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屏晚鍾的來歷
南屏晚鍾與康熙南巡有關
南屏山北麓的凈慈寺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供養南山佛教開山祖師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慧日永明禪院」。地處怪石參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間。
南宋時改名為「凈慈禪寺」,與靈隱寺,昭慶寺,聖因寺並稱「西湖四大叢林」。凈慈寺初建時就設鍾樓一座。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嫌舊鍾太小,重鑄一口重達10噸的巨鍾,因鍾聲洪亮,再加上寺後南屏山多空穴,所以晚鍾敲響,鍾聲更是穿穴回盪,傳播山谷,遠飄大半個杭城。
清康熙南巡時,以天將破曉,「夜氣方清,萬籟俱寂,鍾聲乍起,響入雲霄,致足發人深省也」之由,改稱「南屏晚鍾」。
(1)旗袍舞南屏晚鍾教學擴展閱讀:
1986年在杭州絕響百年的「南屏晚鍾」獲新生。1986年11月21日上午10時許,108下雄渾壯闊、沉鬱磅礴的鍾聲,回盪在杭州群山、碧湖上空,宣告了絕響百年的「南屏晚鍾」的新生。
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賓、僑胞、遊客聚集在凈慈寺鍾樓內外,舉行新年撞鍾除舊迎新活動。當第一百零八聲鍾聲響,正好是新春伊始之時。這一象徵著祥和、歡樂、安定、團結的活動,為古老的南屏晚鍾注入了新的涵義和魅力。
「南屏晚鍾」是凈慈寺的美稱,成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鍾與雷峰夕照隔路相對,塔影鍾聲組成了西湖十景中最迷人的晚景。
❷ 南屏晚鍾 為什麼叫晚鍾不是說晨鍾暮鼓嗎
晨鍾暮鼓 不是說早晨的鍾和晚上的鼓
而是說 早晚的鍾和鼓
類似於「秦時明月漢時關」
❸ 廣場舞南鍾晚屏
上傳一首由費玉清演唱的范范廣場舞《南屏晚鍾》舞曲與大家分享。
歌曲:《南屏晚鍾》
作詞:方達
作曲:王福齡
演唱:費玉清
歌詞: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
只看到那樹搖風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叢叢
我看不到他的行蹤
只聽到那南屏鍾
南屏晚鍾
隨風飄送
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南屏晚鍾
隨風飄送
它好象是催呀催醒我相思夢
它催醒了我的相思夢
相思有什麼用
我走出了叢叢森林
又看到了夕陽紅
❹ 天籟之戰華晨宇蘇詩丁南屏晚鍾是哪一期
是第二季第十期。
(4)旗袍舞南屏晚鍾教學擴展閱讀:
華晨宇,1990年2月7日生於湖北十堰 ,中國男歌手,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2013年,參加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獲年度總冠軍出道。2014年1月,首登央視春晚舞台。同年4月,參加戶外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
9月6日-7日,在北京萬事達中心連開兩場「火星」演唱會,隨後首張個人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發行,並憑此專輯獲2015QQ音樂年度最佳內地男歌手及第十五屆音樂風雲榜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等獎項。2015年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大舞台連開三場個人演唱。
華晨宇是天生會用音樂表達情緒的歌手,他在舞台上忘我投入,強烈的肢體語言,聲情並茂的演唱方式,令他成為舞台上的發光體。他的聲音表現極富張力,整個身體的語言與唱歌的力量都配合得天衣無縫,大聲小聲的力度也有它的層次感。
❺ 中國華民族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
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中國傳統文化之皮影
編輯本段文化總述
中國傳統文化大全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義、鋤頭。 ★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中庸》《大學》《孟子》《論語》) ①道家(老子、莊子;思想:道德,無為、逍遙) 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愛、非攻、舉賢、節儉) ③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思想:君主集權,以法治國) ④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⑤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⑥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⑦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 ⑧小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中《三國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 ⑨兵家(孫臏《孫臏兵法》孫武《孫子兵法》思想:強調作戰前一定要做好准備) ⑩醫家(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 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 ★傳統節日★: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 。