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的友好国巴基斯坦风土人情手抄报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国旗纵向的四分之一为白色,四分之三为绿色。绿色中央有一弯白色月亮,弯月围绕一个白色的五角星。国歌叫做《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歌》。国花是茉莉花。国土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人口约1.49亿。英语为官方语言,乌尔都语为国语。首都是伊斯兰堡。地理位置在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部与印度接壤,西部与阿富汗和伊朗为邻。
1.相见礼仪
巴基斯坦是属于伊斯兰教国家,人们见面后除相互问好、握手或拥抱之外,还要说一声“真主保佑你”或“真主赐你平安”等祝福的话语。巴基斯坦人的摇头和点头是与我们的摇头和点头的含义正好相反,他们见面后要彬彬有礼地摇头,是表示赞赏、肯定的意思。如果碰到点头就是否定的意思。来客献茶是他们经常的礼遇,客人一到,便是一杯奶茶,几块点心。当然,有的是属于高档次的,还有水果及其他民族风味食品。他们还有给客人送花环、往客人来临的路上撒花瓣的风俗和礼节。
普什图人非常热情好客,见到客人后,用一只手与客人握手,而另一只手伸到客人胸部抚摩一会儿,表示友好。如果要在他们那里借宿,他们会热情接待,三天内不会询问客人的身份与来意。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两点是:一是男性间的拥抱礼要先把头靠左边拥抱一次,再靠右边拥抱一次,最后又向左边拥抱一次才算结束,不能马虎。女性间拥抱礼是先拥抱,稍停后吻客人的两颊和额头,然后再拥抱再吻,如此三遍,不得马虎。二是巴基斯坦人最爱用红茶加糖来招待客人。
巴基斯坦人相互见面时的称呼,不仅要表示出尊敬,而且还要表示出亲切,甚至亲昵,所以不直呼其名,而在称谓后加“将”或“王其”。见到老年人时,就要更加表示出崇敬的样子和称谓来。巴基斯坦的妇女不允许家属以外的男人见到她,一般情况下,社交场合里妇女不露面。如果女人额上或发际间有小红点,多半是表示已经结婚。妇女不能与男子握手。
巴基斯坦有97%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相互间表示友好时,就用“色俩目”互祝问候,要郑重其事,不能在沐浴时和厕所里使用,也不能在诵经时和礼拜时使用。一般要求年少者先说于年长者,站立者先说于坐者,男子先说于女子……听到有人祝福时,必须认真恭谨地作答。
巴基斯坦人相见后施行的拿手礼也是比较特别的,这是在男性穆斯林教徒间施行的礼仪,方法是双方单腿成弓形状,双手相握,右手的拇指要交叉在里面,左手要辅握在外面,两人右肩紧靠在一起,同时口里诵念经文或相互祝福。
2.仪态礼仪
巴基斯坦人几乎全民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很讲究卫生,很爱干净,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所以.仪容仪表要注意干净、整齐、干练、洒脱,不要拖泥带水。特别要注意与异性的交往,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地躲避开与女性接触。
3.服饰礼仪
巴基斯坦的男人在正式场合多为传统西服,喜欢戴帽子。在非正式场合,男人多为休闲服。最特别的是妇女.传统中要求妇女的脸不能露在外面,更不能让男人看见,所以.他们必须戴上“盖头”和“面纱”。盖头其实就是一顶帽子,不过很大,能把头发、耳朵、脖子包裹住。再戴上面纱,从头顶到两肩处全部遮住,两只眼睛只能从面纱孔中向外看东西。据说,虽然戴面纱,但她们看外界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妨碍,而是别人看不见她们的真面目。外人绝对不能动妇女的盖头和面纱,否则,就是大大的失礼。
4.饮食礼仪
巴基斯坦人很注意干净卫生,受到点滴污染的东西绝对不能入口。他们不吃驴、骡、马、狗肉和虎、狼、豹、鹰、蛇等猛禽的肉食。他们对任何死动物的肉和血严禁食用,特别是不能吃猪肉。他们要求宰杀食用牛羊等动物时,要诵念安拉真主的名字数遍,否则,这些肉类也是不能食用的。他们视饮酒为失礼,喜欢喝茶,提倡以茶代酒。以红茶为最多,先煮茶,再把茶叶捞出,放奶和糖,其实这就是奶糖茶了,全民喜饮。早餐也是一杯奶糖茶,若干点心。机关工厂的干部、工人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刻钟的饮茶时间,这是法定的,任何人不能违背。很多机关或单位都设有茶房,有专人把奶糖茶煮好供职工饮用。冰水也是巴基斯坦人很喜欢饮用的,有不少家庭备冰水,供家人饮用,每顿吃饭时必有冰水,国宴也不例外,先要给每位宾客献上一杯冰水。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的蔬菜有西红柿、茄子、菜花、青椒、卷心菜、胡萝卜等。烹饪时爱放香油、黄油、胡椒、咖喱、辣酱等,其方法有煎、炒、烩、涮、油泡等。他们最喜欢吃的煎牛扒、咖喱鸡、炒羊肉丝、菊花鱼、涮羊肉、辣子牛肉丝、烧羊肉、烩鱼肚、香麻鱼脯、油泡虾丸等。
巴基斯坦人每年有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等到天黑以后才能吃饭喝茶,这个月叫“斋月”。相传是希吉拉历的9月,安拉真主把《古兰经》传给穆罕默德,故此月为最神圣、最好的一个月,为了纪念而白天戒食,缩短工作时间。
5.婚丧喜庆礼仪
巴基斯坦人的婚姻是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不许相见。公共场所一般都没有男女成双的,高等院校里也是男女分开的。他们提倡近亲结婚,不仅有姑表兄妹间的婚姻,而且还有堂兄妹间的婚姻,有的地方甚至规定,有姑娘必须嫁给堂兄弟,据说是为了财产继承问题。这种落后的观念影响其人口素质。
举行婚礼时男方用彩车把新娘接到自己家里,准备两个大厅或房子,一个是女宾客的,一个是男宾客的,新郎在男宾客厅里招待男客人,新娘在女宾客厅里招待女客人,有乐队伴奏,直到深夜。一个男子可以娶4个妻子,妇女不工作,靠男人养活,有钱人家妻室居多,无钱人家一夫一妻足矣。
