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问这个感人的故事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在哪里下载
1944年9月8日,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牺牲后的第三天,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下午一点,毛泽东同志迈着沉重的步履走上台,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从此,张思德的名字与“为人民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家喻户晓、广为人知。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张思德是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全军连以上单位悬挂画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七英模”中惟一参加过长征的英模,因此,采集和挖掘他长征前后的事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笔者一行循着张思德在川陕苏区战斗生活的足迹,穿行在山高林密的大巴山深处,来到张思德走向长征的出发地,探寻这位著名英模革命生涯的起点。
仪陇思德镇(原名六合场),有位会烧炭的“谷娃子”
张思德牺牲在烧炭的工作岗位上。在延安岁月中,每年夏秋季节,各机关、部队都要抽调大批人员进山烧炭,木炭是冬季生存的重要物资。曹枫同志曾回忆说,1949年,我在毛泽东同志身边担负警卫任务。一天晚上,我们正在上党课,学习《为人民服务》。没想到,毛泽东同志健步走进屋来。大家看到毛泽东同志来了,心里不知说啥是好。毛泽东同志亲切地和我们握手,询问:“你们在干什么?”我们回答:“在上党课。”毛泽东同志接着又问:“上党课学习什么内容啊?”我们说:“学习《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说:“很好嘛!”说完,就和我们坐在一起,给我们讲解《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他老人家从张思德烧炭讲起,一直讲到张思德为革命牺牲。张思德的生前战友陈耀等同志也曾回忆说,张思德当班长时,先后三年带领全班人挖窑烧炭,每年都超额一万多斤完成任务。迄今为止发现的张思德仅有的两张照片,都与烧炭有关。那是八路军总部机关的一位干事在张思德烧炭的现场抓拍的。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得的。这些都足以见证张思德当时在延安的机关部队中,烧炭已颇有名气了,他的炭烧得好,从上到下都有“共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张思德打小在家乡就是出了名的烧炭好手。
现已更名为思德镇的六合场,处于大巴山深处,四周群山环抱。1915年农历三月初六,张思德诞生在该地韩家湾一个贫穷的佃农家中。那时,他家中粒米无存,母亲拖着虚弱的身子,抱起小思德,走家串户,讨来半把米一把谷,然后捣碎熬成糊糊喂他。因为,他靠着这种谷糊糊艰难存活,所以,乡亲都叫他“谷娃子”。
六合场地处大巴山腹地,每到冬季,天气寒冷不亚于北方。当地人取暖多靠木炭。这种木炭的烧制与陕北那种用砖窑的烧制方法略有不同。当地群众进山后,一般将荆棘、树条或碗口粗的树砍下来,就近挖一深坑,慢慢焚烧,待烧过的柴火燃过一大半,略有七成左右时,用水浇灭,冷却晒干后即为木炭。大巴山区俗称此为“火石”或“窑灰”。
烧炭需要技术,从选材到烧制,全凭经验和感觉。张思德在12岁时,就跟着父亲张行品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因此,父子俩背的炭到六合场乃至仪陇县城,都卖得快、卖得好。而他们烧炭的艰辛却少有人知。因为就近方便的山林田产早被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圈占了,张思德父子俩必须深入到深山老林中,寻找名为“公地”的地方才能取柴烧炭。仪陇县是四川的贫困县,境内全是山地,特别缺水。他们进山烧炭,浇灭火石所用的水都是靠从山下背上来的,一桶水背在身上要吭哧吭哧地赶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路。
张思德与父亲烧制的木炭在当地有不小的名气,可也引来了一场灾难。地主范有万诬陷他们不交税,私自进山砍伐他人山林,将他们关进了乡公所。等他们被保出来后,家里值钱的东西被地主范有万骗去了,租田也被收走,父子俩抱头痛哭一场。然后,离开韩家湾,流落他乡,替人背力、挑担、打短工,当起了“巴山背二哥”。
红色古镇恩阳,张思德长征前就读列宁模范学校
