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中醫制服

中醫制服

發布時間:2021-09-06 11:32:39

Ⅰ 感冒哪些中醫可以治療

感冒分兩種,流鼻涕的一般是風寒感冒,如果不流鼻涕,一般是風熱感冒。

具體如下:
風寒感冒起病較急,發熱,畏寒,甚至寒戰,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頭痛,周身酸痛,食慾減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風熱感冒主要表現為發燒重,但畏寒不明顯,鼻子堵塞、流濁涕,咳嗽聲重,或有黃痰粘稠,頭痛,口渴喜飲,咽紅、干、痛癢,大便干,小便黃,檢查可見扁桃體紅腫,咽部充血,舌苔薄黃或黃厚,舌質紅,脈浮而快。

風寒感冒其實只要想辦法出汗就行。比如喝熱茶吧,別太濃。還可以喝生薑湯。
宜進食藕粉、牛奶、稀飯、米湯、新鮮蔬菜和水果。

感冒時飲食要清淡。

室內空氣要新鮮,注意通風。

秋防感冒「七飲」
1、蔥白飲:大蔥白100克,切碎煎湯,趁熱飲。
2、薑茶飲: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湯,趁熱飲。
3、姜棗飲:生薑5片,大棗10枚,煎湯,趁熱飲。
4、蘿卜飲:蘿卜適量,切片煎湯,加食醋少許,趁熱飲。
5、三辣飲:大蒜、蔥白、生薑各適量,煎湯,趁熱飲。
6、桔皮飲:鮮桔皮50克,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
7、菊花飲:菊花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以下是一些緩解方法

對於感冒雖然我們不能制服它,但我們還是有預防和緩解症狀的辦法,在又一個感冒多發季來臨之時,一些對付感冒的方法,你都可以試試。
冬季感冒治療七法
熱水泡腳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鍾,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生吃大蔥
生吃大蔥時,可將油燒熱澆在切細的蔥絲上,再與豆腐等涼拌吃,不僅可口,而且可以預防感冒。
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健康警鍾:
感冒期間飲食誤區--感冒期間應吃些滋補食物以增強抵抗力,對付病毒,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著)再擤出,反復多次。
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後按摩迎香穴(位於鼻溝內、橫平鼻外緣中點)十餘次,可以預防感冒及在感冒後減輕鼻塞症狀。
鼻子插蔥
感冒後鼻子不通氣怎麼辦呢?可以睡覺時在兩個鼻孔內各塞進一鮮蔥條,3小時後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於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蔥條要選擇粗一點,細了,一是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觸鮮蔥過敏,可在蔥條的外麵包上一層薄薄的葯棉。
白酒擦身
用銅錢、硬幣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輕刮前後胸、曲池及下肢曲窩處,直至皮膚發紅發熱,然後喝一碗熱薑糖水,約15分鍾後便大汗淋漓。汗後周身輕松舒適,此時注意免受風寒,感冒很快痊癒。
可樂煮姜
鮮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樂中,用鋁鍋煮開,稍涼後趁熱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呼吸蒸汽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
熱風吹面
感冒初起時,可用電吹風對著太陽穴吹3至5分鍾熱風,每日數次,可減少症狀,加速痊癒。
蒜泥蜂蜜
將等份的蒜泥與蜂蜜混勻後,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一湯匙,每天4至6次,對治療流感有佳效。
香油拌蛋
將一兩香油加熱後打入一鮮雞蛋,再沖進沸水攪勻,然後趁熱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後的咳嗽。

希望你早日康復,如對你有用請採納,謝謝!

