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制服知識 > 林徽因校服復刻

林徽因校服復刻

發布時間:2021-06-14 16:48:39

⑴ 林徽因學生時期的校服什麼

當大清早,一群花季少年裹在這樣的中國式校服中,趕在早自習的上課鈴之前狂奔在街頭的時候,站在街口遙望的你,有沒有感到一陣心驚膽戰?
近幾十年,日本電影電視劇的流行,讓年輕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感嘆日式校服的簡約秀美,但是大家似乎都忘記了還有一個據說是陳丹青老師自創的詞,叫做「民國范兒」。沒錯,上圖就是民國時期拍攝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四個穿著當時校服的花季少女,最右邊眉清目秀的女子,就是已經被人們作為民國才女範本來祭奠的林徽因。

照片拍攝於1916年的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當時的林徽因只有十二三歲的年紀。北京培華女中是當時教會的貴族學校,能與之齊名的只有另一所貝滿女子中學。培華女中的校服款式是這樣的:中式上衣配西式百褶裙,既有東方的簡約之美,又和西方時尚相得益彰,摩登時髦中亦有娟秀清麗。當時的中國正是風雨如晦的時代,不太平的年月也只有如林徽因般家境顯赫的少數少女才有機會穿著這樣的校服,許多的貧困百姓還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
1929年,民國政府公布了《服制條例》,對男女禮服、制服作出規定。按照規定,女性校服分為兩種,一是藍色長袍,齊領,前襟右掩,長至膝與踝的中點;二是襖與裙,襖為藍色,長僅過腰,袖長剛過肘,裙為黑色,長及足踝。前一種多見於老照片中,而後一種則是時下以民國時期為時代背景的電視劇中最為多見。

資料來源於:《林徽因:見證民國女校服之美》

http://news.163.com/11/0918/01/7E6S3U2D00014AED.html

⑵ 徐志摩喜歡的人是誰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游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姓名:陸小曼
別名:眉
生日:1903年9月19
民族:漢
祭日:1965年4月3日
籍貫:常州
地區:上海

陸小曼是個才女。1915年就讀法國聖心學堂,她18歲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個畫家,師從劉海栗、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1920年和王庚結婚,1925年離婚.1936年與徐志摩結婚,同年參加了中國女子書畫會,1941年在上海開個人畫展,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她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卞昆岡》五幕話劇。她諳崑曲,也能演皮黃,曾出演《春香鬧學》、《思凡》、《玉堂春》等劇,在北京和上海名動一時。她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建國後擔任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5年病逝。

陸小曼年譜

◇1903年(1歲)
◇農歷九月十九生於上海南市孔家弄,籍貫常州。父親陸定,母親吳曼華。

◇1908年(6歲)
◇在上海上幼稚園。

◇1909年(7歲)
◇隨母親赴北京依父度日。

◇1910年(8歲)
◇就讀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1912年(10歲)
◇就讀於北京女中。

◇1918年(16歲)
◇入北京聖心學堂讀書。

◇1920年(18歲)
◇精通英文和法文,被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聘用兼職擔任外交翻譯。

◇1921年(19歲)
◇開始名聞北京社交界。

◇1922年(20歲)
◇離開聖心學堂,與王賡結婚。

◇1924年(22歲)
◇出演《春香鬧學》,結識徐志摩,並與之戀愛。
◇年底翻譯義大利戲劇《海市蜃樓》。

◇1925年(23歲)
◇年初與徐志摩進入熱戀。
◇8月拜劉海粟為師學畫。
◇年底與王賡離婚。

◇1926年(24歲)
◇8月14日與徐志摩訂婚。
◇10月3日與徐志摩結婚。
◇10月與徐志摩南下上海。
◇11月與徐志摩在硤石小住。

◇1927年(25歲)
◇1月因江浙戰爭起,與徐志摩轉上海定居,並與翁瑞午相識。
◇3月與徐志摩回硤石掃墓,並與徐志摩、翁瑞午游西湖。
◇12月6日出演《玉堂春——三堂會審》,任蘇三一角。同時受《福爾摩斯小報》污衊困擾。

◇1928年(26歲)
◇7月與徐志摩合著的〈卞昆岡〉發行。
◇夏與徐志摩、葉恭綽共游西湖。

◇1929年(27歲)
◇參與中國女子書畫會的成立籌備工作。
◇5月接待泰戈爾。
◇6月與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覽會」。