恩阳镇是川北有名的古镇,是连接川陕的重要通道,发源于秦巴山地间的恩阳河从镇外流过。整个小镇依山傍水而建。站在高高的石阶上极目远眺,只见方圆数里,青砖碧瓦,层层叠叠;空枋逗榫,鳞次栉比;飞檐翅角,兀立苍穹。整个镇的屋顶群,似一枚硕大的墨玉,银灰中泛着青绿,水泼墨洒般地延伸远去,直与远处的莽莽苍山浑然化成一体。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是川陕苏区著名的红色古镇,因此,论起恩阳之美还在于它厚重而灿烂的红色文化。这里一度几乎成为川陕苏区的中心,那时,恩阳下辖1镇、10区、37个乡、381个村,人口有30余万,共有7万人参加红军。70多年过去了,而今恩阳的墙头街角当年的红色标语仍然依稀可见,尚存的川陕苏区机构旧址有十余处之多。当我们经过古街拐角一处时,见到当年的川陕省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旧址,走近看旧址碑文,竟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一九三三年七月至一九三五年四月,红军在此开办了列宁模范学校。先后从各区挑选了二百余名优秀青少年在校读书……张思德、朱玉山等一批红军名人将领,曾就读此校”。哦,张思德长征前还曾被红军选送到这里进行培训学习。我们在恩阳的采访,就从这所革命遗址开始。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张思德与红色古镇——恩阳,有着诸多不解之缘。
1933年8月12日至28日,已在川陕苏区站稳脚跟的红四方面军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盐荒,一举发起仪南(仪陇、南部)战役,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歼敌3000余人,缴枪4000多支,仪陇全境解放。
红军来了巴山亮,穷人翻身喜洋洋。随着仪陇全境的解放,该县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顺利地建立了起来。
据仪陇县党史资料记载,张思德的父亲张行品在红军攻取仪陇时,与朱德总司令的弟弟共同为红军带路、打探敌情、运送弹药物资,表现出了很高的革命觉悟。六合场解放后,张思德与父亲跟随红军一道回到了家乡,父亲张行品被家乡群众选为村苏维埃主席。
18岁的张思德因为能吃苦耐劳,革命态度坚决、觉悟高,做事踏实,也在父亲担任村苏维埃主席后不久,担任了村里的少先队长。
一次,张思德带着少先队员到各村去作宣传鼓动工作,当他们行至与阆中交界的仙耳岩时,天已擦黑,因这里是一个较大的山弯,少先队员们虽发现距他们百余米处有十余个行迹可疑之人,但装束及是否带武器一时未能看真切。张思德断定是被苏区红军打垮的敌人,于是他学着红军教会的战斗方法,立即让20多名少先队员居高临下隐蔽起来,做好战斗准备。
待大家准备好后,张思德果断地开了一枪,然后高声喊道:“你们已被红军包围了,不投降是死路一条。”
那十余个敌人真以为被红军包围,乖乖地举手托枪,耷拉着脑袋走了过来。张思德忙让少先队员从山上割来一把葛藤,将这些人结结实实捆起来,然后押到了红九军某部。
清点战果,张思德率少先队员共俘虏了15名敌人、缴枪13支、子弹50发、手榴弹20枚。而张思德和他的少先队所使用的武器,除了5支长枪外,全部是大刀、梭标。为此,恩阳县(今巴中市恩阳镇)苏维埃政府主席还特地将张思德他们接到恩阳,举行了隆重的表彰大会。
张思德正是凭着这样优异的表现,被选送入川陕省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学习的。由于文化底子薄,所以张思德学习起来颇为吃力。但他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张思德为了练字,从山上剥来树皮,小心翼翼地取出纤维层,底部抹上桐油,然后晾干,再用针线装订成一个又厚又重的大本子,用以学写毛笔字。
张思德这种创造条件学习文化的精神,在延安时期又得到发扬光大。张思德的生前战友陈耀曾回忆,张思德爱学习,想方设法用桦树皮写字,我就是靠用张思德班长送给我的桦树皮本子、半支铅笔、一支木笔摘掉文盲帽子的。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193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为毛主席站岗,主席问我:“小鬼,你识字吗?”得知我没学过文化,主席鼓励我:“要学习文化知识,首先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回到班上,我就找到班长张思德学写自己的名字。由于“耀”字笔画多,张思德教了我好几天。可有谁知道,张思德的文化基础正是在这所恩阳县列宁模范学校打下的呢!
仅仅半年,刻苦用功的张思德就以合格的成绩从列宁模范学校结业了,随后,他被分配到恩阳县独立团通信班。
张思德在恩阳县独立团还立过一次大功。
1934年2月底的一天,敌人的一个骡马运输队要经过这里,张思德和战友获悉情报后,化装成敌军官兵,在镇上猪市坝摆好十多桌酒席,去“请”他们。敌人共120余人,经长途远行,又累又饿,好多天没见油荤了,见有长官来请,个个眉开眼笑。他们把骡子赶到猪市坝,拴在树上,枪也架在地上,一股脑儿都扑到酒肉喷香的桌上,不顾三七二十一地狼吞虎咽吃起来。
张思德和战友们假意殷勤地劝酒、聊天。待至敌人酒醉神迷,张思德才站到高处,告诉他们,这酒席是谁办的。当得知眼前的人都是红军,敌人吓呆了,再一看枪早被拿走了,就这样一个100多人的运输队的武装被解除了。张思德和战友们将缴获的100多匹骡马和粮食、棉衣、武器、弹药等物资悉数上缴,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恩阳,它灿烂的红色文化中,留下了张思德的遗迹和传奇篇章!
