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土族:土族男子现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它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妇女服饰五彩斑斓。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
(1)贝壳护耳帽子扩展阅读:
朝鲜族: 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的传统服装,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裤裆肥大,易于盘腿而坐,裤脚系上丝带,并喜欢在上衣加穿带纽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镶边,讲究合体,颜色多为灰、棕、黑色。出访时再加穿长袍(式样与上衣相同,只是长及盖)。朝鲜族长袍能体现男性持重的风度和雄健的体魄。长袍,礼貌是朝鲜族男性外出的服饰。现在,传统的长袍已无人问津,但男性袄裤仍是老年人"花甲"庆典必穿的礼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镶着白布边。这种白布边可以经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净。传统的朝鲜族女装,其特点是袄短裙长。袄的衣领同襟连成一条斜线,衣襟右掩,没有纽扣。朝鲜族传统女性服装,以黄袄粉裙为典型。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
年轻妇女袄的面料色彩缤纷,亦有专一谐调、淡雅为基本格调的筒裙和缠裙。缠裙把裙子的右侧下摆稍稍提起,掖在左侧后背腰带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优美的线条。朝鲜族老年妇女喜着素白衣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到冬天,加穿以毛皮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
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不穿筒裙。穿缠裙时,必须在里面加穿素白色的衬裙。筒裙是缝合的筒式裙子,但与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样,它的腰间有许多细褶,达到合腰身为止,上端还连上一个白布小背心,前胸开口扣纽扣,穿时从头部往下套。这种裙长过膝盖,利于劳动、步行。
朝鲜族老年妇女旧时衣着以白、灰最常见,袄裙外多配以带兔毛等毛边的坎肩,坎肩两襟由一玛瑙椭圆形坠子连接。现在,老年人也和年轻人一样喜着五彩缤纷、质地精良的短袄长裙,却很少有人系白头巾。
朝鲜族的童装,不论男女,以颜色绚丽为特色。童装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装的衣料多选用粉、绿、黄、蓝等色彩的锦缎。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七种颜色相配的绸缎)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这种衣服被称作是"彩虹袄"。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象征,用"七色缎"给幼儿做衣服,意在让幼儿们更加美丽和幸福。
② 贝壳的种类!
●全世界的贝类有12万种,它是自然界生物中仅次于昆虫类的第二大族类 ●2000余种贝生活在南中国海,为海南的海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仅从餐桌上去了解贝类,是远远不够的 初到海南,最常吃到一种清香鲜淡的"冬瓜海螺汤"。 在岛上呆得时间长了,才知道这汤是被称为"海南第一汤"的。积食上火、疲惫劳顿,便煮一锅这样的汤,吃下去立马觉着舒适很多。很多人便是从餐桌上开始认识这种海洋生物---贝类的。 不过,仅仅从餐桌上认识贝类,不免太粗浅。 贝类,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极宝贵的资源。全世界贝类约12万种之多,河川、溪流、湖泊、海洋,到处都有贝类的踪迹,它是自然界生物中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族类。那奇特无比的造形、赏心悦目的色彩、绝妙精美的花纹,展示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馈赐,让人叹为观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贝类无不以它独具的魅力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演化与进程。贝的种类 全世界的贝类大体可分为陆生和水生两种,其中水生的海洋贝类占了总量的80%以上。 海洋贝类实质是软体动物,其特点是体软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壳5部分组成。根据其外壳形体特点和结构,贝又可分为5类。 腹足类:包括蜗牛、海螺和玉黍螺等,形状呈螺旋形扭转; 双壳类:有蛤蜊、牡蛎和扇贝等,它们一般有两扇贝壳组成,呈瓣状; 头足类:包括乌贼、鹦鹉螺和章鱼等; 多板类:这类贝壳多达8块壳板,组成一幅奇特的形状; 掘足类:壳顶向前,膜面弯曲,呈浅帽状。5种类别的贝,腹足类、双壳类最多,占现有贝类总量的80-90%以上。贝的结构 典型的贝壳有3层结构,外层为有质层,称为壳素,是一种硬蛋白;中层较厚称棱柱层或壳层;内层为叶状的霰石结构,极富光彩,称珍珠层。外层和中层由外膜的背部边缘分泌而成,内层则由外套膜全部表面所分泌。有些贝壳却并不具备这3层结构,如江珧贝壳和乌贼等。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占了总成分的95%,其它成分有镁、铁、磷酸钙、硫酸钙和硅酸盐等无机物,还有少量贝壳素等有机物。 