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天大地大人家剧情介绍
【原始剧情:】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进驻松花江畔的小镇,大肆清乡并屯、推行奴化教育。镇上的风云人物冯中岳、马万海率众进山,藏身于驻马岭。冯中岳、马万海虽然不敢公然与日军为敌,却也用尽方法与驻守的日军头领尾崎斗志斗勇,不断出奇招整治尾崎,打击日军的气焰。随后,在义勇军贺司令的感召下,冯、马两人率部加入东北抗联,协助主力部队炸毁军马场、阻截日军物资,大显抗日期间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团结。狡猾残忍的尾崎始终都没有停止追捕冯、马二人,在每次遭受两人的重创之后,便对中国百姓采取更加严酷的暴行。冯中岳、马万海虽然多次落入尾崎手中都巧妙逃脱,但两人一生挚爱的女人黑葡萄却为战胜尾崎献出了生命。最后,冯、马二人联手将尾崎彻底打垮,策马消失在白山黑水之间。
【故事大纲:】
一九二五年,东北战乱刚停,松花江畔的风铃镇地处白山黑水的深处,七行八作、三教九流人等十分复杂。
风铃镇马家和冯家世代结怨。两家的老爷子都已时日无多,冯爷想在自己临终之前,给痴傻的儿子冯驴子娶媳妇。
冯驴子对镇上教书的周先生的女儿黑葡萄情有独钟,但周先生偏将黑葡萄许配给了马爷的儿子马万海。
马万海医大毕业后被迫从军,接到马爷的家信,用计从奉天逃回,听说了两家的世仇,暗中勾结土匪小北风洗劫冯家,冯家败落。
不久,冯爷和马爷过世,冯驴子的痴呆却好了,原来驴子为避祸一直装傻。马万海虽整垮了冯家,却也家财散尽。此后,冯、马分别收留了孤儿奔儿和孤女秋儿。奔儿和秋儿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令冯驴子和马万海这对冤家十分头痛。
日军进犯,尾崎大佐带兵进驻风铃渡,此人长相斯文,表面和气,却一来就实行残酷政策,强行奴化教育,枪杀了教书的周先生。黑葡萄为报国仇家恨上山投奔小北风。小北风手下兄弟受黑葡萄抗日影响,反推黑葡萄成为寨主。冯驴子和马万海也因尾崎所逼先后上山。
冯驴子和马万海虽不公开抗日但却在暗地里较劲儿。各种江湖手段施加在日军头领尾崎身上,让其出尽洋相。尾崎千方百计想要生擒二人,但冯驴子和马万海与尾崎斗志斗勇、高手过招,非但没有被捕,反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屡次破坏他的任务,令上司对尾崎十分不满。
冯驴子和马万海抗日义举在风铃镇传为美谈,东北抗日联军的贺司令希望将两人的势力发展成为抗联的队伍,二人心存疑虑不想加入。但又难与日军正面为敌,走投无路之下和黑葡萄一起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收编队伍。
尾崎用计将二人连同黑葡萄一起生擒,在监狱中用尽各种招术也没能使三人投降,无计可施的尾崎逼马万海枪杀冯驴子,马万海却因为之前与驴子斗气看病的时候发现驴子的心脏长在右边,而帮助驴子躲过劫难。
冯驴子虽大难不死,却身受重伤,黑葡萄和马万海冒死把冯驴子送到了哈尔滨的医院。
马万海主刀为冯驴子做手术,大夫给冯驴子换药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心脏长在右边,马万海知道这个秘密,在危机时刻救了他一命,冯驴子对马万海十分愧疚。
抗联陷入了绝境,贺司令英勇牺牲,抗联化整为零,日军对烟囱山和冯驴子、马万海的山头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奔儿在尾崎的淫威之下,当了汉奸,被深爱自己的秋儿所杀。黑葡萄被抓获,死得很有风采。
不久,尾崎在黑葡萄的坟里找到了众多失踪日军的钢盔,站在坟前狂笑不止……
尾崎终于被冯驴子和马万海折磨得精神失常,整天在军营里不男不女,疑神疑鬼,被调离部队回国,他骑着大马,走在雪野,忽然看见雪原中两匹骏马驰骋,竟然是冯驴子,马万海唱着天大地大的关东民谣……
天大地大播出时间周三(09-01) 06:02 CCTV-8 电视剧:大天大地大人家17/19
周三(09-01) 06:50 CCTV-8 电视剧:大天大地大人家18/19
周三(09-01) 07:43 CCTV-8 电视剧:大天大地大人家19/19
㈡ 汉奸历来被世人痛骂,哪一个汉奸最后得到了世人的同情
毋庸置疑,汉奸,的确是历来被世人所痛骂,没有一个汉奸,最后得到世人的同情,你这个题的问法是不成立的,竟然是汉奸?就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族是民族的败类。所以说没有得到同情的
㈢ 我国历史上一个大汉奸,到底是韩信还是中行说呢
当然是中行说
中行说(zhōngháng yuè)是西汉文帝时人,战略大师。原为宦者,被汉朝强迫作为汉匈和亲的附属品,因此对汉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单于的谋主。
中文名称
中行说
国籍
西汉(后叛投匈奴)
民族
汉族
职业
宦者、大单于顾问、谋主
主要成就
使匈奴了解汉朝内部情况,帮助匈奴
史籍文载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文帝复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爱幸之。后老上单于死,子军臣单于立,而中行说复事之。