Ⅱ 哪裡有好的中醫

好中醫各地都有。你可以到當地中醫院去看看。

Ⅲ 求高人幫我看個中醫方子

如果具備腎陽虧虛,遺精遺尿就可以用

乙肝是西醫病名,不能以此選擇中葯

Ⅳ 該怎樣學中醫

如果你是業餘人士
那麼最好先看唐雲的《走近中醫》和劉力紅的《思考中醫》這兩本書。可以幫你建立初步的中醫印象。
接下來,如果有能力,應當直接看古籍。不要去看現代的中醫教材,一般看了你也不會用。而古籍中也不要先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之類的,沒有一點基礎,讀了腦子也是糊塗的。
讀古籍從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開始,因為他的書是邏輯性最好的,一看就明白。然後再讀他的《長沙葯解》建立初步的中葯理論。黃元御的書現在沒有單賣的,書店裡都是黃元御全書。黃元御擅長五行理論。
在下來讀《鄭欽安醫書闡釋》。這本書其實是鄭欽安的三部醫書的合訂本,由唐步祺闡釋。鄭欽安擅長陰陽理論模型。讀到這里一般的病你基本都可以自己解決了。
往下就要繼續讀黃元御的《傷寒懸解》和《金匱懸解》,作為一個提高。這兩本書在黃元御全書中有。
這時,你可以看看《黃帝內經》了,很多東西一看,你就會明白。至於《傷寒論》在《鄭欽安醫書闡釋》和黃元御全書中,他們二位都為其作過注,看著更方便些。直接讀無注的原本,對初學者肯定不行。
到此,你的中醫水平肯定比外面很多中醫師都高。因為我就是在這樣學,很有感覺。

Ⅳ 請問學過中醫五行的好朋友,生克是什麼意思

舉一個例子:金能克木,斧頭可以劈木頭。木頭在斧子面前就能被制服,對吧?中醫五臟配屬五行,其中肺屬金,肝屬木,當一個人肝火太旺的時候就會急躁易怒,好發脾氣,遇事不冷靜,易沖動,等等。這時候如果我們想辦法加強他的肺功能,就能有效地剋制其肝火盛的毛病。不信你可以試一試:讓他練習靜下心來作勻細深長的呼吸,可以循序漸進慢慢來,初期還可以藉助一些形體動作來輔助增強其呼吸功能,如中國式的,外國式的有氧運動,當他覺得自己的勻細深長的呼吸作得已經很好的時候,他的脾氣也會得到很好的改善。

Ⅵ 中醫學專業問題.學哥學姐進來.

我是山東中醫葯大學七年制(本碩連讀)的,我們這里肯定是招文科的,但是不要外省的,好像七年制都不是很招外省的吧?如果對中醫真的很感興趣,那麼歡迎你加入我們,用心學,你會成就無限!如果有別的想法或者只是一時沖動,還是勸你離開吧,畢竟現在中醫大環境不是很好。

Ⅶ 請 闡述或比較一下「中醫」與「西醫」

中醫是臨床醫學,是中醫先賢們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運用樸素的唯物辯證法,創建了『理』『法』『方』『葯』閉合的環形理論,隨著科學發展而不斷完善。無論社會怎樣進步它的理論體系都不會改變,可變的是不斷進步和完善。
西醫是實驗室醫學,是從實驗室走向臨床,它理論的形成是開放的,是不斷走向微觀的,它隨著科學的發展不斷走向細化和分支。
中醫所使用的葯品完全來自自然,每一味葯都是一個復方,很多葯品都有雙向調節作用,而且它的作用不一定是主要成份,是以人為試驗個體的,然而有毒葯品能治病以成為中醫的共識,近幾年利用劇毒葯品砒霜溶液靜脈滴注治療白血病收到明顯的效果,並受到西方國家的青睞和引進。
西醫所使用的品葯是實驗室的產物,它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是以鼠為試驗個體的,有很多葯品有很多毒付反應。
中醫作為傳統文化的東西,本身就存在一些不太科學的
東西,需要繼承和發揚,更需要實事求是評價中醫,正確認識中醫。中醫的科學

性就在於中醫本質中最精粹的東西。現代醫學是建立在實驗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

來的,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開始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這是由

人類科技進步帶來的必然的醫學進步。中醫是在她哪個時代的技術基礎之上發展

起來的醫學模式,中醫與西醫只是認識疾病的兩種不同思維方式而已。中醫是臨

床醫學,難道西醫就不是根於臨床的?西醫用所謂的毒葯,難道中醫所用的中葯

就沒有毒,砒霜中醫也用,這難道是中醫的區別?中醫發展的那個時代不可能有

技術獲得純單體化合葯物,如果能的話,她也必然會利用純單體化合物。中醫與

西醫的本質區別是她認識的疾病觀點與西醫不同,是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

論治」、「配伍用葯」觀點造成了兩者不同的處方用葯不同,這是最根本的區別

西醫所用的化學葯,只要你專心去用,你大可用中醫的理論去運用它,如何
伍運用到臨床中,現代醫學的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認識,也可用中醫整體觀去整合