巴基斯坦的有些地方,一些年轻美貌的女子如果看上哪个意中人时,就把纱丽披卷到腰中,向男子暗示,自己没有配偶,欢迎向她求爱。男人娶妻必须给女方很多礼品,这些礼品要在婚礼上逐一宣布和展示。女儿出嫁后的几天内,女方家人要举行喜筵,来宴请乡亲好友。
伊斯兰教的男教徒可以娶犹太教、基督教的女子为妻,而其女性一般只能嫁给本教徒,严禁嫁给其他教徒。
巴基斯坦人葬礼很复杂,人死后先要洗净身体,再用新的洁白布包裹,然后放在一个木头做的形似棺榔的箱子里抬到清真寺,祭司祈祷后再抬到墓地。在墓地还有祭司祈祷,亲友家人都在场,一齐祈祷。最后往死者身上撒土,面朝麦加然后埋葬。他们反对火葬,不准解剖尸体。他们把人死认为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临终时要口念安拉,还要说些信奉的话语,如安拉是唯一真主等。
6.旅游礼仪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是最年轻的都城之一,建成于1961年,所以能把现代文明与伊斯兰的传统结合,使整个城市整齐美丽。特别是费萨尔大清真寺,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材料建成,游人可以上到58米高度,内有电梯,礼拜大殿可容纳万人,四周的广场可容纳20多万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再如拉合尔,是闻名世界的花园城市,是莫卧尔王朝灿烂文明的聚集地,所以,名胜古迹很多。位于印度河上游平原,著名的皇家古城堡、巴德夏希清真寺、夏利玛公园都是游客云集之地。古城堡中的画廊为稀世珍宝,建筑也很奇特,尤以镜宫是天下奇观,神话世界是旅游者必去的景点。还有白沙瓦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有古城遗址、佛教遗址、佛寺群建筑。山泉是16世纪建造的清真寺,我国的晋朝高僧法显、唐朝高僧玄奘、北魏使者宋云都到过此地。此外,莫亨朱达罗考古遗址、塔西克拉考古遗址、塔塔、果德迪吉、济亚拉特、莫恩焦德罗古城遗址、穆里山、齐拉斯石刻都是旅游者众多的地方。到巴基斯坦去旅游时,除了遵守他们的有关法规之外,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习惯。
7.主要习俗
巴基斯坦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有严格的宗教法规,每天5次祈祷,第一次天亮之前,第二次在晌午时,第三次在午后约三四点钟时,第四次在太阳落山时,第五次在夜里睡觉前。祈祷时要面向麦加的方向。清真寺遍布城乡,每到祈祷时,清真寺里播放《古兰经》,到处可以看到穆斯林教徒跟着颂读。有些会议和集体活动开始前要颂读《古兰经》。妇女的清规戒律更多,无重要事情不许出门。如果有重要事情必须出门,就要戴上面罩,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撩开面罩,如果有特殊情况也要避开男人的视线。学校也实行男女分开,很少合校的,合校的要求女生把脸罩起来。
巴基斯坦9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要做到“六信仰,五功课”。宗教意识很强,处处都表现得十分明显。要进入清真寺时,要求衣冠整洁,禁穿短裤、短裙,不准抽烟,更不准大声喧闹、唱歌跳舞,也禁止说污言秽语,以肃穆谨慎为好。
巴基斯坦的习俗中还有肉孜节,也称开斋节,教徒会礼,宣讲教义,互祝吉庆,有的还举行结婚仪式。古尔邦节也很盛大,会礼、宰牲、庆祝形式多样,一共三天。圣纪节是纪念穆罕默德诞辰和逝世日,相传是同一天,所以,纪念活动很隆重。每个星期五中午为主麻礼,进行诵经、礼拜、讲解教义等。
8.商务礼仪
巴基斯坦的商务活动都是较高层次的官员参与,所以,要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否则他们会认为你是没有教养的人,可以轻视你。与他们进行商务活动不能用电话,只能亲自拜访,当面交谈。参加商务活动要准时,一般不准女士出面,交谈中不能涉及触犯教义的言辞和事件。注意随时记录,重视文字证据,合同要用英文和当地文字写成。要讲信誉,达成的交易不可轻易废除。
9.主要禁忌
在巴基斯坦严格禁止男女于公共场所亲吻或施行拥抱礼,违者罚款或坐牢一周。女子在公共场所不许外人拍照,不许眼光乱转。普什图族女性不准随意出门,在公共场所不许摘去“蒙头巾”,也忌讳与丈夫交谈,更不许与外人交谈,还不许看电影、电视。
在巴基斯坦参观寺庙时要脱鞋,不许抽烟和大声说话。不喜欢黑色。忌讳给人送手帕。忌吃猪肉、死动物的肉和血,也不吃肉食动物。谁家里死过小孩,其妇女被视为不吉利,不能见人。家里生了小孩后7天里不让外人上门。任何时候不许任何人拍打客人的后背。
B. 戴红帽子的军人是什么军人
你说的红色蓓蕾帽子吗?现在中国军人已经没有这种颜色的蓓蕾帽子了。过去有一段时间,武警女兵曾经戴过红色蓓蕾帽,后来取消了。某年大阅兵期间,女民兵方阵戴过红色蓓蕾帽子,那只是临时的表演服装。舞台上也有一些为了舞台效果而给某些女兵舞蹈戴上了红色蓓蕾帽,但在现实中目前中国军人没有红色的帽子作为正式的军装。某些国家的军队有红色的军帽。
C. 140万军队形同虚设,为何军队庞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曾经是一个整体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现在已经成为水火不容的世仇。占领了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人口超过11亿,武装力量更是超过140万,但是巴基斯坦,不管是国土面积,人口,还是军事力量都远不及印度,丝毫没有退缩,不但与印度不相上下,而且在许多方面对印度形成了压制。
与印度相比,这是“打邻居”的好手,美国在精神上的支持多于行动,俄罗斯看中印度手里的“卢比”,而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好朋友”,更多的是“酒肉兄弟”。那决定了即使有“消灭”巴基斯坦的心,它也不会挑战世界的力量!因此,每一次印巴冲突的结果都是点到为止!
