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奉军(东北军)的军服是什么样子的大神们帮帮忙
.。。。奉军是北洋军的一部分,军装肯定是北洋政府的日式军装啦。。应为考虑到那边比较冷。所以都是棉袄和大帽而已。
B. 请问北洋时期奉军(东北军)的军服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从北洋军分出来的奉系、直系、皖系军队的军服都是依照北洋军的军服样式,灰色军服。南洋军分出来的辛亥革命军、桂系、粤系、滇系都是黄色军服。
C.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军帽上的纽扣是干什么用的
是固定护布用的。不是所有军帽上都有扣子,有的是用青天白日的帽徽。
军帽 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北伐时期的大盖帽被一种圆筒形布制军帽所取代,成为部队的制式军帽。该帽是德国军事顾问以中北欧的“滑雪帽”为原型,依据中国人的头型改进而成的,最大的特点是带帽舌,帽子周围有一层护布,平时折叠起来,用两颗钮扣固定在正面,天冷时可以放下,以保护脸部及后颈部。一般来说,国军部队军帽样式较为统一,唯一区别是正面固定护布的钮扣。在改制之初,曾出现过不同样式,如两颗钮扣的、一颗钮扣的,甚至还有没钮扣的,《陆军服制条例》颁布后即进行了统一。此外,大盖帽在布帽出现后并未被完全取代,很多高级军官仍在正式场合佩戴。
1934~1935年前后,曾出现过一种硬顶的圆筒帽,正面有军徽和一颗钮扣,有的还带有帽带。根据历史照片分析,戴这种军帽的可能是炮兵、后勤等配有骡马的部队。据考证,此帽颇受德国军事顾问的影响,因为其外形酷似当时德国纳粹党早期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SA(Sturmabteilung)的。另有一种说法是,这是东北军所戴的军帽,模仿法国Kepi硬顶帽(如法国外籍军团所佩戴的军帽)。但这两种说法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法国的军帽上没有钮扣。
两广部队早期有自己特色的军帽——一种介于大盖帽和圆筒帽之间的军便帽,样式很奇特,在归属中央政府后才被陆续淘汰。
东北军、西北军及晋绥军因北方冬季寒冷,普遍采用防寒军帽,即有护耳的毛皮军帽。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是东北军的瓜皮式毛皮帽,另一种是普遍使用的厚重毛皮防寒帽。
D. 少帅中国民党好多部队军服不一样
电视剧中,张作霖早期着前清时期的新军装备,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中央军内部自有自己的一套统一标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当时应孙中山的相应,各陆军阀齐聚广州,当时军服百出。1929年编遣会议上,首次将军服进行统一,但编遣会议没能继续下去,个陆军阀反蒋齐出手,开始中原大战。军阀混战时,(直奉大战)各路军阀将这一切都抛弃,各有各的军服,东北军军服与邻国日本的军服更为接近,直至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少帅宣布东北易帜后,才将五色旗的帽徽改成青天白日帽徽,军服款式没变,中原大战后,个陆军阀暂时归为中央旗下。此时和德国合作中,所以军服偏向德系,抗战期间军服基本为德系军服。抗战末期,军服的样式整编则偏向美系抗战,国军空军率先接受美式军服,陆军中的整编师紧接着装备美式武器,军装也有所改变,军官的帽子由德式山地帽更新成大檐帽,但上衣出现去掉武装带,衣领依旧采用中山立式,没有美式小翻领,不过有些军官都配有美式夹克风衣。
望采纳!
E. 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中央军和八路军的军服和军衔的图样有吗
图样嘛不好找,自己留意一下影视剧吧!(但也不一定准,现在的电视啊,顺溜都能用连发狙击枪呢!)大致可以介绍一下。东北军嘛是蓝色军装,是日本进口的布料,当年张大帅就认准了这个布了,其实北洋军都是蓝色的,是因为清末时的遗留原因。清朝时蓝军装嘛!
西北军和晋绥军也是蓝的(因为也都是北洋军嘛)中央军抗日时已经改装土黄了,以前是土灰的,后来把换下来的而灰色军装给了八路所以八路是土灰色的!军衔基本统一,领章帽徽,加左胸的略表。
F. 奉军(东北军)的军服是什么样子的
东北军军装和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装除番号牌以外几乎完全相同!因为气候原因,军帽式样是完全不同的!
G. 抗战时二十九军军服和晋绥军军服是否一样
当时的地方军,军服都是以蓝灰色为主。特别是北方的地方军阀。29军是东北军的底子,和晋绥军的势力范围属于同一地区。军服应该是一样或者是非常接近的。当时的军装都是土法生产,都是以蓝灰色为主。
H. 抗日战争时,为什么日军的军装帽子上总要挂着两块桌布
不是二战日军都戴这种军帽的,只有常驻在,热带地区的日军才会戴这种帽子!
日本军队在二战时期,中国战场,日军只是在华南战场,比较多的,使用这种带遮阳布的帽子,在东北的关东军是不戴这种帽子的。
另外,在东南亚作战的日军,由于热带雨林气候,潮湿炎热,倒是带这种军帽的比较多
I. 东北军在30年代还戴竖肩章吗,还是不是北洋时代的军服
答:1927年后除部分亲蒋军阀部队换装外,其余部队均演习民国服制.
其实仔细研究下不难发现伪军的服装大多也是东北军样式的,五色帽徽,竖肩章.
J. 八路军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扣子,红军的帽子上是红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军、新四军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换帽徽(原红军纯红五星布制帽徽)时,由于戴上了昔日“敌人”的象征,两支军队均发生过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离部队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国共合作协议,由南京(重庆)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于发生了皖南事变,引起新四军全军极大愤怒,新四军残部和重建后的新四军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与之不同,八路军由于1940年后兵员大幅扩充,远远超过3个师的协议规模,加上国共合作时好时坏,无法获得国统区工业部门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珐琅帽徽,越来越多的官兵军帽上没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仅有两粒仿德国山地帽式纽扣,这并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实上,1940年后的八路军军人是否佩戴帽徽相当自由,无任何规定或推荐,亦不纳入班兵风纪考评,有的军人将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国共破裂的1948年。
(10)抗战时期东北军军装帽子扩展阅读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隶属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设立总指挥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为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但由于八路军的称号已经在各级部队中广泛传播,且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在非正式场合,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因此八路军的称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