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絲綢的傳說是什麼
有點多,慢慢看。
在絲綢發源地中國,有關蠶絲的傳說和神話很多。根據各種文獻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傳說和神話首先是和黃帝及其正妃嫘祖聯系在一起的。
黃帝是神話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大約生活在五千年以前,以統一華夏民族的豐功偉績而載入史冊。在這個過程中,黃帝正妃嫘祖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作為中國絲綢文化的締造者,留下了悠久的神話傳說。
有關嫘祖與蠶絲的神話在各地有不同的傳說,下面是比較流行的一種:嫘祖母儀天下,經常帶領婦女織麻網、剝獸皮,負責生產衣冠。因為勞累過度,嫘祖病倒了,飲食無味。一天傍晚,幾個女人在山上采野果給嫘祖吃,發現了桑樹上結著的白色小果子。眾人摘下帶回家,發現怎麼也咬不爛,便倒進鍋里煮起來。煮了好長時間,還是咬不爛。一個女子隨手拿起木棍,插進鍋里亂攪,拉出來一看,木棍上纏著很多像頭發絲的細白線。這是怎麼回事?女子們繼續邊攪邊纏,不久,煮在鍋里的白色小果子變成雪白的細絲線,晶瑩奪目,柔軟異常。她們立即把這個稀奇事告訴嫘祖。嫘祖詳細觀看之後,高興地說:「這不是果子,不能吃,卻有大用處。你們立下一大功。」說也怪,嫘祖自從看了這白色絲線後,病情全部好轉了。她親自帶領婦女上山看個究竟,在桑樹林里觀察了好幾天,弄清了這種白色小果是一種蟲子吐絲纏繞而成的,並非樹上長出來的果子。她回來之後把此事報告黃帝,並要求黃帝下令保護桑樹林。從此,在嫘祖倡導下,開始了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歷史。
後人為了紀念嫘祖衣被天下、福澤萬民的功績,尊稱她為「先蠶娘娘」,為之建祠祭拜。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祭祀先蠶之禮就已開始,此後歷朝歷代循而未改,皇後要親自栽桑養蠶,以示榜樣。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曾經詩贊嫘祖。1949年以前,在很多蠶區能夠看到一些與先蠶祠近似的蠶神廟,供奉著「先蠶」嫘祖。在當代中國,有許多地方還舉辦了嫘祖文化節以示紀念。
另外一個著名的關於絲綢起源的神話傳說,則是「馬頭娘」的故事。遠古時期一位父親出外征戰,家裡女兒思念父親。一天,女兒開玩笑地對自己養的一匹公馬說:「如果你能幫我把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你。」那匹馬聽了這話,真的跑去把父親接了回來。為了感謝那匹馬,父親精心地照顧那匹馬,誰知馬不喜吃食,而每次見到姑娘則非常興奮,高聲長嘶。父親感到非常奇怪,偷偷地責問女兒。女兒就把先前對馬說的戲言告訴了父親。父親惱怒之下殺了那匹馬,將馬皮掛在院中。後來,父親再次出征,女兒在院子里玩,用腳踢馬皮,說:「你是畜生,怎麼能娶人當媳婦呢?你被殺死剝皮,不是自找的嗎?」話還沒說完,只見馬皮騰空而起,卷著姑娘不見了。過了幾天,姑娘和馬皮化成了蠶,在樹上吐絲。鄉親們便把這種樹叫作「桑」。桑者,喪也,是說姑娘在桑樹下獻身。父親知道了,十分傷心。一天,蠶女乘著此馬,從天而降,對父親說:「天帝封我為女仙,位在九宮仙嬪之列,在天界過得很自在,請不必為女兒擔心。」說罷,升天而去。後來,各地紛紛蓋起蠶神廟,塑一女子之像,身披馬皮,俗稱「馬頭娘」,亦稱馬明王、馬鳴王,祈禱蠶桑豐收,十分靈驗。這個傳說經過民間藝人的加工改造,在浙江省湖州地區便形成了廣為流傳的敘事詩《馬鳴王贊》,既積淀了濃郁的絲綢文化傳統,也反映了有關養蠶的生產知識和生產習俗。
在四川省,關於蠶神有另外一個版本。四川簡稱蜀,蠶桑業發達,自古以來流傳著關於蠶叢的神話。許多專家學者認為,「蜀」字是由一棵彎曲的桑樹以及樹下一隻蠶蟲而構成的。蠶叢是古代蜀國首位稱王者,一位養蠶專家。據說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樣向前突起,頭發在腦後梳成椎髻,衣服樣式向左交叉(通常漢族傳統衣服為右衽,即向右交叉的)。他居住岷山石室中,後率領部族從岷山遷居成都,鑄就了古蜀國的輝煌歷史,也使四川盆地有了「蠶叢古國」的別稱。考古發掘中,三星堆出土了不少與蠶叢氏相貌一致的器物,如人像面具中的縱目式面具和椎髻左衽服飾等。由於蠶叢在古代蜀國的開創之功,以及常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蠶桑,他被後代子民立祠紀念,尊奉為青衣神。