贝的称呼 在汉语中,贝类的称呼有多种,通常使用最多的是贝壳、海螺、牡蛎、蛤蜊等;还有的叫石鳖、鲍鱼、砗磲、章鱼、墨鱼、海牛、蚌、蜗牛、蛞蝓、虫豪、蚶、蛏、乌贼、田螺等,可谓五花八门。 贝类,就形状而言,多达10多万种,有的状如斗笠或帽子,有的呈陀螺状、圆锥状、宝塔状,还有的则似一圆盘或球体。形状各异的贝类,大小也相差悬殊,虹蛹螺小到身体仅0.03毫米长,砗磲最大的壳长达1.8米,重量可达500斤左右。贝类的颜色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天然色彩,其斑纹更是百姿千态,令人称奇。海南的贝类 拥有多种多样的辽阔海洋环境的海南岛,水质优良,盐度稳定,水温适度,为各类软体动物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形成了海南特有的种类丰富的贝类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海域海洋贝类近二千余种,有些种类更是独有。其中可供食用的有鲍鱼、马蹄螺、贻贝、泥蚶、毛蚶、江珧、扇贝、日月贝、文蛤等多种。可供药用的有鲍鱼壳、蝾螺厣(中药称为云母石)、锥螺壳与肉、宝贝壳、红螺壳及其厣与肉、荔枝螺壳、泥蚶壳、贻贝壳、牡蛎壳、文蛤壳与肉等。生长在海南海域的珍珠贝,是名贵贝类之一,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珍珠贝有马氏珠母贝、珠母贝(俗称黑蝶贝)、大珠母贝(俗称白蝶贝)等。其中大珠母贝是最大型的种类,壳长30多厘米,壳质坚实厚重,壳表有灰黄褐色放射肋,壳内有丰厚的银白色珍珠层,常栖息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区,是海南岛特有的品种。可供制作装饰品、工艺品贝雕观赏用的有珍珠贝的珍珠与壳、夜光螺壳、鹦鹉螺、虎斑宝贝、法螺、冠螺、篱凤螺、斑凤螺、芋螺等多种。
③ 各种帽子用英文怎么表达
巴拿马帽 Panama hat
白布帽 cornet; cornette
棒球帽 baseball cap
贝壳式女帽 shell-like bonnet
贝雷帽 beret
便帽 cap
草辫帽 straw braid bonnet
草帽 straw hat; skimmer; boater [for men]
厨师帽 chef cap; chef's hat
船形帽 garrison cap
丛林帽 bush hat
大边女用草帽 picture hat
大边女用帽 picture hat
大礼帽 top hat
大盘帽 dress hat; derby; bowler
斗篷风帽 hood
斗笠 bamboo leaf hat
法国式圆扁帽 beret
防雨帽 southwester; sou'wester; southwest; sou'west
飞行头盔 aviation helmet
④ 有谁知道各少数民族的帽子,图片和文字介绍,谢了
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看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图片,这两个网站不错,数量多,清晰度也不错.而且很有生活味儿.直接在画面上点,就可以滚到下一张,方便阅览,不错不错.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简单解说我国少数民族服装:
阿昌族 女子穿统裙,以青布包头;未婚者穿长裤,盘辫簪花。男子着黑衣裤,背通帕(挂袋)、阿昌刀。阿昌刀属长刀类,为滇缅边境各民族所喜爱。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达斡尔族 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东乡族 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侗族 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独龙族 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罗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套头衫。
鄂伦春族 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此外,女子戴毡顶皮帽;男子为狍头皮帽、皮裤、皮靴。
鄂温克族 女穿大翻领连衣裙,或大襟连衣裙式长袍。男为深蓝长袍、圆锥形帽、皮靴。冬季习惯穿兽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为对襟长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红布包头。男子通常上穿对襟长袖衫和长短不一的背心,下着缠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节日里注重装饰,并穿贝珠衣(以贝壳、珍珠编织的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头式无袖袍,前短后长并绣花;穿三段式统裙,中段为红色羊毛织物,上下段为青白相间条纹图案的麻织物;缠包头,同时缠3条长帕,后垂6穗,饰海贝;穿勾尖鞋。男子为无领琵琶襟衣、长裤,青布包头。