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 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花神節)、上巳節(女兒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 ★中國戲劇★: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 | 京戲臉譜 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葯、《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脈經》、《本草綱目》、《千金方》《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太極拳、詠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衣冠服飾★:漢服(漢族)、唐裝(漢族盤領袍)、苗服(苗族)、維服(維吾爾族)、綉花鞋、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旗袍(滿族)、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 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精衛填海,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中國傳統文化一覽表
-漢服(漢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滿族)、中山裝、其他少數民族服飾、木屐、綉花鞋、翹頭履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崑曲臉譜、湘劇臉譜、川劇臉譜、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古代發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箏、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箜篌、胡琴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漢族盤領袍)、唐巾、深衣(漢族男裝)、襦裙(漢族女裝)、直裰(漢族男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滿族)、偽唐裝(滿族馬褂)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束發戴冠(漢族)、清朝大辮子(滿族)、苗族銀飾(苗族)、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參考書籍
《中華民族》《中國歷史名人》《中國語言文字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國宗法禮俗》《中國世界遺產》《中國姓氏文化》《中國國學思想》《中國傳統道德》《中國圖騰文化》《中國古建築文化》《中國園林文化》《中國古橋文化》《中國名山文化》《中國文化名城》《中國中醫葯》《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陶瓷文化》《中國絲綢文化》《中國服飾文化》《中國書法文化》《中國繪畫文化》《中國文化名鎮》《中國民樂文化》《中國民間藝術》《中國曲藝文化》《中國戲曲文化》《中國武術與傳統體育》《中國民俗文化》《中國龍文化》《中國數字文化》《中國色彩文化》《中國養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中國神秘文化》《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名篇》《中國性文化》 《中國錢幣文化》《中國文史典籍》《中國科技與發明》《中國天文歷法》《中國度量衡器》《中國皇室文化》《中國古代官職》《中國科舉教育》《中國法律刑罰》《中國宮室車馬 》《中國衣食什物》《中國古代軍事兵器》《中國古代商賈貿易》
編輯本段傳統音樂
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期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導迎及巡幸樂、宴樂。 「戲曲」 戲曲「四大聲腔」 四聲腔,展輝煌,對戲曲,有影響; 崑山腔,經改良,藝術上,有開創。 弋陽腔,節奏強,加滾白,調高亢; 梆子腔,聲響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黃腔,二合一,稱二黃,和西皮; 西皮剛,二黃抑,後發展,成京劇。 聲腔中以崑山腔、弋陽腔、梆子腔、皮黃腔為典型。
編輯本段文化細品
與一般的宗教相比較,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的,既是充分說理的,又可以讓人進行實證,這些內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隨便解釋得了的。所以,它與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於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說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只有通過虔誠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問、不要問為什麼,是什麼道理。可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在各種色象的誘惑下,很多人是經不起引誘的,他們都會對自己的信仰發生動搖的。特別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確科學地解釋自身,而且往往與科學思想是有抵觸的(這不是說科學是正確的,科學也是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而科學的道理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認識的是物質,是事物直觀的可見的表象。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宇宙飛船上天,原子彈爆炸,互聯網技術,生物技術上的成就,科學觀念是很易被人們接受的。