當然,在所有關於絲綢文化的神話故事當中,最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便是牛郎織女了。起初,織女和牛郎分別作為星宿名稱而出現在古代典籍當中,後來民間對於織女星和牛郎星隔河互映的天文景象賦予了神話傳說,經過不斷演義、加工、提煉,使之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含義,以牛郎放牛種地、織女生產絲綢的形象,說明了絲綢文化在中國傳統的男耕女織社會分工中具有典型意義。
Ⅱ 絲綢 故事要快
羅馬人與絲綢
從1世紀起羅馬人開始狂熱的迷戀著從帕提亞人手中轉手取得的中國絲綢——即便當時的羅馬人相信絲綢是從樹上摘下來的。「賽利斯人們(中國人)以從他們的樹林中獲取這種毛織品而聞名於世。他們將從樹上摘下的絲綢浸泡在水中,再將白色的樹葉一一梳落。(絲綢的)生產需要如此多的勞役,而它們又來自於地球的彼方,這令羅馬的少女們可以身著半透明的絲衣在大陸街上炫耀。」(老普林尼,《博物學》)
那時,絲綢成為羅馬人狂熱追求的對象。古羅馬的市場上絲綢的價格曾上揚至每磅約12兩黃金的天價。造成羅馬帝國黃金大量外流。這迫使元老院斷然制定法令禁止人們穿著絲衣,而理由除了黃金外流以外則是絲織品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我所看到的絲綢衣服,如果它的材質不能遮掩人的軀體,也不能令人顯得莊重,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們沒有注意到她們放浪的舉止,以至於成年人們可以透過她身上輕薄的絲衣看到她的身軀,丈夫、親朋好友們對女性身體的了解深知不多於那些外國人所知道的」(Seneca the Younger,《雄辯集》,第一卷)
史料記載克利奧帕特拉,這位艷後也是一位絲綢愛好者。不僅僅是羅馬人對來自東方的神奇玩意兒感興趣。埃及歷史上著名的艷後克利奧帕特拉也曾經被記載穿著絲綢外衣接見使節,並酷愛絲綢製品。97年,東漢將軍班超在重新建立起漢朝在中亞地區的主導地位後,派甘英攜帶大量絲織品到達條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條克),而當時安條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爭奪的國土。因而中國與埃及最早的官方溝通應當就是在這一時期。
嫘祖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出生在西陵嫘村一戶人家。姑娘長大後每天都要外出採集野果來奉養體弱多病的二老。她不怕苦和累,近處的野果採集完了,便跋山涉水到遠處去採集。不久,遠處的野果也采完了,拿啥來奉養二老呢?生活的艱難使姑娘靠在一棵桑樹下傷心地哭起來,哭聲是那樣哀婉、凄涼,使遠近的飛禽走獸都感動地流下了淚水。這哭聲震動了天庭,玉皇大帝撥開雲霧向下一看,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孝女哭得死去活來,便發了善心,把罪仙「馬頭娘」打下凡間,變成吃桑葉吐絲的天蟲。馬頭娘看見姑娘悲傷的樣子,便將桑果落在她的嘴邊,姑娘舔舔嘴邊又酸又甜,便吃了一點,覺得沒什麼異樣,就采了許多帶回家給二老吃,老人吃後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姑娘發現樹上的天蟲不斷地吐著絲,做繭子,在陽光下產生的七彩反射非常美麗,出於好奇,姑娘采一粒放在嘴裡,用手把絲拉出來,這絲又有韌性。她索性像天蟲那樣,編成一塊塊小綢子,連成一大塊給父母披在身上,熱天涼爽、冬天溫暖,於是為天蟲取名為蠶,捉回家喂養。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姑娘完全掌握了蠶的生產規律和繅絲織綢技藝,並將這些毫無保留地教給當地的人們。從此人們結束了「茹毛飲血,衣其羽毛」的原始衣著,進入了錦衣綉服的文明社會。
姑娘發明養蠶繅絲織綢的消息很快傳遍西陵部落,西陵王非常高興,收姑娘為女兒,賜名「嫘祖」。嫘祖這一驚天動地的創舉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部落的首領紛紛到西陵向她求婚,都遭到嫘祖的婉拒。這時英俊非凡的中原部落首領黃帝軒轅,征戰來到西陵,兩人一見傾心,很快嫘祖被選作黃帝的元妃。嫘祖輔助黃帝戰勝了南方的蚩尤和西方的炎帝,協調好各部落的關系,完成了統一中華的大業,同時奏請黃帝詔令天下,把栽桑養蠶織錦的技術推廣到全國。
