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代表适合身高为170厘米,76代表适合腰围为77厘米左右,A代表适合一般体型。
(1)裤子上一个蜻蜓的标准扩展阅读:
服装号型参考标准:
《服装号型》规定,服装上必须标明号型,表示方法是:号/型。号型标志就是服装规格代号,如上衣165/88A,适合高165cm,胸围88cm左右的人穿用。
该标准允许在“号/型”标志下面或在吊牌上,附加服装规格cm数。如165/88A下面标上72×110(或72—110),分别表示衣长72cm,胸围110cm。
A表示人体净胸围与净腰围之差数在16~12cm。关于体型分类,GB 1 335将其分为四类。其中,A为一般体型,B为微胖型,C为胖体型,Y为胸大腰细体型。
B. 蜻蜓的外貌特征
1、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束翅亚目),间翅亚目有仅三种蜻蜓分别是在日本印度中国,此亚目有活化石之称,中国的最古老。
2、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3、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
4、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
5、蜻蜓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2)裤子上一个蜻蜓的标准扩展阅读:
蜻蜓的分类地位:
分类地位昆虫纲Insecta蜻蜓目Odonata 间翅亚目 Anisozygoptera该亚目是蜻蜓目下最小的一个亚目现已有三属三种昆虫。间翅亚目昆虫的特征介于均翅亚目与差翅亚目之间。特点,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 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翅基部不呈柄状,后翅大于前翅。
2011年到2012年1月通过德国,中国,老挝,尼泊尔和日本学者的联合协作研究,通过对世界Epiophlebia属已知3种的DNA的系统学分析,结论是中国黑龙江省发现的新种比已知分布喜马拉雅南部和日本的种古老,早期已知的2个种属于后期分化出来的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蜻蜓
C. 要一份蜻蜓的详细资料
蜻蜓,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节肢动物门,。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实为益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外型特征
蜻蜓可分为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类的均翅亚目(束翅亚目),间翅亚目有仅三种蜻蜓分别是在日本印度中国,此亚目有活化石之称,中国的最古老。也是有翅亚纲里的很原始的昆虫。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蜻蜓
蜻蜓
蜻蜓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其咀嚼式口器发达,强大有力。
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腹部细长。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进行。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入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
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
生长繁殖
幼虫时期
幼虫以鳃呼吸。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
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稚虫到最後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较小的种类在白天羽化。刚羽化的成虫体软,生殖系统不成熟,色泽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动之一为飞离水域。成虫的生活分两个阶段︰一为生殖前期,约2天~2周,随种类和气候而异;另一为生殖期,约1~6周。在第一阶段时积极取食,远离水域。第二阶段开始于性成熟时期,此时蜻蜓飞到交配的场所(通常是可以产卵的池塘、河流)。雄体到达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据一定位置,并如鸟类一样保卫其领域,驱逐其他侵入的雄体。若有雌体飞近或飞入该领域,则雄体便试图与之交配。少数种类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时期