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汉使或言曰:"匈奴俗贱老。"中行说穷汉使曰:"而汉俗屯戍从军当发者,其老亲岂有不自脱温厚肥美以赍送饮食行戍乎?"汉使曰:"然。"中行说曰:"匈奴明以战攻为事,其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美饮食壮健者,盖以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轻老也?"汉使曰:"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中行说曰:"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故其急则人习骑射,宽则人乐无事,其约束轻,易行也。君臣简易,一国之政犹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恶种姓之失也。故匈奴虽乱,必立宗种。今中国虽详不取其父兄之妻,亲属益疏则相杀,至乃易姓,皆从此类。且礼义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极,生力必屈。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令喋喋而占占,冠固何当?"自是之后,汉使欲辩论者,中行说辄曰:"汉使无多言,顾汉所输匈奴缯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为言乎?且所给备善则已;不备,苦恶,则候秋孰,以骑驰蹂而稼穑耳。"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史记卷百一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文献译文
言而有信
冒顿单于死去,他儿子稽粥当了君王,叫做老上单于。
老上稽粥单于刚刚继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让宦者燕国人中行说去当和亲翁主的附属品。中行说不愿去,汉朝强迫他这么做。中行说说:"如果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中行说到达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特别宠信他。后来,老上单于死,其子军臣单于继位,然后,中行说又效力军臣单于。
井井有条
最初,匈奴喜欢汉朝的缯絮和食物,中行说说:"匈奴的人口总数,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然而所以强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与汉人不同,不必依赖汉朝。如今单于若改变原有风俗而喜欢汉朝的衣物食品,汉朝给的东西不超过其总数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就会完全归属于汉朝了。希望把从汉朝得到的缯絮做成衣裤,穿上它在杂草棘丛中骑马奔驰,让衣裤破裂损坏,以此显示汉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袄坚固。把从汉朝得来的食物都丢掉,以此显示它们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制品方便味美。"
于是,中行说教单于身边的人们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傲慢对汉
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牍上,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及写上所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中行说就让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牍写信送给汉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长加宽加大,把开头语说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再写上所送东西和要说的话语。
(一个国家在外交中的地位是和本国国力分不开的,匈奴之所以能这样傲慢,是因为这时匈奴的国力还强盛,汉朝还未从秦末战乱中恢复过来。)
战略大师
中行说观察入微,汉朝使者中有人说:"匈奴风俗轻视老年人。"中行说诘难汉朝使者说:"汉朝风俗,凡有当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将要出发的,他们的老年父母难道有不省下来暖和的衣物和肥美食品,把它们送给出行者吃穿的吗?"汉朝使者说:"是这样。"中行说说:"匈奴人都明确战争是重要的事,那些年老体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那些肥美的食品给壮健的人吃喝,这是为了保卫自己,这样,父亲儿子才能长久地相互保护,怎么可以说匈奴人轻视老年人呢?"