“红军城”旺苍,张思德踏上漫漫长征路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入川,总部和主力部队便移师旺苍,至次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就设在旺苍,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红军城”。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城区,就驻扎了40多个军地领导机关,15个红军团队,2万多名红军将士。这里曾住过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而作为普通一兵的张思德也是在这里完成了长征前革命生涯的重大转折。
关于长征前的张思德,许多资料曾这样介绍,在反六路围攻的战斗中,张思德负伤后,还勇夺敌人两挺机枪。
那是1934年夏,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进入了关键的战役战斗。红军确定青龙观为东线反击的突破点。张思德所在的红九军作为第一梯队,担任了突破任务。
战斗打响后,红军很快突破青龙观并向敌纵深楔入。红九军攻占了青龙观以东的清花溪、田家坝,一举击溃敌第5旅。正是在田家坝的战斗中,张思德负了伤。
经过数月的治疗,张思德痊愈归队,并随部队进驻旺苍坝。在这里,他又见到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重要人物——时任红九军政委的陈海松。
陈海松湖北大悟人,参加过黄麻起义,是当时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职干部之一。在宣达战役中,陈海松大腿被敌弹击中,光荣负伤。
张思德和陈海松是在后方医院养伤时,彼此熟悉的。他们一个是红军高级指挥员,一个是普通战士,但年龄却相差无几。在养伤期间,陈海松经常鼓励红九军负伤的战士,一定要坚强乐观。张思德深受鼓舞和教育。当张思德伤病好转时,他就帮助陈海松洗衣服、换绷带,搀扶他到户外活动锻炼。张思德先伤愈归队。
红四方面军大部搬到旺苍后,刚刚升任红九军政委的陈海松,伤还未痊愈,仍旧拄着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张思德虽归队但仍惦念着陈海松的伤情,利用闲暇时间,找来一些软布条,扯来葛藤,加上细麻绳、干草,精心为陈海松打了两双草鞋。在旺苍陈海松见到张思德时,高兴地说:“你也到这里来了”,张思德忙把带在身上的这两双草鞋送给他,陈政委久久地端详着这两双带着战友深情的草鞋,在后方医院的一幕幕场景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恰巧,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要在各部选拔一些优秀战士做警卫工作,陈海松就将张思德推荐了上去。
张思德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警卫团一营一连一排一班。据时任张思德所在的一班的班长,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张显扬回忆:
“我是张思德的老班长,我当他的班长有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张思德比我小不到一岁,个头不高,但身子挺结实。他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对革命对同志有火一般的热情。”
1935年5月,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告别川陕苏区,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松潘草地,朱德与张思德两个仪陇人的长征故事
多少年来朱德与张思德家乡的人民总是自豪地说:“在解放军中,我们仪陇出了两个最著名的人物,一个是最大的官朱德总司令,一个是最小的官班长张思德”。而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在长征中还有着精彩的相聚和颇为传奇的故事。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过草地。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张思德所在班的班长张显扬与另外一些骨干,正是在这时候被红四方面军抽调给朱总司令担任警卫工作。
还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张思德就从随处可见的石刻标语“我们的红军总司令朱德也是仪陇人”中,得知了朱总司令是自己的老乡,他为此很感自豪。自从班长张显扬被派到朱总司令身边工作后,张思德多次找过张显扬,一则汇报班里工作,二则聊叙分别后战友的思念之情。
一次,张思德跑去找张显扬时,恰逢张显扬不在,他正欲离去。朱总司令却叫住了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首长,张思德显得很紧张。朱总司令笑吟吟地问:“你是不是找你的班长张显扬啊?”
张思德忙不迭地应道:“是,首长……我找班长……”
不料朱总司令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了,你是我的小老乡,也是仪陇人,对不对?”
不待张思德回答,朱总司令又说:“我是马鞍场的,你是六合场的。”
听了这话,张思德心里一阵感动,他没想到朱总司令对自己的情况早已有所了解。接着,朱总司令又说:“听说你作战很勇敢,负过几次伤,在反六路围攻中还缴获了敌人的两挺机枪。小老乡,好好干,要为家乡人民多争光。”
不久,张思德因表现突出,升为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班班长。这期间,他经常在首长间送信、传令,有了更多机会接触朱总司令。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为进一步解决吃的问题,朱总司令还提议举办一个草地“野菜博览会”。直属队和附近的部队都派来了代表,组成了一支40余人的采野菜大队。这一次,大家采摘了60多种可吃的野菜。朱总司令又嘱咐张显扬与张思德带人将这些野菜分类整理好,用水养起来,待办博览会时用。
