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的企業標識
吉祥航空司標的創意靈感來自以吉祥鳳凰為圖案的中國古代的圓形玉佩。
鳳凰是自由翱翔的化身,和航空產業聯系緊密,寓意吉祥和太平。「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風(丹)穴,見則天下大安寧。」(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
同時,君子比德於玉。玉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是吉祥如意的瑞物,代表了吉祥航空既有外表的明智而又兼具內在的誠實守信、樂觀進取、堅忍不拔的崇高精神,象徵著吉祥航空的品牌將和寶玉一樣,經過時間的淬煉,更顯出自身的價值。
吉祥航空司標的顏色則是中國傳統的吉祥色----含蓄的酒紅色和典雅的金色作為主色調,結合吉祥鳳凰的設計元素,經過法國設計師對圖形線條的現代化處理,以色彩和圖形的完美結合(金為陽、玉為陰)而成吉祥,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以及吉祥航空所提供的高品質、便捷的服務和媲美國際水平的至臻願望,是穩重與激情的結合。惟有這種沉靜與躍動的統一,才能構成世上最絢爛華美的色彩,最輝煌富麗的圖騰,最激情迸發的力量,最完美無暇的永恆。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充分顯示了均瑤人「創新實現價值」的精神追求。 吉祥航空女空乘制服的設計理念,體現了吉祥航空為中高端商務乘客提供高質量和舒心服務的企業發展設想。以中國傳統的吉祥色----酒紅及紫、金色為基色,以中國傳統的旗袍款式為整體服裝的基調,吉祥航空女空乘制服力求完美展現東方女性古典細致而蘊含現代女子知性而慧潔的形象特點;強調東方女性玲瓏有致的形體線條。而西方設計中的大膽配色和圓形剪裁法的運用,顯著地提升了服裝的檔次和品位,使傳統的中國旗袍透出濃濃的國際化的氣息。在機艙中,兩種顏色(酒紅色和紫色)的搭配,與絕大多數航空公司普遍使用一種顏色的服裝相比,又體現了吉祥航空刻意為乘客創造舒心旅程的不懈創意。
在男女空乘制服上各有一項特別的設計:「吉祥如意結」和「吉祥如意扣」來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意為「雲中的龍鳳」,是中西合璧的整套服裝系列中的畫龍點睛之筆。跨色系配置的色彩靚麗的送餐圍裙,除了設計獨特、功能別致、面料高檔外,更突破了傳統的色彩使用,展示了吉祥航空的國際化思考,是萬里晴空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 如何做旗袍視頻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3. 請問有什麼書是系統的介紹「旗袍」知識的或者到哪裡獲得這方面的材料謝謝:)
傳統旗袍的縫制工藝設計
一、旗袍簡介
旗袍量體方法
旗袍長度標准:
種類
衣長
袖長
長袖旗袍禮服
齊腳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齊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間
旗袍圍度加放法(cm)
種類
胸圍
腰圍
臀圍
領圍
可體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寬
用料
74
2個衣長+1個袖長+10
90
2個衣長+12
二、旗袍款式造型變化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這種書很冷門的。去特別大的書店,給導購說。讓她在庫房裡幫你翻吧。
4. 旗袍、馬褂這類服裝樣式源自什麼民族
當然是滿族了
5. 旗袍怎麼做啊
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1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2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3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END
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1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3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4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END
旗袍的縫制工藝
1
一)款式簡介
2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3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END
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END
女旗袍打版規格
成品規格:160/86
衣長:60,胸圍:94(加放常量),肩寬:39,領圍:38,肩寬:24(這些數據根據實際情況來)
外形概述前,後均片有公主分割線, 省前面中間開襟釘紐扣6粒. 側縫腰節處收腰.,袖口壓2.5---3厘米的貼邊.
制圖公式 前片: 前中線 首先畫出的基礎直線
上平線 垂直於前中線
下平線 按衣長規格平行於上平線
止口線 取1.5厘米,由前中線量進
袖籠深線@/10+胸圍/10-1厘米(包含橫胸省)
腰節線 @/4
橫領寬 2領圍/10-0.5
直領深 2領圍/10+1(也可加深1厘米)
肩寬 肩寬/2-0.2
肩斜 22度
胸圍大 胸圍/4+0.5
胸寬 1.5胸圍/10+3
腰節收1.5厘米
下擺大1.5厘米
起翹1.5厘米
前腰省大2.7厘米
橫胸省 2.8厘米
胸高點 胸高:@/10+胸圍/10+1
胸距 :胸圍/10
延長上平線,袖籠深線,腰節線,下平線衣長降低0.7
橫領寬:2領圍/10-0.4
直領深:橫/3
肩寬:肩寬/2+0.3
肩斜:20度
胸圍大:胸圍/4-0.5
背寬:1.5
胸圍/10+3.5
腰節收1.5厘米,
下擺放1.5厘米,後側縫起翹1.5厘米,後中起翹 0.7厘米.