D. 巴基斯坦 特产
1. 巴基斯坦盛产海蓝宝石、托帕石、红宝石、祖母绿、碧玺、橄榄石等多种石头,遗憾加工技术一般,而珠宝成品则多充满南亚艳丽风情。
2. 皮革制品,最有趣的是凉鞋,鞋尖长而反翘,镶金镂银,买回家当拖鞋穿。
3.巴基斯坦人注重衣着得体,到巴基斯坦朋友家作客要服饰整洁,男性要长衫、长裤,即使天气再热,也最好穿西服,系亡领带,女性不要穿裙子。
这里有两种传统服装最为流行:一种叫"卡帕斯蒂科",即一件长及小腿的圆式高领白色长衫,外穿一件有装饰图案的袖子宽松的紧身外套,头顶一块镶着花边的帕子;
另一种是黑色天鹅绒的长袖夹克,配一条丝绸或棉布长裙。男子大都爱"萝卜"式黑裤,裤子塞进黑色长统靴里。在参加舞会和音乐晚会时,人们一般都要穿深色西服或晚礼服,有时也穿夹克衫。
4. 天然水晶岩盐,可以制作成水晶盐灯有净化空气缓解压力助睡眠的效果。
5.黑核桃,这是巴基斯坦国特产,生长在巴基斯坦西部地区迪尔附近非常稀有,目前就剩下3–5棵树能够结出成熟的果树,所以显得更加珍贵。市面上根本见不到黑核桃手串或是念珠,其原因就是稀少和不可多得性,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6.松子,和国内的松子比,巴基斯坦松子的特点就是粒大、皮薄,味道香甜,非常容易剥。只是和当地制作有关,相貌有点丑陋,有点容易脏手。不过近年也有抛光处理的,看上去要好看多了,如果经过那里,不妨买点当地松子尝尝。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乌尔都语: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巴基斯坦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省。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巴基斯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和英联邦成员国。
网络-巴基斯坦特产
E. 各国见面礼节
美国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加拿大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由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讲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再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法国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德国
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第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第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第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你”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波兰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俄罗斯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小姐”、“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于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后。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小姐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墨西哥
在墨西哥熟人见面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拥抱礼与亲吻礼。在上流社会中,男士们往往还会温文而雅地向女士们行吻手礼。通常,他们最惯于使用的称呼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小姐”或“夫人”之类的尊称。前去赴约时,墨西哥人一般都不习惯于准时到达约会地点。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的露面总要比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晚上一刻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待人的礼貌。
阿根廷
阿根廷人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礼仪与欧美其他国家大体上是一致的,并以受西班牙影响为最。阿根廷人大都信奉天主教,所以一些宗教礼仪也经常见诸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在交际中,普遍采取握手礼。在与交往对象相见时,阿根廷人认为与对方握手的次数是多多易善。在交际场合,对阿根廷人一般均可以“先生”“小姐”或“夫人” 相称。
巴西
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其一,握拳礼。其二,贴面礼。其三,沐浴礼。
埃及
握手礼——禁忌是不要用左手
拥抱礼——力度适中
亲吻礼——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分为:
吻面礼,一般用于亲友之间,尤其是女性之间。
吻手礼,向尊长表示谢意或是向恩人致谢时使用。
飞吻礼,多见于情侣之间。
南亚摇头礼