汉朝使者说:"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个毡房睡觉。父亲死后,儿子竟以后母做妻子。兄弟死后,活着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没有帽子和衣带等服饰,缺少朝廷礼节。"中行说说:"匈奴的风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们的乳汁,用它们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随着时序的推移而转换地点。所以他们在急迫之时,就人人练习骑马射箭的本领,在形势宽松的时候,人们都欢乐无事,他们受到的约束很少,容易做到。君臣关系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是惧怕种族的消失。所以匈奴虽然伦常混乱,但却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孙。如今中国人虽然佯装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这类缘故造成的。况且礼义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间产生怨恨,而且极力修造宫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尽。努力耕田种桑而求得衣食满足,修筑城郭以保卫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时不去练习攻战本领,在宽松时却又被劳作搞得很疲惫。唉!生活在土石房屋里的汉人啊,姑且不要多说话,喋喋不休,窃窃私语,戴上帽子,难道还有什么了不起吗?"
(从这点可以看出,这时的汉朝对匈奴其实了解并不深,可以说是用中国的眼光去套用匈奴。而太史公司马迁能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秉笔直书,而不是歪曲或妖魔化,实是难能可贵。)
自此之后,汉朝使者有想辩论的,中行说就说:"汉朝使者不要多说话,只想着汉朝输送给匈奴的缯絮米蘖,一定要使其数量足,质量好就行了,何必要说话呢!而且供给匈奴的东西一定要齐全美好,如果不齐全,粗劣,那么等到庄稼成熟时,匈奴就要骑着马奔驰践踏你们成熟待收的庄稼。"中行说日夜教导单于等待有利的进攻时机和地点。
㈣ 总有一些脑残伪爱国的人装爱国,我实话实说就是汉奸,乱给人扣汉奸的帽子以为这样就是很爱国,
就是一帮义和团,靠这些发泄不满,还有就是爱国夺旗,把别人搞下去,自己好得利益,这帮人最无耻。就是义和团。
㈤ “汉奸”是一顶帽子还是一项罪名
汉奸,是一顶帽子。谁都可以给谁戴上。一但被戴上,就揭不下来啦。就这样,相互扣了近千年。所以,就多了去了。
㈥ 什么人叫做汉奸
我只能回答汉奸这个问题
所谓汉奸 没有绝对的答案 不要看网上的或者一般常规的解释 所谓汉奸 在我看来 一言以蔽之 是胜利者给失败者扣得帽子 纵观中国历史 在中国遭侵略的过程中 那些投靠敌方给敌方通风报信的 如果敌方被击败赶出中国 那么我们就叫这些人为汉奸 如果敌方胜利了占领了中国 那么这些人就成了功臣 看看蒙元满清就知道了 按照常规理解 那么曹雪芹刘墉纪晓岚都是汉奸 但是满清胜利了 结果他们就成了功臣 如果日本胜利了 我们也不会给汪精卫扣上汉奸帽子 所以 中国几千年来改朝换代频繁 无所谓汉奸不汉奸 看金庸的鹿鼎记 就隐隐传达出这个思想 要分清亡国跟亡天下的区别 顾炎武先生说:“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你觉得现在我们是什么情况呢?
以上是个人见解 欢迎指正!
㈦ 我就不明白,怎么某些人老喜欢给别人扣帽子
这个更多的就是一种人性的行为而已,所以具体问题你也不要去想的太多了,因为对我们来说如果你总是让自己想的太多,或许就会有点难受,我们要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去多了解自己,过多的问题也不要去在乎就可以了
㈧ 为什么有一些人总喜欢给别人扣帽子呢 对三峡工程所谓能挡“万年一遇洪水”表示质疑,就被扣上“美分”
你这一质疑不要紧,大家都来学怎么办?质疑一个事情不要紧,事事都质疑怎么办?所以为了防微杜渐,不好意思,美分的帽子你是戴定了。当然别不服气,这是最轻的处罚吧
㈨ “马万海,冯驴子”的那个电视剧叫啥名啊
创关东(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