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有扣子的衣服,男士的都是左压右,女士的都是右压左
男人都是自己穿衣服的,以前贵族小姐都是被人伺候穿衣的。左压右顺手。
『贰』 男士衬衫的领口怎样才能整理平整
1、千万别把衬衫穿着时间太长、太脏。一般穿1-2天,尤其是生活、工作环境较差时。2、千万别用洗衣机或搓衣板洗涤。3、洗前先用衣领净在干的衬衣领口、袖口污垢处涂抹一二遍并搁置3-5分钟,然后浸泡在浓度适中的洗衣液中15-20分钟。
『叁』 衬衣衣领角上两边各有一个扣子…请问要系上纽扣吗
本来就是为了固定衣领的,如果打领带的话,就系上吧。否则就无所谓了。
『肆』 交襟汉服到底是左压右还是右压左襟呢
交领汉服是左压右,称右衽;右压左称左衽,是少数民族的穿法,死者穿法也是左衽。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伍』 谁知道衬衫为什么有男左女右
这个关于设计的话题来自经济学家ROBERT.H.FRANK的新书《经济学中的自然主义》(the economic naturalist),在书中,他为多个在我们看来平常的问题做出了解答,在这个讨论中,大家或许会一再地“恍然大悟”。
细节:
仔细观察你和你男朋友的上衣,你的衬衫衣襟是右片压左片,而你男朋友的衬衣分明是左片压右片。
也许很多读者平时并不关心,而此刻低头一瞧就会大吃一惊:确实如此。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
衣服男女顺序有别的源头可能更多的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尊卑问题。而是在十七世纪,一般有扣子的衣服是有钱人才能穿的,而一般有身份的女子穿衣都会有一个仆人服侍,而从仆人的角度来看,帮女主人穿衣的顺序其实与男士相同。
这在服装业内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尤其体现在T恤和衬衣上。只有如今一些偏中性的衣服设计才可能混穿。设计师小姚表示,有时候在画版时一时疏忽,没有分清男女款,但在制作之前也肯定会被调整好,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小姚说从她们接触这一行开始,就没有人告诉她们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只是一直要沿袭这个方式。这个解释让作为业内人士的她也感到确实很有意思。
『陆』 衬衫领子的0号部位是哪个部位
衬衫制作工艺&J2O5U/d!T7v2i*S*Y8q一、男衬衫外形概述5{'M7c5R,_$B/e尖角立领、六粒扣,左前身胸贴袋一个,装后过肩,后片左、右裥各一个,直摆缝,平下摆,装袖,袖口开叉三个裥,装圆头袖克夫。4W/J'r9Z3W0y-@二、男衬衫质量要求及缝制标准:4x8Z6|#E7l外观平挺、整洁、针迹清晰、整齐、均匀。领子服贴,左右领角对称,领面与领衬贴合无起泡或翘起,也无渗胶及烫黄等现象。大身丝缕顺直,口袋平服。覆势肩缝止口顺直袖克夫方圆宽窄左右一致。上下顺直,袖窿弧线圆顺。具体缝制标准有:(1)、领头平挺,两角长短一致,并有窝势。5j9[*]/V9H1Y3v(2)、领面无起皱,无起泡;缉领止口宽窄一致,无涟形。$B7A,~!R,A(3)、装领处门襟上口平直,无歪斜,左右对称。3W'p$u;V#G;d9T1`5w$H(4)、门襟长短一致,宽窄一致;挂面平整不起吊。(5)、胸袋规格、位置正确,不歪斜;封袋口为直角三角形,上边长0.5。/\*N"T4r0T8]/D'n(6)、装袖圆顺,不起皱。&^5n4lF3f(7)、袖底摆缝缉线顺直,十字缝不错位。(8)、左右袖衩平服,无裥、无毛出;袖口三个裥均匀。(9)、左右袖克夫圆头对称,宽窄一致,明止口顺直。