力下降
学校的出勤率:49.8%
喜欢的食物:马肉刺身
兴趣:将棋,散步
家庭成员:父,母,妹
父亲的职业:陶艺家
学校职务:美化委员
擅长的科目:数学,历史,美术
不擅长的科目:音乐
最常出现的学校角落:学校的后山
出身小学:熊本第一小学
零用钱的花费:出去闲逛时的电车钱
座右铭:让这个无趣的世界变得有趣起来
喜欢的电影:吉卜力动画
喜欢的书:高级将棋书
喜欢的音乐:树叶摇曳的声音
喜欢的颜色:蒲公英色
喜欢的类型:忧郁的人
约会想去的地方:公园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银耳环
每日必做的事:边散步边逗猫
不擅长应对之事:蜘蛛
网球以外的技能:看一眼就知道对方有没有兄弟姐妹</CC>
远山金太郎Tooyama Kintarou
『野生的本性!天真浪漫翱翔在球场上的乐天派,单细胞生物』
“怪物——来一决胜负呀!!”
四天宝寺中学 1年4组20号
生日:4月1日(白羊座)
血型:B
利腕:右
得意技:超级无敌美妙绝伦大车轮山岚[话说这绝招的翻译根本没人能掌握啊= =|||]
身高:151cm
体重:52kg
视力:左右3.6
足寸:26cm
100km马拉松记录:6小时29分钟(非正式)
喜欢的食物:章鱼烧
兴趣:看漫画
家族成员:父、母、狗[与越前相对啊……]
父亲的职业(家业):邮政局职员
委员会:体育祭实行委员
擅长科目:体育
不擅长科目:国语、数学、理科、社会、英语
最常出现的学校角落:体育馆
出生小学:道顿堀第一小学
零用钱的花费:买章鱼烧吃到不能再吃
座右铭:被欺负了就要欺负回去!
喜欢的电影:战争片
喜欢的书:COOL
喜欢的音乐:庙会的祭歌
喜欢的颜色:金、橙、绿
喜欢的类型:有趣的家伙
约会想去的地方:约会要干啥好呀?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100人份的章鱼烧
每天会做的事:吃饱饱
不擅长应对之事:读书
网球以外的特技:早上钓鱼
特点:因为赶不上车到东京,就直接用跑的。体力超级好……还有……十分贪吃……
金色小春Konjiki Koharu 声优:内藤玲
『HOMO也在设计之中?!搞笑&网球的数据库』
“搞笑者为王呀~”
生日:11月9日(天蝎座)
血型:B
利腕:右
得意技:IQ网球、搞笑网球 、情报网球
身高:170cm
体重:60kg
足寸:26cm
视力:左右0.03
绝招:水上芭蕾(和一氏)、搞笑网球、谍影海市蜃楼(偶尔使出)、高速数据库
把网球放入后的罩杯:F cup
喜欢的食物:梅干
兴趣:制作小道具
家族成员:父、母、姐
父亲的职业(家业):大学教授
委员会:学生会会计
得意的科目:数学
不擅长的科目:无
最常出现的学校角落:厕所
出生小学:道明寺小学
零用钱的花费:去看相声表演
座右铭:桃色单相思♥
喜欢的电影:特技影片
喜欢的书:爱因斯坦的著作
喜欢的音乐:偶像们可爱的歌曲♥
喜欢的颜色:草黄色、粉红色
喜欢的类型:可爱爱的♥
约会想去的地方:罗曼蒂克的地方♥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心、跳、加、速☆
每天会做的事:暗送秋波的练习
不擅长应对之事:笨手笨脚的男人
网球以外的特技:博士与助手的诙谐短剧
一氏裕次Hidouji Yuuji 声优:熊渊桌
『不只技术就连声音也……!一心一意为小春的模仿王子』
“又搞外遇——你想死吗!!”
四天宝寺中学 3年8组22号
生日:9月11日(处女座)
血型:B
利腕:左
得意技:模仿网球、搞笑网球
身高:168cm
体重:59kg
足寸:25.5cm
视力:左右1.8
已模仿的人数:95
喜欢的食物:秋葵
兴趣:制作小道具
家族成员:父、母、兄
父亲的职业(家业):设计师
委员会:探索有趣委员
擅长的科目:美术
不擅长的科目:数学
最常出现的学校角落:小春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出生小学:新柳川北小学
零用钱的花费:买小道具
座右铭:模仿的人生就是成功!刻板的人生就是失败!