朱总司令一手操办的“野菜博览会”在草地上隆重开幕了。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黄等60多种奇形怪状的野菜整齐地排列在红军大学的场地上,红军战士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兴高采烈地参观着这古今中外从未有过的博览会。一位红军战士指着牛耳大黄,瞪大眼睛惊讶地叫道:“这不是中药材吗?”正在一旁的朱总司令笑着说:“是啊!药材也来参加革命了,它也算是‘革命菜’了!”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朱总司令平易近人,与最基层官兵同甘共苦,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张思德。然而,张思德也许不知道,他在长征中的表现,也在朱总司令心头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B. 跪求《老人的故事》片头曲 就是一段轻音乐 每当听到这些就觉得很温暖
只记得一个音调的歌里面有句歌词是谁知到我们有多温柔,是知道我们有多富有。您找到了么
C. 童话故事白胡子老爷爷黄胡子老爷爷还有什么胡子的老爷爷
内容简介:到底有没有人把那扇永远敲不开的门敲开了?这个人是不是布其呢?黑胡子老头、棕胡子老头、黄胡子老头、白胡子老头,还有红胡子老头,以及布其的爷爷——这些聪明的老头最后去了哪里。广场上的故事都说了些什么?为什么只有布其得到了真正的礼物?知道了森林小屋的秘密后,布其的爱是否得到了回报?我们等待亲爱的读者自己来敲门。
永远敲不开的门
小镇上的人都知道森林深处有一所小木屋,没有一个人进过小木屋,因为谁也敲不开那扇门,有人曾试过用一根粗粗的圆木去撞那扇门,结果却把腰给折断了,于是人们就认为那是一扇永远敲不开的门。
人们想知道小木屋里有什么,于是就从窗户向里看,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有的人说看见了成排挂着的干鹅,有的人说看见了无数的华丽衣裙,有的人说看见了一屋子的高大马匹,有的人说看见了一座更小的木屋,也有的人说看见了奇异的红毛鸟,还有的人说看见了宝石和金币……人们吵吵嚷嚷,都说自己是真正知道小木屋里有什么的人。但由于总也打不开那扇奇怪的门,渐渐地,人们失去了兴趣,不再关心森林里的小木屋和那扇敲不开的门。
布其十八岁了,正是一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年龄,他也想知道小木屋的秘密,但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去看那里面究竟有什么,因为他对小木屋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他不想随随便便就去那里;还有,他的祖父说他太年轻,好多事情还想不明白,他应该晚些时候再去。布其很敬重祖父,因此采纳了祖父的意见,在过去的十八年里,他一次也没有接近森林里的小木屋,而现在布其认为十八岁的自己可以去看看那座小木屋了。他想挑一个特别的时刻去,所以他耐心地等待着。
有一天夜里,布其被一阵“唰啦”声惊醒,他坐起来,一只猫从他窗前跃过,月光静静地照在布其身上,他觉得时候到了,就起身前往森林。
寂静和黑暗笼罩着森林,树木非常浓密,月光照不下来,那些在白天生机勃勃的树叶和花草此时就像黑色的碎片,包围着布其,在他身后窸窸窣窣地响着,偶而有一只鸟“嗖”地飞起,这些都没有吓到布其,他的心里想着小木屋,这使他什么也没有看进心里,什么也没有听进耳里。虽然一次也没有去过那里,但布其早已把小木屋的位置牢牢地记在心里,因此他很快就到达了小木屋。
小木屋披着月光,像所有童话里的小木屋那样可爱而令人向往。布其的心剧烈地跳动着,他走近小木屋,走到了门前——“咚咚咚”,清脆的敲门声在静寂的夜晚是如此的清晰,门没有开,他觉得自己的敲门声就像在说:“不要敲!”于是他从小木屋的窗子往里看,一片漆黑——突然,灯光亮起,布其本能地闭了闭眼睛。啊,那是什么?房间里排列着高大的木架子,架子上摆放着无数的玻璃罐子,所有的罐子里都有红色和黑色的液体,红的在上面,黑的在下面。一个没穿衣服的姑娘正在把罐子里的液体倒进倒出。姑娘虽然没有穿衣服,但她浓密的黑色长发缠在身上,就像最合身的衣服。看,她转向了布其!布其的心都快停止跳动了,他以为那姑娘看见了自己,可是,姑娘仿佛什么也没看到,又转过身继续忙碌。可是就这么一眼,布其就再也忘不了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宁静平和而又柔美的面孔,布其爱上了姑娘。他缓缓地转身走了,他知道敲开姑娘的这扇门一定需要特别的方法。那些罐子里装的是什么?姑娘为什么把它们倒进倒出呢?布其带着爱和疑问离开了。
布其无论做什么都想着小木屋和屋里的姑娘,妈妈叫他把牛奶倒进锅里,他却把牛奶倒进了盆里,妈妈不要他帮忙了;爸爸叫他拿一把斧头,他却拿来一把锤子,爸爸只好叫他走开。祖父坐在石阶上晒太阳,他递给布其一只苹果:“孩子,苹果的味道很好呢,就像我年轻时候的爱情一样。去吧,到镇上的广场去散散步。”
布其咬了一口苹果,这才发觉自己饿了,不一会儿,美味的苹果吃完了,它在布其的身体里,和那些美好的回忆一起翻腾着。布其来到了小镇上的圆广场,看见前面围着一群人,他走上前去。
人群中间有一个黑胡子老头在说故事:“一条蚯蚓在黑暗的土里遇上了一个硬东西,这个东西会动,长着细细的绒毛。”老头停了下来,他说:“要想听下面的故事就到广场的西边去,我的哥哥会在那里接着讲故事,听完故事的人都有礼物!”又有故事听,又有礼物拿,这是一件多好的事!人们呼拉向西边跑去了。
那里有一个棕胡子老头,他说:“蚯蚓生气了,它说它一定要钻过去,于是它拼命——”老头停住了,他说:“我的哥哥在北边讲故事,快去吧!”人们围着圆形的广场跑到了北边。
黄胡子老头又开始讲故事了:“他拼命地钻呀钻,钻到了这个东西的下面——”黄胡子老头又停住了:“你们还想要礼物吗?去东边听我的哥哥讲故事吧。”人们比先前跑得更快,就像钟盘上的秒针,不一会儿就从十二点的地方跑到了三点的地方。
