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尖顶帽子怎样织
这款帽子是织给一个一岁半男孩的,起针152针(一般是起8的倍数),织十行单罗纹,后织五寸平针,然后按8等份来收针,每份隔行收一针,即隔一行收8针;收到每份只有3针就好了,余下的24针,合成两片缝合在一起。
然后就要织两支耳朵,注意耳朵是双层的方法是:在帽子的两侧挑起16针,织四行平针,三行在两侧收一针,即每行收两针,一直收完全部针数。在刚挑针处在反面在挑16针,方法一样,织完后两层缝合在一起就OK了。
耳朵要织在双层才能竖起来,先头我只织了一层,效果不好,后又织成双层,效果不错。
最后就是用针绣上眼睛和小猫的胡须了,大功告成了,
B. 儿童扭扭尖顶帽子的编织方法
淘宝上买先就送的
C. 请问一战时德军的帽子上为什么顶个尖尖
您好,有尖的帽子,是步兵,圆球的是炮兵
以下摘自网络:
一战德军头盔介绍及其精选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德国士兵佩带的是皮革制成并带金属装饰的尖顶头盔,这种头盔最初是在1842年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设计,又叫做“尖顶帽”(Pickelhaube)。头盔设计上的缺点几乎是立即就浮现出来,但是威廉国王还是给他的创作加上了许多毫无用处的附件。那时的头盔比一战时使用的还要夸张得多,金光闪闪,十分华丽。1856年,国王被诊断患有精神病,国家的一切事物都由他的弟弟威廉代理。1861年威廉国王去世,他的弟弟顺利成章地成为新的国王,封号为威廉一世国王。相对19世纪当时的标准而言,M1842型头盔都是非常可笑的,在军队中非常不受欢迎,其高高的顶部被士兵们嬉笑可以把他们的所有杂务都放进去。1856年开始将这种头盔高度降低并一直进行其他的简化改进至1895年,之后就保持了改进后的外观一直使用到1914年。
1871年1月8日,德意志帝国在普法战争结束后成立,威廉一世国王变成威廉一世皇帝。德国陆军在1914年之前都几乎没有建立什么军事装备的标准,但是陆军尖顶头盔却是个例外。头盔有三个主要的皮革部分:一个基本帽壳,一个前帽舌,以及一个后帽兜三个部分用线缝合。帽壳是把一块皮革用蒸汽在一个大摸具上压制成形。成形后先使用数道黑漆上色,最后是用一层亮光漆使其发亮。头盔前部覆盖着的是一大张镀金的黄铜钢盔板,我们姑且把他称做尖顶盔的“盔徽”,上面的图案有的是狮子有的是鹰,也象征着来自不同德国地区的部队。近卫团、训练营单位和巴伐利亚先遣兵是用镀银的盔徽,每一个德意志帝国内的王国、公国、伯爵管辖区和自由城市都有不同的盔徽式样。
尖顶头盔在战斗中对佩带者的保护作用微乎其微,装饰性远远强于实用性。这种头盔的侧面是一个倒V字型,能祈祷保护下巴皮带的作用。同样与战前的式样比起来他的外形也变得更浑圆了些。整个盔体使用了皮革、黄铜、银和灰金属做成不同配件装饰而成。
大多数的盔体使用的材料是皮革,但也有些用的是金属。比如胸甲骑兵(Cuirassier)头盔就是金属制品。一战后期由于皮革短缺德军还是采用了毛毡制的步兵战时代用头盔,这种头盔除了是用毛毡制成之外,保留了以往皮革制头盔山的一切装饰物,但是很快就被新型的M16钢盔所替代。尖顶头盔通常还回另外有一个布制的盔罩,所以在平时不戴的时候和作战时保护头盔不被磨损。
D. 为什么喇嘛的帽子不一样有的是尖帽子。有的是鸡冠帽。
喇嘛的帽子不一样是因为藏区的僧人因僧位高低或教派不同而在戴僧帽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尖帽子是班智达帽,它有一个高高的尖顶。俗称的鸡冠帽是卓孜玛和卓鲁,是藏区独有的僧帽。
班智达帽的尖顶,象征佛法至高无上的中道观,两块延片则代表二义谛。班智达帽最早由阿底峡尊者传人藏区,班智达帽是代表最高学位。各大寺院、各教派的赤巴、堪布、上师可戴这种帽子,有些寺院的活佛也戴此帽,其他僧人则不能戴班智达帽。
卓孜玛和卓鲁是藏区独有的僧帽。蒙族地区的僧人也戴这两类帽子,那是随藏传佛教传入蒙族地区的。卓孜玛和卓鲁形似鸡冠,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卓孜玛的冠穗是拢在一起的,而卓鲁是散的。三大寺中一般僧人戴卓鲁,大小执事僧则戴卓孜玛。扎什伦布寺内密宗僧人和有学位的僧人都戴卓孜玛,其他僧人则一律戴卓鲁。
布达拉宫的僧人和扎什伦布寺孜滚僧人所戴的卓孜玛其顶端略弯一些,而且冠穗也略微散一些。噶玛噶举派平时的宗教活动都戴卓孜玛或卓鲁。在举行重大仪式时必戴夏查帽。夏查帽形状像孔雀开屏。其它教派则与三大寺一样,在戴帽子上也讲僧位高低。
宁玛派各寺中,赤巴、堪布、活佛等戴班智达帽和乌坚班夏帽,其余僧人则戴红色卓孜玛和卓鲁。这一点除格鲁派以外的其它教派都一样。
此外,各教派的大活佛有一些独特僧帽。其中有些是皇帝或国王所赠。比如,噶玛噶举派的活佛噶玛巴所戴的黑帽是第二世噶玛巴担任元帝师时皇帝所赐。噶玛噶举红帽派的红帽也是元帝所赐。宗喀巴大师的弟子降钦曲杰·释迎益西担任明帝国师时,明帝赐给他一顶黑帽。