從此,通過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辛勤努力和發展,絲綢文明在中華大地逐漸生根發芽,成為了中華文明史上光輝的一頁。
Ⅲ 關於絲綢的小故事
羅馬人與絲綢
從1世紀起羅馬人開始狂熱的迷戀著從帕提亞人手中轉手取得的中國絲綢——即便當時的羅馬人相信絲綢是從樹上摘下來的。「賽利斯人們(中國人)以從他們的樹林中獲取這種毛織品而聞名於世。他們將從樹上摘下的絲綢浸泡在水中,再將白色的樹葉一一梳落。(絲綢的)生產需要如此多的勞役,而它們又來自於地球的彼方,這令羅馬的少女們可以身著半透明的絲衣在大陸街上炫耀。」(老普林尼,《博物學》)
那時,絲綢成為羅馬人狂熱追求的對象。古羅馬的市場上絲綢的價格曾上揚至每磅約12兩黃金的天價。造成羅馬帝國黃金大量外流。這迫使元老院斷然制定法令禁止人們穿著絲衣,而理由除了黃金外流以外則是絲織品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我所看到的絲綢衣服,如果它的材質不能遮掩人的軀體,也不能令人顯得莊重,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們沒有注意到她們放浪的舉止,以至於成年人們可以透過她身上輕薄的絲衣看到她的身軀,丈夫、親朋好友們對女性身體的了解深知不多於那些外國人所知道的」(Seneca the Younger,《雄辯集》,第一卷)
史料記載克利奧帕特拉,這位艷後也是一位絲綢愛好者。不僅僅是羅馬人對來自東方的神奇玩意兒感興趣。埃及歷史上著名的艷後克利奧帕特拉也曾經被記載穿著絲綢外衣接見使節,並酷愛絲綢製品。97年,東漢將軍班超在重新建立起漢朝在中亞地區的主導地位後,派甘英攜帶大量絲織品到達條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條克),而當時安條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爭奪的國土。因而中國與埃及最早的官方溝通應當就是在這一時期。
女人真絲睡衣_真絲旗袍裙_如何洗真絲裙
b」簟wァg酣d′蕤kㄖfhg酣j住d′蕤
Ⅳ 杭州女人故事絲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杭州女人故事絲綢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01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零售:工藝美術品,絲綢,服飾,辦公用品等。
法定代表人:王海建
成立時間:2004-01-07
注冊資本:2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260011302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城區河坊街213號
Ⅵ 天堂故事的天堂故事絲綢片
天堂故事「精靈之夢」形象片
Ⅶ 絲綢故事怎麼樣
絲綢故事 這家店是做各種絲綢製品的,和同事在它家看了看絲綢圍巾。款式很多,就是花色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感覺有的設計實在不好看,有點兒雞肋的感覺。都是圍巾有的廠家設計的確實很漂亮,雖然價格有所區別但是有些差別還是挺大的。它家的方巾種類不少,有的圖案還行,但是在顏色搭配上不是很好。該深的地方反倒顏色是淺的,所以覺得不是很入眼。其實有色差的話反倒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去愛馬仕和GUCCI這些一線品牌的專賣看看那些品牌的絲巾設計,水平確實不太一樣。都是從小品牌做起的,只要用心做會有好的發展
Ⅷ 杭州絲綢的故事
時尚變化無常,時而綠肥紅瘦,時而唐衫胡服,那些富麗奢華、光怪陸離的款式總是像煙雲一般,一陣風後就飄逝了。但無論時尚怎麼變遷,卻總有一種面料如詩似夢地縈繞在霓裳裙擺當中,以其婉約、靈動的質地製造著燦爛和神秘,那就是絲綢。在眾多的絲綢產地,有一處聞名天下,被稱為"絲綢之府",那就是杭州。
杭州作為"絲綢之府"那是有來頭的,由來之一在於她的歷史悠久。杭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杭州絲綢聞名中外,差不多可以說,絲綢織成了杭州乃至浙江省的一部分歷史。杭州絲綢的歷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那時,杭州的先民就已能種桑、養蠶、織帛和製造原始的繅絲工具。春秋時代,越王勾踐以"獎勵農桑"為富國政策。唐代時,杭州盛產的綾類已有"天下為冠"的盛譽,成為宮廷貢品。南宋時,杭州市內呈現"機杼之聲,比戶相聞"和"都民女士,羅綺如雲"的盛況,由此而稱"絲綢之府"。1000多年前,杭州產絲綢就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諸國,從陸上和海上鋪設了"絲綢之路"。