◇1931年(29歲)
◇從賀天健和陳半丁學畫,從汪星伯學詩。

◇1933年(31歲)
◇整理徐志摩的《眉軒瑣語》,在《時代畫報》第三卷第六期上發表。
◇清明獨自一人到硤石給徐志摩掃墓。

◇1936年(34歲)
◇加入中國女子書畫會。

◇1938年(36歲)
◇開始與翁瑞午同居。

◇1941年(39歲)
◇在上海大新公司開個人畫展。

◇1956年(54歲)
◇4月受到陳毅市長的關懷,被安排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入農工民主黨,擔任上海徐匯區支部委員。

◇1958年(56歲)
◇成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並參加上海美術家協會。

◇1959年(57歲)
◇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被全國美協評為「三八紅旗手」。

◇1965年(63歲)
◇4月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

[信]徐志摩致陸小曼

龍龍:

我的肝腸寸寸的斷了。今晚再不好好的給你一封信,再不把我的心給你看,我就不配愛你,就不配受你的愛。我的小龍呀,這實在是太難受了。我現在不願別的只願我伴著你一同吃苦。——你方才心頭一陣陣的絞痛,我在旁邊只是咬緊牙關閉著眼替你熬著。龍呀,讓你血液里的討命鬼來找著我吧,叫我眼看你這樣生生的受罪,我什麼意念都變了灰了!

……

啊我的龍,這時候你睡熟了沒有?你的呼吸調勻了沒有?你的靈魂暫時平安了沒有?你知不知道你的愛正在含著兩眼熱淚,在這深夜裡和你說話,想你,疼你,安慰你,愛你?我好恨呀,這一層層的隔膜,真的全是隔膜:這彷彿是你淹在水裡掙扎著要命,他們卻擲下瓦片石塊來,算是救渡你!我好恨呀,這酒的力量還不夠大,方才我站在旁邊,我是完全准備了的,我知道我的龍兒的心坎兒只嚷著:「我冷呀,我要他的熱胸膛依著我;我痛呀,我要我的他摟著我;我倦呀,我要在他的手臂內得到我最想望的安息與舒服!」——但是實際上只能在旁邊站著看,我稍徽的一幫助,就受人干涉,意思說:「不勞費心,這不關你的事,請你早去休息吧,她不用你管。」哼,你不用我管!我這難受,你大約也有些覺著吧。

……

龍,我的至愛,將來你永訣塵俗的俄頃,不能沒有我在你的最近的邊旁;你最後的呼吸一定得明白報告這世間你的心是誰的,你的愛是誰的,你的靈魂是誰的。龍呀,你應當知道我是怎樣的愛你;你佔有我的愛,我的靈,我的肉,我的「整個兒」;永遠在我愛的身旁放置著,永久的纏繞著。真的,龍龍!你有時真想拉你一同情死去,去到絕對的死的寂滅里去實現完全的愛,去到普通的黑暗裡去尋求唯一的光明。

林徽因,原名徽音,福建閩侯人。l904年6月10日出生於杭州,1920年4—9月隨父親林長民赴歐洲游歷倫敦、巴黎等地,同年入倫敦聖瑪利女校學習。1921年回國入培華女中讀書,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1924年赴美國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獲美術學士學位,同年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台美術設計。1928年3月與梁思成結婚,1929年出任東北大學建築系副教授,1931年應聘到北京中國營造學社任參校,1946年以後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1949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1951年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設計紋飾和浮雕圖案。1950年兼任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工程師,1953年當選中國建築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建築學報》編委、中國建築研究委員會委員。1955年4月1日病逝於北京,終年51歲。
林徽因是我國建築方面的著名學者。她參與了北京大學地質館、清華大學教師住宅、中南海懷仁堂裝修工程等重要工程設計,發表了《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平郊建築雜錄》(與梁思成合著)、《清式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的鑒別問題》(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國建築史 (遼、宋部分) 》、《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與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等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和著作。
林徽因又是作家和詩人。她業余創作了具有專業水準的文學作品,其范圍涉及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各個領域,在京派作家圈中頗有聲譽,曾出版有《林徽因詩集》,中國現代作家叢書之一——《林徽因》。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20歲時由父母安排,娶了16歲的妻子,完成了傳宗接代的義務後,
便遠赴西方求學。守在家鄉的妻子張幼儀,以為只要緊緊追隨丈夫的腳步就能抓
住丈夫的心。可是當她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後,才發現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一
位才情洋溢的清麗少女林徽音。她不願意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匆促地隨父返國。

