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揭秘少年康熙到底該不該把權臣鰲拜除掉呢
幼主登基 四臣輔佐順治十八年正月,年僅八歲的康熙帝即位。根據順治帝遺詔,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擔任顧命大臣,輔佐康熙。
這四位大臣中,索尼聲望高隆,但因年邁多病,見鰲拜居功自傲,氣焰囂張,又見他與蘇克薩哈互不相容,因此畏事發怵。蘇克薩哈與鰲拜雖有姻親關系,但二人政見不合,時常發生爭執。遏必隆為人庸懦,知道鰲拜為人凶惡,對他屢次矯詔誅殺大臣之事,也只是緘默不言,不加以阻止。鰲拜自恃榮寵,意氣凌轢,常常不把年幼的康熙帝放在眼裡,曾直接以「小孩子」稱呼他。
為除鰲拜,康熙帝密選強健的少年子弟,在宮中練習摔跤游戲。一年後,每一個健童都能以一當十。
待鰲拜入宮朝見之日,康熙召集少年侍衛,當面相問:「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舊臣,是畏懼朕,還是畏懼鰲拜?」眾人異口同聲回答道:「獨畏皇上!」當鰲拜進宮後,康熙指揮少年侍衛將其擒獲。
康熙命議政王等人審查鰲拜罪行。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後,列出鰲拜三十條大罪,判其死刑。康熙帝念其是先皇功勛舊臣,且為國效力時日長久,不忍心誅殺,將死刑改為革職拘禁,籍沒家產。鰲拜最終老死於囚禁之所。
十六歲的康熙帝兵不血刃,就為大清解除了這一巨大的社稷毒瘤。
❷ 遏必隆和鰲拜的關系不錯,鰲拜死後他怎麼樣了
遏必隆是鈕祜祿氏跟和珅是本家,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後金五大開國元勛之一,母親是和碩公主,他算是努爾哈赤的外孫,家族背景深不可測。
如果遏必隆有心想跟鰲拜拜拜手腕,還是有的一拼的。可惜遏必隆並不是那樣的人,父輩的血性他絲毫沒有繼承,反而生的膽小怕事,在大清朝堂之上一直隨波逐流,這樣的性格讓他一直在鰲拜面前唯唯諾諾,兩人的關系恐怕也談不上有多好,在鰲拜的眼中他或許也只是一個不堪大用的同僚而已。
一年之後,康熙仍然讓遏必隆為一等公,並且在內廷任職。可以說這算是對遏必隆極大的恩賜了。又過了四年,遏必隆病重,康熙還曾親自到他的家中去看望了他。
沒過多久,遏必隆去世,謚號「恪僖」。可以說遏必隆的下場還是比較幸運的,畢竟也算是得到了善終。
❸ 少年康熙除掉鰲拜的方法,如果漢獻帝也照做,可以對付曹操嗎
康熙八年五月的乾清宮,驕橫無禮的鰲拜被一群少年捆著,跪在地上不服氣的望著康熙。也就是在這一日開始,康熙搬走了首塊絆腳石。也許有讀者會問,鰲拜可是獲得過“巴圖魯”之號的勇士,實在無法想像僅憑幾個少年,就能擊敗他並降服?更何況鰲拜憑借炙手可熱的權勢,早已暗地遍插親信在皇宮大院、五城兵馬司等處,怎麼會對康熙的計劃一無所知呢?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說一件事。那是在康熙即位的次月,明察秋毫的他總是發現宮中遺失物品,小到瓷器大到畫作,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康熙,於是命人經過數日的暗訪,沒想到挖出了隱藏在宮中的鰲拜卧底,他就是宮內總管太監吳良輔。更令人惱怒的是他偷走的物品,竟然都拿去給鰲拜做了壽禮。怒火中燒的康熙當著鰲拜的面,活活打死了吃裡扒外的吳良輔,並且通過這件事情把宮中可疑的太監、宮女全部調走,換上了魏東亭、武丹、孫殿臣、趙逢春、狼潭、穆子煦六人。他們六人就是日後威名大振的善撲營元老,有建制後的善撲營人數在三百左右,最高長官是總統大臣,人員的選拔極為嚴格,只有皇帝的父族、母族和妻族的子弟能擔任!