(10)、过肩平整不起涟,左右肩缝长短一致;背裥对称。(11)、底边宽窄一致,缉线顺直。(12)、门襟底领为一横扣眼,门襟为五个直扣眼,左右袖克夫门襟边为一横扣眼。扣眼均为平头扣眼,7l~*C2\T大为1.2,锁眼美观。'u7K(d#r'h0`'?-M"O(13)、扣与眼位相对,钉扣牢固。(14)、整烫平整,无烫黄,无污渍,无线头。&h&R)X#Y+g/N3K(15)、成品折叠尺寸:长31.5,宽20.5。三、成品规格公差范围:1B:`(h3D6L)[+S-~1F9X(1)、领大+0.6'L6Q!o6P0A(N&|(2)、衣长+1-S2d#W#Z-v'Y&V1V2h-S(3)、袖长+0.8(4)、胸围+24N4s-@1W2{-K(5)、肩宽+0.8四、工艺流程:+F4t!Y"o+k:r+g做缝制标记——烫门里襟、烫钉胸袋——拼装过肩、合肩缝——做领——绱领——做袖衩及袖克夫——绱袖%s!_:g$S;w)^3N"M——合袖底摆缝——装袖克夫——卷底边——锁眼钉扣——整烫7J3M'c&g5i%b五、制作过程!I;^%{)u$C!E1、铺布裁衣片,裁剪后衣片如下段录象:2、各衣片及零部件3、烫门里襟,门里襟按挂面宽折转烫平。4、烫钉胸袋袋口按贴边宽两折成三层,其余各边按纸板净样烫平。按钻眼位置放准袋位,从袋口左端起针,封袋口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分别为0.5cm和贴边宽。5、拼装过肩6^M/^[email protected]{4l;I+H将后衣片夹于过肩面、里之间,折叠背裥缝合,缉缝宽1cm,注意后背中心处三层对位。6、合肩缝,暗缝法:将后衣片放在下面,前衣片与上层过肩肩缝对齐,下层过肩由袖窿处从反面绕过来边缉缝、边对齐(前片正面与过肩面正面相对,前片反面与过肩里正面相对。)。缝合后将前衣片拉出并烫平7、做领A、做翻领。9y!h$]0q6k2N9](1)、画净缝线,上领衬。领衬一般用涤棉树脂衬斜料,用铅笔在外领衬上画出净缝线,缝头为0.7cm,%L+z&R'@'U并在领尖角处剪去一角。(2)、衬与领面粘合。领面略松于领衬0.3cm,将领衬与领面粘合、烫干。先烫领上口,后烫两边。烫7v3{$?;h+y8\&}5v:~/c-`时注意领面的里外勾,适当弯成弧形,烫牢三边,这样整条领有自然弯曲势。有条格的面料,左右领角条格要对称。(3)、缉翻领。翻领夹里放下层,正面向上。领面正面与其叠合,领衬向上。根据领衬上的铅笔线缉线。;J/L!v&y&n3V;A不要缉住领角薄膜,领角部位要有里外匀窝势。缝合时必须将领里拉紧,领面略层,使其产生里外匀。2}0C"n/G(L(4)、正翻领。用手指捏住领角轻轻翻出,借助锥子或大号针将领角翻出、翻尖。当心不要损坏领料。也可在修剪缝头后用翻领机拉出领角,扣烫领里。X;^'K9B3g1M(5)、烫翻领。在领夹里一面,从领两头烫,左手伸在面、里的中间.中指顶住缉线,使坐缝整齐,0t%C"Y^$\+EL.]/R*I衬头要衬足,不虚空,夹里不倒吐,烫平、烫煞。两领角要对称。6?6s3n2f3o3K9E*j1U-Y(6)、缉翻领止口。止口有宽、窄两种,可由具体款式来决定,一般在0.2至0.6cm。缉止口时仍要注+S#Y#T-\(b3H/R意止口不要外吐,领面防止起涟。在正面缉止口时要将领面略向前推进。9Z4K*x9s/x!\3[3G'{(7)、修翻领下口。领夹里向上,夹里略紧于面子,将形成窝势和领角上翘的领里、领面,烫牢固定。+\:j)u#s)w6P再将两领角对合检查,左右对称,沿领衬下口修齐,中间做对档眼刀。领内不准有线头等杂物,保持领面光洁、平挺。B、做底领。(1)、粘里领衬。底领衬是净缝,必须剪准确。,底领面和底领里可先裁得宽大一点,待领衬与下领里7Q6{(T)R/q'U0\6K6q(_;D%x粘合烫干后再修剪整齐,缝头为0.7cm。熨烫时应从中间开始向两侧移动。有条格的面料条纹要粘顺直。-H3C1N$|+z!X(2)、缉底领下口线。