杭州作為"絲綢之府"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和民眾根基的。杭州的絲綢織錦是精緻、和諧之美的集大成之象徵,擁有"東方藝術之花"的美譽,它們不只是單純的生活消費品,它們承載了杭州人的生活情趣和藝術感悟。馬可o波羅在元初游歷杭州時說:"杭州生產大量的絲綢,當地居民中大多數的人,總是渾身綾絹,遍體錦綉。"那時,杭州城裡的商賈一半以上是從事絲綢貿易,裝載綢緞的船隻川流不息,遠及歐美。
何為"府",集大成者也,杭州絲綢豐富的品種和響當當的品牌得以讓"絲綢之府"的稱號延續至今並越叫越響。經過多年的發展,杭州絲綢已形成了從蠶繭供應、繅絲、絲織、印染、絲綢服裝到絲織機械等配套的生產能力,常年生產綢、緞、綿、紡、綾、紗、絨、絹等14大類,2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色。絲綢的品牌也很多,都錦生、萬事利、凱喜雅、喜得寶等等,那可都是響徹世界的絲綢名品。
與杭州絲綢交相輝映、分割不開的還有同樣作為工藝飾品的杭扇和杭傘。杭扇裝飾優美,製作技藝精湛,千百年來,已淬煉成展示杭州精美文化的工藝瑰寶。傘,一件普通的雨具,但在杭州,它則寄予和演繹了萬千情思,西湖綢傘輕舞倩影,搖曳出了多少杭州的人文風情。
如今,在杭州可以看到規模宏大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和中國絲綢城,絲綢似夢一般神秘,如詩一般美妙,卻又活生生地活在你的身邊,活在杭城的大街小巷裡。杭州絲綢:杭州有「絲綢之府」之稱。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絲織物就已揭示了杭州絲綢的歷史之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絲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詩句又道出了當時杭州絲綢的水準之高,舊時清河坊鱗次櫛比的綢庄更見證了絲綢經濟的繁榮。如今杭州常年生產綢、緞、綿、紡、縐、綾、羅等十四個大類,二百多個品種,二千餘個花色,圖景新穎,富麗華貴,花卉層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許多產品榮獲國家部優或省級優質產品獎,遠銷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杭州絲綢首推都錦生,都錦生絲綢廠創立於1922年,曾是我國最大的絲綢工藝品生產的出口企業,主要生產風景畫、台毯、靠墊、窗簾及織錦衣料,產品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藝術之花」。
Ⅸ 唐朝絲綢的故事
薄如蟬翼,這個形容詞來形容唐朝的衣服足夠了。這充分說明那時候的絲綢紡織水平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初中歷史課本第二冊中國古代史里提到了唐代絲綢很薄,舉的例子是一個波斯或者大食的商人來覲見一個唐代官員,他說,官員的衣服很薄,隔著兩層就能看到官員胸口的黑痣。但是官員聽後哈哈大笑讓他仔細觀看才發現那官員穿了5層絲綢衣服。
Ⅹ 班超的絲綢故事
永平十六年(73年),奉車都尉竇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隨從北征,在軍中任假司馬(代理司馬)之職。假司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轉向軍旅生活的第一步。班超一到軍旅之中,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他率兵進擊伊吾(今新疆哈蜜西四堡),戰於蒲類海(今新疆巴里昆湖),小試牛刀,斬俘很多敵人。竇固很賞識他的軍事才幹,派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經過短暫而認真的准備之後,班超就和郭恂率領三十六名部下向西域進發。班超先到鄯善(今新疆羅布泊西南)。鄯善王對班超等人先是噓寒問暖,禮敬備致,後突然改變態度,變得疏懈冷淡了。班超憑著自己的敏感,估計必有原因。他對部下說:「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後漢書·班超列傳》)。
