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古代最尊贵的颜色
古代中国社会中,身份是有颜色的,不同的色彩对应的是不同的身份。反过来,不同的身份,也有不同的色彩。身份色彩体现的纲常伦理、尊卑等级,不可僭越,这就是儒家们所热心制定和维护的礼法。
皇帝垄断了黄色。不过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色,是从隋唐之际开始的。从此一直到溥仪滚出紫禁城为止,一千多年的时间,大自然造化的黄色,成为皇帝的禁脔。皇帝为什么垄断黄色呢?因为黄色是太阳的色彩,而皇帝就是人间的太阳。明朝禁止臣民用黄,所有的黄,包括柳黄、明黄、姜黄诸色都禁止民间使用。清朝甚至禁止与黄色接近的香色、秋香色、米色等。乾隆时期皇帝的一则措辞严厉的诏令说,民间如有违反,加罪论处。只有皇帝特别恩赐的才可用,如黄马褂之类。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在他作为逊帝,权威仅仅在紫禁城中有效的日子里,还因为发现他弟弟溥杰的衣袖中有一种什么黄色而严加斥问,吓黄了年幼溥杰的小脸蛋。
高级官员垄断了紫色、红色。杜甫诗中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有达官显贵才可以用朱红色的大门,不但老百姓不能用,低级官员也不能用。唐朝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和亲王的官袍是紫色,五品以上是朱色。这就是把飞黄腾达的人形容为“大红大紫”的原因。明朝取消了几百年来最为高贵的紫色,以红色代替,规定一至四品绯色,绯色就是红色,从此,鲜艳的大红色是黄色之后的最高贵的色彩。
大红大紫的鲜亮色彩被中高级官员垄断了,给下级官员剩下的就是一般的色彩了。唐朝规定五品六品的低级官员只能穿绿色,八品九品是青色;明朝规定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基本打了个颠倒。但无论青色还是绿色,都是并不鲜亮的色彩。白居易《琵琶行》写道,“坐上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当时被贬谪,当了江州司马,是一个品级低下的小官,只能穿黑糊糊的青衫,不但没有面子,而且情绪也很糟糕,以致一个歌女的一曲琵琶,就勾起他满腹泪水。
只有高官才有资格用紫色、红色的服饰,所以,官迷们对于紫红深怀渴望期盼之情。白居易写诗说,“吾观九品至一品,其间气味都相似。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从这种说法也可以看出,他的心理并不平衡,不过自我安慰而已。对于低级官员的艳羡,富有人情味的皇帝大概也考虑到这种心理,因此在严格不同身份等级官员服饰色彩的规范的同时,又格外开恩,制定了“借绯”、“赐绯”、“借紫”、“赐紫”制度。所谓“赐”和“借”,无非是说,虽然按照你的官品,你还没有资格用这个色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开恩赐给你这个资格,或者开恩权且借你这个资格,使用这种色彩。以白居易为例,唐制,没有达到穿红袍资格的都督、刺史等官员,可以“借绯”。白居易当上忠州刺史就享受了“借绯”的待遇,他羞涩地说:“假著绯袍君莫笑。”到了50岁那年,他终于真正熬够了服绯的资格,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大红袍,他得意地说:“五品足为婚嫁主,绯袍著了好归田。”一副衣锦还乡,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的样子。不过绯色上面还有更高贵的紫色,当官一场,没有穿上紫袍,总是遗憾。大和元年,白居易拜秘书监,散官为中大夫,官品是从第四品下,不具备穿紫袍的品位,但皇帝开恩“赐紫”,白居易自豪地说:“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作为人臣,能够穿上紫袍,是尊贵之极了。紫袍之上,就只有黄袍最尊贵,可那是皇帝专用的,人臣,除非谋反,想都别想。事实上,皇帝开恩,不管“赐”什么“借”什么,都不会出现“赐黄”“借黄”这样的制度,皇帝专用的黄色是绝不出借的,绝不许他人染指的。
官员垄断了色彩,留给老百姓的基本上就只有最黯淡、最难堪、最普通的色彩了。在历史上,老百姓的衣服总以本色为主,因为印染技术低而成本高,老百姓奢侈不起。所谓本色,就是说做衣服的纺织品原料的本来色彩是什么,它就是什么颜色。古代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麻布的本色就是灰白色的,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老百姓除了穿麻布,还穿用牛毛织成的褐,由老百姓而当官,就叫做“解褐”。实质上褐不但是牛毛织成的衣服,而且也是做这种衣服的原料牛毛的自然颜色。“衣褐”也就是老百姓的身份标志。