沿底领衬下口,边折转边熨烫,将0.8cm缝头沿领衬包转包紧,不可凹进凸出,然后从正面缉线0.6cm固定。上口做好上翻领眼刀、中心眼刀。&Q5D0T%}'^*a)U%u4H-`'f(3)、领和底领缝合。将底领面和夹里正面相叠,中间夹入翻领,三层眼刀分别对准,沿底领净衬边缉!j!O"b;O;K0M(X$Q线。由于翻领比底领长出0.3cm,所以底领在肩缝处要拨长一点。不熟练时可先将底领里与翻领缝合,)[9V9O/H1X5V+|再将另一层底领面与翻领缝合,注意缝线要靠近。(4)、烫底领。先将底领两端圆头内缝修成0.3cm,用大拇指顶住圆头缉线翻出,底领圆头要圆顺,止口不反吐,缝头要烫平、烫煞。6S:k9W.Ag:J(5)、底领上口线。在底领夹里一面,沿底领上口线,离开止口0.2cm左右缉线,起落针均在领口里侧,使以后接线不外露。注意缉线在底领面一面与夹里一面一样直,不能有漏针和坐势。#P-e"P.C3V2l(6)、修剪底领缝头。为使第二道压线能盖过第一道缉线,底领面要比底领里放出0.6cm,实际缉缝"G+C*D)W'_0`7ol&{头0.7cm。然后做上对肩眼刀、对后领圈中心眼刀。"I#z1W8a"Q3n8Y"m7Z,@!O;l8、绱领(1)、上领。为保证做到上领线正反两面均为0.1的缉线,可在上领前先将底领领面的缝头按其领脚线折转烫煞,上领时则沿此烫迹线缉缝。底领领面的领底与衬衫领圈对齐,正面相叠。起落手领底比门里-`"g)a"T6g4b'M,b%I%L襟缩进0.1cm,从门襟开始缉线0.6cm。注意眼刀分别对准相应部位:一般领子比领圈长0.3至0.6cm,所以在领圈肩缝处拉宽一点,领圈其余部位不要拉还或抽拢。领圈绝对不能大于领子。1@&h4Y+N:B"]'s.D3e上领图如下:6p!b4Y.K#Y-e)l)H(2)、压领。从右边的里襟底领领里上口线断线处接着缉线,经过圆头,缉0.15cm止口,至底领;V"\:U(k,H7},n领里领底,缉线0.1cm。左边与右边缉线一样处理。压缉领里领底时要注意盖过上领缉线,底领面也要缉住0.1cm止口。注意门里襟两头要塞足、塞平。9、做袖、做袖克夫1o&l/b7`7D4t5P;i:f(1)、装袖衩(宝剑头袖衩)/O(x;Z+L%|A、里襟袖衩。用压缉法或夹缉法将里襟袖衩装上。3A$|&`/]_'VB、宝剑头门襟袖衩。封口位置在开衩口向下0.8至1cm处。(2)、固定袖口裥。袖口三个裥,裥向后袖方向折叠,缉线固定。也可在装袖克夫的同时再按折裥眼刀打裥。-B1I&?3t!S4?-WA、用熨斗将衬粘合于袖克夫面子的反面,缝合。B、翻至正面,用熨斗按净样板烫平,不吐止口,将克夫夹里下口塞进去,包住两边缝头后烫平,下底边要稍长与上底边。10、装袖。将袖子放在下层,大身放在上层,由袖底缉起,袖山处略为归缩(0.7厘米左右)。缉袖时应保持前后袖松紧一致,缉势均匀,袖山头圆顺。缉完后将袖窿包边。4?#}5n!6s11、缉袖底摆缝从下摆处开始,沿侧摆缝、袖下缝缉1厘米缝头。要求缉线顺直无吃势。最后将袖底摆缝拷边。12、装袖克夫。用装袖衩的夹缉方法装袖克夫,装克夫一边缉0.1cm止口。注意宝剑头袖衩两边门里8e5Z:?!Z9f"B&o襟袖衩都放平,直袖衩门襟要折转,里襟放平,袖裥朝后袖方向折转,袖底缝按拷边线正面坐倒。袖克夫三边缉0.2cm止口。13、卷底边(1)、校准门里襟长短,将领口处并齐,门里襟对合。允许门襟比里襟长0.2cm,否则则要检查装领处缝头情况。(2)、按贴边内缝0.7cm,贴边宽1.5cm折转,从门襟底边开始向里襟缉线,止口线0.1cm。2B6}*_)N3H!m5d4u14、锁眼钉钮(1)、锁眼。门襟底领锁横扣眼一个,进出以翻领脚和门襟搭门1.9cm连接直线为扣眼大中线,,W,}3B&h)I6Y扣眼高低居中底领宽。门襟锁直扣眼五个,进出离门襟止口1.9cm,定好最下边的扣眼位,然后等分定其它扣眼位。袖克夫门襟一边锁扣眼一个,进出距离克夫边1.2cm,高低居中袖克夫宽。扣眼大均为1.3cm,均为平头扣眼。(2)、钉钮。