後腰省大3.3
備注:收省的大小可根據人體胸腰差和穿著的習慣進行適當的分配及調整
短袖制圖公式
先量取前,後袖肥的長度
上平線 下平線
袖中線: 袖長袖山高:袖肥/4+(3--4厘米)
袖肥大:前袖肥大=前袖肥-1(斜量)
後袖肥大=後袖肥-0.5(斜量)
袖口大:比總袖肥大兩邊各小2---3厘米.
如果覺得好的話請採納中國飾品網吧
6. 夢見閨女穿旗袍懷抱鴿子
1. 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的周公解夢:
吉凶指數:75(由佛滔居士根據數理文化得出,僅供參考)
夢見鳩和鴿子,預示婦人會有喜事。
夢見鴿子,表示婚姻美滿,會得到無數錢財。
夢見籠子里的有很多鴿子,能得到藏匿的財寶。
已婚女子夢見鴿子,不久會懷孕,能生一個漂亮的男孩(©佛滔網)。
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自己曾經拋棄的東西,現在躺在別人懷里被珍惜的場面,實在讓你窩心!這兩天的你人,要面對這種心情的煎熬,實在不易。曾經離開得那麼堅決的念頭,現在似乎也動搖了!會回頭尋找的機率也不是沒有哦!
出行的人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建議照原計劃進行則吉,少變動為妙。
懷孕的人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預示生男,春占生女。慎防流產。
本命年的人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意味著發自內心的改悔,目前運勢艱辛,往後有好轉機。
戀愛中的人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說明不可急性,慢慢溝通、互相了解可成。
做生意的人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代表不能順利營業,不能與林姓之人交易。
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紅色,財位在正西方向,桃花位在西南方向,幸運數字是6,開運食物是胡椒。
就在今天,全球華人世界裡大約有 225人 跟你一樣也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如果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買彩票的話,建議購買號碼為 18。
以上是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的相關夢境分析。佛滔居士權威解夢,轉載請註明出處。
2. 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的吉凶:
境遇堅固安泰,有下屬之助力,地位、財產均安全,以木解消水火之相剋,致成功,但若人地格有凶數,於成功後,難以伸展,且有突發之災禍、遭難等之慮,更容易發生因愛情上而產生之不測災難、凶變等。【中吉】
3. 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的圖釋:
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是怎麼回事?解夢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
4. 夢見把鴿子抱在懷里的宜忌:
「宜」宜露天聚餐,宜圍觀,宜郵寄明信片。
「忌」忌舍近求遠,忌穿格子襯衫,忌逛動物園。
7. 中國旗袍的意義
旗袍是我國傳統服飾,其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一處的細節都彰顯了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文明!
立領
在古代,立領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地位越高,身份越尊貴的人領子會越高,領子越高頭就會越往上揚,更能夠代表地位和身份的尊貴。高高的立領也代表了女人的忠貞,所以,旗袍就延續了立領。
盤扣
盤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而中國結寓意著美好吉祥如意等等,同時也是女德的象徵,所以每一件旗袍都會搭配漂亮的盤扣。盤扣的數量都是呈奇數排列的《易經》認為「陽卦奇陰卦偶」,奇數為陽數,取陰陽調和之意!所以,盤扣一般只採用奇數。
開襟
古時候,漢族傳統服飾文化是「左襟壓右襟」俗稱為開右衽,而只有蠻夷開左衽,而到了現代已經沒有太多民族的區分,開襟方式的含義就演化成:開右衽是代表著傳統開左衽代表著個性。
開衩
古時候的旗袍是不開衩的,由於男尊女卑,女性傳統而保守,但隨著女性思想的解放,地位的轉變,女性變得更加追求美觀,所以旗袍逐漸開始開衩,而且越開越高,低開衩代表保守含蓄,高開衩則代表性感開放!
旗袍的人生即是中國女性的人生!
