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校服提案两会委员民革建议

校服提案两会委员民革建议

发布时间:2021-08-13 19:58:08

1. 孩子不爱穿校服怎么

校服何时才能让学生爱穿?

“这校服就象是袍子,裤脚堆了一落”、“洗了两水就看不到原来的颜色”、“冬夏就一身,让我们怎么穿”,这是不少家长和中小学生对校服的抱怨。校服作为一种制式服装,长期以来却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管,成为孩子不爱穿、家长有抱怨以及学校和企业间的自主行为,那么,什么样的校服才能皆大欢喜呢?

没有规矩出问题

2005年1月,中小学校服制作引起了青海省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一份《关于加强管理中小学校服制作的建议》的提案在政协青海省九届三次会议上备受关注。

这个提案指出,近年来中小学普遍给学生制作校服,有些学校还规定开学后周一至周五学生必须穿校服上课,此举为规范学生行为,防止学生的攀比心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开展集体活动是很有益处的,但目前中小学校服从设计、制作、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提出提案的青海省政协委员刘海玲介绍,目前国家教育部门没有制作校服的行业标准。各校的校服在衣料、款式、颜色、型号上杂乱无章,大部分校服衣料还选用尼龙、锦纶、绦盖棉等现已不再用做服装面料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用二胺调工业油漆印制校服和图案,用具有严重污染的“化学浆”挂浆等现象,衣服原料和配料都有甲醛超标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用这种材料制作的校服,穿在身上,夏天不吸汗,冬天不保暖。有些学校严格要求周一至周五穿校服到校,而这些材料容易脏又不好洗,往往造成学生衣冠不整,精神面貌不振。

提案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尽快制订中小学生校服制作标准,严格限定制作材料、款式和标准的规范;生产制作校服厂家应具有相关资质,具备有一定设计能力的,有严格检测、验收标准。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中小学生校服制作、购买和穿着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在制作和购买过程中应有工商、质量检测、监督部门参与,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理应有知情权和表决权,严格限制伪劣材料和化工原料在校服制作中采用。

根据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实际调查,青海省纤维局立即着手为中小学生校服立起了“规矩”。2005年10月1日,一份在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和纺织品、服装使用标准基础上诞生的《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出台并颁布实施。

青海省纤维检验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制定的《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对中小学生校服从型号、里料、辅料、缝纫线均做了明确规定,对校服的功能和等级划分、内在和外观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对校服的用料安全和成分立了“规矩”,规定夏季校服面料成分应含有不少于50%的棉纤维,直接接触皮肤的机织、针织面料每千克甲醛含量不得高于75毫克……

没有规矩,出问题,有了规矩,问题似乎就应该解决了,可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

有了规矩遭冷遇

5月23日,为规范中小学生校服制作,青海省纤维检验局技术人员对青海省西宁市部分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小学老师和服装生产企业主就国家有关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和新制定实施的《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开展培训,然而只有稀稀拉拉的20多人前来参加,个别人还在培训中旁若无人地打手机。似乎中小学生的校服是个没影的小事,犯不着兴师动众地制定标准、搞培训。

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记者了解到,这与《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中部分内容不具备强制性关。在这一标准中,除了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异味、染色牢度等学生校服的材质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此外关于衣服表面起球、裤裆等主要部位接缝强力,以及水洗尺寸变化率(俗称“缩水”)都是推荐标准,这意味着生产服装的企业还是采购的学校都可以不参照执行。

在学生校服“规矩”遭冷遇的背后,还隐藏者着更重要的原因。

据有关媒体报道,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及周边地区是国内最大的校服生产集散地,一套校服用料2米左右,成本是13.6元,加上其他费用,出厂价20元左右,但学校卖给学生时,少则40-50元,多则70-80元。校服的制作不但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且“校服进校,红包开路”已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

一位曾在服装加工企业工作过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当为孩子的校服给学校交高出成本数倍的钱时,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们夫妻两人都是靠打工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百八十块钱对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字,而且往往花了这么多钱,买回来的校服孩子也不喜欢,穿起来显不出个精神头。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现在中小学制作校服和购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表决权得不到尊重,这是校服有了“规矩”却遭冷遇的主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西宁市现有中小学校930多所,中小学生近30万人,除了个别地方有中小学生校服采购管理机构外,大多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自主行为。

有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规矩”办事,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不怕没钱赚,毕竟中小学生校服是个需求量庞大的市场。