里襟底领钮位,高低、进出与扣眼相对。里襟钮位,高低应低于扣眼中心0.1cm,进出离里襟边1.7cm。袖克夫钮位,袖克夫里襟一边钉钮一粒,进出以钮扣边距离克夫边1.5cm,高低居中袖克夫宽。15、整烫。衬衫熨烫比较简单,只要摊放在案板上即可熨烫平挺。其顺序是:"h3a2~)p0X(1)、烫左右前襟贴边。+y+})[2Z+o2T,R(2)、烫袖口边及衣袖:衣袖可以袖底缝为准,将衣袖烫扁、烫平。先烫左袖,再烫右袖。(3)、熨烫肩覆势和衣领:衣领在熨烫时左右领角要烫成向里弯曲的窝势,并且两边相等。,Z5W-n1w4a%d"^(4)、烫前衣片:可将前衣片叠在后衣片上熨烫,要注意衣领的周围烫平、烫挺。熨烫后折叠成型,折叠时衬纸板要居中,覆势两侧必须拉紧,两边沿衬板宽度垂直折紧,左右衣袖叠;H'g-n^;j4K1n合处需用大头针别住,领上加上领衬条。7]3I&R;k1P8b-~%G)e
『柒』 汉服是左襟压右襟还是右襟压左襟
汉服的基本特征就是交领右衽。也就是左襟压右襟。这在古代是有特别的文化含义的。服饰左衽是周边落后民族相对于汉族在服饰、文化和生产生活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外在表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
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汉服的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
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
“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
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捌』 汉服是左襟压右襟还是右襟压左襟
汉服的基本特征就是交领右衽。
也就是左襟压右襟。这在古代是有特别的文化含义的。
爱国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有六处包含“左衽”词汇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诗人面对华夏故土沦陷的沉痛心情和收复中原的坚决志向;再如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总结并反思汉族历史教训时,痛定思痛,多次提及“左衽”,用以表示汉族人民遭奴役或华夏文明的沦落。考察二十四史中关于“左衽”的记载,除记术汉文明周边地区的异族风俗,基本都是汉族精英对左衽代表败亡的持续不断的否定和排斥——这些史料中并无反面案例,而中国人对左衽的排斥贯穿于二千多年的历史,表明反对左衽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
服饰左衽是周边落后民族相对于汉族在服饰、文化和生产生活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外在表现;在华夏文化中,人们认为生者衣襟左衽是对华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背离,或用“左衽”表示落后、野蛮的异族;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基础上,“左衽”更被视为家园遭入侵、占领,甚至国家被异族灭亡、华夏文明沦落的标志。
当然问题题图的那张照片是中国传统汉服的对襟形式,不牵扯左右衣襟的问题。但中国古代交领的汉服形式在礼服制度上始终是占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