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人们相互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敬礼俗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
阿富汗
阿富汗人严守伊斯兰教规,十分注重礼节礼貌,见面礼为伊斯兰传统:用右手按住胸口,频频点头,并说:“安技嘎利贡”(意为“愿真主保佑您”),以示尊敬对方。
阿富汗人和其他伊斯兰国家人民一样,多认为白色是泛阿拉伯颜色,象征自由与和平,绿色象征大自然,白色黑色象征伊斯兰教。阿富汗国旗中央写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就是安拉的使者。
阿富汗人对伊斯兰教十分虔诚,在饮食习惯方面受伊斯兰教影响极深。普通阿富汗人日常以烤饼和蔬菜为主,主食为面食玉米面饼,口味较重,不怕油腻,食量较大,喜爱焖、煮、烤、炸烹制的菜肴。
阿富汗人好客,待客诚恳、热情,不管是否伊斯兰教徒,一视同仁。肉食品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肉,不吃海味和鱼虾之类。全羊款待贵宾为甚高的礼仪。
阿富汗人进餐时用右手抓饭。当地用果汁制成的“雪耳碧”被视为最上等的饮料。
阿富汗人喜喝茶,当地最好的茶为“无籽葡萄茶”。喜爱水果。遵循《古兰经》训戒不喝酒。
巴基斯坦人见面通常要先说一句“真主保佑”,社交活动中所行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巴基斯坦人与故旧久别重逢拥抱对方时,先将头靠左边拥抱一次,接着再向右边拥抱一次,最后还要再向左边拥抱一次。巴基斯坦妇女与亲属见面时,除行拥抱礼以外,还要互吻对方的面颊和额头。巴基斯坦穆斯林还会向熟人或来客行“按胸礼”:向对方躬身点头,口颂“真主保佑”并用右手按住左胸,以此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人有用花环欢迎嘉宾的习俗。巴基斯坦的国花是茉莉花,原产于巴基斯坦,全国广为种植,也是交往中的最佳礼品。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人喜爱绿色、金色、银色和其它艳色,喜爱穆斯林象征吉祥幸运的新月和星星。新月和星是该国国旗图案主体。
主食是面食和大米,如粗面烙饼和抓饭。副食主要为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豆制品。烹调以煮、炸为主,有生食蔬菜之习。口味偏甜、辣,不喜过咸。
巴基斯坦人平日爱喝奶茶、牛奶和酸奶。在进餐往往以冰水佐餐。巴基斯坦人用餐时喜欢用右手抓取食物。正规宴请则使用刀叉。
巴基斯坦人饮食禁忌为不吃猪肉、自死亡物、动物的血和非按教规宰杀之物,不吃母鸡、甲鱼、螃蟹、海狗、禾花雀,不吃鱼肚和海参。不饮用酒和含有酒精的一切饮料。
巴基斯坦人认为黑色象征着消极。“13”和“420”代表灾难与厄运。巴基斯坦人往往星期五不办公。不欢迎的礼品有酒、猪皮或猪鬃制品、带有女性图片的书刊和雕塑,等
不丹族和尼泊尔族均属于喜玛拉亚山地民族,具有谦和温顺的民族性格,其风俗和礼仪与我国藏族相近,主要礼仪有:献哈达,磕头,馈赠,鞠躬以及敬酒敬茶。
不丹
不丹农村民间不少地方女子的地位高于男子。按照不丹民俗,婚后男方必须入赘女方家,由女儿照顾父母,因此,女儿继承大部分财产。不丹有些村落,只要经丈夫同意,妻子甚至有同时再嫁他人的自由。
不丹人以大米、玉米、荞麦为主食,喜吃酥油、糌粑、辣椒。不丹烹调异常辛辣,以辣椒为蔬菜,而非调料,任何菜肴均都加入大量干辣椒,喜欢生辣椒凉拌做沙拉。
不丹人也吃饺子。
不丹农村还保有淳朴好客传统:客人来访则全家人携酒到村口为客人洗尘,备米饭、炖肉款待。宴请客人时,主妇要站立一旁,为客人斟酒,客人离别时主家要执酒送到村外。
不丹不论男女或各阶层僧俗,几乎人人吃槟榔。
朝鲜
朝鲜人在公共场合非常注重礼仪。与外人相见行鞠躬礼,并且同时问候对方“您好!”在行礼时,通常不准头戴帽子,手提物品。在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礼,晚辈、下属要先向长辈、上级施礼。对方也必须鞠躬还礼。
朝鲜人有着尊老、敬老的良好传统。在朝鲜民间,晚辈在拜见长辈时,有时要行跪拜礼。
在日常交往中,朝鲜人习惯称乎职务、职称。 “金”、“李”、“朴”、“崔”、“郑”合称“朝鲜五大姓”。
朝鲜人日常活动一般都穿西装。在节日和喜庆之时,他们则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妇女通常都穿短袄、长裙。男子的民族服装有袄、裤、坎肩、长袍,等等。历史上朝鲜人所穿的民族服装一向以白色为主。故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也因此被人称作“白衣之国”。
朝鲜主食是米面,其中米饭、打糕、冷面、饺子汤最受欢迎,是待客时的上佳之选。朝鲜菜肴大多偏辣、偏酸。烹调忌油腻,不放糖、花椒等佐料,名声最大的朝鲜菜有泡菜、烤牛肉、人参鸡,等等。朝鲜人大都爱吃狗肉。
朝鲜人一般都爱喝酒,日常饮料则为凉白开水或清茶。朝鲜人主要的饮食禁忌是,不吃鸭子、羊肉或肥猪肉。朝鲜人的餐具讲究冬用铜碗,夏用瓷碗。用餐的时候,讲究尊老的朝鲜人,一定要先给长辈盛饭,长辈先动筷子。
朝鲜人对金达莱花(即杜鹃花)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是其民族的化身,并且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因此将她作为国花。对于木槿花,朝鲜人也极为昵爱,认为她象征着坚毅不屈。因此,也有人说朝鲜的国花是木槿花。朝鲜人最欣赏的动物,是熊和虎。前者,被视为其民族的祖先。后者,在民间则被当作山神。过去,朝鲜人普遍崇拜太阳神,认为白色代表阳光,所以他们对白色厚爱。
朝鲜人很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类似,被视为只会预示着厄运。
朝鲜人递接东西以用双手为佳。在他人面前,不得吐痰、擤鼻涕、掏耳朵
菲律宾