徐志摩為了反抗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婚姻,決然提出離婚要求,並鼓勵張幼儀
跟他一樣活出自己的新生活,成為反抗封建思想、再造社會的先鋒。人在異鄉又
懷有身孕的張幼儀,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幾度失去求生的勇氣,但她最後終於堅
強起來,答應徐志摩的要求並決定留在異鄉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離婚後的張幼儀,留在德國求學,回國後接辦上海女子商業銀行,一生卻沒
有走出徐志摩的世界,這以後,她跟夫家維持著奇異的關系,共同經營事業,還
替徐志摩奉養雙親,連喪事都由她承辦主持。

徐志摩回國追隨林徽音,卻聽聞林徽音已接受父母安排訂下了婚約,對象是
他恩師的兒子梁思成。這對徐志摩而言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進退兩難的局面
與夾纏不清的感情至此便成為志摩與徽音一生無法說與人知,只能流向詩里的秘
密。林徽音無法淡忘這段感情,一旦迎身向前卻只能抱得愁緒滿懷。

此時,北京的社交名媛陸小曼翩然而至,她同樣窒悶於封建婚姻中,渴望愛
情,因而快速呼應了詩人的熱情。徐志摩想把她從封建婚姻中解救出來,開創出
兩人性靈自由的美麗人生。兩人奮力爭取到了一場不被祝福的婚禮。

他們相愛,可是多數人卻說他們互相毀了對方。徐志摩因她而聲名狼藉,與
父母不合,因她的揮霍而疲於奔命地賺錢,更因她而身心俱疲。她給了徐志摩一
個愛情的答案,又給了她一個生命的問號。

不穩定的感情生活,使徐志摩在婚後數年裡感到無盡的困頓與苦悶,乃至為
生活南北奔波教課,最後終於以一場意外結束了來去匆匆的人生———為了趕赴
北京聽一場林徽音的演講而搭機撞山葬送了生命。以頑童般的笑聲為朋友所記憶
的徐志摩,在盛年以這樣突兀的告別形式為自己光彩奪目的人生劃上了句點,同
時讓所有愛他與他愛的人錯愕與終生的懷念。

林徽音與徐志摩這段走了一生卻未完的情感,也因此成為後世不解的懸謎。
數年後她還繼續發表給徐志摩的情詩,臨終前,她要求並第一次見到了張幼儀,
卻依然什麼話都沒說出。

陸小曼在徐志摩死後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她費了幾年力氣幫他收集並出版了
遺作,終身不穿華服、不打扮、不出門應酬,讓自己華麗的生命從此消匿在世上。

⑶ 林徽因的孫子、孫女都改了姓氏,原因是什麼

其實這個事情完全算是意外,並沒有別的什麼故意的因素。她的孫子改名,是因為當時兒媳與兒子離了婚,帶著孩子回到娘家,就把孩子的姓改成了自己的姓。而她的孫女之所以改姓,完全是因為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名氣太大了,孩子不想活在爺爺奶奶的庇護下,所以才改了姓。但這不並代表孩子們就不尊敬自己的奶奶,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得不說,梁從誡的這對兒女,也的確是不一般的孩子,沒給爺爺奶奶丟臉呢。

⑷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慣用的答案是,杜絕攀比和早戀。大概是覺得眾人都穿上千篇一律、絕不合體的校服,哪怕在人群中多看你一千眼,也記不清你的容顏。

我讀初中那會兒,學校甚至對男女生的發行有嚴格要求,男生必須板寸,女生短發不過耳。老師們諄諄教誨:把一門心思都放在學習上,不要花那些歪心思去臭美。

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更美好的自我形象有了要求,對異性也有了本心的好奇。為了避免這一群小羊走上迷途,牧羊人選擇了集體圈養,砍斷所有出路,一了百了干凈利落。

以攔腰折斷取代循循善誘的校園教育,與耍流氓何異?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丑出了境界?

校服,真是一個純潔的字眼。不由得令人想起那年17歲的初戀......

