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落日朱启平
首先说明,我学的是语文出版社的,我的答案不是标准答案,是上课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这一课老师几乎没咋讲。。。
一
1.仪式开始
2.日本国旗是以“旭日东升”为寓的,以“落日”为题,针锋相对地说明日本的命运已如落日一般穷途末路
3.前者也意味着胜利者的胜利(老师说不要想得太复杂);后者,在还未取得胜利之前就考虑好了胜利后的事情,说明了久已渴盼胜利与和平,也表现了美军的信心
二
1.表现出失败者的屈辱,暗含作者对其的讥讽、嘲笑(其实就是幸灾乐祸,不过确实解气)。
2.“我”的心理活动,表达了我对日本的愤恨。联想屈辱往事,回味眼前胜利。
3.表现出麦克阿瑟作为胜利者的自信与荣耀。(其实就是爱显摆、爱炫耀= =)
4.表现出胜利者对这一时刻的刻骨铭心与荣耀感,以及使命感。
三
不会影响。因为很容易看出这是“我”的个人感受而不是对事件的客观描述。
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加油吧,我也正在搜答案,,找不到呢……
Ⅱ 找一款小时候玩的红白机经典游戏,知道的进!
就是荒野大镖客
按A子弹往左射按B子弹往又射AB一起按子弹往前射
必须要先得到一张BOSS的通缉令才有可能遇见BOSS
最后关BOSS要打2次
Ⅲ 小时候玩过一种游戏,里面是一个戴牛仔帽拿枪的人物,能骑马能骑摩托 主要是救人质的
晕 也不说是在哪里玩的
带牛仔帽的 有街机 西部牛仔
FC的荒野大镖客
Ⅳ 朱启平 《落日》原文 赏10分
朱启平:落日——记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
(原载1945年11月2日《大公报》)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签字场所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用的桌子,原来准备向英舰「乔治五世」号借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案,因为太小,临时换用本舰士官室一张吃饭用的长方桌子,上面铺着绿呢布。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将领指挥室外门的玻璃柜门,如同装饰着织绵画一般,装着一面有着十三花条、三十一颗星、长六十五英寸、阔六十二英寸的陈旧的美国国旗。这面旗还是九十二年前,首次来日通商的美将佩里携至日本,在日本上空飘扬过。现在,旗的位置正下视签字桌。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五十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五十位高级陆军将领。桌后架起一个小平台,给拍电影和拍照片的摄影记者们专用。其余四周都是记者们的天下,大炮的炮座上、将领指挥室的上面和各枪炮的底座上,都被记者们占住了。我站在一座在二十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口上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
白马故事
八点多钟,记者们都依照预先规定的位置站好了。海尔赛将军是美国第三舰队的指挥官,「密苏里」号是他的旗舰,因此从来客的立场讲,他是主人。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将军到了,海尔赛将军陪着这位上司走入将领指挥室,舰上升起尼米兹的五星将旗。海尔赛以前曾在向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他看中了日本天皇阅兵时骑的那匹白马。他说,想等击败日本之后,骑上这匹名驹,参加美军在东京街头游行行列。他还说,已经有人在美国国内定制了一副白银马鞍,准备到那时赠他使用。一个中士也从千里外写信给他,送他一副马刺,并且希望自己能在那时扶他上马。我还想起,第三舰队在扫荡日本沿海时,突然风传「密苏里」号上正在盖马厩。现在,马厩没有盖,银驹未渡海,但日本代表却登舰签字投降来了。
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文字记者眼耳倾注四方,手不停地作笔记。摄影记者更是千姿百态,或立或跪,相机对准各处镜头,抢拍下这最有意义的时刻。这时候,大家都羡慕四五个苏联摄影记者,其中两个身穿红军制服,仗着不懂英语,在舰上到处跑,任意照相。可是我们这些记者因为事先有令,只能站在原定地点,听候英语命令,无法随意挪动。这时,上层甲板上的人渐渐多了,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这样一块小地方聚集这么多的高级军官。
代表到来
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哗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随后,英国、苏联、澳洲、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这时,记者大忙,上层甲板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卡叽制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他也是坐驱逐舰从横滨来的。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美国国旗。
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我急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乐队寂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十一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告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仪式开始
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享了六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洲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苏赛兰将军本来是负责把那份投降书交给日方的,这时他却站在签字桌旁,板着脸和日本人说话,似乎在商量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记者们议论纷纷。后来看见苏赛兰在投降书上拿笔写了半晌,日本人才点头把那份投降书取去。事后得知,原来是加拿大代表在日本那份投降书上签字时签低了一格,占了法国签字的位置,法国代表顺着签错了地方,随后的各国代表跟着也都签错了,荷兰代表首先发现这错误,所以才和麦克阿瑟商量。苏赛兰后来用笔依着规定的签字地方予以更正,旁边附上自己的签字作为证明。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1945年9月3日写于横须贺港中军舰上)
Ⅳ 求一个FC游戏的名字!
荒野大镖客!!!!
也叫落日骑士。
以前玩这个的时候,还在上小学,中午跑到游戏厅去玩。
大家都叫这个游戏为“荒野大嫖客”!!!