这是一个人白胡子老头,他说:“这个东西升起来又降下去,蚯蚓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死了,哈哈哈,这就是我在菜园子里踩死一条蚯蚓的故事,那个会动的东西是我的脚。”说着,老头抬起了自己的一双长着细细绒毛的脚。老头打开身边的一只大袋子,送给每个听完故事的人一双鞋。
四个老头搂在一起又唱又跳,他们跳的是奇怪的舞,唱的是:“傻瓜和傻瓜,傻瓜爱听傻故事,傻故事并不傻,它说我的朋友们,不要光脚站在菜园子里,那样你会踩死一条蚯蚓!”四个老头又唱又跳地远去了。人们说这真是一个不像故事的故事,不过得了一双鞋也不错。
布其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祖父,祖父只是呵呵地笑,什么也不说。
第二天,祖父还是让布其到圆广场去。
四个老头又来了。黑胡子老头在西边,他说“一条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忽然,就像坐升降机一样——”
棕胡子老头在北边,他说:“鱼和它周围的水升了起来,它向前游,却撞到一片柔软的东西——”
黄胡子老头在东边,他说:“鱼游不动了,它身边的水向后退去,退进一个红色的洞里——”
为了听完故事,人们又围着广场跑起来,跑到了南边,白胡子老头在这里,他说:“突然,鱼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断成了两截,哈哈哈,这就是我的故事,我喝醉了酒,用我的帽子在池塘里舀水喝,舀起了一条鱼,一不小心就把它咬死了。”白胡子老头指了指自己头上的帽子:“看,就是它。”这一次,他给人们的礼物是帽子,这些帽子比他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漂亮多了,人们很满意,虽然他们觉得这故事并不怎样。
四个老头又唱起来:“傻瓜和傻瓜,傻瓜爱听傻故事,傻故事并不傻,它说我的朋友们,不要在喝醉酒时用帽子在池塘里舀水喝,那样你会喝进一条鱼。”他们跳着舞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布其一面玩弄手中的帽子,一面思念他从小木屋窗户里看到的姑娘。
“祖父,您知道那四个老头是从哪里来的吗?”布其问。
祖父摇了摇头,他问布其:“你喜欢他们的故事吗?”
“我说不清。我觉得他们挺奇怪。”布其的样子有些憔悴。
第二天布其醒来时已经很晚了。家里没有人,街上也没有人,人都到哪儿去了?一个小男孩从窗前跑过,布其问他为什么这么着急,他边跑边说:“妈妈让我到圆广场去听老爷爷讲故事,他们今天要给每人一只金烟斗呢!”
难道连祖父也对金烟斗动心了?布其穿上衣服向圆广场走去。
今天的黑胡子老头坐在圆广场的北边,他说:“有一只鸟在天上飞,它肚子饿了,于是它向地面飞去——”
人们从北跑到东,棕胡子老头接着讲故事:“它已经闻到虫子的香味了,它要到——”
等人们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南边,黄胡子老头就说:“它要到一片田地里去,它路过一座有着四个尖顶的大房子,忽然——”
人们又开始跑了,白胡子老头在西边等着大家:“它被一个硬东西砸中,从天上掉下来,死了,哈哈哈,这是我用一只烟斗砸死一只鸟的故事。那时侯我正在生气,就把我的烟斗从窗户里扔出去了。我给你们每人一只金烟斗,我想你们是不会舍得把它们扔到窗子外面去的。”说着,他真的给了每个人一只金光灿灿的烟斗。人们兴高采烈地看着自己手中的烟斗,似乎早已忘了刚才听过一个故事。
四个老头再次跳起了舞,唱起歌 :“傻瓜和傻瓜,傻瓜爱听傻故事,傻故事并不傻,它说我的朋友们,不要在生气的时候把烟斗扔出窗户,那样你会打死一只鸟。”他们又离开了。
布其发现祖父一个人站在圆广场的中央,他跑到祖父身边,祖父笑着说:“我没有跑,不过我把故事听完了,很有趣嘛。布其,你不想去看看他们住在哪儿吗?”祖父拍拍布其的肩。
布其立刻明白了祖父的意思,他把金烟斗塞到祖父怀中,就朝老头们离开的方向追了上去。
布其沿着笔直的大路跑啊跑,可是始终没有看见那四个老头。就在他打算折回去的时候,他发现路边坐着一个红胡子老头。他走上前去打听消息:“您好,您有没有看见四位老人从这里路过呢?他们分别长着黑胡子、棕胡子、黄胡子、和白胡子。”
红胡子看起来是个坏脾气的老头,他说:“什么黑胡子、棕胡子、黄胡子和白胡子?我在这里坐了大半天,谁也没看见。”
布其觉得红胡子老头肯定不是普通人,因为布其在他脸上看见了一种熟悉的表情。虽然他说起话来一点也不温和,但他的脸上有着和小木屋的姑娘相同的宁静与平和。
“那您知道森林小木屋的姑娘吗?”布其又问。
“又来了,我不知道。你怎么总是提一些愚蠢的问题?”老头说,“你问我的我都不知道,不过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到我的房子里去做客,不久就会有我的一个聪明的朋友去拜访我,你可以把你的问题拿去问他。”
真是太好了,布其想,或许可以知道关于小木屋的全部秘密呢。
红胡子老头的房子有四个尖顶,这更加让布其相信他和那四个老头有关,也许那四个老头就是他变成的。
进到房子里面,布其惊呆了,他从没看见过那么多的书,所有的墙壁都是书架,所有的家具上都摆满了书。布其觉得花一辈子的时间把这些书的书名看完都是不够的。所以,他没有抽出任何一本书翻开来看,而只是忙着看一个又一个书名。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才知道要是当时他曾翻开一本书,那么他就会得到所有奇怪事情的解答,比如关于那四个老头,比如关于小木屋里的姑娘。
门铃响了。坐在窗前的摇椅里看书的红胡子老头站起来走出去。
是红胡子的那位聪明的朋友来了吧,布其猜想。
门口传来一阵低声的谈话,布其走出房间去的时候,只看见了那个人的背影——红胡子老头把他送进了另一个房间。如果不是想起祖父正拿着自己塞给他的烟斗走回家去,布其几乎要走上前去叫那个人一声祖父——因为他们的背影是那么的像。
“我可以去向你的朋友请教一些问题哦吗?”布其问红胡子老头。
“不,现在不行,他刚刚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非常疲惫,需要休息。”
又过了一阵子,晚餐时间到了,红胡子带着布其来到餐厅,在一张圆桌旁,布其和红胡子老头面对面坐下。布其面前有两只盘子,一只盘子里是三只烤苹果,另一只盘子里是牛肉蘑菇汤。
“在享用你的晚餐前,你可以向我的朋友提一个问题。”红胡子老头说。
“他不在这里,我需要到他的房间去吗?”