由於以上原因,人們對信仰發生動搖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正是這種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上帝的罪人。更頭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師還染上了艾滋病,有媒體報道,他們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於不正當的性行為造成的,這說明他們已經遠離自己的信仰,淪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們應當承認,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還是高尚的,但是從發展的趨勢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蘭教,都沒有發展前途,因為它們都不能為科學思想所接受,最終會被人們所拋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為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體與硬化。在中國歷史上,無論什麼時候,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徹底的貫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象《聖經》文化和《古蘭經》文化那樣,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命運。現在最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徹底貫徹,而這種貫徹是民主的、自由的,人們自覺自願地接受的,不願接受馬上就可以反對,而不是象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聖經》文化,和現在《古蘭經》文,是強迫的。 用現代語言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使人們真正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並不是我有什麼能耐,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包涵的本質。再者,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的產物,因為大家都有文化了,語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強了;第三、科學已經很發達了,我可以藉助科學上的發現和科學語言,對其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細致地表述,這樣就更有說服力與感染力。以上各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所在。中國傳統文化,還有語言和文字上的優勢,這在以前的帖子中都談到了,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文化之我見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那麼什麼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謂傳統文化呢? 「文化」的定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據美國文化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中統計,世界各地學者對文化的定義有160多種。從詞源上說,在西方,「文化」一詞源於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尊重。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的表述:「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等凡是作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一切能力、習性的復合整體,總稱為文化。 在我國,「文化」一詞,古已有之。「文」的本義,系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有文飾、文章之義。《說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其引申為包括語言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徵符號,以及文物典章、禮儀制度等等。「化」本義為變易、生成、造化,所謂「萬物化生」,其引申義則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國古代的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屬於精神文明範疇,往往與「武力」、「武功」、「野蠻」相對應,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正面的理想主義色彩,體現了治國方略中「陰」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內容,又有倫理意義。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將此詞作為一個動詞在使用,是一種治理社會的方法和主張,它既與武力征服相對立,但又與之相聯系,相輔相成,所謂「先禮後兵」,文治武功。 中國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與鮮明的民族特點。探究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全面考察中國文化生成與演進的環境。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亞洲內陸,是一個海路兼備的國家。中國傳統觀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內的諸夏和「四夷」共同構成。