,自可對人體更有具體的整體、全面去認識。

中醫和西醫其實都是針對人體的醫學,如果扣除語言表述方面的不一致(中醫通常從功能方面對人體進行劃分,而西醫一般通過解剖結果對人體劃分),兩者在生理學方面完全相同,比如中醫里經絡實際上是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等功能的綜合表述,藏器是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所涉及的器官的功能的表述,腑器是與外部環境直接接觸的部位的功能的表述等等,但兩者在病理學上完全不同,西醫假定所有疾病都是由於病灶引起的,消除了病灶就可以消除疾病;中醫則假定所有的疾病都是由於人體內環境不正常引起的,消除了這種內環境的不正常就可以消除疾病。所以中醫和西醫在理論上不可能結合到一塊兒。
中醫是國粹,是一門總結、歸納、辨證的科學,如易經一般,一定要繼承發揚;西醫是現代實驗科學,講究事實與實驗結果。
殊歸同途,都可以治療疾病,但互有不足,相互結合,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Ⅷ 中醫好還是西醫好

是什麼阻礙了中醫葯的發展
來源: 中國科技信息

困境重重 中醫不「中」

中醫葯的偉大歷史作用和重要現實意義不容否認,西醫的科學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認,兩者各具比較優勢。正因如此,中國政府提出了「中西醫並重」和中西醫「長期並存,共同發展」的方針,並將「發展傳統醫葯」寫入了《憲法》。但長期以來,政府的方針和憲法精神並未得到很好貫徹。在具體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國家投資、科研發展和醫療實踐等各個方面,普遍重西醫輕中醫,中醫地位不斷下降,發展面臨困境。最大困境是,中醫日益西醫化,日益不姓「中」了。這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1.中醫後繼乏人。據統計,全國中醫醫生1949年27.6萬人,到2002年還是27萬餘人,53年沒有增長;同期西醫醫生為8.7萬和157萬人,增長17倍;現全國共有醫務工作人員520萬人,中醫葯工作人員約50萬人,不足1/10。尤其可怕的是,許多中醫基本上不會用中醫思路看病,只會看化驗單。中醫後繼乏人。

2.中醫教育日益衰退。近些年中醫教育嚴重西醫化。語言上,外語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漢語訓練缺乏,許多學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醫古籍;課程安排上,中西醫課時幾乎相等;西醫理論學習要求不低,中醫理論訓練嚴重不足,甚至《黃帝內經》等經典也不研讀;技能培養上,西醫實驗不少,中醫望聞問切等訓練不多。畢業後,學生普遍不會用中醫思維看病,多半轉行西醫,或名行中醫實以西醫為主。上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醫理論及臨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醫教育方法,要求碩士做到細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畢業。不少中醫碩士、博士不會用中醫理論與技能臨床看病,難以稱為真正中醫。

3.否定師徒傳承。師徒傳承是我國中醫人才培養的傳統方式,幾千年來造就了一批批中醫大夫。中醫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傳」,故自古師徒如父子,自當盡心傳授。但現行醫療制度,基本否定師徒傳承,使其無立足之地。純正中醫後繼乏人,這已成中醫發展的極嚴重問題。現在,解放前留下來的全國著名老中醫已所剩無幾,均已達耄耋之年;50年代主要按傳統方式培養的國內知名中醫已為數不多,均已年逾古稀;其後主要按西醫式教育培養的中醫,在真正中醫上有成就者甚少。據統計,全國名老中醫目前已不足300人。基本能用中醫思路看病的中醫不過幾萬名。

我國不少師徒傳承的民間中醫,水平高、收費低、效果好,深受群眾歡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認。現行執業中醫師考試制度要求考西醫知識,民間醫生大都因西醫知識不足過不了考試關。現行行醫執照制也限制正常民間行醫,民間醫生多因無法領到執照不能公開行醫,若行醫即屬非法。現行醫療執法監督制度阻礙正常民間行醫,民間行醫出了哪怕是正常的事故,因無行醫執照,若被提起訴訟,必受法律制裁。醫療制度的這些限制,迫使許多真正的民間醫生只得地下行醫、「非法」行醫。但老百姓對民間中醫的需求巨大,於是,三教九流混跡其中,良莠不齊,民間中醫市場十分混亂。

