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彝族有哪些风俗彝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彝族是个聪明、智慧的民族,他们用灵巧的手装扮自己,加上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均名具特色。因而,在中国各民族中,彝族服饰甚为多姿多彩。 在金沙江边的小凉山地区,彝族男女服饰风格古朴。男子一般都在额顶留一块三寸见方的头发,彝民称之为“子尔”,把它视为能主凶吉祸福的天神所在。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也不得触摸,否则,便是对他的最大侮辱,并将灾祸临头。于是,汉族尊称为“天菩萨”。他们还用三四米长的黑布缠头,并将头帕的一端卷成姆指粗细的长椎形,彝语呼之为“子帖”。因它高挑在额前左方,显得英姿勃发,汉族称之为“英雄髻”。男子还有左耳戴一串红黄色的大耳珠,珠下再缀饰红丝线。他们一般上身穿黑色窄袖、镶有花边的右衽短布褂,下身着宽大多褶、颇似裙子的长裤,外面再披一件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的披毡。彝族称披毡为“查尔瓦”,用黑以羊毛织成。它的用处甚多:防风挡沙,晴天遮日,雨天避水,夜间用它一裹身子又可当被褥,于是人人心备,一年到头不可或缺。凉山区的彝族妇女服饰,颇为典雅。以中青年女子为例。她们头盖一块绣花的方布帕,并将头帕的前端叠成瓦式,遮于前额再用毛线和发辫缠压住。双耳一般都戴有银质耳环、耳坠,领口饰以一块银排花。她们身穿绣花右襟上衣,既宽又短,仅及腹部。下身则用黑、黄、蓝、白诸种色布环绕拼接成百褶裙,裙长及地,修长优美,走起路来更是左右摇曳,婀娜我姿。她们外出时,也常常身披一件黑以的“查尔瓦”。楚雄其他地区的彝族男子服饰,与凉山彝民有所不同。他们一般多用黑布包头,而不留“天菩萨”,不扎“英雄髻”,耳朵也不戴耳珠子。他们平日身穿蓝色或黑色的对襟窄袖上衣,衣衙及腹,衣襟上的两排布钮扣,别致有趣。有的还在右袋边乡以花卉为饰。裤子又肥又短,以便利上山和下田干活。他们的节日盛装则丰富多彩。例如火把节期间,不少小伙子戴白帽,帽沿缀以红绿绒球,帽顶插上毛色漂亮的野鸡尾。据说,这是他们崇拜动物观念在头饰上的遗迹。最美丽的还是姑娘和少妇的服饰。尽管她们不着五彩长裙而穿蓝布长裤,但她们的右衽上衣,大都绣有各种花卉、云图或几何图案,腰围也镶滚美丽的花边。她们对自己的头饰尤为注重。有些村寨妇女戴的帽子,或状似马缨花,或形如的锦鸡,还有戴鱼形帽、鸡冠帽的,可谓“百花齐放”。
❷ 彝族的帽子有什么象征
彝族带帽子的象征:
彝族所处地域幅员辽阔,支系众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异,不同支系的服饰及手工艺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环抱,峡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朴、独特的服饰风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着长裤。裤脚有大、中、小三种。女子上着大襟右衽衣,下着百褶裙。
彝族鸡冠帽是女装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饰,因其形似鸡冠而得名。这种帽的制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几张布叠起来,缝紧;第二步是根据帽圈的大小,按公鸡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两片;第三步把这两片布的两端及上部缝好即成;第四步进行装饰。
装饰最为繁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镶银珠的鸡冠帽,以直径约为5至6毫米的银珠串起来,从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层紧挨一层地把银珠串铺在布片上钉紧。镶好银珠,整个帽面都是银珠,而且很有秩序。
这种华美的银珠鸡冠帽戴在头上,银光闪闪,极其引人注目。二是绣花鸡冠帽,在布面上绣上自己喜欢的各种纹饰。三是绣花加银饰鸡冠帽,在绣花鸡冠帽的空余地方再镶上银花、银链。这种鸡冠帽既有绣花又有银饰,另外一番风韵。但森林中的魔王对姑娘不怀好意,总想霸占她。
在一个明月皎洁的夜里,小伙子和姑娘在森林中约会,魔王突然降临杀害了小伙子,把姑娘强行带走。然而聪明的姑娘趁其不备,逃了出来。魔王发现后,紧追不舍。
当她跑到一个村寨边时,公鸡就“喔喔”地啼叫了起来。魔王听到鸡叫声,知道前面有人家,不敢再追赶姑娘。姑娘终于逃出了魔掌。
姑娘带着公鸡来到心爱的小伙子被害的地方。当公鸡“喔喔”鸣叫起来后,奇迹出现了,小伙子复活了,姑娘高兴地搀扶着小伙子回到村子里。后来他们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得生活。
彝族人民不仅把戴鸡冠帽作为吉祥的象征,而且将它作为一种审美的标准。同时也是妇女们聪明才智的结晶。哪位姑娘的鸡冠帽做得漂亮,她就会赢得人们的赞扬。因此,鸡冠帽在彝族妇女中广泛流行,制作技艺不断提高。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红河地区的一个山寨里,两个男女青年在劳动和生活中,相识相爱。姑娘心灵手巧,貌若山花,小伙子勤劳勇敢,人们都称赞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❸ 彝族男子头饰
是彝族的,叫英雄结不叫英雄角!