“不用,你就坐在你的座位上说,他能听得到。”
虽然布其觉得不解,但他还是说了:“一个人踩死了一条蚯蚓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这时,从布其面前的盘子里飞走了一只苹果、一块牛肉和一朵蘑菇,布其惊讶极了。
“这就是答案,你慢慢想吧,总有一天你会想明白的。”红胡子老头说。
该睡觉了,红胡子老头带布其带来到为他准备的房间。他们在房门前停住。
“在我对你说晚安之前,你可以向我的朋友提一个问题。”红胡子老头说。
于是布其又问了:“一个醉鬼和一条鱼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红胡子老头叫布其把耳朵贴在门上,原本安静的房间此时正发出响声。红胡子老头说:“你进去后就会看到答案。晚安,孩子。”
布其进了房间,他看到自己要睡觉的那张床正在飞来飞去,和其他家具碰撞着。床停下来后,布其躺了上去,床又开始飞了,布其紧紧抓住床头,免得自己摔下床去。床飞了整整一夜,布其一夜都没睡着,他觉得自己被捉弄了。
天就这样亮了。布其来到一楼的大房间时,红胡子老头已经在那儿看书了。他对布其说:“你该回去了。在你回去之前,你还可以向我的朋友提一个问题。”
布其就问:“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用烟斗打死了一只鸟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表情一直很严肃的红胡子老头冲布其笑起来,他的笑就像一团火那么温暖,布其一下子觉得眼前亮堂堂的。“这就是答案。”红胡子指着自己的脸说。布其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也笑了起来。他离开了红胡子老头的大房子。
走了一段路后,布其想起自己并没有问小木屋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又往回走,他一抬头,发现自己正站在家门口,他便知道自己永远也回不到那所大房子去了。
走进家,爸爸妈妈对布其说,祖父死了,就在昨天。祖父死得很安详,是啊,他已经很老了,是衰老带走了祖父。平时,祖父的脸总是快乐而充满活力,布其从来没感觉到他已经老得随时可能被死亡带走。
唯一让布其难过的是,祖父死的时候他没有守在祖父身边。
接下来的几天里布其一直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呆地看着太阳升起落下,然后又看着月亮升起。
镇上的人们又在吵吵嚷嚷,布其听见他们在街上说那四个老头是骗子,那些礼物是假的,鞋子变成了石头,帽子变成了破碗,而金烟斗则变成了一截树枝。布其去看他的礼物,发现它们一点没变:一双质地上好的鞋,一顶帅气的礼帽,一只漂亮的金烟斗。他默不作声地把这些礼物锁进一只小木箱。
布其跟父亲学习木工活,当上了木匠。就像一支蜡烛燃烧着,火焰燃尽了最后一滴蜡,熄灭了,祖父的死把布其留在一片安静的黑暗里,他想不出可以到哪里寻找一个能解释小木屋的秘密的人。那个姑娘完全占据了布其的心,他对别的姑娘一点兴趣也没有。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布其都会到森林里的小木屋去,站在窗外看姑娘把玻璃罐子里的红色液体和黑色液体倒进倒出。
有一天,布其非常想念祖父,于是他打开小木箱取出那双鞋,穿上它们走到花园里去,从前,祖父经常在这儿栽种花草。
忽然,布其听到了非常小的说话声,他低下头,看见自己的脚边有两条蚯蚓,是它们在说话吗?
“不要动,那个庞然大物就在我们上面,他很可能一脚就把我们俩踩死。”看来,真的是它们在说话。
“你知道吗?”粗蚯蚓说,“以前有一个园丁踩死了我们当中一个强壮的兄弟。”
“那么他的园子里就少了一个松土工!”细蚯蚓说。
“是啊,那一年他的苹果树就少开了一朵花。”
“那不就少结了一个苹果吗?”
“是啊,他的牛就少吃了一个苹果呢!”
“少吃一个苹果不就少长了一块肉吗?”
“是啊,园丁少吃一块牛肉,他上山采蘑菇的时候就会少一分力气呢!”