中國古代社會東部為農業區,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區,也由此使中國傳統文化中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並存又相互補充。東部的農耕經濟又占優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經濟基礎。中國古代傳統農業經濟佔主導地位,在宏觀上主要強調「以農為本」、「重農抑商」,從而也形成了輝煌的農業文明。 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識形態領域占據著正統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儒學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創始人為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禮」。所謂的「禮」只是綱常名教化的政治、社會秩序。 2、什麼是道家?所謂道家,最初見於漢代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司馬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變,因變,應變」可謂道家之特長。 3、佛教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開始生根、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種倫理道德色彩相當濃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脫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為了實現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惡從善的理論學說和倫理道德准則,形成了有關宗教倫理道德的思想體系。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一)
基本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
書 名: 中國傳統文化 作 者:朱筱新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2月 ISBN: 9787300115894 開本: 16開 定價: 24.00 元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是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公共選修課程中的一門課程,本教材結合高等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需求,選擇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與現實社會生活聯系較為密切,對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有一定幫助的中國傳統思想、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節日風俗等內容進行了闡述。通過闡述,深入分析和揭示其所蘊涵的人文內涵,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和魅力。本教材通俗易懂,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較強,不僅對於高校師生而言是一本難得的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教材,而且對於其他有志於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而言也是難得的入門書籍。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傳統思想與禮儀風俗 第二章 多彩的傳統社會生活 第三章 中國傳統藝術 第四章 中國傳統節日及風俗 參考文獻 後記 ……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一)
基本資料
書名:中國傳統文化 圖書編號:1385274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圖書《中國傳統文化》
定價:24.0 ISBN:781109333 作者:李寶龍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中國有著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輝煌而悠久的歷史,是世界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大約在8000年前,中華民族的先人就在黃河、長江和淮河等流域的廣闊土地上,創造出了古代中國農業文明的雛形。 從夏朝開始,中國進入奴隸制社會。經過長期的融合與同化,中原民族和戎、狄、蠻、夷等周邊少數民族,形成了夏、商、周三代絢麗多彩的文明。春秋戰國之交,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經過秦、漢兩代的推進和魏、晉、隋、唐的發展,中國古代文明發展到巔峰。 綜觀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種古代文明的形態,都沒有像中國這樣,有著數千年綿延不斷、獨立發展的悠久歷史。透過中國所有這些發明創造與智慧結晶,不難看出中國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對世界文化的推動與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1]