權臣鰲拜「1610——1669」
鰲拜主政的時候,多次縱容屬下搶奪地盤,不論是除兩黃旗以外的土地,還是已有漢人耕種的土地,他均肆無忌憚的霸佔,即使是面對眾臣的滔滔罵聲,他依然我行我素使漢族官員紛紛站在了康熙這邊!
清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朝代,康熙執政時,鰲拜已是軍功顯著的三朝元老,從皇太極在位時,鰲拜就已經領著軍隊南征北伐,功勛顯著。
這時的鰲拜在朝中權力已經極大,在高度集權的清朝,這已經是很危險了,功高震主已是大忌,如果鰲拜能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好好當康熙的臣子,就不會有康熙制服鰲拜這一出。
所以康熙為鰲拜平反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早年做錯事了,而且鰲拜的功勞還不是一星半點兒,終於在晚年時承認改正。
❺ 少年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情節
首先:
我們要弄清楚一點
鰲拜是權臣,但不是奸臣,
康熙做為一個強勢人物,他是不允許這樣一個權臣存在,所以他向孝庄皇太後請求辦法除掉鰲拜!孝庄本無意殺鰲拜,但其一鰲拜的確為清王朝累計了無數戰功,其二,他也並沒有說就是對皇室存在敵意
孝庄太後為了她的孫子,也為了大清更加穩固,這才答應了康熙的請求
孝庄太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為了除掉鰲拜費盡心機,想出了以下幾個辦法,一步步設計鰲拜
第一、聯煙
在孝庄太後的指意下,
指定索尼的孫女 赫舍里氏 為皇後、
指定遏必隆的女兒 為皇妃
此舉把康熙與索尼、遏必隆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大家知道四大輔政大臣
鰲拜、遏必隆、索尼、蘇克薩哈
第二、護架
我們現在就說皇帝身邊的人,說魏東亭
魏東亭,是虛構的!不過他有原形
少年魏東亭:是按曹雪芹的爺爺曹寅(皇帝的侍讀)為原形塑造的,他中年後就任江南織造,
中年魏東亭:原形是索額圖,索額圖是索尼的第三子,他的大哥的女兒就是皇後,孝庄太後就安排他辭去了一切官職作了皇帝身邊的侍衛,此前索額圖是大學士,而且有很多很多的官職
然後招了二十多個布庫少年
布庫戲是一種背對背的摔跤游戲
[此舉用意一、這群不毛鬧根本不知道鰲拜到底什麼陳勢,都鰲拜聽說過,就是一輔政大臣,再大還比皇帝大,對政治什麼也不懂
用意二、麻痹鰲拜,鰲拜也知道這群小毛孩,天天玩這個布庫戲,這哪是個皇帝?鰲拜是滿州里第一勇士,就真是這群小毛孩也不是個]
三、正計、六連環計
1.地點:武英殿
2.去掉鰲拜武器
康熙召見鰲拜,鰲拜帶了武器就上朝,正是索額圖上崗,索額圖就說:鰲少保,皇上都親政兩年了,再帶武器上朝也不合規劇,鰲拜一想也是,就把武器給了索額圖,
鰲拜當時也沒想皇帝會算計他,不過就算皇帝算計他,沒有武器,那些個小毛孩也不是個,他根本就不防備
3.鰲拜是輔政大臣,他面見皇上是有座的,這就把鰲拜要做的椅子做了手腳,椅子的一條腿弄折了,再用膠沾上
4.椅子後面站一個侍衛,侍衛換成布庫少年中最歷害的一個
5.鰲拜做好之後,得送個端茶倒水的,這是換成布庫少年中第二歷害的
6.更為重要的,送水的茶杯是在開水裡煮了一個多小時,放在茶托上,這茶托是涼的,送給鰲拜
鰲拜一拿茶托不要緊,他打開茶杯,燙得歷害了,他就往東南要栽,椅子腿就斷了,這時候他椅子後面的布庫少年用椅子就把鰲拜扣起來,送茶的人也就上前那一摁,兩人大叫,鰲少保栽了,快來
其實杯子碎的時候就是信號,鰲拜還沒想到人是來捉他,他還等人來扶他,他就給十幾個人給摁在那.皇帝立馬宣布鰲拜三十條罪狀,
沒想到當皇帝說到凌遲處死時,鰲拜掙脫了站起來,這才是真正的鰲拜,滿州里第一勇士.