交配的姿势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交配时间数秒至数小时。交配后雌体立即产卵,或经数小时、数天後产卵。产卵方式有两种。产卵器发达的种类把卵产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组织内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产卵,可浸在水中达1小时以上。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无产卵器的种类把卵从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几种产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缠结装置,可防止被冲往下流。成虫需有温暖的气候、食物和适于产卵的水体才能生殖。鱼、鸟会捕食蜻蜓幼虫,幼虫间也互相残食。羽化时可能被鸟和小型鳄类捕食。但成虫在离开羽化场所后几无敌害,飞行迅速灵活,差不多能避开所有敌害。温带地区的种类多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可达1~5年,成虫期寿命仅数周。
成虫时期
羽化的成虫颜色各异,色度从金属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虫相比,其体型庞大,有些翼展达到16公分(约6吋),甚至最小的种类翼展也有2公分(0.8吋)。除了是极端敏捷的飞行动物以外,它们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虫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温暖时才能发挥最佳功能,而若有凉意,这种昆虫常在真正起飞前鼓翅生热。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为最有效率的飞行捕食者。猎物通常是飞行的小虫,但有些蜻蜓经常吃掉本身体重60%的猎物。
年幼的蜻蜓——称为幼体,经不完全变态中的半变态方式,有时称为稚虫——是水生动物,和成虫在空中的情形一样,是水中专门的捕食者。功能上无翼的幼体在颜色方面通常是斑驳或黯淡的,与生活环境中的沉淀物或水生植物颜色一样。它们的突出双眼类似成虫,但拥有成虫所无的惊人解剖结构。这称为「面具」,是幼体第三对口器的融合体。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时收在头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组牙状的夹子,用来抓住蠕虫、甲壳动物、蝌蚪、小鱼等猎物。不同种类的蜻蜓幼体分别称为趴虫、穴虫、隐虫或夹虫——其身形、代谢、呼吸端视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幼体从水中或水中的卵子爬出,而卵的生产方式有3种。有些种类把卵产在植物组织中,有些把卵黏附在表水的底层或上方。卵也可能从腹部掉落或被冲至水中。幼体利用直肠内的腮,从水中吸取氧气。腹部把水吸入,再经由肛门压出。水可能以此方式大力排出,产生一种喷射推进的逃生方法。固体废物亦以这种方式排出。随著幼体长大,它把皮蜕掉,未来的翅膀在幼体成长期间约有一半先变为明显。接著,这些翅鞘在随后的蜕皮过程中快速增大。终于,幼体爬出水面(有时在夜间),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留下一张皮(蜕壳),也就是以往身体的外壳。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
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
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它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蜻蜓的卵是黄色的。
蜻蜓是典型的不完全变态昆虫,由稚虫蜕变至成虫的阶段中,不需经历结蛹的过程。它们一生只经历三个阶段: 卵、稚虫及成虫。 蜻蜓稚虫是水生的,而成虫则是具飞行能力的陆生昆虫。
卵
蜻蜓的卵会被置于植物内、枯木内或甚至干土中,又或被随意地掉在水面上,这视乎其品种而定。大多数温带地区的蜻蜓品种的卵不会在产后立刻孵化,并且可能待上数月才孵出稚虫。 这一段不孵化时期称为“滞育期”,目的是让蜻蜓以卵的形态度过寒冬。因为香港的冬天气候温和,所以这现象在香港并不需要,但据知某些把卵产于干土中的长尾蜓属品种能以卵的形态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一般时期。黄蜻的卵则只在多便孵化,且更可在雨后形成的短暂水洼中孵化,它们这种迅速的成长明显是个很好的优势。
稚虫
孵化后的稚虫的第一个阶段或龄期称为前稚虫。它们没有足部,这阶段通常只维持数秒至数分钟。 稚虫在这第一次脱皮后就进入第二个龄期,它们有构造简单的足部和三条有节的触角。稚虫的成长期一般都有八至十五个龄期,是蜻蜓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