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大方,善于交际。会面礼节是握手。对长辈是极其尊重,晚辈对长辈要恭恭敬敬地欠身鞠躬,有的则会上前轻吻对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轻姑娘见到长辈时,往往会上前轻吻对方的两颊为礼。由于天气炎热,菲律宾的穆斯林有时在室外不戴帽子,相互见面往往会行“摸手礼”。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致意时,必须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头部,以示敬重。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菲律宾的上流社会中,“女士优先”十分流行。在乡村妇女的地位依旧很低
菲律宾人非常好客。欢迎嘉宾通常会敬献茉莉花编成的花环。
由于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菲律宾人的姓名大都是西班牙式的。
菲律宾人主食以米饭为主,副食为肉、蛋、禽、海鲜、蔬菜等等,菲律宾烹调趋向于清淡。但用餐时,绝大多数却惯于在菜肴里多放调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调味品。
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宾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爱喝啤酒。不少爱嚼甘蔗、槟榔,伊戈罗人平时还喜欢咀嚼烟叶。
许多菲律宾人习惯用叉和匙并用进食,上流社会流行刀叉进餐。广大乡村依旧习惯右手抓食食物。
在宴请活动中邀请方务必要多次进行邀请,以示诚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为客人上菜时,客人务必表示谦让,客人不要在主人落座前就座。
韩国
在正式交际场合,韩国人一般都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礼节。韩国妇女一般不与男子握手,而往往代之以鞠躬或者点头致意。韩国人在不少场合有时也同时采用先鞠躬、后握手的方式;同他人告别时,若对方是有地位、身份的人,韩国人往往要多次行礼达三五次之多。个别的韩国人甚至讲一句话道别,行一次礼。
在一般情况下,韩国人在称呼他人时爱用尊称和敬语,称呼对方头衔。
韩国人非常讲究预先约定,遵守时间,并且十分重视名片的使用。国饮食以辣、酸为主要特点。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他们爱吃的菜肴,则主要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韩国菜的品种并不太多,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比较清淡。
韩国饮料较多。韩国的男子通常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韩国妇女则多不饮酒。韩国人通常不喝稀粥清汤,认定只有穷人才会如此。韩国人一般都不吃过腻、过油、过甜的东西,并且不吃鸭子、羊肉和肥猪肉。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人极其重视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信条是:“对长者要尊敬,对幼小要扶持,对友人要忠诚。”常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其一,握手礼。其二,亲吻礼。它一般使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其三,是注目礼。它是夫妻之间在大庭广众之前所采用的见面礼节。其四,是屈膝礼。哈萨克妇女面对对方,欠身屈膝。其五,是抚胸礼。遇到尊长或接待来宾时,哈萨克人的传统礼节,是右手按胸,躬身约30度左右施礼。
哈萨克人有两个独特礼节:第一,哈萨克人在与别人见面或者交谈时,大都忌讳脱去帽子。被有人戏称为“戴帽礼”;第二,哈萨克人在问候别人之时,一般都是首先问候对方“牲畜平安”,接下来才会问候对方“全家平安”。
哈萨克人以肉食为主,面食为辅,主要是羊肉,兼以牛肉。也吃马肉、驼肉及各种乳制品,“馕”,喜食抓饭与面条。蔬菜品种不多,其中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葱头、卷心菜,等等。在制作菜肴时,他们口味较重,偏好甜、辣、酸,爱用胡椒和番茄酱。
哈萨克、乌兹别克族作为穆斯林,忌食猪肉、自死之物、动物的血以及未诵安拉之名宰杀之物。一般都禁饮酒。
俄罗斯族通常不吃海参、海蛰、乌贼和木耳,有的不吃虾和鸡蛋。不禁酒,也不禁食猪肉。平日以面包为主。
哈萨克人设宴一般都讲究上羊肉,用羊头招待客人。牛奶等奶制品为上佳饮料用于待客。客人赴宴,要先从自己的盘子里取一些羊肉,请女主人品尝,以示对主人的敬重和感谢。哈萨克人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只有在很正规的社交宴请之中才使用刀叉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见面礼节。马来人的常规作法是向对方轻轻点头,以示尊重。马来人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所谓“摸手礼”。它的具体作法为:与他人相见时,一方将双手首先伸向对方,另一方则伸出自己的双手,轻轻摸一下对方伸过来的双手,随后将自己的双手收回胸前,稍举一下,同时身体前弯呈鞠躬状。
马来西亚的华人与印度人同外人见面时,则大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节。
马来人通常只有自己的名字,而没有固定的姓氏,儿子以父名为姓,父亲则又姓祖父的名字。
马来西亚的国花为扶桑花,在马来西亚叫作“班加拉亚”。
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饮食习俗禁酒,喜欢饮用椰子水、红茶、咖啡,等等。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不吃猪肉,不吃自死之物和血液。不使用一切猪制品。通常吃米饭,喜食牛肉,极爱吃咖喱牛肉饭,并且爱吃具有其民族风味的“沙爹”烤肉串。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可以吃羊肉、猪肉和家禽肉。