4.中醫院變成二流西醫院,中醫已無真正的臨床基地。目前全國有2800多家等級中醫院,但沒有一家是真正的傳統中醫醫院,幾乎都是中西醫「結合」醫院。查病,主要*西醫儀器來檢測與化驗;斷病,主要*化驗單數據來判定;處方,主要按西醫思維與理論來開方治病;抓葯,則是中葯西葯並用、中葯西葯為主互見;驗效,主要*西醫儀器來檢驗治療效果。據統計,2001年全國等級中醫醫院的葯品收入中,中葯只佔40%,西葯則佔60%,甚至是三七開。可以說,目前多數中醫院已經不姓「中」了,已不具真正中醫臨床基地性質了。其原因,一方面,60年代後期以來培養的多數中醫已不大會望聞問切和辨證論治了,必須像西醫一樣藉助儀器化驗辨病。另一方面,醫院為了生存,大量購買西葯與醫療設備。西葯進出價差大,檢測化驗收費高,醫生創收、醫院盈利、醫院評等級均要*它。中醫葯雖然簡便廉驗,若*它收費,醫院難以存活,醫生只有受窮。

5.以西醫標准評判中醫,貶低甚至否認中醫成果。中西醫本是兩個不同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各自有一套臨床方法與評判標准,兩者基本無法兼容。但在現行醫療理念與制度下,中醫的診病、治病與驗效,新中葯的開發、評審與推廣,基本採用西醫標准來判定。貶低甚至根本就不承認中醫臨床「實踐標准」,中醫療效和科研成果必須經西醫或按西醫方法認可,這在醫學界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

早的如1956年石家莊用中醫治療乙腦,療效奇佳,且無後遺症,但衛生部不予承認。著名中醫大夫蒲輔周一人成功治療乙腦167人,衛生部門卻以其使用了98組中葯處方,不具統計學意義,不承認其療效。近的如去年廣州採用中醫葯治療SARS,效果顯著,但開始一段時間得不到承認。中醫認為SARS是一種瘟病,有法對治,但要經過多方呼籲後才讓介入治療。西醫認為SARS是全新疾病,無治療先例,無可*葯物,但西醫一開始就可全面進入治療過程。一些對溫病確有療效的中醫葯方劑,必須經過白鼠實驗證明能夠「殺死」SARS病毒才允許進入臨床。西醫明知抗生素等西葯既殺不死SARS病毒且副作用極大,卻無須討論即可大劑量試驗。

6.片面理解中葯現代化。從中葯現代化多年實踐來看,基本思路是按西醫科研途徑,主要採取數量化、客觀化辦法,通過動物實驗與數據統計,搞清中葯的化學成分,提取有效物質,製成類似西葯的專治「某種病」的「新型中葯」。採用這種方法,若是藉以從中葯中開發出新西葯,無可非議;但若將其作為中葯現代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徑,其結果不是中葯現代化,而是中葯的西葯化。

如被稱為中葯現代化 「王牌」成果的「青蒿素」,雖提取自中葯青蒿,但提取出的「青蒿素」已不具備中葯的葯性,不能參與中葯處方的配伍,已不再是中葯,屬西葯范疇。又如,1992年比利時一診所開出減肥「中葯」「苗條丸」,患者服用一年多,一半人出現嚴重腎病,經研究發現是葯中所含馬兜鈴酸成分所致。這被西方輿論大肆宣揚為所謂中葯「馬兜鈴酸腎病」事件,使中葯形象大為受損。其實,這是中葯成分化並將中葯當作保健食品長期食用的結果,它恰恰違背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根本要求。

按照目前中葯現代化的片面做法,根本不可能開發出像六味地黃丸那樣的名方成葯來。六味地黃丸並非專為治療某一種疾病而設,可治之病達400多種,但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針對腎陰虛證型辨證施治才有效。中葯現代化走簡單模仿西葯研製道路,導致中葯研究日益脫離自身理體系,使中葯科研走向異化。其結果,中葯不僅趕不上西葯,而且將重蹈日本「廢醫存葯」覆轍。日本已廢除中醫,中葯由西醫視病使用,療效普遍很差。