康熙皇帝也愣在那不知道怎麼辦
在這個時候鰲拜會怎麼辦,他脫了上衣,他說:康熙皇帝你給我好好看看,我身上的傷都是為你們家打江山留下來,你這樣對我,你的江山還有多長久.
康熙皇帝也是潸然淚下,最後改為將其終身監禁
我們要注意的是,鰲拜是沒有反抗的!
鰲拜在牢里兩個月自已氣死了
康熙42年,康熙就後悔了,他就下旨,赦免鰲拜的後代,該做官的做官,該晉爵的加爵,不過康熙也不能承認自己錯了,鰲拜是不能平反
康熙的兒子雍正也懂史書,他看了之後,他比他的父親還後悔,平反了鰲拜的一切罪過,還封一等公,
他還覺得對不住人家,又加封超武公!
在康熙後,封王必須是血親,所以超武公就是外臣最大的爵位
❻ 少年康熙為什麼選擇在南書房擒拿鰲拜
鰲拜年輕時 是皇太極手下死黨。在皇太極死後其子豪格與多爾袞爭奪帝位之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皇太極死後,軍中多爾袞無論從軍功還是威望都比豪格強太多。多爾袞與其弟多鐸此時無人可擋,多爾袞繼承王位幾乎沒阻礙。但他與索尼等一眾官員聲稱,受皇太極厚恩不立其子為帝情願死在殿上。
鰲拜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
❼ 康熙初年四大輔臣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還有誰
赫舍里·索尼(1601年—1667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開國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順治帝指定輔助康熙帝的四位輔政大臣之首。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位時期,因索尼與其父碩色等通曉滿語及蒙、漢文字,所以特命碩色與赫舍里·希福一起入直文館,賜號「巴克什」。
❽ 同為康熙的顧命大臣,鰲拜為什麼能殺掉蘇克薩哈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順治突然離世後,8歲的康熙就急匆匆的被推向了帝位。而與此同時,經過孝庄和順治等人的安排,給少年康熙安排了四位顧命大臣。他們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按照當時的威望來說,索尼排在第一位是無可厚非的。索尼懂漢語,這是比較天然的優勢。畢竟當時滿清需要控制漢人。他的學識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這四位顧命大臣,其實一共是分2個陣營的。因為早先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索尼和鰲拜以及遏必隆和正白旗的蘇克薩哈是與舊怨的。所以,其實當時蘇克薩哈的處境並不好。
但這些情況在康熙登基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得太突出。
了解了這些歷史背景,我們來看為什麼鰲拜能幹掉蘇克薩哈呢?或許有這3方面的因素。
第一:索尼生病,鰲拜擅權,政治實力發生了改變
雖然四位顧命大臣最開始有一定的差距。但鰲拜善於經營,隨著時間的變遷。他已經掌握了實權。而索尼雖然威望高,但畢竟年紀大了,有心無力了。加上他生病,也沒有那個精力和鰲拜爭斗。
在這種情況下,四位顧命大臣的權利發生了改變。索尼地位慢慢的變低。而遏必隆和蘇克薩哈一直都是處於守勢。故而後來,鰲拜成了老大,那麼他要對付蘇克薩哈,其實是很容易的。
第二:蘇克薩哈自作孽,不可活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蘇克薩哈當上顧命大臣之後,一直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想去爭斗,也不想為皇帝出力。他這樣的心思怎麼能瞞得過孝庄呢?