它詮釋著一種本色的中國文化,旗袍是屬於民族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8. 甘庶香蕉配旗袍啥意思
多層意思吧,可能是不是旗袍上有甘蔗和香蕉的圖案的,這是一種意思,還有一種意思,他可能送別人的,是奇葩的時候,是順便也送點兒甘蔗和香蕉吧。多層意思吧,可能是不是旗袍上有甘蔗和香蕉的圖案的,這是一種意思,還有一種意思,他可能送別人的,是奇葩的時候,是順便也送點兒甘蔗和香蕉吧。
9. 當中國春節與學漢語相遇會發生什麼事情
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慶祝中國農歷新年活動。
作為人類文明世代相傳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蘊藏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對漢語學習者來說,學習漢語也是在學習中華文化。如何有效地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觀念融合於對外漢語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和體認這些節日深層次的文化觀念,用以解釋其所遇到的表層文化現象,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興趣,是對外漢語教師思考並正在實踐的。
巧用春節教漢語
彭 鶯 徐海銘
在義大利,學習漢語的困難之一就是學習者缺乏漢語語言使用的自然語境,這就導致了在學習和使用漢語時,學習者很難自然地把詞與物匹配起來。從學理上看,造成這一困難的深層次原因是學習者在學習詞語時,無法獲得直接在場的、把詞物對應起來的實物或者環境暗示。鑒於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老師要設法創造詞物共現的語境,增加表現詞語所指的實物或者環境暗示,讓學習者盡可能多地接觸到詞物匹配的語言輸入,從而感受到話語產生和話語功能的真實氛圍,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漢語學習效率。這樣的語言認知學理,要求漢語教師要巧妙地因時取材,順應情境,利用一切機會,實現情景化教學。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正是實現情景化教學的一個恰當時機。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幾年來一直針對不同漢語水平的班級,根據不同的課型,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講授與春節有關的漢語語言和文化知識。
首先,在低年級漢語課堂上,學生可以利用圖像和實物學習詞語,通過唱中文歌曲學說程式化句子。低年級的義大利學生大多沒有漢語基礎,要依靠單純的語言來傳授春節知識很難。因此,漢語教師多通過播放和春節相關的視頻,通過情境、情境中出現的話語、視頻中人物的表情和出現的實物,把學生帶進中國春節的氛圍中,讓他們沉浸其中,感受節日氣氛。然後,把視頻中的簡單語句,投影在屏幕上,再帶領學生學習漢語節日的程式化用語。這些程式化表達,如「恭喜恭喜」「祝您春節吉祥如意」「祝福萬事如意」「狗年好運」等都是典型的情景中自然生發的、以整體語塊形式出現的表達。因此,在課堂上不需要對語言成分做細致分析,只要會說就行。在低年級漢語班介紹春節文化的另一做法是學唱簡單的中文歌曲,學跳簡單的傳統舞蹈,讓學生感受春節祥和歡樂的氣氛。比如,教低年級學生唱《新年好》,邊學邊唱邊表演。這樣學生既可以學到簡單的表達,又感受到了節日其樂融融的氛圍。值得一提的是,如採用圖畫與詞語對應的方式去教學,學生學習詞語的效果會更好。
其次,在高年級漢語班,可以利用春節這一時機,學習與之有關的詩詞。那不勒斯東方大學孔院一直堅持巧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粹來服務漢語教學。在高年級漢語課上,有老師設置了「詩歌賞析」這一環節,在春節即將到來之際,通過解讀詩詞,引導學生從詩歌中感受中國的「春節情結」。例如,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劉長卿的「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等。通過這些詩句向學生解釋什麼是「屠蘇」等,對於他們日後研讀和理解中國文化,不失為好的入門方法。此外,漢語教師還可以通過詩歌教學生體會漢語音韻之美。
最後,在漢語聽說課上,老師會讓義大利學生到當地社區,采訪那不勒斯華人在義大利如何慶祝春節。學生完成采訪任務後,需要在課堂上介紹采訪內容並就「華人慶祝春節方式的變遷:傳統與現代」這一議題進行辯論。這既讓學生深入了解了客居異國他鄉的華人如何慶祝春節,也使他們了解了春節在現代化潮流中所遭遇的沖擊以及在異國他鄉所做的改變。同時,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僅鍛煉了學生「以言行事」——采訪當地華人的語用能力,還提升了他們「以言運思」——用漢語表達觀點的邏輯思維能力。關於華人如何過春節的辯論,還引發了學生關於傳統如何過渡到現代、一個民族傳統節日的變遷等這樣富有多重啟發意義的討論,從而使課堂生動有趣,意蘊深刻。
(作者系義大利那不勒斯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如何引入節日文化教學
高文燕 羅墨懿