妄自菲薄 制約發展

中醫葯陷入困境,既有觀念問題,也有制度問題,還有中醫自身問題。根本問題是懷疑中醫葯的科學性。

1.民族虛無主義導致人們普遍輕視中醫。西醫隨槍炮進入中國後,不少國人以民族虛無主義態度對待中醫文化,貶低、懷疑甚至否定中醫。清末維新運動時,就有人開始否定中醫。國民黨政府曾兩次要消滅中醫。解放後,中央衛生部王斌等提出,中醫是封建醫,應隨封建社會的消滅而消滅。毛澤東對此進行了批評,撤了兩位副部長的職,指出「中國醫葯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盡管國內再無人敢公開否定中醫,但50多年來,中醫始終處於被質疑、被驗證、被改造的境地。一些懷疑中醫的權威人士,總是借「中西醫結合」、「中醫葯科學化現代化」之名,試圖將中醫「提高」到西醫水平。

對東方文化頗有研究的德國慕尼黑大學東亞系波克特教授早在80年代就指出:「中醫葯在中國至今沒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誠對待,沒有確定其科學傳統地位而進行認識論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學探討,沒有從對人類的福利出發給予人道主義的關注,所受到的是教條式的輕視和文化摧殘。這樣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國的醫務人員。他們不承認在中國本土上的寶藏,為了追求時髦,用西方的術語胡亂消滅和模糊中醫的信息」。

2.兩法一條例阻礙中醫葯發展。「發展傳統醫學」雖然被庄嚴地寫進憲法,但在一些具體法律法規和醫療管理制度上,實際上一直在歧視、歪曲和限制中醫葯。

《執業醫師法》規定,須有4年以上醫學院校學歷方能參加資格考試,且考試內容近一半是西醫知識。導致學徒出身、未受過正規西醫教育的民間中醫拿不到行醫資格。臨床自製丸散膏丹是中醫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民間秘方均是自製葯,但《葯品管理法》嚴格限制使用自製配葯,否則,將以非法制售葯物之名受到制裁。正在起草的醫療機構制劑審批管理辦法規定:「醫療機構的制劑可以在指定的醫療機構之間調劑使用」;但「中葯制劑一般不得調劑使用」。《中醫葯管理條例》也在諸多方面限制了中醫葯發展。

3.中醫葯界的自身問題。突出的是中醫葯界在許多方面丟失傳統、自貶身價、屈就西醫。

一是中醫傳統文化繼承嚴重不足。中醫葯理論博大精深,發展中醫葯首先是要學習與繼承,否則就成無源之水。但幾十年來,不僅業外人士輕視中醫文化,中醫界自身也不重視中醫葯基礎理論的學習與掌握。除極少數知名中醫有較厚實的中醫文化功底外,大多數中醫的中醫文化基礎嚴重不足。

二是中醫研究被動模仿西醫模式。在中醫界,不少人用西醫理論來修正中醫理論,以為這就是創新;用植物化學方法研究中葯,以為就是中葯現代化;用西醫理化統計指標來衡量中醫臨床效果,以為就是規范化。正因如此,我國中醫重大理論與葯方研究沒有多大進展。

三是中醫醫院嚴重西化。我國中醫院基本上全是中西醫「結合」醫院。從看病診斷、處方用葯、住院治療到療效檢驗,都是以西醫為主。

最後,中醫個性化治療雖然代表著未來醫學方向,但與佔領市場份額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經濟要求不相符合。受現實利益驅使,人們往往看重西醫,看輕中醫。

尊重國情 謀求振興

充分保障13億人民生命健康,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也是一個最基本目標。但我國85%的人口(90%以上的農民、50%左右的城鎮居民)無緣享受國家公共衛生保障。目標與現實的差距非常之大。解決的途徑,或學習西方,繼續在中國建立西式醫療衛生保健體系,但實踐表明,此路難以持續走下去,只有從中國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中醫葯「簡便廉驗」比較優勢,逐步建立起真正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這才是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1.中國根本不可能走西方醫療保障模式道路。西方醫學成就之偉大不言而喻,但西醫費用之昂貴也有目共睹。西醫越現代化,投資就越大,收費就越高,政府和百姓就越難承受。10多年來,發達國家衛生保健體系普遍發生了支付危機。80年代以來,美國醫療費用逐年大幅上升。2000年醫療衛生支出總額達1.3萬億美元,佔GDP的13%,佔全球醫療衛生支出總額的43%。即使如此,美國仍有15%人口享受不到基本醫療衛生保障。若無政府補貼,美國多數醫療保險公司無法承擔迅速上漲的醫療費用,只有關門。

