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感恩爱心人士为我同学捐款的句子怎么写
1、感谢此次募捐的各位爱心人士,是你们的募捐让大家觉得这个社会的温暖;是你们的募捐让大家感受到了坚强与团结的力量;是你们的募捐,给了他们美好人生的希望!
2、您们的爱心与捐款我如数收到,衷心地感谢您们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在我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相信爱就是幸福的主宰,相信爱就是改变的力量,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
3、因为有这么多爱的托付和期望! 我们感谢所有捐献善款的同事们,感谢你们的爱心捐助。在此,我们谨代表XXX向所有奉献爱心的同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⑵ 需要一篇爱心捐款帮助小学生报道的读后感,谢谢!
小学生自发捐款让受益人左右为难:收,孩子没有挣钱能力;不收,拒绝爱心怕孩子伤心——11月13日,本报以《父子泣血深情大爱无边》为题,报道了在山东青岛打工的我省息县张陶乡农民张荣金消化道出血要终止治疗助子上学,其子张强欲休学打工为父治病的消息。报道刊出后,各界群众纷纷帮助张家父子,而昨天,当郑州市解放路小学的两名孩子也自愿伸出援助小手的时候,出现了开头的情景。
小学生坚决要捐零花钱
前天下午,郑州市解放路小学六(2)班的胡鑫 、王于琦两位小同学拨通了本报首席记者刘忠的电话:“我俩是六年级的学生,攒了些零花钱,本来我们准备用这些钱搞毕业聚餐会,但看到报道后改变了主意,想捐给充满孝心的张强哥哥,帮助他完成学业。”刘忠在感动之余告诉两个孩子:“虽然你们的爱心可贵,但由于你们还小,没有自主经济来源,还是不捐为宜。目前,叔叔鼓励你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昨天下午,胡鑫 、王于琦再次给刘忠打来电话要求捐款400元。“我们其他同学听说后也要捐款呢!”在孩子们的坚持下,刘忠只好把张强的电话和银行卡号告诉给他们。
小学生坚决要捐零花钱
昨天傍晚,记者拨通了张强的电话。张强告诉记者,两位小朋友已经和他联系上了,他当时感动得流泪了,但他告诉胡鑫 、王于琦:“哥哥谢谢你们的好心。我们一家虽然需要资助,可是,你们不能挣钱,我这个大哥哥怎么能坦然地接受你们的捐款呢?”张强还向他们介绍了青岛、息县两地党委、政府救助他们几万元以及社会各界还在捐款的情况。两位小朋友则像两个小大人,对他说:“张强哥哥,报道上说,你从前也捐助过别人,可你想过没有,要是你的爱心被拒绝,你会怎么想呢?”
张强听罢一时无语。他告诉记者,他左右为难:收,孩子没有挣钱能力;不收,拒绝爱心怕孩子伤心。他说,他不知道在收到这笔钱后该收下还是退给他们。
“收”“不收”大家说法不同
那么,学校、老师、家长和其他孩子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一位小学校长说,学校一般不组织捐款活动,因为学生没有赚钱的能力,组织这样的活动,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但另一方面,捐款活动也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关心、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本身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一些小学生认为,把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总比自己买零食吃、打游戏花掉更有意义。
而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的爱心捐助行为应该得到肯定,他们帮助了别人,从中也能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如果小学生的捐款都被拒绝,也会形成另一种负面效果,孩子很有可能会认为自己无需帮助别人,从小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另一方面,有些孩子有盲从心理,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也非要捐款,这就显得不大合适。(
⑶ 爱心捐赠校服捐赠者感言
一份情、一份爱心、涓涓细流能汇成了江海,深信只要人人
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得美好人间.
经过这次的募捐活动,我深深地感觉到募捐活动对于我们而
言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义工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磨砺,一种煅炼.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体验到途中酸甜
苦辣,使是我们受益匪浅.