“那不就少采了一朵蘑菇吗?”
它们的谈话夸张而又严肃,就像两个不着边际的哲学家。
可是它们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布其记起了自己在红胡子老头的房子里吃过的晚餐,原来那位朋友早就注意到,就算是一条小小的蚯蚓,也在悄悄地为人们的生活增加着点什么呢。
布其来到池塘边,以前,祖父常常在这里钓鱼。借着那双鞋子的神力,布其听到了两条鱼的谈话。
“做一条鱼真好啊,可以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胖鱼说。
“老兄,那可不见得。”瘦鱼说,“我们还是得小心点儿,有些怪事你可是想都想不到呢!”“哦,你为什么这么说?发生了什么事儿?游来游去不好吗?”
“游泳的时候,最好清醒一点儿。我的堂兄总爱炫耀自己的游泳本领,常常游到岸边去,结果有一天,他被一个人连水一块喝进肚子里去了,他就这样丢了命。要不然,今天在一块说话的,会是我们三个人呢。”
“难道那个喝水的人没有看见他要喝的水里有一条鱼?”
“他已经醉了,你知道人在糊涂的时候总是两眼发花的。”
“他真是个大坏蛋!”
“不,你不能这么说,他平时是个善良的人,经常给我们喂食,他只是犯了个小小的错误,他喝酒也是为了寻找快乐呀,就像我们游泳也是为了寻找快乐一样。只是,有时候死亡来得很奇怪呢。”
“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四周都是危险。”
“可是你看,今天的阳光多好啊,水是那么温暖。咱们应该好好享受一下游泳的快乐,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那还管它干什么呢?”
真是一条乐观又勇敢的小鱼呢,布其想。不知道水会把它们带到哪里,就像在红胡子老头大房子里的那张床,不知道它会飞到哪里,但是谁睡过会飞的床呢?也许那是他们对客人的特别招待呢,我却怀疑他们是恶意的。
布其来到大树下,从前,祖父坐在这里给布其讲过很多故事。
树上有两只鸟,布其听到了它们说的话。
“你的妈妈还好吗?”大鸟说。
“不,它死了,”小鸟说, “她被一只烟斗砸晕了脑袋,像一块石头那样向地面撞去。”
“那只烟斗从哪儿来的?”
“是一个正在生气的人扔出来的。”
“生气真不好。你的妈妈是那么的无辜!”
“我听说天堂里的人从不生气,从不乱扔东西。”
“是的,在那里。人们的心安静得就像一块石头,充满了快乐。”
有时候,保持快乐能够挽救一条小小的生命呢,布其想。
这一天,就像祖父曾经教导过他的那样,布其再次在小动物们那里体会到爱心、勇敢和乐观的重要,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那么多需要关爱的小家伙,这种爱比对心爱姑娘的爱还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泥土里、池塘里和大树上的一声叹息,蚯蚓小小的自豪感、小鱼深深的忧郁、小鸟真切的悲伤,在布其看来是那么动人。
布其想要自己的脸上也流露出小木屋姑娘的那种宁静与平和,在任何时候都对身边的一切满怀关爱,布其觉得这样才是祖父希望他去追求的东西。
布其的心既善良又细腻,这全都体现在了他做的木匠活上,他把对小木屋姑娘的爱和对祖父的思念深埋在心中,把情感注入了每一把椅子、每一张床。他成了最好的木匠。
人们说,坐在布其做的椅子里,就像坐进了云朵里,那么舒服,以至于他们再也不想站起来;人们说,睡在布其做的床上,就像睡在水上,那么放松,他们再也不想坐起来;有人说,把手搭在椅子上,就像搭着一位仙女的胳膊,于是就看见了最美的花园和湖水,就把刚刚和别人吵架的事忘了;有人说,把头靠在床头上,就像枕着美丽天鹅的脖颈,游进了有小精灵在跳舞的仙境,就把打碎一套珍贵瓷器的事全忘了;母亲们说,孩子睡在布其做的摇篮里,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再也不大哭大闹了,就像有天使在和他们玩耍;老人们说,他们躺在布其做的摇椅里,就像划着小船,回到了美好的过去,时间像闪光的水波,在他们的身边流淌。每一个接头,每一处雕花,每一次打磨,布其都倾尽心血,只有在这样的工作中,他才会忘掉森林小屋和小屋中的姑娘,仿佛他手中未完成的木头就是那等待他去雕琢的爱情。工作之余,他就到森林里、河流边、大树下,去倾听那些可爱的小生命在感叹些什么、赞美些什么。鞋子、帽子和烟斗只有在布其手里才会有神力,不过,布其还是把鞋子送给了需要鞋子的人,那顶帽子也送给了需要帽子的人,他只是默默地祝他们好运,别的并不多想什么,但借着时间的眼睛,我们看到穿着那双鞋的人顺利地到达了他的目的地。他是一个赶去参加音乐学院的考试的年轻人,他考得那么顺利,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在他创作的第一支曲子里,人们就听到了不一般的爱的声音,因为年轻人对自己曾得到的来自布其的帮助心存感激,他要唤醒那些美好的情感,我们不知道他会坚持多少年,但一个好的开头总是让人欣慰和激动的;戴着那顶帽子的年轻人同样和音乐有关,他是一个流浪的小提琴手,他从不记录自己的曲子,他为所有需要音乐的人演奏,仅仅是希望他们和他、和布其一样的快乐,生活在流淌,为什么不把摆动的柳枝写进音乐里呢?有三只小鸟在柳树上诞生了呢。气球从手中飞走了吗?孩子别哭,你听这个音符像不像在吹气球?吹啊吹, 让所有气球都鼓得像太阳一样圆。谁知道呢?飞走的气球也许给野外的某个小乞丐带去了快乐,那正是布其送给年轻人帽子时年轻人的心情。
