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德軍裝甲兵軍服……
當然要不同了,各個兵種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士兵的工作環境來決定軍服的樣式啊,
比如,德軍裝甲兵(黨衛軍國防軍都差不多的),工作在空間狹小,儀表眾多的坦克等裝甲車輛中,就不能穿大衣,這樣容易被夾住,對逃生等很不利.也不能弄出太多花哨的裝飾,以免掛到儀器上,所以只有最基本的軍銜標志以及第三帝國鷹徽,坦克中工作難免會蹭上機油等臟東西,所以軍服弄成黑色,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整潔,若弄成淺色,恐怕他們整天看上去都是滿身油污了,等等
2. 二戰中各國是怎樣編制自己裝甲部隊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有16個現役裝甲師,其中在西歐戰場有15個。美軍第1集團軍還指揮法軍第2裝甲師。法軍裝甲師與英軍裝甲師的編制相似。美軍的步兵師與德軍的相似,沒有坦克,全師為15289人。
3. 二戰德軍SS骷髏師的裝甲兵1945年虎王坦克手制服 是不是純黑色的 啊
裝甲兵 是黑色的 國防軍是 灰綠色 武裝黨衛軍 是黑色的
剛開始 裝甲兵 是屬於 武裝黨衛軍系統的 所以是黑色制服 後來 國防軍當中 也發展了 裝甲兵 就都同意採用黑色制服 只是 軍銜不一樣而已
4. 二戰主要交戰國裝甲部隊的排名是怎樣的
裝甲部隊生於英國,於法國戰場初嘗戰績,最大規模的坦克集群在蘇聯誕生。然而,只有德國才在二戰前真正抓住了裝甲兵之魂,德國裝甲兵強大而兇猛。
一戰結束後,出於對德國軍備的限制,《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發展坦克,然而《巴黎合約》對德國極其苛刻的限制令德國人民惱怒異常,毫無公正可言的條約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因此,德國人從未停止發展坦克。由於條約允許德國發展少量裝甲車,德國人戰後很快便以6×6裝甲車為基礎建立了一支機械化部隊,由於條約限制,德軍裝甲車數量極少,然而,其製作精巧,戰鬥力極強,這些裝甲車的替代型號最終成為了日後德軍裝甲師偵察營和工兵營的標准配備,而對於坦克而言,德國人以轎車裝上木板,架上機槍,模仿坦克進行訓練,並以發展「輕型拖拉機」和「重型拖拉機」的名義發展坦克,雖未能列裝,卻為德國建立了最初的坦克工業基礎。
5. 二戰時期,德軍哪個部隊哪一款式的軍裝最帥氣
最漂亮的應該是黨衛軍的制服,這點德國老兵也是認可的,不過個人感覺德國裝甲兵的制服也很別致......
德國軍裝的主要設計廠商應該是包豪斯設計學院......
6. 求這件二戰德軍軍服型號,是第一張照片右邊那個人穿的,謝謝。這兩張截圖是我看《諾曼底大登陸》時截的,
第一張中德軍身穿M36原野灰色制服,看面料應該是毛料版本的
第二張中中間幾位德軍穿M36,最右邊穿的是德國陸軍裝甲兵制服
7. 二戰時期德、英、美、蘇的裝甲師或裝甲軍的編制
朋友你的問題很難回答,再說哥們給的分又那麼少!
你一口氣問了四個國家當時的配置,光一個德國的配置給你說詳細了千八字都不夠用!
德國的裝甲師你要的是書面的還是實際的?
書面一個德國裝甲師要求的是一個師下面一個裝甲旅,裝甲旅下面3個裝甲團,一個團4個莊家連!都裝備什麼車?3號和2號,4號車等等。。。。。。總裝要求大概330多輛車!
實際當然不可能了,1941年以後基本所有的德軍裝甲師下面只有一個裝甲團,一個團下面只有2個裝甲營,裝甲車的總說更不一樣了,大概都保持在100到150左右吧!車的型號和配置更不好說了!人數還是可以考證的,大概一萬五千多人吧!
美軍的裝甲師總人數和德軍基本差不多,1萬四千多人,美軍除了第2和第3是重型裝甲師,其他一般都是一個裝甲師下屬3個裝甲營和3個裝步營!一個師大概裝備了250到290輛左右吧,主要車型M4和M5!
蘇聯好像沒有裝甲師這個編制吧,到是有機械化軍!其實一樣,蘇軍的坦克基本沒有滿編過,和德軍情況差不多,蘇聯一個軍大概裝備200多輛坦克吧!
唉,這個問題太麻煩了!就這些了吧!
8. 二戰德軍黨衛軍裝甲兵短夾克制服可以配黑色馬褲馬靴嗎
我以帝國元首的身份告訴你,是可以的。
9. 二戰時德軍的軍裝是誰設計的有什麼由來嗎
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德國軍服的主要設計者)集體的創作。
德軍軍裝並不是由一個單獨的「誰」設計的,是普魯士風格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和演化而來。橡葉飾,雙列直紋領章,雙鉸線編織肩章,袖標,兵種色,勛章獎章等,都可以追溯到一戰甚至更早的時代
裝甲兵的黑色制服和骷髏領章都始於魏瑪時期,和小鬍子沒有太大關系。骷髏領章旨在傳承腓特烈的骷髏驃騎兵黨衛軍的雙閃電以及大部分師徽都源自北歐古字,在條頓騎士時代就有應用.
他們國防軍的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除了頭盔意外,其它也沒多大變化。
二戰時,德國的國防軍和黨衛軍是不一樣的。一個代表國家,一個只效忠納粹元首希特勒。
至於納粹的黨衛軍的服裝則是 阿道夫 希特勒 一人設計的,標志則是各個師分開設計的,什麼骷髏師,帝國師。還有納粹的旗子也是希特勒親自設計。
10. 二戰中被英軍稱為「魔鬼師」的是德軍的哪一支裝甲部隊
1940法國戰役第二階段
在法國戰役的第二階段,第7裝甲師和第5裝甲師一起隸屬於第4集團軍第15裝甲軍。目標是佔領索姆,以避免更多的盟軍通過海峽逃走。這個區域上橫擋著魏剛防線,由法國第10軍防守。第5、7兩個裝甲師在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並由此分割了法國第9和第10集團軍。以第7裝甲師為先導,第15裝甲軍快速推進。6月7日該師進抵佛戈斯-萊斯-奧克斯,於次日抵達柔恩,完成了合圍。該城於6月10被佔領,6月12日,第7裝甲師佔領聖萬勒瑞。法國第9集團軍和英軍第5山地師的一部分被合圍,46000人投降。隨後,該師繼續推進,於6月19日進抵瑟堡。雖然部隊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推進,但最後還是沒能阻止少量英軍從此撤走。經短暫休息,第7裝甲師再次向南挺進,一路之上未遇有組織的抵抗。穿過科唐坦和布列塔尼,該部於安塞尼斯渡過盧瓦爾河。到6月25日停戰時第7裝甲師已經打到法國西南部。
是役,該師僅有2624人陣亡、受傷和失蹤,損失坦克42輛,獲得「魔鬼師」的稱號。停戰後,第7裝甲師駐扎波爾多,可是僅僅4天後,就被調往查特斯,在那兒待到7月24日,隨後又駐扎巴黎以西,為海獅計劃做准備。不過12月中旬,再次調回波爾多,在那一直駐扎到1941年2月14日。隨後,前往波恩-拜德哥德斯堡。在這一期間,隆美爾少將被提升為非洲軍團指揮官,漢斯·馮·馮克少將接任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