马来人一般十分好客,他们认为:客人在主人家里若不吃不喝,等于不尊敬主人。平常用餐时只用右手抓食食物,左手被视为“不洁之手”,禁用其取食食物或饮料。只有在十分正规的宴请中,马来西亚人才以刀叉进餐
蒙古
蒙古人极为热情好客,有时也与别人握手为礼。不过更爱采用民族见面礼:其一,是请安礼。男子单曲右膝,右臂自然下垂;女子则须双膝弯曲。其二,是躬身礼。先将双手高举过头,随后将右手捂在胸前,同时躬身,以示敬意。其三,是拥吻礼。即与行礼对象拥抱并亲吻。
蒙古人欢迎佳宾通常举行迎宾仪式:仪式之一,是献哈达;仪式之二,是敬奶茶;仪式之三,是吸鼻烟。
在蒙古民间,与他人相见时所用的问候语,往往先询问对方 “牲畜是否平安”。
蒙古人主食主要是肉类和乳制品。忌吃鱼,禁吃虾、蟹、海味,以及所谓“三鸟”内脏。
通常蒙古人食量较大。 传统佳肴有“手抓肉”、“烤全羊”、“石烤肉”、“羊背子”等等。在吃肉时,蒙古人一般用手撕而食之,或以刀子割食。吃著名的“手抓饭”时,则须以手直接进行抓食。
蒙古人主要饮料,有马奶酒和奶茶。蒙古人多能饮酒。向贵宾敬酒时,他们往往同时载歌载舞。
日本
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日本有时还一面握手一面鞠躬致敬。一般日本妇女,尤其是日本的乡村妇女,只是鞠躬。
在日本乡村民间,送别亲友往往还会向对方行跪礼或摇屐礼。妇女所行的为跪礼,即屈膝下跪,男子所行的摇屐礼,手持木屐在空中摇动。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
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忌讳高声谈笑。但是在外人面前则大都要满脸笑容。日本人认为这是礼貌。
日本饮食一般称之为和食或日本料理,可归纳为“五味”、“五色”与“五法”。“五味”为: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涩味。 “五色”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再就是黄色的广泛运用。所谓“五法”指烹饪方法:蒸、烧、煮、炸、生吃五种。
日本人的饮食禁忌为:不吃肥猪肉和猪的内脏,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吃羊肉和鸭肉。日本人非常爱喝酒,人们普遍爱好饮茶。
日本人在用餐时,有“忌八筷”之说:其一,是忌舔筷;其二,是忌迷筷,即不准拿着筷子在饭菜上晃来晃去;其三,是忌移筷,即不准夹了一种菜又夹另一种菜,;其四,是忌扭筷,即不准将筷子头反过去,吞在口里;其五,是忌插筷,即不准将筷子插在饭菜里,或是把它当作叉子,叉起饭菜吃;其六,是忌掏筷,即不准用筷子在饭菜里扒来扒去;其七,是忌跨筷,即不准把筷子跨放在碗、盘之上;其八,是忌别筷,即不准用筷子当牙签用。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人喜欢社交,乐予助入,友善谦卑。大多数人信仰佛教,相见或告别时,一般双手合十,表示敬意、欢迎或欢送。接待客人时常为客人戴上花环。
斯里兰卡受英国文化影响,保留不少英国习惯,如讲礼貌,会谈或会议之前有向客人献茶的习惯。
在农村,等级观念依然很强,
斯里兰卡人非常喜欢鲜花,特别是兰花等五彩缤纷的鲜花。斯里兰卡人喜欢大红色、白色、咖啡色、黄色、天蓝色、草绿色和黑色,而且还喜欢带有宗教和古代神话色彩的颜色和图案。乌鸦在斯里兰卡彼视为神鸟和吉祥物,因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斯里兰卡人一日三餐,相隔时间较长,早餐在6点半左左,午餐在1点钟以后,晚餐在9点钟以后。大米是斯里兰卡人的主食,爱吃带有辣味的莱肴。
斯里兰卡许多生活习惯类似印度,喜食鸡肉,菜多放咖哩、辣椒、椰子油,味道辛辣且浓烈,喜欢用面包果、芭蕉花、茄瓜等材料煮成小碟的咖哩拌饭。
民间一般习惯用手抓食进餐,米饭一般盛在盘子里或芭蕉叶上,加上各种小菜,再浇上一种豆汁或椰肉汤,用手捏合拌匀送入口中。饭桌上一般为每人准备一碗清水和一杯冷开水(在农村中往往是生水)。清水用来饭前、饭后洗手,冷开水一边吃饭一边饮用。
但上层和外交场合使用刀叉。
斯里兰卡是当今世界上的第三大茶叶生产国也是最有名的红茶加工国。斯里兰卡没有英国人在茶中加奶的习惯。
泰国
泰国人交际应酬所用最多的见面礼节,是带有浓厚佛门色彩的合十礼,并且同时问候对方“您好!”在一般情况下,行合十礼之后,即不必握手。行合十礼时,晚辈要先向长辈行礼;身份、地位低的人要先向身份、地位高的人行礼。对方随后亦应还之以合十礼,否则即为失礼。
泰国人习惯以“小姐”、“先生”等国际上流行的称呼彼此相称。在称呼对方时,为了表示友善和亲近,直接称呼其名。跟外人打交道时,泰国人颇有涵养,一贯讲究“温、良、恭、俭、让”,并且总是喜欢面含微笑,细声低语。
泰国人不喝热茶喜好冻茶。喝果汁时在其中加入少许盐末。
泰国人口味不爱过咸过甜或红烧,喜辛辣、鲜嫩。爱往菜肴中加入辣酱、鱼露或味精。用餐时多惯于围绕着低矮的圆桌跪膝而坐,以右手抓取食物享用。
新加坡
新加坡人在社交场合与他人所行的见面礼节多为握手礼。由于文化多元化,新加坡的礼仪与习俗也呈现多样化:华人习惯于拱手作揖或鞠躬;而马来人采用 “摸手礼”。新加坡人特别强调笑脸迎客,彬彬有礼。
新加坡政府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而且专门编定了《礼貌手册》。
新加坡饮食习惯往往受广东、福建、海南和上海影响。口味喜清淡,偏甜;而马来人忌食猪肉、狗肉、自死之物和动物的血,不吃贝壳类动物,不饮酒;印度人则绝对不吃牛肉。在用餐时,不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都不用刀叉、筷子,而惯于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忌用左手取食。
新加坡华人大都喜欢饮茶。
印度