青海省纤维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价钱适宜,能够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中小学生校服功能性可以得到得到更好的体现,可以有明显的夏、冬、春秋区分,而且安全性能、外观型号都有保证,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美观大方的款式设计,“皆大欢喜”的校服是不难做到的。

正如建筑工程招投标一样,中小学生校服制作、采购不能游离于学生、家长和监管部门的视线之外,校服不仅是穿在学生身上的衣服,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和精神面貌,与“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肩上的负担息息相关。

2. 柳州真的要统一校服什么时候开始穿

政协委员建议中小学校服改装,教育部门就此征求意见

南国今报 2009-04-18 ■ 记者李旭东

今报柳州讯(记者李旭东)“柳州许多中小学的校服太难看了!”陈敏等14位柳州市政协委员就此提出了对校服进行改装的建议。昨日下午,柳州市教育局召开部分中小学校长及城区教育局领导座谈会,就中小学校服的规范管理问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目前,柳州市许多中小学校普遍有各自的统一校服,学校也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穿着校服。但是,目前柳州市许多中小学的校服,在服装款式及色彩上,都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在去年初召开的柳州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陈敏等14位委员提交了《关于对我市中小学校服进行改装的建议》的提案。

政协委员认为,柳州地处亚热带,夏天炎热,高温天气很多,而不少学校男女生都还要着校服长裤上学。且校服面料普遍质量较差,多为化纤面料,尤其是夏装,学生穿着大多感觉不适,不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

此外,目前许多中小学生的校服大都是千篇一律的“运动服”,穿在身上宽松肥大,男女装没有差异,不能体现男女之别。

一些校服色彩过于老陈,没有时代气息,大多采用白色和深蓝色,有的甚至接近黑色,学生穿起显得老气横秋,缺乏朝气活力。另外,这些颜色并非安全色系,不利于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

政协委员建议,校服款式应体现人文关怀,应考虑气候因素,夏装不宜一味向北方学校的校服看齐,同时也应有男女生之别,男生夏装下身应设计为西装短裤,女生下身为得体的裙装。

对校服的色彩及款式,政协委员建议尽量体现出青少年活泼可爱的天性,应在服装上添加安全色系。此外,希望能增强校服制作招标的透明度,在尽少增加费用的同时,改进校服面料,建议使用掺有棉质的面料,以便于吸汗透风。如有可能,可以全市统一校服,整体体现柳州市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如何规范管理中小学校服的问题,柳州市教育局在昨日召开座谈会,听取学校对校服的款式、质量、价格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教育部门还将召开家长代表等座谈会,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希望各界人士、广大市民、学生和家长积极献计献策。

意见和建议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书面材料投放等方式,在4月底前向教育部门反馈。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意见建议投放箱设在曙光东路188号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办公楼一楼。此外,广大读者也可拨打本报热线0772-2868344,畅言对规范校服管理的看法。

3. 中国校服是源自中山装嘛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阖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各式校服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三十年代出现的旗袍款校服,逐渐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为流行的十年


民国时候漂亮的校服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在80年代后期, “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加粗要考的)



中国的校服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


看完有没有感觉到绝望呢?什么时候的都好看,就你上学的时候运动服统一天下(手动狗头保命)但是国家有人似乎发现了这个问题要校服改革


近日,民革中央就目前各省份对校服的管理方式不同、效果迥异,有地方出现“劣质校服”、“丑校服”问题,建议改进校服美感和舒适度。


发挥校服的与人与审美能力、


答案来自:”中国校服的唯美进化史“网页链接

4. 求小学少代会提案一篇(关于改进校服质量)

读书,读课外书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事。在少代会开幕前,我想趁着这股热潮,提些建议。
从古至今有许多名句,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这些都是劝人多读书的。读课外书可以丰富阅历、提升见识、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批课外读物被各式各样的习题集取代了。孩子们离课外书也越来越远了。即使有少许的时间,也被看电视或上网冲浪而占领。
我们,真的要和课外书“再见”了吗?
我个人认为,有益的课外读物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从课外书上可以了解到许多课本内没有出现过的知识点,学习到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书是知识的海洋,而我是一叶小舟,自由自在的在海洋中遨游;书是一扇大门,让我走进知识的世界;书是一双翅膀,使我在知识的天空中飞翔。
是书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是书让我找到知识世界的指南针;是书使我从中获取精神营养,让我在学习中慢慢成长 …… 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越来越完美。因为是书改变了我!
现在的小升初考卷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普知识、古诗词、名人名言、社会热点新闻……这时,考验我们的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读课外书就该读作文书、古典名著、各类辅导用书,其它的书都是“乱七八糟”的。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选读些名人传记,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摇着轮椅上北大》……还有一些倾情小说,如《闪着泪光的决定》、《神奇女生祝如愿》……在这些故事中学到知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对于我们选读的课外书,家长们也可以读一读,甚至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书带给我们的启迪,让我们从课外书中吸取更的营养。
因此,我希望家长能让孩子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同时,祝愿少代会顺利召开!