布其留下了金烟斗,因为祖父临死前还用它抽了最后一斗烟。布其时常把烟斗凑在鼻子下,闻那令人怀念的祖父的烟味,仿佛那烟味从未因时光的推移而变淡。
布其的爸爸妈妈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布其也一年年变老了,可小屋里的姑娘却依然那么年轻。姑娘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为什么永远那么宁静而美妙。就像牛奶在火上沸腾了,冒着迷人的白色小泡,永远不会干掉。布其从来没有丧失最初的信念,他对姑娘的爱延续着,于是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更用心地爱这个世界,他为姑娘种了大片的红玫瑰,把美丽的花儿送给那些年轻的恋人,他希望他们得到他没有得到的、令人幸福的、有回音的爱情。可是他觉得自己也是很幸福的,因为姑娘的小木屋就像一座不会说话的神殿,他在那里获取了无声的力量和勇气。他知道好心的乌鸦曾帮他把玫瑰衔到姑娘的小屋那里去,那支玫瑰一直没有凋谢,仿佛掉进了天堂,已经不会被时光磨损了。做一个和那支玫瑰一样永远有光彩的木匠,这是布其的想法,他也做到了。他不止一次在梦里听到小木屋的门支嘎地开了,他就要迈进小屋了——一片夺目的亮光,这时候,新的一天到来了,布其把一块新的木头握在手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它们会在布其手里成为它们应该成为的东西。
布其不爱说话,但他的眼神补充了他的话语,他把他的话留起来,说给自己听。有没有让祖父满意?有没有让自己满意?有没有让小木屋的姑娘满意?他时常在月光下回顾自己的一天、一年和过去。如果每天都像一粒珍珠那么饱满而有光泽,在我死的那一天,我将有一条珍珠缀成的长裙送给我的姑娘。他想。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一块木头从布其手中滑出,他知道,他的力量只够他回到自己的床上去。躺在床上,布其取出金烟斗,点上一斗烟,在蓝色的烟雾里,他看见了一切。
支嘎,小木屋的门开了。
“布其,你终于来了,我等了你很久,不过我并不急着要你到这里来,因为那样就意味着你永远地离开了你生活的世界。”
“然而到这里来见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
“现在你可以知道一切了。”
“那些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灵魂。”
“你为什么把红色黑色的液体倒进倒出?”
“每一个罐子里都装着一个人的灵魂,红的是热的,在上面。黑的是冷的,在下面。红色的液体是爱,而黑色的液体,是和爱相对的一切。每一天,每个人的液体都在变化,热的多一些,冷的少一些,或是热的少一些,冷的多一些,那是因为他们心里的爱每天都在变化,我的工作是记录这些变化,所以我每天把这些液体倒进倒出。”
“我站在窗外看你的时候,你知道么?”
“我知道有一个人在看我,但我看不见他。因为这是一个和你那个世界完全不相通的地方。”
“我爱你。”
“是的,我知道你爱我,因为你的罐子里全是红色的液体。”
“我曾经向一个红胡子老头打听你。”
“那是智慧的使者,他负责带领所有有智慧的老人离开他们原来的世界,到神灵俱乐部去。你的祖父也去了。”
“那么说,我真的曾经看见已经死去的祖父的背影?”
“是的,你曾经与最有智慧的人在一起。”
“在那些书里,可以找到你刚才告诉我的这些东西,对吗?”
“对。还有那张梦想的大床,你没有和它一起快乐地飞,你没有注意到它也能回答你的问题。”
“那么,你爱我吗?我已经这么老了,而你依然年轻美丽,你的脸是那么的宁静平和,就像一颗玻璃心。”
“我爱你,因为你用你的一生爱着我。你不知道我们一直都是最亲密的恋人。”
烟斗滑落在布其胸前,他微笑着死去,月光静静地照着他的脸,正如多年前,第一次去森林小屋的那个晚上,十八岁的他被月光照着,而这一次,他的脸宁静平和得没有谁能比得过。
D. 推荐些伤感故事的背景音乐(5首)
没有忘记它-思小妞
停在昨天-思小妞
离人节-蔡依林
放弃爱你-未知
我要的飞翔-许飞
独白情歌-李鸣
得不到糖的小孩-无知
不了了之-冰琪
Just
One
Last
Dance-莎拉蔻娜
寂寞在唱歌-阿桑
E. 帽子的秘密背景音乐
中韩摘帽子的插曲:
音乐:Strobe's
Nanafushi
出自:Kodo
如果觉得答案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有问题可继续追问
F. 大家帮帮我这个故事背景音乐叫什么
神秘园的~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Song+from+a+Secret+Garden&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