出发前每个人都满腔热情,兴致勃勃,到最开始募捐时我们突
然支支吾吾了,怕被别人拒绝,怕被人质疑,后来认真想一下这或
是锻炼自己承受压力的好机会,有什么可怕的,我们是为贫穷的老人献一份爱心,
这是我们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过路人从开始的不接受到后来的踊跃支持,特别是一个三岁
小朋友,哭着要妈妈献一份爱心,当妈妈给了他一块钱投入我们募
捐箱时他笑得很甜很甜,在他的笑容中,仿佛感受到需要帮助的老
人后幸福.其中的酸甜只能自己体会,之前的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
快乐所为大家共享。
差不多两个小时,我们的箱子由一下子空的,到差不多满了,
募捐到了一千多块,我们深知一千块背后的意义是为素为谋面的
陌生人传递对老人爱心,也许途中这一点累不算什么。希望我们
的这些爱心能为孤寡老人带来一份温暖。
吃亏是福,这是每一个义工都知道的,当老人流露最灿烂的笑
容, 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
希望这种爱心能源源不息地传递, 每个角落都有爱的影子
⑷ 为帮助贫困山区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写一条校园标题怎么写
捐出的爱,幻化成阳光照亮灾区儿童的人生;
献出的情,凝聚成甘霖呵护贫困课堂的奇葩。
⑸ 怎样写角度新颖的跟爱心捐款有关的新闻报道
有个什么什么台的什么什么节目很有意思,也是爱心捐款,资金已经有人提供了,但不是无条件的随意拿走,而是请来什么什么明星,需要这个人物去完成一项什么什么挑战,挑战成功后才能获得多少多少捐款,,,因此很多人为此去勇往直前.....很感人...
⑹ 捐款新闻怎么写
或许你可以参考这个范文:爱心暖寒冬,国泰安在行动——国泰安全体员工为同事小孩积极捐款
不幸消息牵动人心
2009年12月11日,国泰安销管部杨雪洁经理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华南区学术市场郭经理8岁的小孩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目前正在重症监护室,等待费用接受治疗。昂贵的费用让郭经理四处筹钱,将心比心,同样是一个小孩母亲的杨经理听到后感同身受。
第一时间电话慰问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孩子的不幸与高额的费用犹如一场灾难。杨经理马上询问郭经理小孩情况,并让他好好照顾小孩,工作的事安排其他同事负责。市场部李红洲总监刚出差回来,获知情况后也立即打电话慰问郭经理。
以爱之名默默捐款
郭经理小孩的消息在公司不胫而走,同事们纷纷询问,需要什么帮助。12月17日,在行政人事部的组织下,国泰安全体员工默默捐款,五十,一百,两百……十几个新员工也伸出了爱心之手。没有仪式,没有渲染,在这岁末寒冬,一股缓流在国泰安公司里涓涓流淌。更令人感动的事,国泰安离职人员任勇知道信息后,马上联系行政人事部,主动要求捐款。
圣诞送上暖暖善款
短短几天,国泰安全体员工捐款数达27330元,在2009年的圣诞节,财务部领导把全公司的爱心捐款送到了郭经理的手上。
岁末祝福希望迎新
12月29日,行政人事部再次打电话给郭经理,了解小孩病情,跟郭经理说,还需要什么帮助,我们一起想办法,并祝福他们全家新年快乐!郭经理很感动,深深感受到他是国泰安大家庭的一员,感谢国泰安兄弟姐妹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关爱,无需煽情的语言,无需宏大的排场,也许只是一声慰问,一点支助,一个握手,足以让寒冬温暖。
⑺ 求爱心捐款的感人事迹
白芳礼
白芳礼同志生于1913年5月,故于2005年9月,享年93岁。白芳礼同志祖籍河北沧县,1944年逃难到天津,解放后靠蹬三轮车成了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1982年,满头白发的白芳礼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可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白芳礼同志蹬车56年,支教18年,将挣来的钱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共计金额达35万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里获得的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战士坚守着战斗的高地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眼戮妥≌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