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鳳仙、旗袍、裙褂、唐裝的區別
一、產生時間不同。
1、唐裝是唐朝時期產生的。
2、裙褂是明朝時期產生的。
3、旗袍是民國時期產生的。
4、小鳳仙是旗袍的一種,也是民國產生的。
二、款式不同。
1、唐裝的款式,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2、裙褂是對襟立領馬面裙款式的衣服。
3、旗袍的款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等。
4、小鳳仙也是旗袍的一種。
(1)為什麼旗袍叫小鳳仙擴展閱讀:
清代旗袍
在濃厚的清朝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代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有觀點認為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旗裝,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裝是滿族綿延至今的民族服飾。
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下擺不開衩,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
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裝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Ⅱ 關於「小鳳仙」服飾
小鳳仙 乃清末民國初年名妓,小鳳仙裝就是一種旗袍,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傳統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因此小鳳仙裝應算是清代服飾。
如果你的感覺比較小巧玲瓏,不妨嘗試一下,甜美之中,不失大方,可以增添新娘子的含蓄美,必定為你引來不少羨慕目光。
Ⅲ 鍋爐工找了個懶後媽,愛穿旗袍唱戲曲,為何44年後繼女才知她是小鳳仙
1949年,已經是耄耋老人的李桂蘭依然記得那一天,當時的父親,領著一個穿著旗袍的女人帶回了家中,對著14的她說,這是你的繼母張洗非。
事情的發生並沒有任何的徵兆。李桂蘭的父親昔日李振海,是大帥府的辦公人員,在解放後安排工作,來到沈陽大東區的工廠當一名工人,李桂蘭有著三個弟弟妹妹,母親去世後,父親並不曾提到續弦的話題,因此這個叫做張洗非的女子,更是讓她感到好奇。
她先是嫁給了東北軍一個姓梁的旅長,二人生活多年,卻沒有留下後人。而小鳳仙和李桂蘭的父親,也應該是這一段時間認識,在此之後,她再度嫁給了李振海,並且在這里,度過了自己最後的一段人生時光。
Ⅳ 民國名妓小鳳仙,憑啥只穿旗袍不幹活是怎麼紅到家喻戶曉的
小鳳仙原名朱筱鳳,1900年出生於杭州,父親是清朝的滿族八旗武官,無奈清廷衰微,家庭也因此沒落,小鳳仙從小就深嘗貧困之味。父母逝世後,小鳳仙跟隨自己的奶媽張氏一同生活,曾和張氏一起到浙江巡撫曾蘊家做幫佣。
不久之後,小鳳仙跟隨姓胡的藝人前往上海賣戲為生,此時的小鳳仙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樣貌絕佳,深得許多客人喜愛,成為民國初年紅極一時的名妓。
新中國成立後,小鳳仙嫁給鍋爐匠李振海,也不像常人一樣穿大馬褂,而是身著旗袍,捏著手絹與人聊天,從來沒做過飯,可謂十指不沾陽春水。
Ⅳ 中國旗袍為什麼叫小鳳仙
性感的旗袍 在多款民族婚紗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旗袍,它在近代主宰了中國女人服飾二三十年一直流行至今。相對於比基尼的大膽性感,旗袍擁有一種隱約的性感,它將女性的S型身材完美展現出來,而這種性感往往更是一種致命的誘惑。 身段嬌小玲瓏的東方女性,最適合穿著代表我國文化的旗袍,更讓老一輩的賓客感覺到新媳婦的賢良淑德。假若新娘子的現代感較強,可選擇風姿綽約的旗袍,華麗卻不顯張揚;假若配上素色暗花的旗袍,文靜中不失嫵媚。 唐裝與小鳳仙 唐裝是近期引人矚目的新星。在民族服裝里,它屬於性感、開放的類型,在古韻之中充分襯托出新娘子的嬌美、迷人,而且非常華麗氣派。而身材較為豐滿的女性選擇唐裝更有助於展現自己的豐韻! 剪裁如此嬌媚的小鳳仙裝及秀禾裝大有小家碧玉的感覺,如果你的感覺比較小巧玲瓏,不妨嘗試一下,甜美之中,不失大方,可以增添新娘子的含蓄美,必定為你引來不少羨慕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