圖書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 第二節 中國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文化傳統的關系 第四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整合功能 第五節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和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社會 條件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地理和歷史環境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經濟基礎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創作主體 第二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 第一節 多元文化的統一 第二節 重實際、求穩定的非宗教理性 第三節 道德至上的宗法型文化特徵 第三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社會功能 第四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中國哲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儒家思想 第五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輔翼 第一節道家的形成與哲學 第二節佛教的基本思想 第六章 中國傳統審美文化 第一節 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特徵 第二節 中國傳統建築藝術 第三節 中國傳統的陶塑藝術 第四節 中國傳統的戲劇藝術 第五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方面 結束語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 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挑戰 第三節 對傳統文化的反思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❻ 南屏晚鍾的南屏山:日暮南屏
南屏山是九曜山的分支,此山山峰聳秀,怪石玲瓏,棱壁橫坡,宛若屏障。因地處杭城之南,有石壁如屏障,故名南屏山。 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山巔主峰慧日峰海拔131米,由二疊系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峭壁、空穴,石景頗多,尤以北麓「南屏晚鍾」之景稱勝西湖之上。山上有多處古代摩崖題刻和佛教古跡留存至今。林木以櫟、松為主。舊時山麓多佛寺,名曰:佛國山。此處有史跡十餘處。 凈慈寺位於南屏山慧日峰下,面向西湖,為杭州著名叢林寺院。五代吳越忠懿王錢弘俶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創建。初建時,名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潛禪師入寺,由他首先開壇說菩薩戒,署號為慈化定慧禪師,並由吳越王賜紫伽黎,成為凈慈寺開山祖師。道潛禪師道行較高,各地僧眾來寺參學者,常在500人以上。後周顯德二年,道潛向錢弘 俶提出請求,將黃妃塔下地宮內的金銅羅漢十六尊移置凈慈寺,錢弘俶也夢見十六尊者要求隨道潛入寺,以為靈驗,故又加道潛師號應真,所建羅漢殿亦稱應真殿。五代高僧貫休所畫的十六羅漢圖,後人稱為「十六應真像」,今存杭州碑林。道潛於宋建隆二年(961年)圓寂後,吳越王從靈隱寺請延壽禪師主慧日永明院,為凈慈寺第一代住持。
道潛和延壽都研習修持法眼宗,該宗是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創始人文益禪師(885——958年)出生杭州餘杭,他吸收佛教禪、律各宗,融雲門、曹洞禪法自成「家風」,並著有《宗門十規論》。文益死後,南唐中主李璟追謚他為大法眼禪師,故後人稱為「法眼宗」。延壽禪師住持凈慈寺15年,有弟子1700人,並在寺內建造東西兩閣,廣集各宗精通教義徒眾,研討佛學,著《宗鏡錄》百卷,全書80餘萬言,是佛教界有名的經典著作。由於《宗鏡錄》是在永明院演法堂定稿,故將該堂改名為宗鏡堂,延壽為法眼宗三世祖師,名揚海內外。
高麗國王聞訊後,特遣使臣送來禮品,派國僧36人前來求法。法眼宗教法傳布國外。延壽於宋開寶三年(970年)奉吳越王錢弘俶之命在月輪山建造六和塔鎮潮。延壽是杭州佛教的傑出人物,他圓寂後,宋太祖加謚為「智覺禪師」,後人以寺名稱其為「永明禪師」,稱其塔為「永明祖塔」。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凈慈寺改稱壽寧禪院,建炎二年(1128年)改為凈慈禪寺,紹興十九年(1149年)改為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嘉泰四年(1204年)凈慈寺大火,除山門外,余均灰燼。
宋嘉定三年(1210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凈受法,住持建康(今南京)清涼寺。後兩度來杭住凈慈寺。如凈原在雪竇寺出家,從智鑒學法,為杭州高僧真歇清了兩傳弟子,參學臨濟,得法於曹洞,成為一代宗匠。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高僧永平道元(1200——1253年)兩次入宋,得如凈授法,回國後傳曹洞宗,奉如凈為日本曹洞宗祖師。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凈慈寺焚毀後,經古田德後土、愚及至慧、方山文寶等禪師悉心策劃,先後修建了觀音殿、大殿、羅漢殿、法堂等,並重建山門,恢復舊貌。