於是,班超便把接待他們的鄯善侍者找來,出其不意地問他:「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後漢書·班超列傳》)?侍者出乎意料,倉猝間難以置詞,只好把情況照實說了。班超把侍者關押起來,以防泄露消息。接著,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飲酒高會。飲到酣處,班超故意設辭激怒大家:「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今虜使到裁數日,而王廣禮敬即廢;如令鄯善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豺狼食矣。為之柰何?」眾人都說:「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班超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有部下說:「當與從事議之」班超大怒,說:「吉凶決於今日。從事文俗吏,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所名,非壯士也」(《後漢書·班超列傳》)!部下一致稱是。
這天天剛黑,班超率領將士直奔匈奴使者駐地。時天刮大風,班超命令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駐地之後,約好一見火起,就猛敲戰鼓,大聲吶喊。並命令其他人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門兩邊。安排已畢,班超順風縱火,一時,三十六人前後鼓噪,聲勢喧天。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搏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餘的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第二天,班超將此事報知郭恂。郭恂先是吃驚,接著臉上出現了不平之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來對他說:「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後漢書·班超列傳》)?郭恂喜動顏色。班超於是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班超好言撫慰,曉之以理,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漢朝,並且同意把王子送到漢朝作質子。
班超完成使命,率眾回都,把情況向竇固作了匯報。竇固大喜,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經過和所取得的成就,並請皇帝選派使者再度出使西域。皇帝很欣賞班超的勇敢和韜略,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對竇固說:「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乎?今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後漢書·班超列傳》)。竇固認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給他再增加一些。班超卻說:「願將本所從三十餘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為累」(《後漢書·班超列傳》)。
班超等人向西域進發,不久,到了於闐(亦作於真,王治西城,今新疆和田)。當時,於闐王廣德新近攻破莎車(王治莎車城,今新疆莎車),在南道雄幟高張,匈奴人派使者駐在於闐,名為監護其國,實際上掌握著該國的大權。班超到於闐後,於闐王對他不修禮貌,頗為冷淡。於闐巫風熾盛,巫者對於闐王說:「神怒何故欲向漢?漢使有騧馬,急求取以祠我」(《後漢書·班超列傳》)。於闐王派人向班超討要那匹馬,班超早已清楚事情原委,痛快地答應了。但是提出要神巫自己來牽。等到神巫到來,班超不由分說,將他殺死,把首級送還於闐王,曉以利害,責以道義。於闐王早就聽說過班超在鄯善國誅殺匈奴使者的作為,頗為惶恐,當即下令殺死匈奴使者,歸附漢王朝。班超重賞了於闐國王及其臣子們。