隨著中國農歷新年的臨近,當地的華人組織、韋伯斯特大學孔子學院及孔院下設的兩個孔子課堂和多個教學點陸續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和當地民眾歡聚一堂,體驗中國傳統新年習俗。韋伯斯特大學孔院在大學體育館舉辦了農歷狗年春節慶祝活動,來自當地十幾所中小學的校長、教師和學生及韋伯斯特大學的師生、社區居民約5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每逢中國農歷新年等中國傳統節日,韋伯斯特大學孔院都會聯合大學及當地社區在博物館、藝術廳、大學禮堂組織活動。同時,孔院也會定期組織關於中國節日的專題講座和專題體驗。專題講座主要由孔院邀請相關專家在大學校園或當地公立機構介紹中國節日文化,包括傳統樂器、文學作品、道德禮儀等。專題體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參與體驗中國傳統手工藝,如剪紙、繪畫、編中國結、打太極拳等。
當中國傳統節日臨近時,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採用多種形式,巧妙地在課堂中引入節日文化教學。第一,教師要抓住節日的故事性特徵,利用圖片、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視頻短片等,為外國學生講好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使他們對節日的起源有感知上的認識。第二,教師要將節日中具有代表性的食品、物件以具象、實踐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並講解其中的文化寓意。如春節時,教師可利用春聯、中國結、燈籠、剪紙等具有鮮明春節特色的物件裝點教室,並播放喜慶的新年歌曲作為背景音樂,組織學生學包餃子,讓學生在漢語課堂營造出來的濃濃新年氛圍中,一邊聆聽教師對春節文化各方面的介紹,一邊體會動手實踐的樂趣。第三,教師要善於利用國外相似的節日文化,引導學生與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對比,如此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從節日的重要性和涉及面而言,西方的聖誕節和中國的春節有相似性,但又因植根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土壤而有較大的相異性。由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研究任務,從幾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將兩個節日進行對比,之後將研究成果在班裡匯報,並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這樣可使學生對中國的節日文化有較深的了解,並生發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思考與理解。第四,對於漢語水平較高的外國學生,教師可以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為素材,為學生排演小話劇等文藝節目,在中國新年慶祝活動中進行表演,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興趣。
教師為外國學生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時,要兼顧時代性。在內容方面,雖然會以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生活的介紹為主,但同時教師也務必要盡量多地展示、講解這些傳統節日與中國人的現代生活發生的關聯,要讓外國學生體會到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文化在如今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同時又有屬於現代中國的時代特色。
教師在向國外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時,都懷著無比自豪的心情,迫切地想把中國文化的智慧與精髓在最短的時間內悉數「灌輸」給學生,有時難免會喧賓奪主。因此,在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時,教師要使用外國學生最易接受的方式方法,引導其自我發現、獨立思考,同時切忌因教師的個人喜惡與偏好而影響學生。在進行文化對比時,教師要始終樹立「文化平等」的觀念。
語言與文化血肉相連,漢語以深厚的文化作積淀,而中國傳統節日又是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德的一大載體,因此在漢語國際推廣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向外國學生介紹中國的節日文化,對於漢語言文化的推廣,乃至中外文化交流,均起到了橋梁作用。
(作者系美國韋伯斯特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由春節看文化教學
孟德宏
對中國人來說,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跟這個節日相關的一些詞語也都帶有節日色彩,比如「除夕」「正月」「餃子」「紅包」等。隨著這個節日在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還誕生了一系列新詞新語,比如「春晚」「春運」等。「除夕」真的是「除掉」「夕」這個怪獸嗎?農歷的一月為什麼又被叫做「正月」?作為節日的「元宵」跟作為節日食品的「元宵」是一回事嗎?「餃子」為什麼被稱為「餃子」? 「春運」是一種什麼樣的「運氣」?…… 這些問題,都是漢語學習者特別關心的問題,也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內容。文化教學的內容是什麼?方法是什麼?目標是什麼?難點是什麼?我們就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談一談。