我比较喜欢那个用帽子摸舞女大腿的家伙~
Ⅵ 问两个横版过关游戏,一个西部牛仔,一个恐龙
1:《落日骑士》MD版
比起街机版做了简化,人物缩减为两个,画面音乐鉴于硬件性能较差,也有所缩水。
==========================================
平台是SEGA的16位游戏机,简称MD
Ⅶ 根据游戏落日骑士改编的电影叫什么有下载地址吗
West (1968)
别 名: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UK) (USA)
There Was Once the West (USA) (literal English title)
译 名:西部往事 / 狂沙十万里 / 万里狂沙万里愁
导 演:瑟吉欧·莱昂 Sergio Leone
主 演:亨利·方达 查尔斯·布朗森 歌迪亚·卡汀娜 Jack Elam 贾森·罗巴兹
类 型:剧情 西部
上 映:1968年12月21日
地 区:美国 意大利
对 白:意大利语
评 分:8.7/10 (32,902 votes) Top 250: #21
颜 色:彩色
声 音:Mono
时 长:165 分钟
分 级: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链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64116/
剧 情:
幸免于难的切内把那个神秘的陌生人称为“口琴英雄”,他经常吹着单一的旋律,一直追寻着弗兰克的踪迹。弗兰克是一个冷血杀手,接受铁路大亨的任务,把一家人都杀害了,因为,这个家族拥有的土地下面有方圆数里内惟一的水源。而这个家族新娶的媳妇吉尔活了下来,惨案之后,她本想远走他乡,开始新的生活,尽快忘记丈夫和孩子惨遭屠杀的事实。然而,“口琴英雄”向弗兰克的寻仇却把她再次卷入其中。最终“口琴英雄”和切内联手整治弗兰克和铁路大亨。“口琴英雄”和弗兰克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对决。
1929年1月3日瑟吉欧·莱昂出生在罗马。他的父亲是著名导演文森佐·莱昂,母亲是意大利著名的默片演员弗朗西丝卡·贝蒂尼。他在大学时主修法律,曾在著名影片《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中担任配角,并开始寻找导演助理的工作。
1950年代初,许多美国电影公司为了节省开支,经常把一些影片拿到场租便宜的罗马西内希塔摄影棚来拍摄。莱昂因此有机会给一些著名导演当助手和执行导演,例如默夫云·莱罗依,威廉·惠勒,罗伯特·阿尔德里希,罗伯特·怀斯和弗莱德·辛曼。他本人最初独立执导的都是些大众娱乐片,如《庞贝古城的最后日子》(1959年)和《罗德斯巨人》(1960年)。
凭借执导镖客三部曲《荒野大镖客》(1964年)、《地狱双镖客》(1965年)和《黄昏三镖客》(1966年),莱昂得以跻身名导的行列。这三部影片由当时还不为人知的电视剧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成为意大利式西部片的里程碑。
1968年,莱昂执导《西部往事》,并首次聘请了来自美国的摄制组进行拍摄。后来,他再次率领“镖客三部曲”的原班人马拍摄了《革命往事》(1970年)和《美国往事》(1982-1984年)。塞尔乔·莱奥内于1989年4月30日在罗马去世。
意大利西部片宗师瑟吉欧·莱昂的传世经典之作,继与克林伊斯威特合作「镖客三系列」之后,瑟吉欧·莱昂这部近三个小时的长篇钜作,被称之为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片。用意大利歌剧式的风格演绎美国西部片。《西部往事》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成功的杂交品种。
《西部往事》:苍凉回首,沉醉低回
西风裹挟着狂沙漫天肆虐,空气压抑得令人窒息。三条大汉坐在西部某车站的候车室外,等候着什么。百无聊赖的表情下是极力掩藏的内心焦躁。屋檐上的水一滴一滴滑落到一名大汉蜷曲的帽沿里。帽沿上渐渐积满了水,大汉摘下帽子,将积水一饮而尽。另一名大汉用嘴、用手、用枪戏耍着一只肮脏的苍蝇,还有一名大汉似乎连动都懒得动了……一阵仿如呜咽的口琴声划破风沙,在空旷凋敝的车站四周回响。三名大汉精神大振,猛地站了起来,警惕地搜索着琴声的源头。这时,一个衣衫褴褛、吹着口琴的男人出现在视野里……
《西部往事》以诗意化的场景开场,显得残酷而美丽。
当美国西部电影走过百年,光怪陆离却又千篇一律的类型化和概念化让我厌倦以致麻木时,当电视荧屏出现上述镜头,一种相见恨晚的冲动蓦地从心头涌起。而当女主角出现在画面里的时候,音乐响起,一阵女声吟唱霎时溢满了整个房间,填满了整个胸臆。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占据了我的心灵,多么熟悉而伤感的乐声啊,第一次与它相遇,同样是在一个站台上,一个绰号“面条”的男人正在送别他的所爱,渐渐远去的火车留下了他无可奈何的身影。那是一部同样伟大的影片,同样是关于回忆与忘却的故事—————《美国往事》。这两部杰作都出自塞尔乔·莱昂内,一位在美国的意大利人。而这令人心碎的乐声,贯穿了他的往事三部曲。