不僅如此,美國雖然擁有世界最發達的醫學和最健全的醫療體系,卻根本無法解決西醫的兩個重大局限。一是高誤診率、西葯濫用、西葯毒副作用和耐葯性問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美國50%以上的抗生素使用不當,正在導致嚴重的公眾健康危機。美國每年有100萬住院病人因葯物不良反應而受害,其中18萬人死亡,是車禍死亡人數的4倍。二是西醫解決不了慢性病、老年病及大量疑難雜症,而這些病症占人類疾病的70%。面對現實,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方面著手改革現行衛生保障體系,以降低成本,擴大公民受益范圍。另一方面,重新審視西醫發展方向,逐步用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替代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在這種背景下,過去被否認和禁止的針灸、中醫等傳統醫學方法,開始得到承認和重視,被逐步納入西方各國醫療衛生保障體系。

我國若繼續走西醫為主道路,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能力支付日益增大的醫療衛生成本。我國衛生費用既不可能達到美國1.3萬億美元的水平(超過我國2001年的GDP總額),也不可能達其佔GDP的13%水平(這需要1.25萬億元人民幣,2001年實際為5150億元,佔GDP的5.3%,相差約60%)。更嚴重的是,中國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支出的比例不到40%,是世界最低國家之一,而發達國家是70%以上,發展中國家也達60%。再有,中國醫療價格上漲之快十分驚人,已成為嚴重社會問題。據統計,90年代我國綜合醫院門診病醫療費用每年遞增20%,住院病人住院費用每年遞增17%以上,成倍地高於GDP和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由國情國力決定,我國不應也根本不可能採用西方醫療衛生保障模式。

同時,西醫的局限在中國也有同樣表現,許多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據統計,1999年我國西醫臨床診斷誤診率達27.8%,其中惡性腫瘤誤診率40%以上。我國抗生素佔西葯消費總量的31%,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世界平均為30%。

2.中醫葯學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幾千年來,中醫葯發展形成了一套現實與超前兼具、普濟與深入兼備、以「簡便廉驗」為特點的醫療衛生辦法與經驗,且中醫代表了未來醫學發展方向。只要認真加以學習、繼承和發展,完全可以在當今社會發揚光大,真正與西醫並駕齊驅。

中醫在防大疫上作用巨大。從始於戰國成於西漢的《黃帝內經》,到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再到明清吳又可、葉天士的溫病說,中醫制服了一次次瘟疫,挽救了無數人生命。近幾十年,中醫葯對一些重大傳染病的防治作用也十分顯著。1956年石家莊流行乙型腦炎,師仲景法用白虎湯,療效超過世界水平;1958年廣州流行乙型腦炎,鄧鐵濤教授當年參與救治,統計中醫之療效達90%,且無後遺症。1990年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對1988年上海以中醫葯為主治療乙肝重疊甲肝與1983-1988年美國本土以西醫葯治療同類疾病的死亡率進行了統計對比,中美死亡率比例為1∶234。抗擊SARS,中醫葯作用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高度評價。中醫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也已開始發揮作用。

正是中醫的比較優勢,使得相當大部分中國人仍然鍾情於中醫。盡管中醫機構和力量遠小於西醫,但我國每年中醫門診量仍佔全國醫院門診總量的1/4,民間診所更高達63%。

3.中國需要建立適合國情的新型醫療衛生保障體系。70年代,我國以世界1%的衛生費用使公共衛生體系的人口覆蓋率達85%,創造了發展中國家的奇跡,受到了世界高度贊揚。一個基本原因是,中醫葯學和中醫為主、中西醫並舉的農村合作醫療發揮了重大作用。