據史料記載,當蘇克薩哈知道自己抵不過鰲拜的時候居然申請去給先帝守靈。這就感覺是在「撂挑子」一樣。康熙肯定是不高興的,但也不好明說。所以,蘇克薩哈在應對鰲拜的過程中,表現得太弱了。他的不作為,或許是導致他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
第三:孝庄和康熙的默許
孝庄是何等的精明。她知道鰲拜實力很強。那麼就讓他除掉這個無所作為的蘇克薩哈。然後再來收拾鰲拜。
這對於康熙日後收復權利是有好處的。試想一下,鰲拜幹掉蘇克薩哈之後,必定會囂張跋扈,會更加的肆無忌憚。而這種情況下,會落下更多的把柄。這樣,康熙要除掉他也好名正言順。
綜合起了看,蘇克薩哈被幹掉是歷史的必然。他自己不清楚當時的局勢,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故而,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命。
❾ 少年康熙是怎樣鏟除權臣鰲拜的
康熙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子,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於景仁宮。玄燁雖然貴為天子,但八歲喪父,十歲喪母,少年時代就成了孤兒。這不幸的遭遇給他帶來許多政治的、人情的煩惱,同時也造就了他獨立思考、奮發圖強的個性。
順治帝臨死之前,遺詔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叫他們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玄燁做皇帝。這四個人受命後,曾在順治帝的靈前宣過誓,說他們要「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並且保證「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結黨羽,不受賄賂」等。但是,這些誓言保證不久都化作了泡影,輔政的大臣變成了少年天子的絆腳石。
四個輔政大臣中,索尼年老早死,遏必隆追隨鱉拜,蘇克薩哈與鰲拜有矛盾,康熙六年(1667年)時被鰲拜誣陷致死。鰲拜是個專橫跋扈、野心勃勃的人物。他肆無忌憚地貪污受賄,結黨營私,瘋狂地擴張自己的權力和財富;並以維護祖宗之法為借口,把順治時期的某些進步改革一個一個地推翻。鰲拜還欺康熙年幼,經常在康熙面前呵斥大臣,甚至吼叫著同康熙爭吵不休,直到康熙讓步為止。面對這樣一個咄咄逼人的傢伙,康熙應當怎麼辦呢?下令逮捕嗎?不成。
因為這個人不僅大權在握,而且還有一大批黨羽,弄不好要出大亂子。康熙六年(1667年),玄燁已經十四歲,依照規定,他可以開始親政了。此時他雖然還是個少年,但他天資聰慧,機智過人,加上平素努力學習歷代統治經驗,已經開始向成熟的彼岸過渡了。於是,他不動聲色,悄悄地開始准備鏟除鰲拜。古人說:
欲擒故縱。玄燁對鰲拜也是採用的這種麻痹戰術。他曾給鰲拜父子分別加過「一等公」「二等公」的封號,以後又分別加了「太師」「少師」封號。至此,鰲拜父子也真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然而,加封不過是一種表面現象,而且是一種假象。玄燁親政後不甘做傀儡皇帝,他同鰲拜的矛盾無法掩飾地日益激化起來。到康熙八年(1669年),鰲拜自恃位高權重,經常借口有病不上朝。有一次玄燁去探望鰲拜,御前侍衛和托發現鰲拜神色反常,便迅速走到鰲拜床前,揭開席子發現一把匕首。鰲拜見此情景十分緊張。玄燁卻出人意外地笑了,說:「刀不離身是滿人的故俗,不足為怪!」當場穩住了鰲拜。回宮後,玄燁以下棋為名,立即召大學士索額圖入宮,謀劃鏟除鰲拜之事。在此之前,他以演習摔跤為名,訓練了一批身強力壯的少年,為擒拿鰲拜做准備。現在,終於到了實施他的計劃的時刻了。一天,當鰲拜入宮去見玄燁時,便人不知鬼不覺地被一群演習摔跤的少年擒住,並立即被投入監獄。玄燁監禁了鰲拜後,公布了鰲拜的三十條大罪狀,逮捕、懲辦了鰲拜集團的首惡分子。後來,鰲拜死於獄中。玄燁解決了鰲拜之後,還為以前受鰲拜打擊迫害的人平反昭雪,下令永遠禁止圈佔民地,限制奴僕制度,放寬逃人法,改革政府機構,恢復被鰲拜取消的內閣和翰林院。由於玄燁這些決定深得人心,因而進一步鞏固了清朝的中央集權。
鏟除權臣鰲拜,使少年的康熙帝在政治上從此擺脫了充當傀儡的煩惱,為他日後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創造了條件。