哈尼族 女子穿无领上衣、银胸饰,着长裤或裙,系围腰(以不同颜色标识未婚已婚),戴小帽,饰银泡;节日穿绣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缠头(节日插羽毛),系绣花腰带。尚黑色,多用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哈萨克族 女子穿连衣裙、绣花背心、绣花套裤,戴吐麻克或白布盖头,并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种小圆帽,饰有猫头鹰毛。男子穿不挂布面的翻领皮大衣,扎镶花皮腰带,佩小刀,戴三叶帽(夏天为三角布头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无领对襟袍,无纽扣而系腰缠(腰带),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习惯以鱼、兽皮制衣,冬季穿套裤,传统穿袍。女袍类似旗袍,采用镶绲工艺,并缀贝、币或铜铃;男袍为右大襟、前开衩。此外,女子穿绣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为布靿、皮帮底的纳褶防寒靴,内絮乌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盖头。男子穿白色对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圆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汉族服装。
基诺族 女子穿无领无扣短褂、镶七色纹饰,佩绣花兜胸,着黑白相间的短裙,戴白底彩条尖顶风兜帽。男子为棉布上衣(无领、对襟、无扣、背后绣太阳花)、白棉布大裤,裹腿,蓝布包头。男女均戴耳环。
京族 女子为无领对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裤、旗袍式白色长外衣,戴斗笠。男子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裤,束带。
景颇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枣红色自织羊毛花围裙,使用腰箍、护腿及各种银饰物。男子为黑色衣裤或白衣黑裤,白布包头上绣花并缀绒球,佩长腰刀,背挂包。
柯尔克孜族 女子穿连衣裙、黑背心,戴头巾;青年戴红丝绒圆顶小帽或大红色水獭皮帽,缀羽毛或缨穗。男子穿袷袢、绣花圆领衬衫、灯芯绒大裤,束皮带、左佩小刀,戴高顶卷檐毡帽或护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为高开衩长衣(镶嵌彩色几何纹布块),黑布头巾(长3m以上,中端垂及腰际)。男子为无领大襟衫、宽脚长裤、黑头巾或分瓣小帽(缀彩布条)。
黎族 女子穿青色开襟上衣、及膝织绣花统裙,盛装时佩带大耳环等首饰。男子穿无领对襟衣,缠包头、插雉尾,有的戴耳环。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 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长裙,戴花包头或欧勒(珠珠帽,以红、白色珠或贝壳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带于胸前的玛瑙、海贝或银币串)。男子为长衫、及膝裤、黑包头,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 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统裙,腰悬缀成球状的白色贝壳(以数量标识财富);盛装时披红披肩,佩多串项珠。男子穿氆氇长袍、羊毛毡套头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条圆盔,套熊皮圈。
满族 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称花盆底)。男子穿箭袖开衩袍褂,束腰带。
毛南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绲边裤,戴顶卡花。顶卡花是一种斗笠,以竹篾编织精致图案。男子穿蓝、青色对襟衣、衣裤。
门巴族 传统穿红氆氇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氇统裙,披犊皮,颈饰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带,戴拔耳甲。拔耳甲为山字形小帽,褐顶、橘黄边,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式样为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襟和摆采用镶绲装饰,束彩腰带。此外,女子缠红、蓝头巾,穿皮靴,盛装时戴冠、缀银饰;男子缠红、黄头巾或戴蓝、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 女子穿大领对襟短衣、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为大襟短衣、宽脚裤、围腰,采用多姿多采的头饰;节日盛装,常采用刺绣、蜡染等工艺装饰服装,以及多种传统银饰,如项圈、手钏、银衣(银饰钉于衣上)。男子为短衣长裤,或穿对襟麻布长衫、披羊毛毡(上有几何图案)。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长裤或统裙,束围腰(上有几何图案)。男子穿无领琵琶襟衣或唐装(类似汉族的衫、袄、裤)。尚青色。
纳西族 女子穿黑、蓝、白色大褂,背心,长裤,多褶围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绣日月、下缀七星图案,俗称“披星戴月”,象征勤劳),戴圆的纱头帕或蓝头巾;宁蒗等地为短衫、百褶长裙,束腰带,蓝、黑布包头。男子穿大襟长衫,围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长裙,习惯以竹管穿耳,珊瑚、贝壳饰胸,藤环缠头、腰、踝;贡山地区以麻布片为前后裙。男子穿长衣短裤,缠包头,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长裙,束宽大的彩腰带,披羊皮,缠大包头,饰银环耳坠。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裤、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传统穿用皮褂褂,即罩于麻布长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绣花围腰、头帕及耳环、手镯、银牌等饰物,穿勾尖绣花鞋。男子缠包头,束腰带,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对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绣花布鞋、布袜,罩盖头,饰长耳坠。男子为白色对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顶圆帽;冬季穿皮袄或褐子(羊毛织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绲边上衣、短裤,打裹腿,以红绒线束顶髻,戴细篾斗笠;结婚时戴凤冠银簪。男子为对襟上衣(老年大襟)、长裤。习惯用青、蓝色自织麻布。
