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的质量我感觉首先要看手感如何,其次就是洗了以后变化怎样
㈡ DB11/T151-2002学生装标准具体是什么
北京市学生统一着装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翟士良向记者介绍,市教委已经向各区县教委转发了“DB11/T151-2002学生装标准”,并明确要求,从今年起全市中小学校为新生(含在校生补订)购置学生装(制式装、体育装)的产品质量,必须符合“DB11/T151-2002学生装标准”,对未经过市服装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学生装,不得进行验收及向学生发放。
“学生装标准”是北京市教委组织有关专家起草的,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从2002年4月1日起执行。“标准”要求,衬衫、短裤和裙子的面料成分中,棉、涤比例要达到65比35,体育装中棉纱的成分要占到50%以上。除了对含棉量要求外,“标准”对甲醛限量、PH值允许程度、缩水率、色牢度都做了科学要求。
㈢ 请问校服有质量标准吗
1、法律层面肯定是这样规定的,要求所有的校服厂家在生产的时候,都要遵循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同时14岁以下的校服,还必须同时符合儿童服装标准,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其他的相关服装标准就很多的,不再赘述。
2、任何行业,任何产品,都会分为高中低端,这些个不同档次的产品对应着不同档次的消费阶层,当然法律层面的要求,就算是低端产品也得高于法律的底线要求。但是所有的人类行业,都会存在弄虚作假、或者工艺不成熟等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所以作为校服来讲,肯定会有害群之马,但是作为法制越来越完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后果和成本是很高的,所以绝大多数企业应该都是会遵守底线的,这个应该没有疑问。但是因为总是会有企业因为工艺水平、原材料采购、管理不善等一些原因造成了校服不合格,那只要查到,肯定是会被处罚的。
3、现如今的校服采购,都是在走向民主化、透明化、程序化、公开竞标的模式的,家委会、和学生参与,可以通过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省的市场监管局、纤维检验局,参与之下,在采购环节就把不按照国家要求生产的企业淘汰,那就不会存在你担心的不按照要求生产所造成的风险。
4、为了避免买到不遵循国家生产要求生产的校服,一般而言,可以找行业内稍微知名点的校服品牌,比本地,特别是学校本地的不具名的厂家生产的肯定相对而言有保障得多。特别是县乡一级的校服服市场,如果执着找本地的不一定便宜,而且还容易有猫腻。采购校服还是多对比学校外地的,这样可以相对而言,减少裙带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㈣ 现在的校服有没有一个质量标准呀
GB/T31888这个新校服国标,法诗顿定的,我也是参加了家委会才织带这个标准的。
㈤ 学生着装要求
1、发型:男生不留长发。女生的刘海不能长过眼睛,影响视力,也影响美观。女生的长发梳成高的马尾巴,盘发更好,夏天凉快,冬天刮风头发也不会乱飞。前面有小头发的,可以别一根简单的发卡。另外在校严禁梳奇异的发型,不符合学生的身份,表演节目除外。
2、服装:必须穿校服。夏天的白色半袖,一年换一次新的,天天穿,经常洗,颜色浅,容易变黄变黑,天天穿着这样脏的衣服,看着都难受。秋季校服里一定要穿夏季校服的半袖,天热脱了也还是校服。我们教室在四层,太阳直晒,比较热;加之学生多,产生的热量多;孩子本身好动,体温比较高,所以孩子的衣服一般要比大人少穿一点。经常热得出汗,孩子不仅难受,而且对身体也不利。春秋和冬季校服里面不能套带帽的衣服,露出来影响统一,塞进去难受又难看。春秋和冬天的校服可以穿两年,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了还凑乎。校服天天穿,脏了晚上洗了第二天继续穿,也可以准备两身,调换着穿,一定要保持合身和干净。春秋和冬季校服,在学校热了会脱,里面商标上用中性笔写上班级和姓名,不容易混淆,即使丢了也容易找到。裤子不那么严格,最好穿牛仔裤或者运动裤,上面不要有任何的装饰品,简单大方,精干实用。牛仔裤不要买有破洞的;运动裤裤腰的带子,不使用就抽了,不要吊着,很不雅观;不要买背带裤,背带经常掉,影响孩子运动。
3、红领巾:保持干净平整。有些学生的红领巾皱皱巴巴,有些学生的红领巾黑乎乎的,佩带在胸前,很是难看,也有损于“少先队员”这个光辉的称号。另外佩带的时候,要把红领巾放在衣服领子的下面,后面只露一个红色的小三角,红领巾在胸前飘着。最重要的是衣服的领子一定要沿着折痕挽好,不能翘起角来,不能一个在里一个在外。另外衣服的拉链不要拉的太高,太高了,或者红领巾的圈太小了,都会让领子翘起来。
4、鞋子:最好是运动鞋,结实耐穿,不用经常刷洗,方便运动。但一定要天天擦鞋子,保持干净,给人良好的印象。否则,一个白鞋穿成黑鞋的人,你会对他有好印象吗?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5. 出门前要照镜子。在出门前一定要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衣服是否得体,看看自己的脸和脖子是否干净,再看看自己的牙齿,牙缝里是否有绿菜叶或食物残渣。一切都没有问题了,给自己一个微笑,出门去愉快的上学。如果在学校没有镜子,那么同桌就是你的镜子,让对方看看自己的妆容是否一切都恰当
㈥ 教育部对中小学校学生装有要求吗如果有具体是什么内容
政策建议1:
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学生装的财政投入
建议教育部门尽快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对全国中小学生统一着装工作的宏观管理,并针对调研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国家应尽力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拨付专用资金,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统一着装政府购买的政策,逐步改变我国学生装费用完全由学生家长负担的状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分步实施。先行解决特困户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及孤儿贫困生的学生装费用问题,再对普通学生实行部分补贴,最后实行全部免费。可在经济较为发达或地方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地区先期试行。
政策建议2:
健全组织机构,推广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各省市应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责任,做好统一着装工作。借鉴有些省份比较成熟的推进管理办法,尽快落实管理机构和推进措施。建议各地成立专项工作组或办公室,全面负责本地区的统一着装工作。
在招标采购环节,应采取集中统一的招标方式,抬高进入门槛,选择信誉高、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作为学生装的生产供应定点企业。避免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强管理和监督,使学生装的生产供应和质量安全得到保证。
政策建议3:
逐步建立学生装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明确学生装价格的上下限
为规范学生装市场秩序,加强学生装生产和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要逐步建立学生装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明确学生装制作和质量标准,规范招标采购流程,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学生装的收费要实行公示制度,公布面料、价格、套数,接受社会监督,对学生装价格明确上下限,切实减轻家长负担,保证学生装质量。
政策建议4:
积极推广制服式学生装,并建立健全学生装售后服务体系
制服式学生装已成为世界各国学生装发展的潮流,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完全具备了推广制服式学生装的条件。可先在这些地区积极推广制服式学生装,为制服式学生装在全国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切实改变过去只注重生产供应不关心售后服务的状况,并在工作中切实加强对售后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售后服务措施、服务承诺,及时回应质量问题的投诉,履行更换、维修、退货承诺,并能满足学生装的零售需求。
㈦ 关于学生校服的,国家有什么法规或文件吗
国家目前有校服新国标文件,校服新国标文件是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其是我国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校服,在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是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7)学生校服质量技术要求扩展阅读
文件颁布的背景:
有关校服的标准数量多,但标准分散,标准之间协调性不够强,不便于各相关方使用,同时由于无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的专用标准,容易让公众产生我国没有校服标准的错觉。
为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校服标准的混乱状况,经教育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多次协调会商,决定制定统一的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在汇集整合现行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校服的基本安全、性能要求和外观质量要求等进行统一规定。
既便于有关各方使用,又可利用现有有效资源,构筑中小学生校服质量安全门槛,为校服管理和监管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国家标准委于2015 年3 月18 日以国标委综合[2015]25 号文件专门批准下达《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制定计划,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归口,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
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了社会意见,各方参与度高,共收到回函75 份,意见和建议500 余条。6 月4 日,标准草案顺利通过审定。至6 月30 日国家标准委2015 年第21 号公告正式批准发布并实施,前后历时3 个多月时间,创造了纺织标准制定新速度。
㈧ 选校服的注意事项
查标识、看面料。
首先要查看其标识上的信息是否完整,各项内容是否清晰明确。在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中对标识有明确要求:每个包装单元应附使用说明,至少包含下列内容——服装型号及配饰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产品名称,本标准编号,安全技术类别,制造商名称和地址。其中,每件校服上都应有包括前三项内容的耐久性标签,一般放在侧缝处,后几项内容应采用吊牌、资料或包装袋等形式提供。
其次要看校服面料。家长可以通过校服面料成分含量来判断优劣。GB/T 31888-2015中要求,校服直接接触皮肤的部分(特别是夏季校服),其含棉量需达到35%以上。
提醒:
如果所选购校服的含棉量低于35%,请谨慎选购。
如果校服无标识或标识不全,产品的吊牌、耐久性标签与外包装标注的内容不一致,包装粗糙、印刷模糊不清,这样的产品可能是不合格产品,请谨慎选购。
查外观、看做工。
GB/T 31888标准分别从色差、布面疵点、接缝强力、接缝处纱线滑移、绳带附件等方面对校服外观质量及缝制质量作出了明确要求。家长可从以下方面观察:
(1)查看校服表面有无明显疵点、色差;
(2)查看缝线是否有脱缝、漏缝、歪斜现象;
(3)轻拉侧缝处,查看是否存在缝线断裂现象;
(4)关注绳带的存在形式和伸出的长度,未固定或伸出长度过长的绳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提醒:
请谨慎选购有绳带或绳圈的校服产品,以免孩子们玩耍时被勾挂住,造成勒伤、绊倒、窒息等危险。
闻气味、看质地。
购买的校服开袋后,应抚摸校服质地,轻轻嗅闻产品是否有异味,如有霉味、汽油或煤油味、鱼腥味或芳香烃味,则说明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提醒:
建议校服在穿着前先进行洗涤,去除织物在制作加工过程中的残留物,以防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不良反应。
二
我们为校服质量提供把关服务
一直以来,青岛质检院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坚持“科学、公正、服务、进取”的质量方针,按照国家相关“双送检”制度的要求,承担着青岛市校服的“双送检”检测工作,严格依据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进行检验检测,严把校服质量关,不断推动校服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为祖国的未来保驾护航。
名词解释:
“双送检”制度是根据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实施的《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校服应当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向使用单位供货。校服使用单位应当验明并留存校服出厂的检验报告,确认产品标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同时,为了防止个别生产企业将送检之外的校服以次充好,校服使用单位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对校服进行二次检验。
“双送检”制度就像是给校服质量加上了“双保险”。家长通过查看校服的两份检验报告,能清楚地了解校服的质量情况。采取“双送检”制度,是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保障校服质量和安全的有力手段,从而进一步减少校服质量安全隐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