20多年來,中國醫療事業、主要是西醫取得了空前發展,但受惠者主要是城鎮中享受公費醫療保障的2億多居民。在普遍衛生服務和人均衛生經費支出上,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明顯拉大了。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對191個國家和地區的醫療衛生保障公平性進行了評價,中國被排在倒數第4位,為世界最不公平國家之一。世界銀行統計,2000年中國人均衛生經費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排在最落後國家之列。中國衛生總費用中,政府與個人負擔比例是39.4∶60.6,世界平均是61.8∶38.2,最不發達國家是59.3∶40.7。為此,中國受到了國際強烈批評。

中國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重新思索醫學事業發展戰略,建立中國特色的新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這個體系必須是普遍服務的,真正將全體中國人民作為服務對象;必須是公平公正的,真正讓大多數人都能享受最基本醫療服務;必須是價格合理的,真正讓大多數人都能支付得起基本醫療服務費用;必須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讓大多數人能享受到方便與快捷、效率與效果兼具的基本醫療服務;必須是預防為主的,真正把「修養身心」和「治未病」放在首要位置;必須是可持續發展的,真正能夠適應經濟發展、政府財力、居民收入的未來變化趨勢。

中國特色新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應採取的基本框架是:以預防為主,城市中西醫並重,農村中醫為主、中西醫並行。就是說,通過國家投入和政策扶持,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逐步使中醫在城市能夠與西醫真正並駕齊驅,在農村則要發揮主體作用。只有這樣的體系框架,才可能實現疾病控制「重點下移戰略」(面向農村面向基層)和「重點前移戰略」(疾病預防和早期治療)要求,才能夠全面提升中國人民健康水平,實現「2020人人健康」的目標。要建立這樣的新型體系,必須全面振興中醫葯。

4、實施六大工程,全面振興中醫葯。重建中醫葯重大戰略地位,以「預防為主,城市中西醫並重,農村以中醫葯為主、中西醫並行」為基本框架,是建立中國特色新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的最佳選擇。因此,全面振興中醫葯,應當實施六大振興工程。

中醫葯人才工程:解決中醫葯人才問題,最根本辦法是真正按中醫葯自身規律特點培養人才。必須辦真正的中醫葯院校。招生考試,應有嚴格的古漢語等傳統文化知識要求;課程設置,以中醫理論和經典為主;臨床培訓,以望聞問切技能的掌握為主;研究生深造,當以深研中醫經典名著,繼承和熟練掌握某方面中醫傳統技能為主。只有如此,學生畢業時,才具有真正的中醫思維,掌握真正的中醫技能,成為真正的中醫師。

此外,承認師徒傳承培養方式。使有真本事的民間中醫公開化、正常化、合法化。同時,必須改革中醫葯教育體制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革中醫葯師資格審查制度,增加財政對中醫葯教育的投入,為造就千百萬中醫葯人才創造體制和物質條件。

中醫葯科研工程:中醫葯科研必須在傳統中醫葯理論指導下進行,徹底改變長期以來主要遵循西醫思路和方法進行中醫葯科研的做法。要重新確立中醫葯現代化戰略方向。中醫葯學是集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於一身的綜合性知識體系,非單純的醫學。中醫葯現代化的方向不應再遵循西醫科研路線,而是要在繼承傳統中醫葯基本理論、方法和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現代科學成果,加以完善和發展,建立真正獨立的中醫辨證論治體系和科研體系。

此外,在傳統中醫葯理論指導下開發新中葯。在總結普效性中葯配方的基礎上開發新中成葯。把以化學生物方法為主的草葯成分研究列入西葯范疇。要建立中葯系列標准規范,使之逐步成為中葯國際標准。同時,建立獨立的中醫葯科研評價體系。建立真正的中醫科研與臨床基地。

中葯產業發展工程:近年來世界草葯市場銷售額年均增長10―20%。我國中葯產業也發展迅速,正在成為一大新興產業。

一要發展中葯材和中葯飲片生產;二要扶持中成葯生產。三是拓展中醫葯國際市場,擴大中醫葯的國際影響,重樹我中葯大國聲威。

鄉村中醫葯工程:一要像過去培養赤腳醫生一樣,為農村大量培養初級中級中醫葯人才。二要在規范的基礎上鼓勵在農村開辦中醫診所。三要在政策上扶持鄉鎮衛生院,逐步提高其醫療技術與服務水平。四要組織中醫講師團,到農村普及以中醫葯為主的初級醫學知識。五要建立一項制度,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大中型醫院和醫療科研機構工作之前,必須先到農村服務一年。