灰白和褐色不过是老百姓生活困难,穿不起光彩鲜艳好衣服的不得已选择,但国家也规定这些颜色是老百姓法定的不可改易的颜色。宋太宗就明确规定各色胥吏、平民、商贾、工匠、占卜以及不隶属于官府的民间艺人,其衣装颜色,一律只能使用白与黑。因此,“皂隶”成为胥吏之类贱民的别称,“青衣”也成为婢女的代称。这样的规定基本上延续到帝制末年。
像低级官员艳羡高级官员的大红大紫一样,富有的老百姓也艳羡官员的服饰器用的亮丽色彩,千方百计要追逐模仿的。这种模仿破坏了儒家和皇权精心设置的纲常伦理和身份等级,是僭越逾制,要被严加追究。但法网还是禁不住人们对色彩斑斓生活的向往,色彩逾制也是历史上常见的事。不过千万不要认为国家对于身份色彩的制度只是一纸具文,到溥仪下台为止,中国老百姓谁也不敢服用皇家专用的黄色,就是明证。
⑵ 黄马甲是什么意思
黄马甲(法国巴黎“黄马甲”运动)一般指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
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Mouvement des gilets jaunes),始于2018年11月17日,是法国巴黎50年来最大的骚乱,起因为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首日逾28万人参与,持续多日,重创法国经济。
2018年12月10日晚8点,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对“黄背心”运动作出了一些让步。12月17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公开认错。该运动蔓延至比利时、加拿大多国。2018年12月20日,法国凡尔赛宫博物馆宣布,受示威抗议活动影响,博物馆将于22日闭馆一天。
2019年1月5日,法国2019年首轮示威,巴黎数以千计民众再次走上街头,在市中心游行抗议。1月19日,巴黎再次举行“黄马甲”抗议活动,期间已有42人被拘留。1月26日,约有4000人参与在巴黎的示威,法国全国有69000人参加示威活动。
1月31日,马克龙表示,“黄背心”运动是一场没有“固定诉求和领导者”的社会政治运动。当地时间2019年2月16日,法国第十四次“黄背心”示威游行举行。
2019年3月16日,法国“黄背心”抗议活动进入第18周,在经过数周的相对平静之后,本已逐渐减小的抗议者规模发生反弹,暴力活动重新出现,警方向抗议者动用了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
2019年3月22日,法国警方禁止“黄背心”抗议者于2019年3月23日(周六)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抗议活动。预计情绪高涨的工会成员、“黄背心”示威者与暴乱分子会在2019年5月1日走上街头,当局也加强了首都安保措施。
(2)古代黄马甲图片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黄马甲"也是华商报业发行队伍的统一称谓,于1997年7月组建于西安,2000年9月注册登记。随着华商报业的发展,黄马甲从西安走向长春、沈阳、重庆等地,现共下设246个发行站、44个零售站,拥有13000多名员工。
经过近10年的运作,黄马甲已形成同城从业人员最多、密集度最大的配送网络,为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到户配送平台,形成其它B2C电子商务企业无法超越的终端渠道。
黄马甲开展的业务主要有报刊发行、送奶到家、桶装水配送、面包到户、回收旧报、送书上门、期刊代理、商函投递、图书配送、票务代理、鲜花蛋糕配送、洗涤用品生产销售等多种业务。诸多业务实现了异地复制和异地联动。
⑶ 古代什么人穿黄马甲
黄色分很多种的,明黄色是除了皇族和允许的一部分人以外不能穿甚至不能有的
⑷ 代表皇帝的颜色是紫色还是黄色
黄色是古代皇帝是权力象征。
中国封建朝代从宋朝以后,明黄色是皇帝专用颜色,如“以黄为贵”。
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古代崇尚黄色,黄色常常被看作君权的象征。这首先起源于古代农业民 族的“敬土”思想。
此后这种思想又与儒家大一统思想揉合在一起,认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王朝就是这样一个处于“中央土”的帝国,而有别于周边的“四夷”,这样“黄色”通过土就与“正统”、“尊崇”联系起来,为君主的统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论证。
周代以黄钺为天子权力象征,隋代以后皇帝要穿黄龙袍,黄色成为君主独占的颜色。
