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有哪些清新风的穿搭可以借鉴呢
夏季是个穿短袖的季节。可以选择简约的印花t恤搭配高腰短裤或是短裙,再穿上一双纯色的帆布鞋。整体休闲显高又清爽。夏季是个穿短袖的季节。可以选择简约的印花t恤搭配高腰短裤或是短裙,再穿上一双纯色的帆布鞋。整体休闲显高又清爽。
选对适合自己的颜色和款式,往身上一套,随手背上一个精致1的小包或者是文艺的单肩包就可以出门啦~冷的话就加一件短牛仔外套或者是穿针织马甲背心~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材质上的选择,如果要搭配外套的话,可以选择棉等稍微轻薄一些的年龄,在北方的bb们,当然还是注意保暖,尤其春季一段时间要停止供暖,所以就啃选择毛线材质的裙装,不论是连衣裙,还是套装要搭配好打底袜的颜色。
㈡ 有关于民国时期的一些知识,比如女子着旗袍之类的,越详细越好
旗袍,一种女式长袍。原指满族一种代表性的服装。因满人别称“旗人”,故名。款式和结构简单,圆领,捻襟(大襟),紧身袖,四面开 fc39 ,带扣襻。随着社会的发展,款式也在不断演变,现今的款式一般为:立领右开大襟,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或无袖之分。旗袍穿着爽身合体,轻盈秀美,端庄大方。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 性情与气质。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 彩虹。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 间。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说到传统,人们总要想到封建主义的保守 、 封闭,还有封建主义对妇女的各方面的禁锢。数千年来,中华女性的着装是严肃的。直到现在,严肃而正规的“职业女装”仍然占据着中国女性服装的主要地位。
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如果说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把妇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这里 , 那么最能说明一切奥妙的关键字眼就是“表 现”。把美好的体貌表现出来的唯一媒介 是好的服装。
“霓裳羽衣”也好,“凤冠霞帔”也罢,除了对那种繁华尊贵的追求之外,无论如何 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丽、渴望风采浪漫。旗袍的出现或许就因为如此吧。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女性的服装也随着历史不断改变。比起科技带给世界 的巨大变化,人体却顽强地保持了原状,这虽然不能算是奇迹,却为服装发展史、提供了可能。
服装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样。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旗袍的审美,似乎可以从这里谈起 。
旗袍之源——枣(zao 三声)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与旗袍枣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旗袍的审美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家与旗袍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师与旗袍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总之,旗袍是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不多,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㈢ 民国期间的4大美女都是谁每个人有什么特长
民国期间的4大美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谁吸引到你了
在近代其实是有着四大美女的,不过对于这四大美女来讲,其实对于民国四大美女来讲,是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所选出来的,在那个时期并没有四大美女之说,而对于正好4个女人分别就是陆小曼、林徽因、周璇和阮玲玉。那么在这篇文章之中,小编就要跟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四大美女,可以说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最后一位就是阮玲玉,她同样也是一名演员,当时她的地位仅次于影后胡蝶。刚开始她事业发展是非常顺利的,不过在这之后由于陷入了名誉纠纷案,导致她服安眠药自尽。而她的世界更是轰动了整个电影界,在她生前是出演过29部作品的,但是经过战乱,仅仅只有9部作品形式比较让人惋惜的。
㈣ 民国时期上海的大家闺秀是怎样的
大多数人对于民国女性的认知,围绕在孟小冬、萧红、林徽因、阮玲玉、周旋等人身上。我所了解的关紫兰具有民国女性真正的斯文、闺秀,是来自民国的经典与唯一,堪称我心中真正的女神。
关紫兰(1903-1985)出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省南海县。1927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同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文化学院。其作品曾多次入选日本重要画展。关紫兰是中国较早接受野兽派影响的画家,早年她师从陈抱一,并与日本具有现代艺术倾向的油画家艺术家有岛生马、中川纪元等人过从甚密。1930年代回国后多次在上海举行个人油画展,1963年任职于上海文史馆,直至去世。
梁得所二话不说,直接取走了关紫兰的作品,并将她的照片发表在《良友》画报第十七期上。
关紫兰那美丽的形象红遍了上海滩,可她自己却并不高兴,她讨厌这种虚假的东西,她更不愿意让人评头论足。
为了摆脱眼前的烦恼,关紫兰在老师陈抱一的建议下,远赴日本留学。
当年的陈抱一在上海油画界很有名气,他的作品在日本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乘着老师的东风,关紫兰进入了东京文化学院,学习油画艺术。
关紫兰是这样的悠然宁静,静的像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不争名利。
才貌双全的关紫兰:静气中养出来的,临花照水,自有一种韵味无穷
㈤ 林徽因学生时期的校服是什么样
当大清早,一群花季少年裹在这样的中国式校服中,赶在早自习的上课铃之前狂奔在街头的时候,站在街口遥望的你,有没有感到一阵心惊胆战?