中醫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程:中醫葯從基本思維、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到臨床實踐等各個主要方面,均與西醫有很大差別,其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也與西醫葯明顯不同。長期以來中醫日益西醫化,一個基本原因就是實行中西醫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並基本按西醫管理方式來管理中醫。這種體制必須改革。改革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充分尊重中醫葯發展客觀規律,完全按中醫葯自身特點確立行政管理方式和體制;改革的主要途徑是,將中醫葯行政管理獨立出來,從上到下建立自成系統的中醫葯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

同時,要增加國家對中醫葯發展的經費投入。既要提高國家衛生行政經費在財政支出中的比例,更要提高中醫葯行政事業經費在整個衛生行政事業經費中的比例。否則難以體現中西醫並重的憲法精神。這是真正振興中醫葯事業的條件保障。

中醫葯政策法規保障工程:政策法規往往決定一個產業或學科的存亡。日本明治維新後從法律上否定了中醫,時至今日,日本已沒有中醫。這是個大教訓。我國雖將「發展傳統醫葯」列入《憲法》,但要在具體的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上落實憲法,還須下大功夫。

一要組織中醫葯專家和法律、經濟及行政管理專家,對涉及中醫葯的所有醫療衛生法律法規、政策規章,進行重新審視和研究,凡有礙中醫葯正常發展之規定,或是修訂,或是廢止。二要加快中醫葯立法步伐,盡快制定中醫葯法。三要研究制定保護特種中醫葯的專門政策法規,像保護珍貴文化遺產和知識產權一樣,保護中醫葯典籍、傳統配方驗方、中醫秘術秘方和新中醫葯成果。四要在醫療衛生新法律政策制定中,在貫徹中西醫地位平等、一視同仁原則的同時,在一些方面應體現對中醫葯的鼓勵和扶持。

今年2月,全國100多名著名中醫師,聯名上書黨中央及國務院,建議將「中醫葯的可持續發展」作為重大科技專項列入國家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呼籲書指出,中醫葯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會出了不可磨來的貢獻,是解決我國13億人口特別是9億農民醫療保健問題的關健。唯有以中醫為主、中西醫並重的衛生保健體系,才可能解決中國特別是農民和城市貧困人口的醫療保健問題,並成為全世界醫療模式的典範。如果無所作為,中醫葯如此發展下去,要不了20年,真正的中醫將不復存在,如果中醫葯消亡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

Ⅸ 「神醫」張文榮被醫院免職,「神醫」的背後有哪些包裝

"神醫“張文榮被醫院免職,”神醫“的背後有哪些包裝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表面掛著”神醫“的稱號,他們在打廣告的時候都有著共同的話術。相信大家在電視上看到這些廣告的時候,都會心生厭惡。但是恰恰一些中老年人很有可能就會輕易聽信這些所謂的”神醫“。所以,我們應該堅決抵制這種現象,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神醫“,迷信所謂的”秘方“。

與中醫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長版棉服配什麼褲子 瀏覽:862
卡其風衣日系搭配圖片 瀏覽:19
樂清半掛勞保手套批發市場 瀏覽:507
燕麥色短外套搭配什麼 瀏覽:895
韓版短款雙面絨大衣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879
外套怎麼熨平 瀏覽:183
褲子上沾上怎麼處理 瀏覽:820
義烏童裝批發便宜嗎 瀏覽:66
大學必須要買校服嗎 瀏覽:333
第二印象男裝價位多少錢 瀏覽:706
丨中年下季女裝 瀏覽:296
男生橙色外套搭配圖片 瀏覽:906
風衣沒有收腰 瀏覽:662
質量好的兒童羽絨服 瀏覽:51
旗袍美女福利吧 瀏覽:72
牛仔襯衫很皺 瀏覽:271
女裝春裝風衣促銷詞 瀏覽:547
耐克褲子有男女同款的嗎 瀏覽:976
女裝摩托車下坡注意什麼 瀏覽:90
冬天長黑裙子搭配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