5. 中山装的来历

在满清政府统治末期,由于孙中山领导反满清革命运动,遭清朝政府通缉,被迫长期在国外流亡。他在国外看到人们穿着生活劳动都很方便而又美观的服装,而当时中国社会上还流行长袍马褂,头上加上一顶不伦不类的瓜皮帽。这不仅样子难看,而且生产和生活都不方便。因此,孙中山早就下决心,一旦革命成功,一定要对中国服装也来一番改革。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炮响,革命军一举推翻了满清王朝,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样一来,孙大总统有条件实现他对服装改革的夙愿了。

此时,孙大总统想起了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荣昌西服店的裁缝师傅王财荣。

王财荣是浙江省奉化县江口镇王淑浦村人。自小便跟人来上海学裁缝当学徒。他聪明、勤奋而且好学,几十年的磨练,学得一手好手艺,而且积蓄起一笔钱。他在当时还很偏僻的南京路西藏路口开了一爿荣昌呢绒西服店,生意也颇为兴隆。由于他和蒋介石是同乡,关系较熟,经蒋介绍,孙中山也常到荣昌西服店做衣服。孙中山知道王财荣是个很有头脑的人,在服装设计和制作方面有相当的造诣,因此,就带着如何改革服装这个问题来找王财荣。见面后,两人就热烈地讨论开了。

开始王财荣从自己的生意考虑,提出不穿长袍马褂改穿西装。孙中山先生认为西服固然有优点,但在中国难以推广。因为这时中国人还很穷,绝大多数人只能穿布料做的衣服,如果普及西装的话,服装改革一定会失败。必须创造出一种适合中国人穿着的新式服装。后来,孙中山想起在日本看到日本军校学生穿的士官服。它单立领,上下左右都有口袋,前门襟上有9个排扣。青年人穿上它,又方便又精神。王财荣希望孙中山的先生拿一套来作参考,孙中山欣然同意,并表示尽快送来。

几天后,孙中山让人找到一套从日本带回来的士官服,并派人送到荣昌西服店,请王财荣以这套服装为基样,设计出一套符合中国人穿着的新服装。

王财荣根据孙中山意见,立即和店里伙计们反复商讨,最后决定把领子改成直翻领,胸、腹前做有两大两小有袋盖的4个贴袋。前胸两个小袋的袋盖做成山形笔架式,叫做笔架盖,寓意是革命要重知识。

衣服设计好了,王财荣便根据孙中山的身材做了一套。他带着新衣服,登门请教孙中山,并请他试穿。孙中山先生一穿,果然样式庄重大方,穿着舒适方便。他对王财荣设计的笔架盖尤其欣赏,称赞不已。

于是,孙中山首先穿上王财荣亲手制做的新式服装,穿着它出席各种会议。以后,只要是出席大型群众集会,孙中山必定穿着它去和群众见面,去演讲。

大家敬重孙中山的为人,加上看到他的新服装的确十分舒适美观,也就纷纷模仿制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着它。于是,这衣服首先在南京、上海等地流行起来,以后在全国各地也普及开了。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服装上的改革精神,人们把这种服装叫做“中山装”。

与校服提案两会委员民革建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色鞋子裤子怎么配衣服图片 浏览:717
绿裙子配什么开衫好看吗 浏览:224
黑色线衫配什么围巾 浏览:459
雪羊儿羊衣品牌 浏览:684
夏季职业女装搭配品牌及商品 浏览:598
白衬衣外配什么颜色外套 浏览:457
棉麻刺绣女衬衫 浏览:988
蓝色短款棉服怎么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207
做旗袍扣的名人 浏览:920
一件睡衣扛过整个春节的图片 浏览:927
女装吊牌的白标金标和蓝标 浏览:741
那些鞋子配风衣 浏览:329
女装大佬美腿哔哩哔哩 浏览:763
裤子上的拉链老是往下滑 浏览:904
大理市上关镇马甲邑照事逃逸 浏览:996
小榄校服专卖 浏览:44
花色旗袍搭配什么披肩 浏览:265
合肥幼儿园校服制作厂家 浏览:392
针织外套洗完变宽松了 浏览:386
省实验金湾学校校服 浏览: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