(4)古代黄马甲图片扩展阅读
古代帝王为崇尚黄色的原因:
中国古代哲学不仅把土视为宇宙中承载万物的基础和蕴含、产生财富的根本,大概由于炎黄二帝中原老家的土地是黄色,还将黄色土象征君主委于中央地位统领四方。领土是国家的基本要素,也是历代战争之目的。
“江山社稷土为重”。防反倭寇侵占和疆土管理,不仅是历代君国之要务,亦是历代君王以“君权神授”、“奉天承运”治国之依据。唐朝开始,皇帝穿黄色龙袍并把黄色禁止民用。明朝以后,皇帝更把黄色扩大至瓷器。从此,历代帝王均把黄色及拥有黄釉彩瓷作为神圣与至尊的象征。
黄色被看作君权的象征,还源于古代哲学的“敬土”思想。《孔子家语》载: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季康子(季孙肥)问孔子: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说:“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黄帝配土,色尚黄”,应为古代帝王尊崇黄色之根源。
⑸ 黄马甲的“甲”读音
甲拼音:
[jiǎ]
来自网络词典|报错
甲_网络词典
[释义] 1.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 2.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 3.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
⑹ 清朝的“黄马褂”享受特权,为何和珅有20多件黄马褂
首先,让我们谈谈黄色夹克的风格。黄色夹克的款式没什么特别的,就像普通夹克一样。但是因为它是黄色的,它注定是非凡的,因为在古代社会,黄色是皇室独有的颜色。
一些官员从皇帝那里得到黄色的官服,但是他们根本不能穿。它只能像祖先一样每天被供奉在家里。如果这件黄色夹克被损坏了,毁掉这个家庭是一种很大的罪行。朝廷的那些高官,如小沈阳和李鸿章,得到了黄色的官服作为奖励。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穿黄色的官服。这类官员会在宴会或庆典上穿黄色的普通话外套。李鸿章不仅有权穿黄色夹克衫,还有权穿三眼花翎,能够在紫禁城骑马。换句话说,李鸿章几乎拥有清朝所有的荣誉奖励。顺便说一句,黄色夹克也是分级的,不同的信用赢得的黄色夹克也是不同的。
⑺ 古代黄马褂是荣誉的象征,拥有黄马褂会有什么特权
大家都看过神医喜来乐,里面有一个片段让大家印象深刻,喜来乐穿了一件黄色的马甲,声称穿了这件马夹,没有人可以治他的罪,连皇帝也要礼让他三分。那么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里面说这是黄马褂,那么事实上真的存在黄马褂这个东西嘛,它的历史作用真的有那么强大吗?
其实在清朝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见黄马褂的出现。这些都是用来赏赐有强大军功的官员。而且如果被上色了这些东西,那就说明他有一定的免罪效应,如果说是因为触发了某条法律,但是,看在黄马褂的面上也会给予一定的减轻或者赦免。因为我们要知道,对于这个衣服的赏赐只能是有险或军工的高级官员,而普通的老百姓则没有这样的待遇。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这些东西的颁发并不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便有人有军功,但是也仍然得不到这样的赏赐。但是黄马甲的确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所以有些人也不会对这种东西迷失了方向,就认定他一定能够当做免死金牌救自己的命。
⑻ “黄马甲”能让人们想到什么东西
古代受皇帝宠爱的命官,一座城市少不了环卫工人的保洁,
一条铁路不能没有养路工,以上3条由“黄马甲”而想到。
⑼ 黄马褂究竟是什么得到黄马褂能得到哪些权力
黄马褂是一种官服,是皇家权力的象征。唐朝开始,黄色便成为了皇族的专用色,除了皇族便只有宫里的侍卫和皇帝赏赐的高级官员才可以拥有黄马褂穿着的权力,普通人见到黄马褂便犹如见到天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普罗大众的意识觉醒开始宣扬自由平等,黄色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颜色供人自由选择。
⑽ 为什么现在犯人上庭要穿黄马甲
被告人是否穿囚衣出庭受审,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没有规定,最高法院也没有文件规定。所以说,穿便装出庭,并非是落马高官的“特权”。《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