稚虫在羽化为成虫前,会经过一个变态期。在这阶段,稚虫会成为成虫,但它们会一直留在外骨骼内,直至最后的龄期。在这段期间,稚虫的身体会在外骨骼内慢慢重新构造为成虫。因为口器慢慢退化,稚虫亦会停止进食。当透过稚虫外壳也能稳约窥见成虫的身体上的颜色及斑纹时,稚虫很快便在合适的时间羽化。蜻蜓成虫会直接由成熟稚虫羽化出来,它们有发展良好的翅芽。蜻蜓没有蛹的阶段。从稚虫蜕变无成虫,这真是一个很特别的过程,因为稚虫和成虫这两个阶段可说是完全没有相似之处。
羽化
在气候温和的地区,寒冬使羽化期只限于春天和夏天。鉴于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冬季虽短但明显较凉快,使得大部份蜻蜓品种的羽化期都没有明显的模式。 香港有一些品程称为“春季品种”,它们在春天羽化为成虫,四月下旬或五月通常是它们羽化的高峄期。它们拥有同步羽化的模式,即当雨季开始和气温上升时,它们的羽化期也同时开始。 春季品种包括大部份的河栖春蜓科,如独角曦春蜓和纯鎏尖尾春蜓。 此两种蜻蜓的羽化高峄期较中华长钩春蜓早大约两星期。 色蟌科的烟翅绿色蟌也是一种春季品种,它们的飞行期很短;同属色蟌科的华艳色蟌则由春季至十一月下旬都可见它们的展翅飞翔。 大部份羽化期没有明显模式的蜻蜓品种,从三月至翌年的一月都可见它们飞行。 黄蜻则全年都在飞行,这是由于它们有迁飞而来的种群涌入。 然而,这情况就不太可能在一月及二月时出现,因为虽然估计迁飞的种群会从菲律宾而来,但是盛行风在这两个月大多从东面或东北面吹来,却很少是源自南面的菲律宾。
有些品种,尤其是纹蓝小蜻,要直至夏末才会看到,但大部份的羽代高峄期都在春天,夏天期间继续会有稚虫羽化,但数目会逐渐减少,到了深秋,羽化期就会完全终结,这与当时的平均气温明显下降有关。
羽化为成虫的实际过程是十分精彩的,通常在一小时内完成。 不过,要将柔软的身躯和闪亮的柔软翅膀硬化,以及要蜕变成完全成熟的颜色则可能要花上数小时。 在这段时间中,它们不能移动也缺乏坚硬的外壳保护,所以蜻蜓通常选择于黄昏至清晨的时间进行羽化,以减少被捕食的机会。 而在羽化过程中,稍一不慎,身体或翅膀更会因撞到身边物件而没有完全扩展,导致出现畸型现象而影向日后的活动能力,甚至死亡。 大部份蜓科蜻蜓都在傍晚后不久的晚上开始羽化,然后在黎明前作首次飞行。 春蜓科、蜻科和束翅亚目则都在晨初时羽化。 大伪蜻属品种在晚间羽化。
繁殖
蜻蜓的繁殖是最与别不同,而这种繁殖方式的演化仍是一个谜。与其他昆虫一样,蜻蜓的生殖器官生长在腹部末
端,第九腹节的腹面。在交配前,雄虫会将精子从生殖孔转送到位于第二及第三腹节腹面上第二组性器官中,并将精子储存在那里。 当雄虫抓住了愿意交合的雌虫时,交尾(交配)就会开始。 首先,雄虫会弯起腹部,利用腹部末端肛附器的交合突抓着雌虫的头部后侧或前胸的背板。 然后,雄虫会放松其足部对雌虫的紧握,让雌虫轻松地悬挂在雄虫的腹部末端。 愿意交合的雌虫会弯起腹部作出接触,并将腹部末端紧贴在雄虫的第二性器上。 这种交配模式在英文中有时称为“轮”(wheel)。 接着,雄虫会将雌虫在过往交尾时留在体内的所有精子除掉,然后运用阴茎状的器官将自己的精子放在雌虫体内。
许多品种的雄虫肛附器与雌虫的头部后侧,以及雄虫的第二性器官与雌虫的性器官,都是有如锁与钥匙的结构互相契合,并且是品种特有。 由于这种精妙的特点,雄虫与不同品种的雌虫品种可交尾的机会就大大减低。 不过,有时一些大意的雄虫亦有抓错对象的一刻。 因此,肛附器的结构和特征是用来分类和分辨品种的最佳标准。 某些蜻科交配可能只需很短时间,但对大多数品种来说,交配是一个非常冗长的过程,要经数分钟,甚至数小时后,雌虫才会产卵。
雌虫大多在交尾后就立即产卵。 产卵时,有些雌虫会由雄虫抓着其腹部后侧“串连”在一起进行;有些则是在没有雄虫抓着的情况下产卵。 许多雄虫即使没有紧抓着雌虫,但在雌虫产卵时,都会保护着它们,以防其他雄虫对该雌虫产生兴趣。 有的蜻蜓会把卵放在植物内,称为“内生产卵”;有的则会把卵随意掉在潮湿的植物上或水面上。
分布范围
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多分布于浙江、四川、贵州等省;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黄蜻全国多省市自治区
有分布;玉带蜻仅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和福建等省市自治区。
种类介绍
约有5000余种,在中国约300余种,最常见的蜻蜓有多种:例如碧伟蜓、黄蜻和长叶异痣蟌,这3种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个科,即代表了大型蜻蜓、中型蜻蜓和豆娘。
分类信息
分类地位
分类地位昆虫纲Insecta蜻蜓目Odonata 间翅亚目 Anisozygoptera该亚目是蜻蜓目下最小的一个亚目现已有三属三种昆虫。间翅亚目昆虫的特征介于均翅亚目与差翅亚目之间。特点,中型昆虫,头大且转动灵活, 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翅基部不呈柄状,后翅大于前翅。