明洪武、正統兩朝,凈慈寺又遭火災損失嚴重。先後由住持法凈、宗妙募資修復。清康熙五年(1666年)將原建在大慈山下的永明祖塔遷建於凈慈寺東,門額為「極樂世界」。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時題「凈慈禪寺」額。四十四年(1705年)山門及鍾樓被焚。四十六年(1707年)修復,至四十九年告竣,康熙制「重修凈慈寺」碑文,立石於寺前,並建「御碑亭」。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萬工池、永明塔院等處。乾隆九年(1744年)寺宇重修,十六年(1751年)乾隆游寺,題「正法眼藏」匾額。太平天國期間,寺被焚毀。清同治後,略有興建並未復原。民國時期寺僧陸續募修,漸具規模,大雄寶殿是民國21年(1932年)開工,25年(1936年)落成,翌年陰歷四月初八(浴佛節)開光,殿高9丈6尺,長7楹,闊5楹。抗日戰爭,日寇侵杭,殿宇摧殘破損不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寺又經多次修繕。1955年曾全面整修,1959年又整修大殿並在殿西建濟祖殿,天王殿前建有「南屏鍾聲」碑亭。「文化大革命」時,該寺一度被占,有所損毀。後落實政策,發還寺產。1982年凈慈寺劃歸市佛教協會管理後,第一期工程整修了後大殿、客堂,第二期工程整修了金剛殿,南屏晚鍾亭、御碑亭、運木古井及照壁,1985年竣工。 關於運木古井的神話傳說:
自從凈慈寺被火燒光,寺里兩三百個和尚沒處落腳,一個個像無頭蒼蠅,亂碰亂撞;當家老方丈更傷心,急得成天長吁短嘆,捶胸頓足;只有濟顛,卻像沒事人似的,仍舊拖著破蒲鞋,搖著扇兒,跑前跑後,嘻嘻哈哈。這天,當家老方丈對濟顛說:「濟顛,寺院燒成這個樣子,你一點也不難過么?」濟顛說:「燒都燒光了,難過有啥用場?再蓋座新的好啦。」老方丈說:「唉,蓋座寺院談何容易,要多少木頭!一時到什麼地方去募化呀?」濟顛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師父,這你不用愁了,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老方丈聽了,心裡想:莫看濟顛平時瘋瘋癲癲,到緊要關頭,他卻聰慧過人。前番怪我沒有弄懂他的意思,燒了凈慈寺。這次說不定他能募化到這許多木頭哩。於是點點頭,說道:「濟顛,建這大寺的木頭,你就去化個善緣吧!」濟顛聽了,笑道:「這我一定從命,只是我餓了!師父請請我才對呀。」老方丈嘆口氣道:「只要你能化到木頭,吃什麼我都替你辦到。」濟顛聽了,趕忙說:「說了算數。你就給我一壇老酒,兩只狗腿好了。」
當下,老方丈差人買來一壇老酒,兩只狗腿送給濟顛。濟顛笑得眼睛眯成一絲縫,一手捧酒,一手拿肉,大喝大嚼了起來。等到狗肉吃光,酒壇底朝天,已是醉醺醺的了,就對老方丈說:「師父,我去化木頭啦,三天內,我把木頭都化來,你等著吧。我去啦!」說完,便一個斤斗翻進酒壇里--不見了。濟顛這一斤斗,一下就翻到四川。他來到一家大鄉紳門口,一股勁地敲木魚兒。那鄉紳聽見門外木魚響個不停,就出來問道:「和尚,你從哪裡來的呀?」濟顛回答說:「我從杭州西湖凈慈寺來的。」那鄉紳聽了點點頭道:「好遠的路呀。你到我門口來敲木魚做啥?」濟顛說:「因為我們寺院被天火燒了,知道你是個大財主,山上有的是森林大木,特地趕來向你募化一些木頭去蓋寺院。」那鄉紳問道:「你要多少木頭呢?」濟顛聽了,敲著木魚念道:「少不成,多不要,不多也不少,喏喏喏,袈裟蓋,袈裟包,蓋住包住就夠了,就夠了!」那鄉紳一看濟顛那件破得像絲瓜筋一般的袈裟,心裡不禁暗暗好笑:哦,原來是個瘋和尚呀!這件袈裟連枝樹椏兒也包不了,我樂得做個善人吧。便滿口應承下來。濟顛道聲謝,忙從身上脫下袈裟,朝一座山頭拋去。只見那袈裟隨風長,隨風大,一下子把整個山頭都罩住了。那鄉紳驚得目瞪口呆,做夢也沒想到這瘋和尚竟有這樣大的法力呀!不過自己已經有話在前,不好翻悔了。
濟顛在山上挑選了一百株大樹,砍了下來,順著長江水放到東海,再漂進錢塘江。江上把關卡的見了,攔住木筏要抽稅。濟顛說:「這錢塘江又不是你家的,憑什麼要抽我稅?」把關卡的就說:「和尚呀,山是皇上的山,水是皇上的水,隨便什麼貨物經過水面上都規定要抽稅。」濟顛聽了,笑嘻嘻地問:「哦,原來如此!從水面上過要抽稅,那麼從水底下過要不要抽稅呢?」把關卡的聽到這瘋話也樂了,就哈哈大笑道:「和尚,木頭只會浮不能沉,你若有本事叫木頭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稅!」話音才落,只見濟顛雙腳在木筏上用力一頓,「忽」的一下子,就連人帶木筏一齊沉到江底去啦。把那個把關卡的嚇得連滾帶爬,喊爺叫娘地逃走了。
凈慈寺里的和尚,等了一天不見濟顛回來,再等一天還不見濟顛回來,一直等到第三天晌午,當家老方丈有點發急啦。猛不防濟顛從外面奔了進來,大叫大嚷道:「木頭到啦!木頭到啦!」老方丈慌忙出來,朝南屏大路上看看 ,什麼也沒有,還愣著哩!只見濟顛一把拉住他的手,大聲叫道「師父師父,快跟我來!快跟我來!」他們三腳兩步奔到伙房前面那口「醒心井」的旁邊。老方丈朝井內一看,嗨!果然有根又粗又大的木頭,在水面上一冒一冒的,高興極啦,忙叫一些和尚在井上搭架子,安上轆轤吊木頭。
這一來,轟動了所有和尚,大家一齊動手,沒一刻,搭好吊木架子。他們吊呀,吊呀,吊起一根又一根,吊起一根又一根,整整吊了兩天,一直吊到第九十九根大木頭時,不知是哪一個木匠說了聲:「夠啦!」被他這么一說,井裡的那根木頭就擱住啦,再也吊不動。這么一來,在造凈慈寺時,大家量來算去,就少這么一根正梁。後來凈慈寺的正梁,是濟顛用刨花和木屑捏成的,有點兒凹凹凸凸,跟別的寺院正梁很不相同。
「醒心井」因為曾經是運過木頭,後來人們便叫它為「運木古井」。那根吊不上來的木頭,許多年來,還擱在井裡面哩。 「 凈慈寺,周顯德元年錢王俶建,號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潛禪師居之。潛嘗欲向王求金鑄十八阿羅漢,未白也。王忽夜夢十八巨人隨行。翌日,道潛以請,王異而許之,始作羅漢堂。宋建隆初,禪師延壽以佛祖大意,經綸正宗,撰《宗鏡錄》一百卷,遂作宗鏡堂。熙寧中,郡守陳襄延僧宗本居之。歲旱,湖水盡涸。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鰻魚游焉,因鑿井,寺僧千餘人飲之不竭,名曰圓照井。南渡時,毀而復建,僧道容鳩工五歲始成。塑五百阿羅漢,以田字殿貯之。
紹興九年,改賜凈慈報恩光化寺額。復毀。孝宗時,一僧募緣修殿,日饜酒肉而返,寺僧問其所募錢幾何,曰:「盡飽腹中矣。」募化三年,簿上布施金錢,一一開載明白。一日,大喊街頭曰:「吾造殿矣。」復置酒餚,大醉市中,揠喉大嘔,撒地皆成黃金,眾自是畢集,而寺遂落成。僧名濟顛。識者曰:「是即永明後身也。」嘉泰間,復毀,再建於嘉定三年。寺故閎大,甲於湖山。翰林程珌記之,有「濕紅映地,飛翠侵霄,檐轉鸞翎,階排雁齒。星垂珠網,寶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題,金椽聳乎玳瑁」之語。時宰官建議,以京輔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為諸剎綱領,而凈慈與焉。先是,寺僧艱汲,擔水湖濱。紹定四年,僧法薰以錫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鍫為雙井,水得無缺。