喜欢的电影:宝贝甜心[不懂是什么电影,我猜的……キューティーハニー]
喜欢的书:小道具教材
喜欢的音乐:外国音乐(摇滚)
喜欢的颜色:深蓝
喜欢的类型:小春♥
约会想去的地方:在自己家里看电视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专属电视机
每天会做的事:查看搞笑综艺节目
不擅长应对之事:小孩子
网球以外的特技:模仿
石田银 Ishida Gin 声优:高冢正也
『击碎烦恼的108式波动!到达力量极限的修行僧』
“真可悲呀……”
四天宝寺中学 3年5组3号
生日:1月25日(水瓶座)
血型:O
利腕:左
得意技:108式波动球 (每场比赛只能使出五式,对河村却用了二十多式),波动球无效化
身高:189cm
体重:82kg
足寸:28.5cm
视力:左右2.0
举重力:超过200kg
喜欢的食物:うな重
兴趣:修行
家族成员:父、母、弟(石田铁,不动峰2年级,曾将河村手腕打伤)、妹
父亲的职业(家业):木匠
委员会:经管委员
擅长科目:国语、日本史
不擅长科目:家政
最常出现的学校角落:学校后的瀑布
出生小学:东不动峰小学
零用钱的花费:储蓄、汇款
座右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喜欢的电影:功夫影片
喜欢的书:佛经
喜欢的音乐:演歌
喜欢的颜色:铅色
喜欢的类型:独立的女性
约会想去的地方:茶坊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新的球拍
每天会做的事:坐禅
不擅长应对之事:人群
网球以外的特技:念般若心经
和他老弟碰到的都是同一个对手……明显他老弟运气比他好,可以打伤河村……他虽然把河村打的伤痕累累……但是……河村的跳跃波动球……我就不说了……
财前光Zaizen Hikaru
声优:荒木宏文
『四天宝寺后代的担当者 自己和他人都认同的天才』
“不管怎么说,你也太花时间了……前辈。”
四天宝寺中学 2年7组14号
生日:7月20日(巨蟹座)
血型:A
利腕:左
得意技:?
身高:167cm
体重:57kg
足寸:25.5cm
视力:左右1.5
平均体温:35°C
喜欢的食物:糯米粉团年糕片
兴趣:音乐鉴赏(外国)
家族成员:父、母、兄、义姐、外甥
父亲的职业(家业):贸易公司职员
委员会:图书委员
擅长科目:英语
不擅长科目:古文
最常出现的学校角落:视听馆
出生小学:道顿堀第一小学
零用钱的花费:买CD、买网[可能是付费上网]
座右铭:能者深藏不露
喜欢的电影:アメリ
喜欢的书:音乐杂志
喜欢的音乐:英国系的インディーズ
喜欢的类型:居家型女孩
约会想去的地方:咖啡厅
现在最想要的东西:整套音响组合
每天会做的事:写部落格
不擅长应对之事:鱼的苦处
网球以外的特技:以电脑作曲
[财前的小补充]
他的耳钉是左耳3颗,右耳2颗。
颜色是蓝、黄、黑、绿、红,奥运的代表色。
]四天宝寺出场
(OVA)
第8集 风暴的预感
第14集 四天宝寺VS不动峰
第15集 咆哮(不二VS白石)
第16集 搞笑网球的恐怖(桃城-海堂VS小春-佑)
第17集 青学的负担 (河村VS石田银)
第18集 两扇门(手冢-乾VS千岁-财前)
第19集 1球胜负(远山VS越前)
第20集 烤肉王子(青学VS四天宝寺VS比嘉中VS冰帝VS六角中)
第21集 巅峰对决(手冢VS真田)
第22集 我们的做法(乾-海堂VS柳-切原)
第23集 白日能否见星光(不二VS仁王)
第24集 将心合一(菊丸-大石VS丸井-桑原)
第25集 最终决战 王子VS神之子(远山VS幸村)(越前VS幸村)
第26集 致亲爱的王子们(越前VS幸村)
OVA 难波男子(前篇)
OVA 难波男子(后篇)
④ 校服的历史.
、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板书)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板书)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板书)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板书)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板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板书)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板书)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板书)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板书)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板书)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板书)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⑤ 曹甸镇中心小学一年级黄绿搭配的校服哪里能买到
一小一年级他们的校服哪里能买到,也可以直接在淘宝店搜索一下。
⑥ 以前的校服该怎么处理
保存吧,捐给别人的应该是新一点的衣服的.
⑦ 毕业了,以前的校服怎么处理
我是把之前的校服洗干净后折好,放进了一个小箱子里,没有丢掉。
⑧ 广州有那间高中校服是绿色的
我以前的学校~~~广州市美术中学
在东风东路 东风大酒店附近
你说的是它吗?它就只有高中
冬季校服是绿和白的,裤子黑色
夏季校服有2件一件灰 另一件是白色
很多人都认为……那夏季的校服……不像校服……个人认为还好啊~
⑨ 请问现在哪里还有卖,绿色和黄色相间的小学生校服。如图这种
我们那时候上衣是淡黄色的,裤子是灰白色的,现在的就不知道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