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学生校服问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孩子,他们的视觉是很敏锐的,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美学教育,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审美观没有倍束缚,看到日常的衣着,往往他们的发言更具代表性。而且从学生对老师的着装反映上来看,纵然是老师一个发卡的更换,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反响。所以,并不是学生不穿校服,而是我们为他们设计的校服有没有做到,美观与使用并存,有没有满足孩子们的爱美之心,他们的审美观????
㈡ 穿校服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学校看起来很整齐,体现了一个学校的风貌.,一身校服,会使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变得有生机
2.不会发生攀比现象
缺点:不好认人
㈢ 中国的校服问题
我是上海的,我们学校的校服就是日式的,男生是西装,女生是短裙,不过衣服的价钱真的是汗。。。。校服真是多的穿都穿不过来。。。。。
㈣ 中国的校服问题
估计你这辈子也可能看不到了,我记得曾经看过一张报纸,一个高中学校的校服改成了韩式的,最后家长反映,学生第一天拿到校服时,激动的一晚上都没睡,但穿上校服到了学校后,他(她)们几乎没心思上课,都是在议论哪个女生穿上校服很漂亮或哪个男生的穿上校服很帅,后来家长反映给学校,学校没办法又只有取消了原先的韩式校服,改为了传统校服,报纸最后还登上一名学生说的话,叫什么又把校服改成了不男不女的服装了。
㈤ 校服问题。
简单大方,女生不暴露,男生不浮夸!
㈥ 关于校服问题
其实都差不多,不论北京还是南京,都大同小异,学校要求你怎样就得怎样,即使你有天大的不乐意也得穿啊,花钱不说,不管好看难看这是规定,也不知道这是谁定的,唉,没办法哦
㈦ 校服质量问题的例子
“近日,沪上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也许并不引人注意的新闻:上海市质监局抽查学生校服,抽样合格率48.78%,创5年来新低。不合格产品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纤维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说明不合格18批。有媒体报道,有些企业被限令整改,要求自行召回不合格产品,但那些早已发放的校服似乎已经没有办法收回,或者说有关部门也没有以法律法规做依据发出强制收回的要求。看来,一定还会有学生每天穿着那样的校服上学了。” 这段材料引用的是其他媒体的报道,作为事件背景的阐述。与主题“由校服质量问题想到的”相呼应,起到了阐述,深化,烘托主题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使消息大为生色。
第二段背景材料的使用是:“据说,历年的上海学生服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在80%左右,之所以学生服抽检合格率创下近五年最低,是因为今年的抽检首次将“使用说明”作为主要质量项目进行考核,结果只有56.1%的学生服在该项目上过关,一些学生服甚至出现一件衣服两种标识的情况。”这是一段对比性材料,今年的抽检结果与历年的进行对比,突出了事实的意义,差异性对比,使读者清晰明了作者的思想与倾向。
第三段背景材料是:“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正在打造时尚之都,服装是其重要的标记,如何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的审美品格和文化涵养,校服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它天天与中小学生相伴,耳濡目染,影响不可谓不大。” 这是一段说明性材料的使用,强调了上海这种国际大都市都有这样的问题,强调了事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助于读者了解事情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以上就是本文背景材料使用的特点和作用,个人认为本篇的背景材料使用的是比较综合立体的。在使用材料的同时提高了读者的兴趣。
报道正文
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从小就失去了服装的审美和文化体验与教育,很难想象未来的前景。学生的着装,也是代表城市形象和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今天穿什么样的校服?我认为这其实已经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了
教育永远是一个社会关注的对象。举凡“校车”、“盒饭”、“学费”、“择校”等无不成为一个个重要的话题。近日,沪上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也许并不引人注意的新闻:上海市质监局抽查学生校服,抽样合格率48.78%,创5年来新低。不合格产品中,甲醛含量不合格1批,起毛起球不合格1批,纤维含量不合格3批,使用说明不合格18批。有媒体报道,有些企业被限令整改,要求自行召回不。
㈧ 关于校服的问题
一个是价格因素:有这么一个新闻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因为中国羊肉进口量持续增加,日本校服价格上涨10%左右(养肉羊多过养产毛羊的……)。举例现在日本新宿区一整套校服价格在80000日元左右(5000人民币左右)。一般一学期你得准备两套校服吧,还有冬夏……一年得准备4套以上吧😄!也许有人会说日本人收入高,区区两万人民币(32万日元左右)买一年的校服没什么?但是你看日本在2016年职社员年收入在442万日元。相当于一个月不吃不喝给子女买一整套校服。这在中国一般人能干?
价格一个因素不提,记得一次因为某校女生穿黑丝闹得沸沸扬扬。哪个校领导敢弄出前卫时尚的校服?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吗?考察学校领导成绩又不是看穿着,何必干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㈨ 我的校服问题
蛮好看的小姐姐,,衣服也好评
㈩ 校服问题
要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要一味的违反学校规定,毕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可以联合其他同学,向学校部门反映事实,这样既可解决问题,又不违反校规,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