近几十年,日本电影电视剧的流行,让年轻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感叹日式校服的简约秀美,但是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还有一个据说是陈丹青老师自创的词,叫做“民国范儿”。没错,上图就是民国时期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四个穿着当时校服的花季少女,最右边眉清目秀的女子,就是已经被人们作为民国才女范本来祭奠的林徽因。
照片拍摄于1916年的北京培华女子中学,当时的林徽因只有十二三岁的年纪。北京培华女中是当时教会的贵族学校,能与之齐名的只有另一所贝满女子中学。培华女中的校服款式是这样的:中式上衣配西式百褶裙,既有东方的简约之美,又和西方时尚相得益彰,摩登时髦中亦有娟秀清丽。当时的中国正是风雨如晦的时代,不太平的年月也只有如林徽因般家境显赫的少数少女才有机会穿着这样的校服,许多的贫困百姓还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1929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服制条例》,对男女礼服、制服作出规定。按照规定,女性校服分为两种,一是蓝色长袍,齐领,前襟右掩,长至膝与踝的中点;二是袄与裙,袄为蓝色,长仅过腰,袖长刚过肘,裙为黑色,长及足踝。前一种多见于老照片中,而后一种则是时下以民国时期为时代背景的电视剧中最为多见。
资料来源于:《林徽因:见证民国女校服之美》
http://news.163.com/11/0918/01/7E6S3U2D00014AED.html
㈥ 请问她穿的衣服和下面裙子是不是是大学的时候穿的
是在大学穿的
在以前确实有过这样的衣服,很漂亮,民国,解放初期左右的
现在艺术照相馆一般都有,古装照相馆的多一些
㈦ 学院风的风格发展
“学院风”代表年轻的学生气息、青春活力和可爱时尚,是在学生校服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时尚圈里盛行的“学院风”让人重温学生时光。“学院风”衣装以白百折式及膝裙、小西装式外套居多。近年流行的英格兰“学院风”以简便,高贵为主,以格子的明显图纹为特点。格纹短裙搭配帆布鞋、休闲靴,很美。
不退流行的“学院风”一直深受女孩喜爱。大明星Paris Hilton和范冰冰都为“玩清纯”而拍摄“学院风”写真。“学院风”男装也成为时尚,周杰伦、桂纶镁借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以“学院风”穿回清纯十八岁。
当然,“学院风”并不局限于穿着,而是涵盖了时尚生活方式,不然会辱没这一身行头。
中国学校的校服一直贫乏,很多人小时候的惨绿记忆是每逢六一儿童节就要被逼穿上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男女不辨,让人厌烦。之后看到电影里的日本女生校服,才知道小学女生中学女生都可以这样美,及膝袜短裙种种,随便一穿就可以成美少女,让人心声艳羡。翻中国的校服史,民国时的新潮文艺女们似乎都曾有一张让人难忘的清新校服照,可见不是没有过好时光,只是时代转变让有些美一度销声匿迹。几个月前在香港看的旗袍史时,也曾看到内地校服断层的时期,它在香港如何依然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和持续,很多学校秉承传统,继续以旗袍为校服,使得香港人对这个传统服装仍一直保留着鲜明的印象。在旧照片里看到一直延用至今的培道中学女生在1970年时的白色旗袍校服照和圣保罗中学、英华中学女生夏季蓝色校服照,都别有一翻清丽,比之日本校服女生们,学院气质不知高过几个级数。