彝族男子,上衣为窄袖斜扣短衣,下穿大脚裤,最突出特征在其头上缠的头帕上。用长约三尺的青布或蓝布缠头,缠时必缠一根成锥形的缠束立于前方,被称作“英雄结”。用来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气概,据说扎“英雄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红丝线穿缀起来的红黄色耳珠.由于年龄不同,“英雄结”之缠状也有所区别。年轻人“英雄结”又细又长,直竖于左前方,以示年轻人生机;老年人“英雄结”偏短,昂立于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从其头饰形状来看,就很象一只翱翔于天空的大雄鹰。
彝语称英雄结为“祝题”。《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中“人皆椎结”,指的就是古代彝族先民的头髻,即英雄髻[
❹ 为什么彝族的服饰特点是这样的
凉山彝族直到解放前还处于奴隶社会,彝族奴隶社会实行等级森严的家支制度。据彝文典籍记载,黑彝都是从古侯和曲涅两兄弟分支而来的,由于人口的日益增多,就各自分为若干个大支系,成为“家支”。黑彝家支极为重视自己血统的“纯洁”,把自己的血统看得“高贵”,不与他族通婚,若黑彝阶层与白彝阶层的人通婚,就会被剥夺黑彝身份,甚至被驱逐出家支。
“在较高的文明阶段里,身体装饰……尽了—个范围较广也较为重要的职务;那就是担任和区分各种不同的地位和阶级”①。在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奴隶社会中,彝族服饰在质料、款式、色彩上的等级特点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黑彝穿上档全毛或棉布服装,饰品佩金戴银,白彝等级一般穿自制的羊毛或麻料衣裙,而终年住在黑彝家里的最低层的锅庄奴隶则披麻布衣。一般黑彝的头帕、上衣不用鲜艳色做饰,而是素衣宽布,中青年妇女宽布蓝花或蓝布青花,年轻妇女也用红色。白彝妇女的服装则五颜六色,鲜艳夺目.黑彝妇女的帽盘一般要比白彝妇女的大,衣裙要长,百褶要多,裙底边镶贴的黑布条要宽。黑彝妇女裙长及地,不露趾,行动起来拖地有声,威风凛凛;白彝妇女则裙不过膝,便于劳作。另外,黑彝男子的头巾要缠得规整,大人小孩均穿一身黑表示稳重;白彝则随便些。黑彝不能穿麻布衣裤,只能穿羊毛织品和棉布。彝族服饰无论在质料、款式和色彩上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充分体现出了其家支等级制度的特点,尊卑贵贱,一目了然。
❺ 彝族服饰特点
彝族服饰特点分男装服饰,妇女服饰,女童服饰分别进行说明:
男装服饰
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彝族称“字尔”或“字木”。男孩在四五岁时,头前顶留一块方形的头发,成年后将其挽成一个发髻。人们视其为天神的代表。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或丝织头帕,头帕的头端多成一尖锥状,偏鉴于额前左方,彝语称为“兹提”汉语名“英雄结”。
青年人多将英雄结扎得细长而挺拔,以示勇武,而老年人往往是粗似螺髻,以表老成。彝族男子以无须为美,从年轻时起就常将胡须拔去。男婴左耳穿孔,稍长即戴耳环。
妇女服饰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挑有图案花纹。领口周围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有的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缠绕,形状各异颇具匠心。圣乍地区的兔毛背心又别具一格,即在青底彩花的坎肩袖笼底边镶上一圈雪白的兔毛,华美富丽。
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青年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色相间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间为主。
女童服饰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❻ 我国少数民族彝族,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彝 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寒暑不易。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年龄,性别分为男装,女童,妇女等不同的类型。 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挑花刺绣也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 服装的花纹、花边,它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图,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图。彝族的服饰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仰慕之情,人从自然中得到需要的东西,也就应该感恩于自然。同时,那些鲜艳的色彩也表现出彝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和他们豪迈奔放的性格特点。这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
