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服知识 > 西厂官职制服

西厂官职制服

发布时间:2021-06-13 10:56:56

A. 东厂西厂最大的官叫什么

东厂的首领称为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由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担任。

西厂最大的官为提督。西厂是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在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1)西厂官职制服扩展阅读:

东厂主要职能:

刑狱审讯

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社会监视

东厂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西厂主要职能:

西厂的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宪宗钦定西厂所领锦衣卫校尉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又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

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B. 谁能告诉我明朝太监和东厂、西厂的官阶与称谓

太监是看他分工不同官谓也不同,一般小太监是没品级的,各监的掌印太监大概是四品,但是司礼监由于掌握奏折披红的权利等于代替皇帝处理政事所以他们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也是权利最大的太监,一般东西内厂的都督也是由司礼监掌印兼任。
东西内厂不同于锦衣卫他们不属于明朝的官职系统,首领太监称都督,下面的人称为档头

C. 求知禁军、锦衣卫、东厂西厂简介

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各个朝代禁军数量不等的,看皇帝心情设置。禁军首领的官职称呼在不同朝代也不同。
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首领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根据明朝军制,大概有6W人。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首领是太监,人员数量不详。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西厂,即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正德元年(1506年)复置,刘瑾被诛后,即废去。西厂存在时期人员数量超过东厂。
锦衣卫和东厂最初是平级,后来东厂地位在锦衣卫之上,变成上下级关系。

D. 明朝东厂西厂与锦衣卫的所有官衔和职能

一、锦衣卫

1、官衔。

最高的领导为都指挥使,出任此职者资格为“皇亲国戚或战争功勋者”,仅一人担任,正三品官阶。佐官有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二人,四品;南、北镇抚使二人以及十四所千户十四人,皆为正五品。

此其下管理职尚有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等。普通军士部属有力士与校尉等职。

2、职能。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二、东厂

1、官衔。

行政长官为钦差掌印太监,全称职衔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总督东厂、提督东厂,尊称为“厂公”或“督主”。初设时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后因事务繁杂,改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隶役(称掌班、领班、司房,共四十余人)、缉事(称役长和番役)等军官由锦衣卫拨给。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2、职能。

刑狱审讯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一人掌理,委以缉访刺探的大权。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社会监视

东厂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不经司法审判,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三、西厂

1、官衔。

西厂属于临时性机构没有正式官职。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到了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正德元年(1506年),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

2、职能。

朝臣和宦官之间为争夺权势也在明争暗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日趋激烈。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有效的控制,皇帝便开始采取一种新的监督控制办法,即设立特务机构,通过心腹亲信太监秘密监察朝臣的言行,于是西厂便应运而生。

(4)西厂官职制服扩展阅读:

厂卫,明朝内廷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

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

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木堡之战之后,明朝勋贵凋零,厂卫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再也无力压制日益庞大的文官利益集团,尽管后面几位明朝皇帝努力恢复厂卫,但由于勋贵系统缺失,无法像以往那样严密监视文官集团,导致文官利益集团不断败坏国事。

到天启皇帝病逝时,新上任的崇祯皇帝在文官的怂恿下,扳倒了了著名大太监魏忠贤的同时,也差不多完全摧毁了厂卫系统,导致皇帝对文官集团再无任何监控和压制力量,厂卫沦为“大汉将军”。

几乎彻底失去反贪、监视、情报收集等一切职能,直至南明灭亡也无力回复。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国内外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皇帝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的机构。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E. 明朝时期东厂、西厂与锦衣卫,他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1.东厂西厂差不多。东厂的官校一直把司礼太监称为宗主。管东厂的太监称为“督主”,经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或其他太监兼任。其下设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
2.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其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设官有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除侍卫掌卤簿仪仗而外,专司侦察,名为“缇骑”。
以上最低级的人员称番役,专司侦探、缉捕和刑讯的差役

F. 锦衣卫,东厂、西厂;谁的权力大 他们各方的老大怎么称呼

东厂啊。。东厂有监督锦衣卫的职责

锦衣卫。

按照时间顺序,先谈谈由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其职能是:“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个顿号,基本上把锦衣卫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门。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基本上与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为“大汉将军”。这些人虽名位“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说白了,就是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当然,这些“桩子”也非等闲之辈,一般都是牛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廷底细的人有一定震慑作用。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至于“巡查缉捕”,则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也是它为什么能为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也只是用来卤簿仪仗,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觉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将锦衣卫的保卫功能提升起来,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执行缉盗拿奸任务时,被称为“缇骑”(大家对这个名词一定很熟悉)。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多达60000之众。锦衣卫官校一般从民间选拔孔武有力,无不良记录的良民入充,之后凭能力和资历逐级升迁。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一左一右早已严阵以待。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就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他们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地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人两脚象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则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廷杖之刑对士大夫的肉体和心灵都是极大的损害,但明朝的皇帝却乐此不疲,锦衣卫将校对它也是情有独钟。

