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没有人记得当年汉服吧某吧主去旗袍吧闹事
汉服党闹事范围不止旗袍吧,简直无处不在。
舞蹈演员在台上进行古典舞比赛,汉服党在弹幕里说:这是汉舞!汉舞!----国内舞蹈比赛哪儿来的“汉舞”这一分类?继而又强调舞蹈演员穿的不是汉服 , 这不废话么?
路人着装也要指手划脚批判一番,现在开始自己人搞自己人了,把一部分款式划为“仙服”,然后闹分家。
㈡ 为什么一堆汉族人在华服日想要穿旗袍
你以为有个旗字,就是只有满清的旗人才能穿的吗?那就是望文生义了,旗袍原称祺袍。旗袍也不是满族所创的服饰,而是汉族所创的服饰。就像苗刀,也并不是苗族所创的刀,而是明朝名将戚继光所创的,苗即是修长的意思。很多时候,都只是个习惯称呼而已,很多缺乏文史常识的人,就习惯望文生义。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 。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格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以卞向阳教授《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为代表,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的特点,可为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他同时认为“旗袍”名称的起源是一种“误称”,因为较早倡导旗袍的群体都是都市中受西学影响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的新女性、学生等社会群体,她(他)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她(他)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她们不可能去复辟帝制时代的、还是异族压迫者的服饰,所以旗装袍在民国复辟的条件并不具备。
而民国之时“旗袍”的称呼之所以最终会流行开,是因为整个清代,汉族女装依然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除了贵族命妇礼服外,寻常女子一般并不穿袍服,而旗女不论贵族女性礼服还是寻常女子的日常服饰却都是袍服。因此在长达近300年时间的潜移默化下,普通人已经习惯了“女子穿袍=旗女之袍”的历史记忆,所以在民国旗袍开始出现的时候会给普通人一种这是“旗袍”的联想。实际上民国旗袍首倡群体并不承认“旗袍”这个称呼,而是“只叫它做长衫、长衣或长袍,与男性服装混为一词,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国日报》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议改称“中华袍”。又有人提议叫做祺袍的,但兜兜转转的,最后还是叫回旗袍了。
看看下面某些人,就喜欢在那歪曲事实,自我矮化。本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就是某些人太敏感,太过于小题大作,太过耿耿于怀,把本来很多是好事,也歪曲成坏事,然后上纲上线,越歪越离谱。他们一方面内心充满愤恨,愤世嫉俗,另一方面却宁愿相信汉人很蠢,宁愿相信汉人一切都是剽窃欺诈,总喜欢看点破事就扣到所有人头上,然后喷个没完没了。这些奇葩的思维到底是怎么来的?
㈢ 为什么汉服搞不过旗袍
从形制上来说,汉服深衣广袖,虽然很仙儿但是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行动起来确实不太方便,而且因为是有着许多的着装礼仪,未免有些繁琐;旗袍即使是长款但仍有开叉以便快速行走,而且穿起来比较省力。
从外观上来说,汉服拥有古典的含蓄美,需要品;旗袍的审美更趋向现代的曲线美,能够体现人物线条,视觉上更直观,冲击力更大。
从历史上来说,毕竟从满清旗装演化至民国的旗袍,后者已经率先在国际上代表了中国的形象,而汉服因为时间的隔阂和异族统治者的压制很大程度上已经断代,所以现在才有了大力提倡和复兴的愿望。
但不论如何,都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可丢失的珍贵的一部分。
㈣ 为什么汉服圈不喜欢旗袍
因为旗袍并不是汉服,所以在汉服圈里就不会有人喜欢穿旗袍,穿旗袍也会减的很另类。
㈤ 为什么汉服不如旗袍盛行
汉服的特征广袖长袍,穿起来是挺仙,好看是好看,但在生活中实在是很不方便,我觉得这才是它不如旗袍盛行的主要原因吧
㈥ 想知道汉服吧和旗袍吧到底怎么回事
我喜欢汉服,也喜欢旗袍。个人认为也许是有误会。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汉服和旗袍都可以竞争成为国服。但就我们汉族而言,那我们的民族服装就肯定是汉服了。就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㈦ 汉服吧和旗袍吧发生了什么
一个词:苦大仇深。 汉服吧的对旗袍就是个“妓女服”的贬低(当然,对我大中山装也没什么好感),然后总到旗袍吧里捣乱。所以旗袍吧的老人对汉服极其仇视,最聪明之处在于保留了汉服吧罪行的证据,就在吧里。 渐渐地,汉服吧里那帮二逼长大了,工作忙了。没时间了,换上了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纸。他们看到的只是旗袍吧对汉服的骂,却不知道过去的往事。所以以为旗袍吧的人是有意抵制汉服。 于是乎两者就... 当然,非要评出个对错也简单: 先看旗袍吧,他们只骂汉服。因为只有汉服党骂他们!他们不骂中山装(相反,汉服党的人贬低中山装的证据也保留了下来,我很感激这一点)。不骂唐装,不骂长衫,不骂马褂,不骂立领,相反,很喜欢。 再看汉服吧除了汉服还看得起谁,唐装、中山装(我的最爱)、长衫、马褂、西服,你看他们接受哪个? 另外,汉服吧的一大思维就是:他们骂了别人,别人必须无条件承受。别人胆敢回敬他们,立马出现楼上那种东西。
㈧ 为什么喜欢汉服的人大多排斥旗袍
老气
㈨ 为什么.汉服粉,那么变态的反对旗袍
并不是所有喜欢汉服的都反对旗袍,那只是其中比较极端和恶劣的一部分罢了。真正的汉服同袍虽然反感满清剃发易服的行为,但也应该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然而现在关注汉服的人多了,很多混进去的皇汉和优越党都利用踩旗袍的方式借汉服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同时抹黑双方,真正的同袍不喜欢争执一直退让,结果就是这些人显得格外多,弄得同袍圈子乌烟瘴气。
就本人而言,虽然喜欢汉服不喜欢旗袍,但是不反对旗袍。而且因为现在踩旗袍的恶劣风气,又不想和那些极端者争吵,所以以汉服同袍的名义各种支持旗袍,也是希望那种风气能消停点
㈩ 为什么汉服吧的人讨厌旗袍
呵呵,大家可能主要是觉得旗袍不能完全体现我国几千年的服饰特色,而且现代有些旗袍有迎合外国审美的倾向吧。毕竟汉服的历史可比旗袍要长的多,而且旗袍是从满族服装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