❼ 彝族服饰有什么特点彝族的风俗有什么特点
彝族传统的民族服装形式很多,各地不同。比较常见的如凉山、黔西一带,男子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枯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裤长裤。头顶留而是三寸头发一小块,称为"子尔"(汉称"天菩萨"),裹以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以示英武。男子以无须为美,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丝线流苏。女子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群缘镶以多层色布。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形如斗篷,下端缀以长穗,长可及膝,用羊毛线织成多为黑色。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夜间可作被盖
❽ 彝族头饰
大小凉山的彝族妇女,喜戴一种类似瓦盖的长方形绣花包头,包头前端遮住额头,好似帽檐。未婚成年少女梳一条发辫,将发辫盘于“瓦盖”之上;成年妇女则梳两条发辫,在脑后交叉向前盘于头顶。有的地方青年妇女戴一种用红、绿丝绸做成的“遮包花”。“遮包花”上如果插上3支盛开的鲜花便是结婚的标志。也有的地方用黑布做成梯形帽包头,生过孩子后就戴“罗高帽”。
滇中、滇南一带的彝族少女,喜戴一种色泽鲜艳的“鸡冠帽”。“鸡冠帽”所用银泡多达千余颗。雄鸡是这一带彝族人崇拜的神物,银泡则代表星星、月亮,象征着光明和幸福。
云南石林一带居住着彝族支系撒尼族。该族姑娘精心绣制的包头绚丽如彩虹,这包头据说象征着撒尼姑娘坚贞不渝的爱情。相传古时一对男女青年的爱情遭到土司的破坏:青年猎手阿赛被害死后投入火中,姑娘木斯达玛亦纵身跃入火中殉情。人们欲拉住姑娘,只扯下她的两只衣角。此时,火堆上忽然升起两朵彩云,升腾聚汇在一起后,变成复仇的乌云、雷电,将土司及走狗淹死在洪水之中。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人们就叫它“赛木斯达玛”,以纪念忠贞的木斯达玛姑娘。撒尼姑娘的包头,也就仿照这道彩虹绣制。包头上面还要缝上两个绣花的小三角,象征着忠贞的木斯达玛姑娘被扯下的衣角。这,也是撒尼姑娘未婚的标志。
彝族姑娘的头饰,即取自于撒尼姑娘的装束。用大量镂空的圆、点、几何纹来表现彝族包头图案的丰富性,衬托出撒尼姑娘的心灵手巧。作品还借鉴了流传甚广的美丽的“阿诗玛”头影,使之具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❾ 彝族人帽子上面的像牛角似的是做什么用的
英雄结,传统的彝族头饰,长期的服饰历史发展而来,有勇敢之意,区别于女性头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将其命名为‘英雄结’。
用长约三尺的青布或蓝布缠头,缠时必缠一根成锥形的缠束立于前方,被称作“英雄结”。用来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气概,据说扎“英雄结”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另外身上斜挎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红丝线穿缀起来的红黄色耳珠.由于年龄不同,“英雄结”之缠状也有所区别。
年轻人“英雄结”又细又长,直竖于左前方,以示年轻人生机;老年人“英雄结”偏短,昂立于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从其头饰形状来看,就很象一只翱翔于天空的大雄鹰。
彝族成年女子,头戴叠帕,身穿高领窄袖紧身斜扣短衣,主要特征在下身的百褶裙子上。彝女裙子以棉布或者纱布缝制,三节合成,中间用红、黄色或花色,上下两节用素色(黑色),下节缝作若干褶纹,一拖到底,俗称“百褶裙”,走路或跳舞时,“百褶裙”彩色褶纹撒开,就象孔雀开屏,因此彝族女子有象孔雀之说。
(9)彝族男子帽子特点扩展阅读:
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著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贵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许多关于“濮变彝”的记载。同时,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区,又分布着彝语支的其他许多部落。因此,彝族在历史上的名称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