當時,匈奴人扶立的龜茲(王治延城,今新疆庫車縣城東郊)國王倚仗匈奴的勢力在北道肆行無忌。他派兵攻破疏勒(王治疏勒,今新疆喀什市)國,殺死國王,另立龜茲人兜題為疏勒王,疏勒國實際掌握在龜茲人手中。第二年春,班超帶手下人從小道向疏勒國進發。班超行至兜題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派手下吏員田慮去招降兜題。班超指示說:「兜題本非疏勒種,國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執之」(《後漢書·班超列傳》)。田慮隻身來見兜題。兜題見田慮勢單力孤,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田慮乘其不備,搶上去劫持了他。變起突然,兜提手下的人驚懼奔走。田慮乘馬疾馳,到班超處復命。班超當即來到架橐城。他把疏勒文武官員全部集中起來,向他們陳說龜茲種種不合理的行徑,宣布另立原來被殺掉的疏勒國君的侄兒叫「忠」的當國王。疏勒人大悅。新王和一班官員要殺死兜題,但班超從大局出發,為了宣示漢王朝的威德信義,說服大家,釋放了兜題。疏勒平定。
至此,班超兩次出使,憑借智勇,已先後使鄯善、於闐、疏勒三個王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
公元75年,漢明帝去世,焉耆(五治員渠城,一名南阿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國乘漢王朝大喪的機會,圍攻西域都護,殺死了都護陳睦。班超孤立無援,而龜茲、姑墨(今新疆溫宿、阿克蘇一帶)等國也屢屢發兵,進攻疏勒。班超跟疏勒王忠互為犄角,首尾呼應,拒守架橐城。雖然勢單力孤,但仍拒守了一年多。
公元76年,章帝即位,朝廷認為陳睦已死,擔心班超獨處邊陲,難以支持,下詔命班超回國。班超受命將歸,疏勒舉國憂恐。都尉黎弇說:「漢使棄我,我必復為龜茲所滅耳。誠不忍見漢使去」(《後漢書·班超列傳》)。說罷,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於闐,於闐國王侯百姓都放聲大哭,他們說:「依漢使如父母,誠不可去」(《後漢書·班超列傳》)。不少人還抱住班超的馬腿苦苦挽留。班超見狀,自知於闐父老決不會讓他東回,而他也想留在這里,完成他立功異域的宏願,便毅然決定,不回漢朝,重返疏勒。疏勒有兩座城在班超走後,已經重新歸降了龜茲,並且與尉頭國(今新疆阿合奇)聯合起來,圖為大亂。班超捉捕反叛首領,擊破尉頭國,殺六百餘人,使疏勒復安。
漢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疏勒等國士兵一萬多人,進攻姑墨,並將其攻破,斬首七百級,孤立了龜茲。
五年(80年),班超上書給章帝,分析西域各國形勢及自己的處境,提出了要趁機平定西域各國的主張。
書曰:「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故北擊匈奴,西使外國,鄯善、於窴實時向化。今拘彌、莎車、疏勒、月氏、烏孫、康居復願歸附,欲共並力破滅龜茲,平通漢道。若得龜茲,則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實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庶幾張騫棄身曠野。昔魏絳列國大夫,尚能和輯諸戎,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鈆刀一割之用乎?前世議者皆曰取三十六國,號為斷匈奴右臂。今西域諸國,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貢奉不絕,唯焉耆、龜茲獨未服從。臣前與官屬三十六人奉使絕域,備遭艱厄。自孤守疏勒,於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問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漢與依天等』。以是效之,則鰃領可通,鰃領通則龜茲可伐。今宜拜龜茲侍子白霸為其國王,以步騎數百送之,與諸國連兵,歲月之閑,龜茲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也。臣見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牧饒衍,不比敦煌,鄯善閑也,兵可不費中國而徹食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