西方的校服款式里,由以英伦风为代表,《哈里波特》里的赫敏式,《成长教育》里的珍妮式,都十分有代表性的优雅清新,只是稍稍有点一成不变的老式腔,仿佛沉溺在过去好时光里迟迟不肯醒转来的老派英国人。不比这几年来因一部《绯闻女孩》而吹起的那股美式学院风来得活力动感。这样的学院风(Preppy Look)指的是来自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常青藤联盟名校的学生着装风格,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1970年的畅销小说和电影《Love Story》,代表着干净、斯文、低调内敛、有品位的特质,追求的是一种不张扬的知性魅力。标志性的单品包括西装外套、卡其裤、针织背心、Polo衫、格纹衬衫、胶框眼镜等等。 传统的学院风品牌包括了Ralph Lauren、Lacoste、Tommy Hilfiger等,尤其是作为学院风之父的Ralph Lauren,多年来的设计中,从来不曾离弃过绣花胸章的西装、V领针织衫、领带、牛津纺恤衫等这些很学院派的简单清新款的衣服。1970年代伍迪爱伦的电影《Annie Hall》里男女主角的装扮就是出自Ralph Lauren之手,此片成功的为该品牌建立了一种美式怀旧和上流社会文化格调,时装界则为Ralph Lauren冠上了Preppy Look之名,令其红遍时尚圈。
而这股源自70年代的学院派风潮,在秋冬的T台上也被演绎得令人耳目一新。英伦派代表的Burberry Prorsum的双排扣小西装,是若是搭配上校园气的徽章就是最类似校服的制服上衣,搭配同样英式自然田园风的Paul Smith的及膝百褶裙,最能表现校园女生的清纯淑女气质;意式Salvatore Ferragamo或者是Sportmax质地良好的针织背心,搭配法式简洁的Celiné白衬衫和Chloe蝴蝶领结,都是淳朴的学院派的首选单品;以及必不可少的Ralph Lauren格纹衬衫和Lacoste的全棉Polo衫,自然更是演绎完美学院风的最佳利器!
㈧ 中国校服进化史,深圳喜提“第一美”网友:长见识了,你觉得那个好看
校服,承载着每个年代的穿衣文化,只要是上过学的小朋友,对校服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虽然,人们常常吐槽校服的种种不好,但是偶尔也会怀念起那些穿校服的日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校服的进化史!
㈨ 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惯用的答案是,杜绝攀比和早恋。大概是觉得众人都穿上千篇一律、绝不合体的校服,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也记不清你的容颜。
我读初中那会儿,学校甚至对男女生的发行有严格要求,男生必须板寸,女生短发不过耳。老师们谆谆教诲:把一门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对异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为了避免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牧羊人选择了集体圈养,砍断所有出路,一了百了干净利落。
以拦腰折断取代循循善诱的校园教育,与耍流氓何异?
为什么中国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校服,真是一个纯洁的字眼。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岁的初恋......
换个校服就能预防早恋未免太想当然了。相反,这种做法,不能正确展现男女成长中性别特点的衣服,不利于青春期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也不利于性别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对。
学生们并没有生机勃勃的活力。
同时,应试教育的改革也应该加速,如果学生只是考试的工具,教育机构与学校不注重个人的内在发展,即使校服再好看,却也显示不了任何的朝气与校服该有的风采。
-End-
㈩ 求推荐清末民国的小说、散文。清丽脱俗的那种
强烈推荐石头与水的《元配》,女主角是我看过最好的人设,不是白莲花,很向上,该装傻时装傻,该聪明时绝不犯傻,对个人环境相对清楚,对所追求的锲而不舍,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