《西部往事》的故事同样是一个古老的传奇,一部看头知尾的影片,但是这样的故事落在莱昂内的手中,却再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气和动人的情绪。弗兰克横行不法,嚣张狂妄,而一旦他发现只剩自己孤单一人时,他难掩的孤独和恐惧甚至比一个平民还要强烈;口琴仔机关算尽,终于大仇得报,但内心的失落已将复仇成功的喜悦冲击得消失殆尽。那个“傅红雪”似的男人一生只能选择做一匹孤狼,游弋在狂沙万里的西部荒漠,当女人问他:“你何时再回来?”他的回答注定是无可奈何的:“某天吧。”一生孤独是他无尽的宿命。相比之下,“通缉犯”赛扬却活得更为自由和充实,他做事无须瞻前顾后,总是率性而为,活得痛快,死得潇洒。影片从始至终充斥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感伤,这份感伤是莱昂内独有的,无法复制和模仿的。影片结尾透出些许亮色,那渐渐发展壮大的甜水小镇象征着西部开拓活力与生机,莱昂内试图告诉我们:美国西部的开拓与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正是有了野兽般的顽强和不择手段的求存,正是有了这样的所谓的“美国精神”,一个“西部梦”才终于变成了现实。
关于演员,亨利·方达自不必说,挺拔的身形、矫健的身手、内敛的演技更加出神入化,而影片的音乐更是别具韵味,它萦绕在戏里戏外,萦绕在每个观众的心头,令人欢喜而感伤。或者,对于往事,无论是怀念,还是忘却,都像喝下一杯黯然消魂酒,令人沉醉,令人低回……
《西部往事》(又译《狂沙十万里》)是一部大场面的超重量级的长片佳作。该片的制作标准超出了普通影片的极限。为了突出影片标题,莱奥内在片头用了14分钟表现漫天黄沙的景象,接下来是半个小时的爆炸场面。而影片的结局仅仅用了几分钟,中间的情节跌宕起伏,却拉得过于漫长。这样的剧情处理颇有新意,打破了一般电影剧本的布局。莱奥内的影片总是这样不拘一格:来源自老电影的翻拍,却将原作改编得面目全非;影片完美地再现了美国西部片的原汁原味,却是百分百的欧洲制造;影片情节符合基本程式,并且删繁就简,完全能够看懂;每部作品都堪称构思复杂的艺术佳作,却具有出色的娱乐性。
《西部往事》使莱奥内获得了影坛的认可。此前,他曾经拍摄了西部片的镖客三部曲:《荒野大镖客》(1964年)、《地狱双镖客》(1965年)和《黄昏三镖客》(1966年)。这三部影片的主演是当时一位不知名的电视剧演员,因为没有哪个美国明星愿意在意大利人翻拍的西部片中扮演角色。这位不知名的演员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些低成本的西部片造就了意大利式西部片最后的辉煌。在《西部往事》中,莱奥内把外景地选在西班牙的阿美利亚山,以便重现美国大峡谷的风貌。这一次,他终于请到了梦寐以求的西部片明星的加盟:亨利·方达和查理·布隆森。塞尔乔·莱奥内希望借助壮美的外景和明星的阵容为他的影片造势,吸引更多的观众。
影片的开场原本是莱奥内设想的“敖德萨阶梯”,后来导演又一声令下:“重来一条吧,山姆。”《西部往事》的开场就变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样子:一个偏僻的火车站台前,三个男人在烈日下等待火车的到来。其中一个人的头上淌着水滴,另外一个被一只苍蝇搅得烦躁不安。镜头异常缓慢地推进。帽沿上的水珠继续流淌,那只苍蝇继续嗡嗡作响,直到那个男人挥动手枪围着它转。他想干什么呢?远处隐约传来火车的轰鸣。三个男人抬头远眺,其中一个摘下帽子舔着上面的水,另外那个停下手来,让苍蝇飞走了。西部杀手怎么会如此模样?一个冗长的开头,毫无意义的连续画面,简直就是浪费胶片?但镜头背后要交代的情节是:火车里坐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三个杀手在焦急等待他的到来。此外,这里还想表现:天气及其炎热。所有的人,包括杀手、售票员和旅客们都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中,似乎时间静止了,如同周围的景观,都凝固在烈日骄阳之下,没有一丝声响,除了画面中出现的水滴声、苍蝇的嗡嗡声和远处火车的轰鸣声。
银幕上出现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一位巨星的出场作铺垫。这位英雄的出场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此刻正端坐在即将到站的火车里,吹着一只口琴。琴声有些支离破碎,如同风吹破窗发出的摇曳之声,仿佛是一场破碎的梦。火车再次发车,“口琴”英雄查理·布朗森终于露面了。
Ⅷ 求西方牛仔的图~我要画画的!
这个……很简单啊,去下个落日骑士,看开头动画就知道了,还骑高头大马呢
Ⅸ 求一个80后经典街机游戏名
落日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