換個校服就能預防早戀未免太想當然了。相反,這種做法,不能正確展現男女成長中性別特點的衣服,不利於青春期少年樹立正確健康的性別意識,也不利於性別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對。

學生們並沒有生機勃勃的活力。

同時,應試教育的改革也應該加速,如果學生只是考試的工具,教育機構與學校不注重個人的內在發展,即使校服再好看,卻也顯示不了任何的朝氣與校服該有的風采。

-End-

⑸ 你如何評價林徽因的一生

月亮總以璀璨的正面示人,直到阿波羅13號拍回照片,人們才看見那些坑坑窪窪的環形山;猶如,我們總是輕易發現別人的光鮮亮麗,卻看不見光亮背後的黯淡。

拋卻完美女人的光環,她其實是個脾氣暴躁的女子,體弱多病,極度自戀,姑嫂齟齬,婆媳寡淡,說起話來不留餘地毋庸置喙,是個有文化的話嘮。

所有這些,他如同欣賞她的優點一般,都接受了。

她常常在夜晚寫詩,還要點上一炷清香,擺一瓶插花,穿一襲白綢睡袍,面對庭中一池荷葉,在清風飄飄中吟詠思慮佳作。她對自己那一身打扮得意極了:「我要是個男的,看一眼就會暈倒。」

他卻逗她:「我看了就沒暈倒。」

她氣得要命,怪他不會欣賞她,卻一輩子用著他做的仿古銅鏡。

那是他用了一周時間雕刻、鑄模、翻砂做成的,鐫刻著「林徽因自鑒之用 民國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鐫並鑄喻其晶瑩不珏也」的字樣。

對於她登峰造極的自戀,他另有一番唱和。

當年,兩人青春做伴不知愁滋味,徜徉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園,他常常耐心地在女生宿舍下等待梳妝打扮的她,時常等上二三十分鍾,她才裝扮好,姍姍下樓。

為此,他的弟弟梁思永曾寫過一副對聯調侃兄嫂: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橫批是「誠心誠意」。

她去世之後,他想著這些青澀往事,物是人非,弟弟和她都先走一步,心如刀割。他用她生前躺在床上經常用的小圖板,為她設計墓碑的樣式。

陪她走了一生,再送她走最後一程,他的確是「誠心誠意」。

逃難時,為了方便她治病,他學會了輸液、打針,不厭其煩地把那些器皿用蒸鍋消毒,然後分置各處,一絲不苟。

在濕冷的李庄,為了讓她暖和一點兒,他經常親自侍弄火爐,生怕別人不小心弄熄了火。

他想盡法子勸她多吃,親自准備食物,甚至,她吃之前,他總要親自嘗嘗鹹淡。

她脾氣原本便暴躁,病中肝火更旺,時常責罵、訓詰,他都微笑以對。

甚至,肺病是傳染的,但她那強烈的自尊心忌諱別人議論她的病,更忌諱家人和她分餐,她覺得那是一種嫌棄,他便和家人與她同桌進餐,雖然暗自做了預防,但自己也染上了肺結核。

可是,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她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付出的一切,對他的辛勞,她同樣投之木桃,報以瓊瑤。

與林徽因校服復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浦東中學校服是什麼樣 瀏覽:497
男生褲子買那種比較好看嗎 瀏覽:332
羽絨服的白斑怎樣去除 瀏覽:676
女生搭配時尚衣圖片欣賞 瀏覽:46
女裝好看的套裝 瀏覽:505
體重65kg穿什麼尺碼的褲子 瀏覽:393
中國褲子的演變 瀏覽:638
深藍色針織衫怎麼配 瀏覽:403
白羽絨服上弄上辣椒油了怎麼清洗 瀏覽:632
精品女裝代理什麼品牌好 瀏覽:672
桑塔納志俊正時皮帶怎麼裝 瀏覽:987
怎樣用衣織風衣 瀏覽:269
皇卡男裝品牌簡介 瀏覽:110
繁星藩王穿情侶裝什麼意思 瀏覽:554
貝克漢姆爬長城同款襯衫 瀏覽:159
為什麼現在不流行旗袍了 瀏覽:538
哪款帽子顏色最好看 瀏覽:87
黑色羽絨服內搭粉色長裙好看嗎 瀏覽:537
羽絨服男款褲 瀏覽:649
在哪能買到女士純藍色的風衣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