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裸着上身,抱着一个陶罐儿的少女的油画叫什么名字谁画的谢谢
回答:名字叫做《陶》,它的作者是谢楚余。
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因一副油画“抱陶女”——《陶》而出名。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1991年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网络:《陶》
2. 美术作品《面包》的评析
《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3. 德国玛勒惠友的油画作品《面包》的相关信息
人格发个是地方,
4. 找一个很老的故事,一个男画家经常去买干面包
两块面包。美国。欧亨利的
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处,店门前三步台阶,门上装着开门即叮咚作响的门铃。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嘴里镶着两颗假牙,她心地善良,银行里有二千美元的存款。许多结婚机会远不如玛莎小姐的人都已结了婚。
有一位顾客每周都要光顾她的小店两三次。玛莎开始对他产生了兴趣。这是一位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褐色的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他穿着一身旧衣服,有几处还打着补丁,虽然不修边幅,看上去却干净利索,彬彬有礼。他每次来总是买两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只,陈面包是五分钱两只——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玛莎注意到他的手指上有块红褐色的色块。据此,她断定这位先生是个在贫困中奋斗的艺术家。他准是住在一座小阁楼上,画着画儿,嘴里啃着陈面包,心里大概在惦记着玛莎店里的种种美味。想到这儿,玛莎那颗善良的心不禁跳得更快了。
为了证实自己对他职业的猜想,玛莎从自己的房中取来一幅威尼斯风景油画,把画挂在柜台后面货架上一个显眼的地方。两天以后,那位顾客又来了。果然,他看到了这幅画。“小姐,您的这幅画挺不错嘛!”“真的吗?”玛莎一边包着面包一边说,“我非常喜欢艺术和绘画。您觉得这是幅好画吗?”她为自己的成功暗暗窃喜。
“可它的构图不够均衡,”这位顾客回答说,“透视也不太准。再见吧,小姐!”从此以后,这位彬彬有礼的艺术家——她现在是这样认为的——每次来都要和玛莎聊一会儿。但他仍旧只买陈面包——从未要过蛋糕,从未要过馅饼。他渐渐地消瘦了,而且神情沮丧。玛莎想给他加点儿好吃的可又没有勇气,她怕冒犯了他,因为她知道艺术家们往往是自尊心极强的。
玛莎开始注意打扮自己。站柜台时她穿上了那件蓝点丝绸背心。
一天,这位顾客又来了。他把一枚五分镍币放在柜台上,仍要他的陈面包。正当玛莎取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刺耳的尖叫声,一辆消防车喧嚣而过。这位可爱的顾客赶快跑到门口去观望。玛莎灵机一动,她迅速地在每个陈面包上深深地切了一刀,分别塞进一大块黄油,然后又将面包紧紧夹好。当这位先生返回柜台时,玛莎已像往常那样在用纸包着陈面包了。他们又聊了一会儿,欢快异常,然后这位顾客便离开了。玛莎暗自微笑,但又不禁焦虑不安:他吃面包时会想到那只把黄油放进去的手吗?
门铃刺耳地、恶狠狠地响了起来,打断了这令人愉快的遐想。玛莎叹了口气,快步来到店堂,她的可亲的贫困不堪的艺术家却一反常态,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了后脑勺,头发乱蓬蓬的。他紧握着拳头,凶狠地向玛莎挥舞着,声嘶力竭地吼着: “你毁了我!”
玛莎要站不住了,她虚弱地靠着柜台,一只手揪着那件背心的前襟。这时,一个男人把那愤怒的家伙拽到了门口,转过身来对玛莎说:“我想您应该知道,小姐,他叫巴姆勃格,是个建筑绘图员。我们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他为一个市政厅的新设计图已经辛辛苦苦干了三个 月了,为的是用它参加一次有奖竞赛。昨天他用墨水笔描出了底线。您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稿,再用墨水笔去描,然后用陈面包屑擦去铅笔线。巴姆勃格一直在您这儿买陈面包,可是今天,您知道,小姐,那黄油把巴姆勃格的图,全毁了。”
5. 大家帮们看看,这幅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期的油画作品叫什么名字
应是中共四大会场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994名党员。
按图中所画人物来说共中国人20名,有毛泽东等,另1名外国人,应是共产国际的代表。
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大会对党章进行了具体修改,
其中明确规定以支部作为党的基本单位。
6. 这幅小油画作品画的怎么样请帮忙点评一下 谢谢!
不怎么样
1,不知道画的什么
2,用笔用色不协调,太脏
7. 【油画】 有没有用面包擦画的这种说法
有这回事,是说在橡皮还未发明前,画家画炭笔素描时,画错了什么办?当时欧洲画家用干面包当橡皮,绘图员也用干面包当橡皮。后来有了效果好的橡皮,就没人用干面包了。
8. 德国玛勒惠友的油画作品《面包》的相关信息,拜托拜托了……
德国著名画家玛勒惠友的油画作品《面包》作品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儿童与妇女饥饿形象的一个侧面,因为没有面包,两个饥饿的孩子拉扯着母亲的衣服在啼哭,无可奈何的母亲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背影,但仍无法掩盖内心难以抑制的悲痛感情,只用了简练的几笔,但处在生活重压下苦难而伟大的母性形象已跃然在眼前。作品没有烦琐的线条,也没有色彩的渲染,但每根线条都蕴含着强烈的爱憎和情感,在黑白世界里囊括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9. 这幅油画艺术作品的名字叫什么是西方历史上的,感觉和《自由引导人民》 《法国大革命》差不多。
Episode of the September Days 1830, on the Grand Place of Brussels
比利时画家:古斯塔夫·瓦普尔斯(Gustaf Wappers,1803-1874)
10. 画画用的面包,那种面包叫什么
油画是西方的,以前没橡皮的时候就用面包,因为西方的面包就是主食么,在国内的话,只要比较软的面包都是可以的,软馒头也非常好。不过这是没有橡皮的情况下是用馒头。不如买个软的4B橡皮,再来块可塑橡皮,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何必浪费粮食呢?
裱画的纸用牛皮纸就很好啊。有韧性!我们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