淳祐十年,建千佛閣,理宗書「華嚴法界正偏知閣」八字賜之。元季,湖寺盡毀,而茲寺獨存。明洪武間毀,僧法凈重建。正統間復毀,僧宗妙復建。萬曆二十年,司禮監孫隆重修,鑄鐵鼎,葺鍾樓,構井亭,架掉楔。永樂間,建文帝隱遁於此,寺中有其遺像,狀貌魁偉,迥異常人。」
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橫亘於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蒼翠,秀石玲瓏。山上有一凈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銅鍾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渾厚的鍾聲在蒼煙暮靄中回響,山回谷鳴,發人悠遠的沉思,「南屏晚鍾」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晨鍾暮鼓,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幕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
袁宏道
《蓮花洞小記》
「 蓮花洞之前為居然亭。亭軒豁可望,每一登覽,則湖光獻碧,須眉形影,如落鏡中。六橋楊柳一絡,牽風引浪,蕭疏可愛。晴雨煙月,風景互異,凈慈之絕勝處也。洞石玲
瓏若生,巧逾雕鏤。余常謂吳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膚,中空四達,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園享,皆搜得者。又紫陽宮石,為孫內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將,挽錢塘江水,
將塵泥洗盡,出其奇奧,當何如哉!」
王思任
《凈慈寺》詩
凈寺何年出,西湖長翠微。佛雄香較細,雲飽綠交肥。
岩竹支僧閣,泉花蹴客衣。酒家蓮葉上,鷗鷺往來飛。
❼ 請問:歌曲《南屏晚鍾》中的『南屏』指的是哪裡謝謝!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赫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象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幕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鍾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❽ 誰知道南屏晚鍾的由來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橫亘於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蒼翠,秀石玲瓏。山上有一凈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寺院原有銅鍾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渾厚的鍾聲在蒼煙暮靄中回響,山回谷鳴,發人悠遠的沉思,「南屏晚鍾」因此得名。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晨鍾暮鼓,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幕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劇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鍾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尤其是在天氣交響混合,共振齊鳴,悠悠揚,經久不息。北宋以後,凈慈寺與興教寺一布置一衰,歲月既久,南屏晚鍾的盛譽和勝況專屬於凈慈寺名下,凈慈寺建起了繪飾華麗的鍾樓,逐漸在為千年古剎最為迷人的吸引物。凈慈寺鍾樓歷經毀建,大鍾也廢而復鑄,最具規模的篝鑄,一次是在明洪截止十一年,信持夷簡禪師募休聚銅二萬余斤,鑄成巨鍾一口,撞擊聲播遠壑,餘音繚繞。還有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新鑄銅鍾高三米,口徑二點三米,重喧十噸以上。鍾體內外,鐫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字;它採用[蒲牢雕龍]作鍾鈕,以八瓣蓮花為鍾唇,每瓣鑄有一處撞鍾點,其中六處鍾點上鑄有梵文。鍾脊上立南無毗婆屍佛和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七個佛龕。近年來,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賓、僑胞、遊客聚集在凈慈寺鍾樓內外,舉行新年撞鍾除舊迎新活動。當第一百零八聲鍾聲響,正好是新處伊始之時。這一象徵著祥和、歡樂、安定、團結的活動,為古老的南屏晚鍾注入了新的涵義和魅力。
❾ 《南屏晚鍾》歌詞
南屏晚鍾-鳳飛飛
作詞:陳蝶衣 ,作曲:王福齡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
只看到那樹搖風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
只聽到那南屏鍾
南屏晚鍾 隨風飄送
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南屏晚鍾 隨風飄送
它好像是催呀催醒我相思夢
它催醒了我的相思夢
相思有什麼用
我走出了叢叢森林
又看到了夕陽紅
南屏晚鍾 隨風飄送
它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南屏晚鍾 隨風飄送
它好象是催呀催醒我相思夢
它催醒了我的相思夢
相思有什麼用
我走出了叢叢森林
又看到了夕陽紅
拓展資料:
鳳飛飛,1953年8月20日出生於台灣省桃園縣大溪鎮,中國台灣女歌手、主持人、演員。
1971年發行首支單曲《初見一日》,正式開始歌手生涯。1972年出演個人首部電視劇《燕雙飛》。1973年主持中視綜藝節目《每日一星》。1977年因演唱歌曲《我是一片雲》受到關注。1979年起連續9屆獲得金嗓獎最受歡迎女歌星獎 。1981年主演愛情電影《就是溜溜的她》。1982年、1983年連續兩年獲得金鍾獎最佳女歌星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