水族 女子穿无领大襟半长衫、绣花围兜,缠包头(少女戴缠绕红线的头圈),佩银首饰。男子为无领大襟宽袖长衫(青年对襟长衫)、青布包头。尚青蓝两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无领长袖衣和曳地长裙,或穿连衣裙,戴圆顶绣花帽(缀后帘)、加白黄红色头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绒圆高帽。男女皆习惯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毡袜。
塔塔尔族 女子穿连衣裙、深色背心,戴镶珠小花帽,披纱巾,着花靴(上绣动物图案)。男子为绣花白衬衫、黑色背心或对襟长衫、黑裤,戴绣花或黑色小帽,着长靴。
土族 女子穿镶花边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镶花边的背心,束绣花宽腰带,佩挂手帕、钱袋、荷包、小铃。男子为小领大襟长袍、大裆裤、黑或红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云纹布鞋;冬季穿大领白板皮袄。男女都戴翻檐毡帽或礼帽。
土家族 女子传统的服装为左开襟大袖绲边短衣、八幅罗裙,现一般为右开襟上衣、镶边统裤,青布包头,绣花鞋,银饰品。男子为对襟或琵琶襟短衫、长裤,青布包头。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织自纺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无领短衣、黑红条纹相间的统裙,头、颈、腰、臂、胫用箍饰物。男子为无领对襟短衣,红、黑、白布包头,以黑、红线穗作耳饰。
维吾尔族 女子穿艾得丽斯绸连衣裙、衬裙,深色绣花背心,系鲜艳的头巾(老年白纱巾或大幅白盖头)。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头大衬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绣花小帽),着高靿靴(女子内着长统袜)、加套鞋。
乌孜别克族 女子穿魁纳克(宽大多褶的连衣裙),戴各式小花帽,着绣花靴。男子穿托恩(对襟袍,类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绣图案的衬衫,戴小花帽,着皮靴、浅帮套鞋。
锡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连衣裙)、背心、肥裤(扎裤脚)。男子穿箭袖前开衩长袍,或短袄、长裤。东北地区锡伯族着当地汉族服装。
瑶族 女子服装注重绣花、蜡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长裤、短百褶裙,打裹腿,采用多种样式的头巾、帽及银饰。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衫、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一带沿用白色裤,裤脚绣花;广西连南一带缠红布包头,插雉尾。多用青、蓝土布。
彝族 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 女子穿高领长袍,束红、紫、绿色腰带,戴喇叭形红缨帽(未婚加一圈绿珠穗),挂头面,戴胸饰“寄命锁”,穿长靴。头面是标识妇女已婚的带形饰物,佩在发辫上,共3条,一条垂胸前、两条垂背后,上镶银牌、珊瑚、玛瑙、珠贝等。男子为高领左大襟箭袖袍,束红、蓝色腰带,挂腰刀和烟袋,圆平顶翻檐白毡帽或礼帽,左耳饰大耳环,穿皮靴。
藏族 传统穿用藏袍,是敞领口、右大襟、系腰带的大袍,用氆氇、毛皮及其他面料制作;牧区羊皮袍不挂袍面,以腰带系结底襟可作被袋用;农区妇女夏秋为无袖袍;男子穿袍时习惯褪右袖以便活动;女袍的内衣襟短袖长,前系邦单(又称邦垫,为饰有横彩条的氆氇围裙);配穿靴,男子戴礼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带女子穿背夏,是一种对襟无扣长背心,多用黑氆氇制作。
壮族 女子传统装束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宽脚裤、绣花围腰。男子着唐装,包头。三月三节,着节日盛装。
⑤ 10个月女宝宝钩贝壳花帽子要多大尺寸
10个月宝宝的
头围
一般为45cm,考虑到婴儿生长比较快,建议适当的做大一些。
⑥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海里礁石上有。贝壳像草帽,底下像蜗牛。
帽贝
腹足纲(Gastropoda)海产贝类,体扁平,多附著在海边岩石上。美国普见种是Tectura testudinalis(Acmaea testudinalis),生活于冷凉水域;不列颠和北欧常见种是欧洲帽贝(Patella vulgata)。裂螺科(Fissurellidae)的螺壳光端有一缝或孔。肺螺亚纲(Pulmonata)一些半咸水及淡水种类亦称帽贝。
⑦ 各种帽子用英文怎么表达
不同“帽子”的英文:baseball cap、bonnet、beret、cap、hat。
一、baseball cap
英 [ˈbeisbɔ:l kæp] 美 [ˈbesˌbɔl kæp]
棒球帽
.