印度交际应酬礼节繁多:合十礼、拥抱礼、贴面礼、摸脚礼、举手礼等。也流行握手礼。印度人迎接嘉宾往往要向对方敬献用鲜花编织而成的花环。印度人以往对等级、地位、身份极其关注。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其一,“婆罗门”,即僧侣;其二,是“刹帝利”,即名门、贵族;其三,是“吠舍”,即平民;其四,是“首陀罗”,即贱民。此外,还有 “不可接触的贱民”,叫作“哈里真”。传统的种姓制度广遭非议,但影响犹在。
印度人主食有大米及面食,烹调方式有炒、煮、烩三种,喜加入各种香料,尤其是辛辣类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别多,而且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荤食。根据教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耆那教徒则既忌杀生,又忌肉食。
印度人用餐习惯右手抓食。
F. 巴基斯坦总统宣布辞职的电视讲话里后面照片中戴帽子的人是谁
你问的那位是巴基斯坦的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uhammad Ali Jinnah)。
我以前也觉得挺纳闷的,来到巴基斯坦后看到很多他的照片,问了巴基斯坦朋友好几次才记住名字。中国人大多只知道甘地。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带领巴基斯坦独立,担任巴基斯坦的第一任总统,非常受尊敬。
在网络上搜下就有很多他的信息了。
1876年12月25日,真纳诞生在卡拉奇市一个商人的家庭。不满十八岁就在英国取得了律师资格。两年后,他回到印度,不久便成了孟买地区颇负声望的律师。一八九六年,他开始从事政治活动,参加了印国大党。一九一三年加入全印度穆斯林联盟。一九二一年因政见分歧与国大党决裂。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新的高涨。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宗教、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九千万穆斯林民族要求建立独立国家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真纳积极投入这一斗争。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全印穆斯林联盟成为印度穆斯林中影响最大的政治组织。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全印穆斯林联盟在真纳的主持下,在拉合尔举行会议,通过了历史性的《巴基斯坦决议》。同年三月二十三日,真纳在来自印度各地的十万穆斯林集会上宣布,“在印度的西北部和东部(现为孟加拉国)这两个穆斯林民族占多数的地区应当成立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巴基斯坦的国庆日。
为了建立巴基斯坦,以真纳为首的全印穆斯林联盟一方面要和企图继续维持其统治的殖民主义者斗争,另一方面还要排解印度和穆斯林两大民族之间的某些纷争,消除穆斯林族内部的一些意见分歧。任务是非常复杂而艰巨的。这时,真纳不顾年迈体衰,走遍印度各地,把穆斯林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正如真纳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巴基斯坦的建立。 ”在印度和穆斯林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英国的殖民统治终于崩溃了。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四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真纳担任巴基斯坦的第一任总统。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一日,真纳因为积劳成疾而逝世。
G. 巴基斯坦风俗习惯
巴基斯坦属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外国人要遵守穆斯林国家的风俗。女士上街不要穿过透过露的服装,不要穿短裙,最好有男士陪同。尽量不接触女性身体,对蒙面女士不要盯着看。男士不得进入女性卧室,不与女士握手,女士如先出手欲与男士握手,可握手。
清真寺内不要大声说笑。伊斯兰国家禁酒,在公共场合绝对不能饮酒。禁忌与猪有关的图画和食品,如逢穆斯林斋月,白天进水进食、抽烟尽量避开人群。
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有每年的朝觐、每天五次祈祷、每年的《古兰经》朗诵比赛等。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巴基斯坦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肉、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
吃饭时不要用左手给他们递东西,他们认为左手是脏的,只用右手。
对巴基斯坦人要称呼姓,并加上对方的头衔。通用乌尔都语。
(7)巴基斯坦传统帽子扩展阅读:
巴基斯坦入出境须知:
须持有效护照及签证从巴开放口岸入境,护照有效期应在半年以上。入境时应填好入境卡,持有效护照和签证,经边检、海关检验后方可入境。
入境后若需延长停留时间,可在巴内政部护照签证处办理签证延期手续。
巴基斯坦在5、6、7、8、9月天气炎热,来巴中国公民应注意防暑降温,可携带一些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在夏天,建议携带医治肠胃疾病的药品,预防因饮食不洁引发的肠胃疾病。
巴基斯坦城市都有国立医院和私人诊所,能够保证一般常见病的治疗。但在农村、边远山区基本上无医无药,卫生条件较差。巴是肝炎疾病的高发区,其他传染疾病主要有霍乱和疟疾。
H. 为什么残奥会上巴基斯坦代表团举着一面黑色的国旗
挺奇怪啊 ,巴基斯坦国旗不是绿色的么 。咱们兄弟怎么了,心情不好啊?