四世班禅所戴贡夏帽是一顶中央为黄色,四周为红色的帽子,相传这是一位宁玛派活佛所献。当时,四世班禅看到这顶帽子时很高兴地说:“这顶帽子很吉利,象征宗喀巴创立的教派永恒不灭。”
E. 派对上戴的尖顶高帽子英文叫什么
“party hat”或“peaked cap”
F. wow里面FS带的那个帽子 就是一个尖尖蓝色的很象巫师那种感觉的 是在那里出的
多少级的啊?要是60的应该是导师之帽 naxx的肮脏的希尔盖掉落
还有36的女巫头饰 世界掉落 这5个怪几率大点 哈尤克 43
稀有 尘泥沼泽 5.34
贼眼 38
稀有 尘泥沼泽 2.92
大检察官法尔班克斯 40
精英 血色修道院 2.9
雷普斯凯尔 39
稀有 尘泥沼泽 2.68
维里弗尼克斯
<勘测员> 42
稀有 荆棘谷 2.22
还有58的
大师头冠 世界掉落 几率大的前5是:血色高阶牧师 63
稀有精英 西瘟疫之地 3.64
加兹兰卡 63
首领 祖尔格拉布 3.56
诺克霍尔中将 63
首领 希利苏斯 3.28
赫达琳 61
稀有精英 冬泉谷 2.66
瑟提斯 62
稀有精英 希利苏斯 1.4
还有58的 火焰之心骨帽
暗泽神谕者 60 - 61 赞加沼泽 1.3
饥饿的地狱野猪 58 - 59 地狱火半岛 1.1
噬骨饥饿者 60 - 71
精英 地狱火城墙 1.1
沼泽阔步者 61 - 62 赞加沼泽 0.7
还有54的血红毡帽 stsm镇长掉
但是不是兰色是红色
我想你说的最有可能的是 女巫头饰
装备绑定
头部 布甲
44 护甲
耐久度 45/45
需要等级 36
或者 导师之帽
拾取绑定
头部 布甲
117 护甲
+18 耐力
+24 智力
耐久度 60/60
需要等级 60
装备: 提高所有法术和魔法效果所造成的伤害和治疗效果,最多51点。
G. 清朝官员为什么有戴平顶和尖顶帽子
平顶的帽子为冬天所带的暖帽,尖顶的帽子为夏天所带的凉帽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便帽,也称“小帽子”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俗称瓜皮帽。创自明太祖洪武年间,取其六合一统之意。这种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多为硬胎,内衬棉花;尖顶大多为软胎,取其便利。等级不同,帽子不同。
暖帽: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格昂贵,后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名为骚鼠,时人争相仿效。康熙年间,一些地方出现一种剪绒暖帽,色黑质细,宛如骚鼠。由于此类价格低廉,一般学士都乐于戴用。暖帽中间还装有红色帽纬,或以丝制等。帽子的最高部分,装有顶珠,材质多以红、兰、白、金等色宝石。
凉帽:
凉帽的形制,无檐,形如圆锥,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竹制成。外裹绫罗,多用白色,也有用湖色、黄色等。上缀红缨顶珠。顶珠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戴凉帽的官吏。[1]
H. 带个古代尖顶帽子背个同镜是什么意思
其实我戴的帽子和铜镜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说这也是做官之后的不一样吧,所以说有自己不样的情节感
I. 西方女巫为什么要带又高又尖的帽子,能起什么作用
15世纪之前,尖顶帽一般只有清教徒以及威尔士人才会带,到了后期逐渐变成一种女装潮流称为“Hennin"。
这种潮流一开始只在伦敦兴起。。。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其他城市,但是悲催的是,等农村也开始普及这种帽子的时候。。。城里已经过时了,这种情况下城里人就管穿着过气衣服的村镇小伙伴叫'pagan" (乡下人= =)。
于是尖顶帽就这么成为pagan的标配之一。。而且穿它的很多都是草药师以及小地主的女眷,这些女性一般都懂得如何种植草药,对自然天象变化什么的也有一定认识(其实就是农业常识。。。),又被称为“wise woman”,于是尖顶帽就这么的和这个群体联系了起来。
同一时期教会开始认为尖顶帽和恶魔的角有关系,立场转为不赞同教徒带这种帽子。
1798年,画家戈雅(Goya)在他的作品 Witches in the Air 里面第一次把尖顶帽和巫师联系到了一起:
然后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很多童话和绘本里开始描述到女巫带着“黑色的高高的圆锥帽”。。。一直到了这个阶段,这种帽子本身才真正变成一个用来辨别女巫或者巫师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