仅有的3种,一种产于喜马拉雅山南侧,一种产于日本,一种为产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Epiophlebia sinensis(2011年发表的新种) 。是古老类γτ群的孑遗后代,有活化石之称。2011年到2012年1月通过德国,中国,老挝,尼泊尔和日本学者的联合协作研究,通过对世界Epiophlebia属已知3种的DNA的系统学分析,结论是中国黑龙江省发现的新种比已知分布喜马拉雅南部和日本的种古老,早期已知的2个种属于后期分化出来的种。经过多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种昔蜓在进化树上比日本昔蜓和印度昔蜓更为古老。这是去年世界昆虫界的重大发现,该昔蜓被命名为中华昔蜓Epiophlebia sinensis 生活习性昔蜓,形态间于差翅亚目(蜻类和蜓类)和均翅亚目(豆娘艳娘类)之间。身体接近于蜓类,但是前后翅结构接近豆娘类。昔蜓在古代时较为常见,东北蜻蜓化石也常出产,后至新生代以后逐渐稀少
D. 裤子上的规格是什么意思
裤子的规格分为:腰围、大小及长度。这样更能让买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裤子了。
175/78A是服装号型表示方法:175是指身高175cm,78是净腰围78cm,A是一般体型,结合上面的31A,说明这条裤子的标识规格还是相符的。
体型分为:Y/A/B/C,Y是瘦体型,C为胖体型。至于Y/F/B/C体型一般厂家很少区分这么细的,做的最多的是A/B体型,其他的基本是根据A/B体型放码到一定规格后标识为Y/C体型,严格说是不正确的。
1、身高-腰围厘米法
比如165/68a,这说明是给165高,腰围68厘米的人穿的。
2、臀围法
比如28号,28号指臀围2尺8,一般休闲裤子这样编,这个不看腰围的。都有一个确定的腰围和臀围的匹配关系,一定的臀围就对一定的腰围。
3、号码法
一般是36 38 40 42这样编,就是传说中的欧码。
4、字母法
就是s、m、l、xl等等。大小要看这个牌子自己是怎么定的,一般m都对应165/66a。
常见服装有两种型号标法:
1、是S(小)、M(中)、L(大)、XL(加大);
2、是身高加胸围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
第一种标注不规范。不管是国产服装还是进口服装,必须按中国的服装型号标准GB/T1335标注型号,英文字母只能作为辅助代码标注。
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女装上衣S号(小号)的号型是155/80A;M号(中号)为160/84A;L号(大号)为165/88A。
“号”是指服装的长短,“型”是指服装的肥瘦。如165/88A,斜线前后的数字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胸围或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
Y型指胸大腰细的体型,A型表示一般体型,B型表示微胖体型,C型表示胖体型,区别体型的方法是看胸围减去腰围的数值而定。
E. 优衣库的裤子尺码,吊牌上的大小分别代表了什么
优衣库的裤子尺码,吊牌上的大小分别代表了身高和腰围。
为了方便消费者在网上挑选适合自己的商品,它不仅提供了产品展示图片,而且还将产品尺寸和产品大小等信息提供给消费者。例如它的男装裤子,每一款介绍里都有尺寸介绍。那么,消费者如何根据图表购买呢?
一般来说,裤子在购买时,要考虑裤长、腰围、臀围等信息,从而让裤子更加合身和减少退换货的麻烦。一般来说,淘宝商家只会提供臀围、腰围、裤长等信息,很少像优衣库一样还会提供底裆宽(1/2大腿围)、上裆、裤内裆长等信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商品提供了更多信息。所以,如果你想购买优衣库男装,可通过尺寸对照表来挑选和购买即可。
裤子的尺码主要是看腰围,因为裤子腰围可以的话,裤腿大多就足够长,62A,68A是指的腰围。64A是腰围是2尺的腰围66A是2尺1。
优衣库裤子的尺寸有将它换算为英寸来显示。例如150/56A为22英寸,也就是指1尺68宽。除此之外,裤子的腰围、臀围、底裆宽(1/2大腿围)、上裆、裤内裆长等尺寸等,实体店里都有的。
F. 衣服,裤子上的安全等级 ABC类该怎么分、哪种比较好呢。
衣服,裤子上的安全等级是根据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异味等划分的,根据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10)这个强制标准的规定,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安全类别等级分为A类、B类和C类,其中A类最好B类次之C类最次,具体如下:
A类:
婴幼儿用品,指36个月以内婴幼儿所使用的纺织品服装。包括婴儿服装、服饰、围嘴、帽子、尿布、纸尿裤、床上用品在内的所有婴幼儿纺织服装用品,均属于A类安全级别。不直接接触皮肤的窗帘、床垫等不在此类。
B类:
直接接触皮肤用品,指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产品的大部分面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产品。如内衣、衬衫、泳衣、袜子、围巾、夏季裙装、裤装、床单、被罩、毛巾等纺织品。
C类:
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指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不直接接触皮肤或只有小面积与皮肤接触的纺织品。如外套、秋冬裤子、裙子、地毯、床罩、挂毯、窗帘、桌布等纺织品。
(6)裤子上一个蜻蜓的标准扩展阅读:
根据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5296.4-2012)标准规定,纺织品服装的使用说明上必须根据GB 18401进行正确的安全类别标注。通常服装都是标注在吊牌上,
其中A类纺织品要求最严格,甲醛含量限定20mg/kg,此外还限定了耐唾液色牢度达到4级,其他要求也都高于B类与C类纺织品。
B类纺织品与C类产品的限定差异在于甲醛含量和pH值。这些指标主要取决于面辅材料的内在质量指标,因此在服装生产前要确保使用的面辅材料的内在质量达标。
G. 急求 蜻蜓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蜻蜓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包括:头部、复眼、咀嚼式口器、翅膀、触角、腹部、足部和尾部。
其中,复眼和咀嚼式口器在头部上;翅膀分为翅结和翅痣两个特殊结构;蜻蜓的触角很短,呈刚毛状,上面分布了许多感受器。
蜻蜓体长 20~150毫米,颜色艳丽,头大且转动灵活,复眼,面部下面有咀嚼式口器。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腹部细长,腹部圆筒形或扁形。足接近头部,细长。飞行时,中足和后足可伸向头部前方,便于捕捉空中飞虫。停息时,足常抱附于植物枝叶上。
(7)裤子上一个蜻蜓的标准扩展阅读
蜻蜓的常见类别:
1、红蜻蜓
红蜻蜓是常见的蜻蜓之一,腹长约3厘米,后翅长约四厘米。成熟雄蜻蜓体色为朱红色,翅膀透明。雌虫则为黄色。分布于中低海拔地区,主要出现在4~12月份,常在水域附近的草丛附近活动。
2、黄蜻
黄蜻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蜻蜓,雄性身体红色,雌性则是黄色。雄性身体比雌性坚硬些,羽化后的黄蜻颜色很浅,雄性黄色,但是过短时间则变为深黄色接近红色,头部深红色。而雌性刚羽化时则是浅黄色,过段时间才会变成黄色。
3、碧伟蜓
碧伟蜓是全国各地常见的品种之一,性胸部黄绿色,具黑点,身长75毫米,翼展110毫米,单翼宽18毫米,头7毫米,身13毫米,尾55毫米,另外有大型的体长可达9厘米,小型的变异只有6厘米。
H. 蜻蜓的身长是多少
蜻蜓一般雄虫腹长3.2厘米,后翅长4厘米;雌虫腹长3.1厘米,后翅长4厘米。
蜻蜓的复眼在昆虫界要算最大最多的了,占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最多可达2.8万只左右,是一般昆虫的10倍,而且构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远处,下部分看近处。这样它在空中捕捉小虫时,便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从不落空。
蜻蜓的结构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蜻蜓的幼虫能活半年以上到1年左右
成虫只能活1到8个月
I. 问一个服装品牌名称,描述如下: logo是一个蜻蜓+字母‘ONG’。
韩国著名休闲品牌
韩国"ONG"休闲品牌即将进入中国市场
(2001年8月27日) 中华纺机网
从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高级成衣展(Fashion China)上获悉,韩国著名休闲品牌"ONG"在上海多家时尚百货商场内的专卖柜将在今年9月开业,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形象专卖柜也将计划在年内陆续展开。
"ONG"品牌此次进入中国市场采用了一种新的优势互补型代理合作形式,其在中国的总代理是自身已拥有多个品牌及强大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网络优势的上海服装集团品牌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根据代理协定全权负责"ONG"在中国的销售,并负责向韩国出口部分在中国加工的"ONG"产品。
"ONG"以其"专为日以继夜勤奋工作的青年人设计"这一独特的市场立足点,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都市青年消费者。该品牌2001/2002秋冬依然秉承了"牛仔、时髦"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推出了复归雅皮系列、挑战朋友系列、纯净心灵系列等。该品牌是以网络一代对未来的完美追求和对正常规律的反抗态度为灵感来源;面料完全采用了天然纤维,以全棉织物贯穿整个产品,穿着舒适随意;色彩搭配接近于自然色,整体的搭配组合则充分展出了年轻女性的清丽和男性的阳刚。
目前,"ONG"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加盟经营正在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