I. 巴基斯坦的习俗
真纳帽和面罩巴基斯坦男人除穿白色长裤和各式上衣外,冬天很多人戴一种称为“真纳帽”的皮帽。妇女按伊斯兰教要求进行装扮,用长袍、长裤和罩衫遮住全部身体。
大多数的巴基斯坦妇女在戴头巾这一点上与阿拉伯妇女有所不同,她们并不是用头巾把耳朵和头发包严实,而只是用一种薄纱巾松松地搭在头上、将垂下来的部分再搭在肩上或胸前即可。
而只有一部分来自山区等落后和非常保守家庭的妇女出行时会戴上那种只在眼睛处留下几个小孔或者像针织的“网眼”的“面罩”。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巴基斯坦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们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肉、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
巴基斯坦人的主食为面粉和大米,一种名叫“恰巴提”的粗面饼最受欢迎,还有油饼、油炸土豆馅“三角”。人们也普遍食用西式点心和面包。大米常常加上各种作料做成黄油抓饭和肉抓饭。
巴基斯坦的国教为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徒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5%。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9)巴基斯坦传统帽子扩展阅读: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乌尔都语为国语。主要民族语言有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和俾路支语等。长久以来巴基斯坦都将英语作为自己的官方语言,这让在民间普及率非常高的本土语言乌尔都语陷入尴尬。
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将被打破。巴基斯坦最高法院颁布命令:政府部门将乌尔都语定为国家官方语言,全面取代英语的地位。,巴基斯坦国内语系繁杂,地方土语和方言多达几十种。该国主要用语共6种,其中包括旁遮普语、信德语和乌尔都语。
J. 巴基斯坦礼仪基本有哪些
巴基斯坦主要礼仪、习俗及禁忌
1.相见礼仪
人们见面后除相互问好、握手或拥抱之外,还要说一声“阿斯兰姆阿莱古姆”,意即“真主保佑你”或“真主赐你平安”等祝福的话语。巴基斯坦人的摇头和点头是与我们的摇头和点头的含义正好相反,他们见面后要彬彬有礼地摇头,是表示赞赏、肯定的意思。如果碰到点头就是否定的意思。
巴基斯坦人相见后施行的拿手礼也是比较特别的,这是在男性穆斯林教徒间施行的礼仪,方法是双方单腿成弓形状,双手相握,右手的拇指要交叉在里面,左手要辅握在外面,两人右肩紧靠在一起,同时口里诵念经文或相互祝福。
2.服饰礼仪
巴基斯坦的男人在正式场合多为传统西服,喜欢戴帽子。在非正式场合,男人多为休闲服。最特别的是妇女.传统中要求妇女的脸不能露在外面,更不能让男人看见,所以.她们必须戴上“盖头”和“面纱”。盖头其实就是一顶帽子,不过很大,能把头发、耳朵、脖子包裹住。再戴上面纱,从头顶到两肩处全部遮住,两只眼睛只能从面纱孔中向外看东西。据说,虽然戴面纱,但她们看外界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妨碍,而是别人看不见她们的真面目。外人绝对不能动妇女的盖头和面纱,否则,就是大大的失礼。不喜欢黑色,翡翠绿最盛行,巴基斯坦人还喜爱金色、银色和其它艳色,喜爱穆斯林象征吉祥幸运的新月和星星。新月和星是该国国旗图案主体。
3.主要禁忌
巴属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女士上街不要穿过透过露的服装,不要穿短裙,最好有男士陪同。
要遵守穆斯林国家的风俗,尽量不接触女性身体,对蒙面女士不要盯着看。男士不得进入女性卧室,不予女士握手,女士如先出手欲与男士握手,可握手。如欲与巴人,特别是女士合影拍照,要征得对方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