雨水从他的棒球帽帽檐上滴落。
二、bonnet
英 [ˈbɒnɪt] 美 [ˈbɑ:nət]
n.无边帽;童帽
.
她戴着一顶褪了色的黑色无边帽,帽上缀着褪了色的假花。
三、beret
英 [ˈbereɪ] 美 [bəˈreɪ]
n.贝雷帽;[军]〈英〉军帽
.
像这灰色贝雷帽,一颗静止的心。
四、cap
英 [kæp] 美 [kæp]
n.盖;帽子;军帽
Thecapwasblownoff.
帽子被风刮掉了。
五、hat
英 [hæt] 美 [hæt]
n.帽子
Thehatconcealedherhair.
帽子遮住了她的头发。
⑧ 电脑日语中的“ボタ”同“ンタブ”的区别
日语:ボタン
罗马音:bo tan
英文:button
中文解释:1、钮,电钮,按键。用手指摁的开关突起部分的名称。
2、扣子,纽扣,钮扣。可把衣服扣合在一起之物。
日语:タブ
罗马音:ta bu
英文:tabulation ,略称tab
中文解释:1、制表,列表。指打字机、文字处理机把纸或游标移动到预先设定位置的功能, 或用于这种功能的键。用于制作表等。
2、垂片,袖饰。缝在衣服肩头或袖口处的布饰。
3、帽耳。帽子的护耳。
⑨ 什么是贝壳子
全世界的贝类如此之多,大体可分为陆生类和水生类两种。其中水生类中的海洋贝类又占了贝类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浩瀚无垠的海洋世界,孕育了丰富奇异的海洋生物,海洋贝类就是其中最迷人的造物之一,海洋贝类动物实质是软体动物,它们的特点是体软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壳五个部分组成。 形形色色的贝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根据其外壳形体的特点和结构可分为五类。如腹足类,包括:蜗牛、海螺和玉黍螺等,它们多数是一个贝壳,呈螺旋形扭转;双壳类,有蛤蜊、牡蛎和扇贝等,这一类则有两个贝壳,呈现瓣状;头足类。包括乌贼、鹦鹉螺和章鱼等,这一类个别有外壳,大多数则将外壳包入外套膜内形成内壳。或者已退化消失;多板类的贝壳则多达8块,称壳板;掘足类只有一个贝壳,壳顶向前,膜面弯曲,呈浅帽状。五种类别中,前两类占有量达80—90%以上。后三类,尤其是多板类和掘足类不论在种类上或是形态的变化上,远不及前两类。 典型的贝壳有三层结构:外层为有质层,内含角物质,称为壳素,是一种硬蛋白,耐受酸的腐蚀;中层较厚称棱柱层或壳层;内层为叶状的霰石结构,极富光彩,称珍珠层。外层和中层由外膜的背部边缘分泌而成,内层则由外套膜全部表面所分泌。 贝壳的成分碳酸钙占95%,其它成分有镁、铁、磷酸钙、硫酸钙和硅酸盐等无机物,还有少量贝壳素等有机物。有些贝壳不一定三层结构齐备,如江珧贝壳没有角质层,乌贼和枪乌贼只有内壳,结构相当于棱柱层或角质层。 许多漂亮的贝壳色彩光艳夺目,奇特的外形上带有华丽的花纹。有的贝壳状如斗笠或帽子;有的呈陀螺状、圆锥状、宝塔状、圆盘状;也有的像牛角等。贝壳的大小相差悬殊,如虹蛹螺(又称小米螺)小到身体仅有0.03毫米;砗磲最大的壳长达1.8米,重量可达500斤左右。贝类,就形状而言多达十多万种;就颜色而言,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天然色彩;就斑纹而言,更是千姿百态,令人称奇。可以这么说,十二万种贝壳就有十二万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