东厂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是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

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即明朝官署名.即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于东厂之外增设西 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正德元年(1506)复置,刘瑾被诛后,即废去.
他们谁的权利最大?这就是皇帝的手腕,相互之间的牵制.要是把三个机构分开来说.东厂最大,其次是西厂和锦衣卫.然而皇帝怕一家独大,不方便管理,则把西厂和锦衣卫合并起来,这样这二厂的权利则超过了东厂.
他们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区别只是权利的大小,机构成立的先后.
就这样吧,希望能帮到你

G. 锦衣卫,东厂,西厂有何区别

锦衣卫原本是军队,后来逐渐演化为御林军,也就是天子亲军。作为仪仗之用。但后来,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作为皇帝直属的特务组织,可以进行单独的侦查、审讯、用刑等。领头的长官是锦衣卫都指挥使,官职是正三品。品阶不高,但权力不小。
东厂,领头的通常是太监,也就是东厂提督。不过,下面干事的还都是正常人。东厂不是军队,但在特务方面,权限比锦衣卫还大一些。而且,锦衣卫的都指挥使毕竟属于外臣,而东厂提督属于内廷的太监,和皇帝的关系一般也更亲近一些。所以,大多情况下,也始终压着锦衣卫一头。
西厂,时间很短。就是明宪宗时期,由汪直领导的。和东厂分庭抗礼的所谓西厂的特务组织。不过,也就十年时间,就被撤销了。
纵观整个明代,锦衣卫和东厂都是延续有不下二百年。也留下了很多历史痕迹。
通常来说,作为特务组织,给人的印象都不太好,尤其是东厂,由于是太监领导的,更是显得阴险狡诈。但其实,都不过是皇帝的私人工具罢了。在某些时候,也曾起到过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比如,万历时,中国和日本在朝鲜开战。东厂和锦衣卫就为朝廷和前线将领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情报,贡献不小。其实到今天,也有类似的机构。不说中国的,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CIA,其实都大同小异,只不过可能没有皇权社会权力那么大罢了。
顺便推荐本小说,就是讲万历援朝战争时,锦衣卫东厂在朝鲜战场上和日军斗智斗勇的历史。叫《大明征伐录:壬辰风云》,主角就是锦衣卫。你网络搜一下就有。

H. 东厂 西厂 和锦衣卫成员都是太监吗一把手如何称呼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成员不都是太监,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西厂没有明确记载,类同东厂。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

(8)西厂官职制服扩展阅读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 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 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I. 东厂,西厂,其两位督主都是太监么锦衣卫统领呢主要想了解他们在明朝的官职地位。

东西二厂厂督都是太监,职位并不高,但权力大,锦衣卫统领不是,一般由外戚担任,官职相对高一点,权力也很大。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

锦衣卫另一项著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来教训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项酷刑。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9)西厂官职制服扩展阅读: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J. 西厂厂工是什么官职

西厂厂公就是西厂的首领
厂卫,明朝内廷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 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东厂、西厂与锦衣卫都是这样的机构。

与西厂官职制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产鹅绒户外羽绒服品牌 浏览:941
打底衫衬衫好看图片 浏览:889
杭派女装和广州 浏览:622
男士老人睡衣棉 浏览:213
男生条纹t恤怎么穿 浏览:412
日本制服女高中生写真 浏览:129
粉色衬衫多大年龄 浏览:63
裤子广告l录音 浏览:48
如何钩织帽子的花 浏览:155
6岁的童装批发 浏览:886
衣外套配牛仔衬衫吗 浏览:112
白色衬衫发黄应该怎么洗去 浏览:946
练马甲线和瘦腿的动作 浏览:392
黑色长羽绒服打底穿什么好看图片 浏览:369
日式男士浴衣外套 浏览:842
黑裤子白鞋漏什么色袜子 浏览:48
戴白手套有什么好处 浏览:831
冬季羽绒服策划案 浏览:999
风衣拉练怎么做 浏览:807
女装裤子30码对应上衣多大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