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男喜歡穿女式衣服最近在百度里看到有很多男穿女式一帶布底布鞋的圖片我也很想在白天穿一下不知有人對我
因為這樣式原本就是給男士設計的(如圖就是十九世紀義大利現實主義畫家反映貴族生活場景的作品)。盡管現在人大都不了解這種款式的由來,只是看女人穿的多了,就看不慣男人穿,認為女氣變態,這只是主觀的慣性思維而已。但畢竟還是符合男人深層次的審美心理,再怎麼說當初也是根據男人特點設計的,男人怎麼會不喜歡呢。其實還是男人比女人懦弱,風水輪轉本來就是時尚的一種特色。當初女人能把男款穿成女款,現在女人都穿膩了,男人咋就沒有膽量穿回來?世上原本沒路,走的多了就成了路。關鍵是要選寬大厚重一點的平底款,體現出男人的帥氣,切莫齷齪或故作女人姿態令人作嘔。
② 我是男人,喜歡穿大襟花緞祆,旗袍,還有喜歡穿大襟花緞祆旗袍的男人嗎
我喜歡穿旗袍的女孩子,不喜歡自己穿謝謝。
③ 我是個男的,我可不可以買旗袍來穿
如果是個男的,但你不可以買旗袍來穿,因為男的穿旗袍有點兒不太提倡,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裝扮能夠有其一定的反差作用。
④ 男人可不可以穿女人旗袍,戴胸罩
可以穿,我就帶了胸罩,穿旗袍在街上逛,乘公交,坐地鐵,逛超市,逛旗袍店等,很舒服,很滿足,沒什麼,只要敢做第一次,以後就膽子大了,放鬆自我,給自己的愛好一個愉快的心情,不要壓抑自己,那樣更痛苦。
⑤ 我是男人卻喜歡穿女人的斜大襟棉襖為什麼呀
太美了,我也是穿,不知在哪裡能買到這款旗袍,哥們為你點贊,支持
⑥ 男人穿女士旗袍的好處
旗袍不是每個人
都可以駕馭的,
還要根據體型以及氣質來參考,
穿出的效果更好
⑦ 男人穿女式大襟襖
我也是男的(快60歲了),從20多就開始穿花紅柳綠的綢緞大襟襖或對襟花襖。冬天在家天天穿,出門外穿罩衣,戴圍巾,上班也是。30年了,從未穿幫呀。除老婆知道,沒別人知道我這隱私的愛好。
⑧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8)男穿女士大襟旗袍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⑨ 我是男的,62歲,27歲起就穿大襟襖,30多年,花紅柳綠綢緞布料,棉襖,單衫,旗袍都有。有毛病嗎
我也是男人,25岩起就喜歡穿大襟花緞祆了,老婆為我做了{紅緞子花大襟花緞祆,又賣了花裙子,女式皮鞋,我就穿大襟花緞襖越冬,6八歲時無意中發現了男扮女裝反串拍照,我就去了會所,哪天集會,變裝反串網友26人,個個花技招展,十分美貌,我也按丌住心裡瀲動,就化了妝,第一次扮女人,穿旗袍高跟鞋走不了路,摔了幾次跤後才學會了走路,我仍圈子叫CD,人妖叫TS,從此走上了愛穿女裝的路,頭為很好,把自己解放了,
⑩ 男人喜歡穿女人的大襟花襖
喜歡就在家穿。最好別出門穿,因為這個社會不理解異裝癖的很多,會覺得男人穿女人花花綠綠衣服很奇怪、變態。在家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