語言學習其實是文化學習。因為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漢語教學就是漢語文化的教學;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進行學習,就是對漢語所記錄和呈現的中華文化的學習。所以,國際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是與語言教學同步進行的。就其內容而言,只要跟語言教學相關的一切文化性因素,都是文化教學的應有之義。舉例來說,關於「除夕」的民間故事和寓言傳說,是文化教學中的民俗學內容;對「除夕」中的「除」與「夕」,從字本義基礎上的探討,既是文化教學中文字學的內容,也是詞源學的內容。
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離不開跨文化語境對比。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雖然這些節日的來源和細節各不相同,但是,這些節日的主題卻很類似。舉例來說,「感恩節」是有國界的,但是「感恩」這個主題是沒有國界的。中國沒有「感恩節」這個具體的節日,但中國人春節祭祖,中秋供月……這些都表達了一種感恩。再以新年為例。「新年」的日期可能各不相同,但是「辭舊迎新」的傳統大同小異。就中國人最重要的「春節」而言,其實慶祝的本質就在於這是一個「辭舊迎新」的時刻。中國人所謂的「新」,是客觀節令里的「新」,主要著眼於「季節更替」「勞作開始」等。因此,這個「辭舊迎新」的意義信息,都包含在表示「更替」意思的「除夕」的「除」字里。這些觀念及其外化出來的詞彙,既是語言,也是文化。所以,從文化教學的方法上來講,把教學所在國家的節日和母語國家的節日做比較是比較合適的。
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其最終目的是對語言中所記錄和承載的文化內容的理解和消化。 國際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不能脫離語言本身。在某一具體專題下的文化教學,也要最終落實在語言文字上。比如,節日的文化主題教學,「節」本身就是這個主題下最重要的語言文字內容。為什麼漢語中有24節氣之說?這里的「節」指的是什麼?「春節」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中國人為什麼要把「春」作為一年的開始而加以慶祝?甚至「春」這個字里記錄了什麼樣的信息?都是我們在該主題下進行教學時要考慮的。
我們認為,國際漢語教學,其本質還是語言的教學。所以,文化教學的難點對於從業者來說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學者的語言觀和教學觀;一是教學者對漢語本體和中華文化的認知水平和體悟程度。既能把記錄承載文化的那些相關的詞彙文字講明白,又能跟外國漢語學習者母語中的文化性因素相對比,求同存異,激發出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是作為教學者在進行文化教學時需要努力思考並勤於實踐的課題。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漢語教師)
沙漠小鎮的「春晚」
王秀卿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在大洋彼岸美國加州的班寧小鎮,從2012年起,每逢中國春節,都會有一場著名的「中國春晚」,來慶祝中國的農歷新年。這個春晚就在小鎮中心小學的孔子課堂,組織人是我,演員是學校所有的孩子們、教職工和家長們,觀眾是小鎮所有居民。連續4年來,當地居民對這場中國春晚的期盼,不亞於國內民眾對央視春晚的期待。
2012年是我到班寧中心小學工作的第一年。那時的中文項目剛剛起步,如何讓更多人了解這個項目,並擴大生源,是我面臨的最大難題。當2013年中國春節悄悄臨近時,一個想法在我心中悄悄萌發:在社區舉辦春節慶祝活動,利用這種文藝形式來介紹中文項目。但是現實卻直接而又冰冷:沒有經費,沒有道具,更沒有人願意參加。最後經過多方溝通,在所屬孔院和當地華人社團的大力協助下,服裝、燈飾、綵綢等道具問題得以解決。同時,在校長的支持下,學校里最終有幾個班級願意參加合唱,並且有6名老師報名參加旗袍秀表演。訓練准備階段大家異常認真,我也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把這第一炮打響!晚會開始前,我們邀請了所有家長和社區其他人員。晚會最終取得成功,特別是學生們的太極扇表演、舞蹈「最炫中國民族風」以及老師們的旗袍秀,把到場的觀眾都驚呆了。更重要的是校長親自參與時裝走秀,給了我和在場所有觀眾一個驚喜!我知道校長是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對我的工作以及中文項目的支持。晚會成功舉辦後,不少學生和家長開始來咨詢中文課以及課後漢語班的相關課程,有些家長甚至迫不急待地要求預報名。
從那時開始,更多人開始咨詢漢語項目,更多人知道中心小學的中文教室,更多人知道了來自中國的王老師。在這個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小鎮上,中國風悄悄颳了起來。
之後幾年,在春節慶祝活動開始前,老師、家長早早地便前來咨詢,希望能參加節目表演,甚至有家長自己開車到兩小時之外的洛杉磯中國城給孩子們買來旗袍、小扇子等演出用品。
在我任職的第四年,全校30個班級都參加了我們的春晚,學校教工、家長和學區人員也提前預約參加。為此,我與老師們合作,准備了眾多舞台劇以及班級合唱。同時,經典的太極扇表演,十二生肖慶新年等節目增加了中國文化特色。晚會連演4場,學校甚至整個社區都沉浸在中國新年的歡樂氣氛中,由此也讓更多人了解了中國,喜歡上了中國,同時使中文項目為更多人所知,為更多人所愛。
(作者系曲阜師范大學外派漢語教師)
會很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