但是,少年時代的康熙帝還有第二個煩惱——科學的煩惱。這種煩惱在當時的具體事件就是清初的歷法風潮。
清朝定都北京後,曾經為明朝修改歷法的一些西方傳教士,又投靠了清政府。以湯若望為首的耶穌會士們,在順治帝當政期間,受到極為優惠的待遇。
由於修改歷法取得成績,湯若望被任命為欽天監的監正(相當於國家天文台台長),還被賜予「通玄法師」的稱號。順治帝死後,康熙年幼,鰲拜排斥一切進步事物。可巧有一個名叫楊光先的人,上書給清政府,說明末科學家徐光啟借鑒西方科學是「貪其奇巧」「陰行邪教」,有陰謀;又說湯若望陰謀推翻清朝,在《時憲歷》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字,是向全世界宣示清朝屈服於西方,應將湯若望等人處死,恢復舊歷法。在鰲拜操縱下,議政王會議、禮部、刑部決定廢除新歷法,並殺了一批主張用新歷法的人。僅僅由於康熙祖母的庇護,湯若望才免於一死。湯若望下台後,楊光先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楊對天文歷法並無新的研究,對中國古老的一套也不熟悉,所以推算的錯誤屢屢出現。這時,玄燁已經十五六歲,他一面醞釀著消滅鰲拜勢力,一面思考著解決新舊歷法爭議的途徑。
當時,他還沒有能力從科學上分清這場斗爭的是非,因而十分苦惱。但他知道,只有拋棄偏見,並用實驗的方法來檢驗新舊歷法,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他派大學士李霨等人向楊光先和西方傳教士南懷仁等宣讀他的指示:不準心懷偏見,不許固執己見,「務須實心,將天文歷法詳定,以成至善之法」。後來經過多次測量、推算,楊光先等人的舊法總是不準,而南懷仁的新法則比較准確。但楊光先的理論很厲害,說:「皇上是堯、舜的繼承人,應該用堯舜以來的老黃歷,假如改用西洋歷法,那麼堯舜以來的諸書禮樂、文章制度就都完了!」所以,「寧可使中國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康熙帝對此非常反感。到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鰲拜集團倒台。七月,南懷仁等傳教士控告楊光先「依附鰲拜」,要求將楊處死。康熙帝雖然支持新歷法,但反對把這場科學上的公案引入政治斗爭的邪路。所以,他決定寬大處理:「楊光先本當依議處死,但念其年老,姑從寬免,妻子亦免流徙(流放)。」
清初的歷法爭議,對少年的康熙帝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他後來回憶說:「新舊歷法兩派互相控告,死了不少人。在雙方辯論時,王公大臣中竟沒有一個人對歷法有了解。朕目睹其事,心中痛恨。所以在日理萬機之餘,專心學習天文歷法二十餘年,終於略知其大概,不至混亂。」
在科學的是非面前無所依從,雖然是他少年時代的一大煩惱,但卻使他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下令欽天監的官員必須學習新法,對新法不掌握的人,不準升用。不過,康熙帝雖然學習西洋歷法,但他並不迷信和死守這些成果。他認為,新法使用年月久了,也會出偏差,也必須不斷修正。
少年時代的康熙帝,在政治上鏟除了鰲拜集團,在科學上分清了歷法爭議的是非。這兩件事,顯示了他的確具有卓越的智慧,有統治國家的巨大魄力。
❿ 四大輔臣:索尼、鰲拜、遏必隆和蘇克薩哈為人怎麼樣
1.索尼:
索尼對清朝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據記載,他兼通滿、漢、蒙古語言、文字,在後金對外交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皇太極親征喀爾喀時,索尼與奧巴所部斗勇鬥智,迫使奧巴叩首,決計入朝,悔罪投誠。在對明朝的戰爭中,索尼因熟悉漢語得到了重用。後來,索尼還救過皇長子豪格。
順治五年,多爾袞遣索尼去盛京拜祭昭陵,出發時,貝子屯齊誣告索尼與圖賴等人謀立肅親王豪格,論罪當處死,朝廷予以從輕處理,索尼被奪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順治八年,順治親政之後特召索尼回來,恢復之前的世職。累進世襲一等伯,提拔為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 。
索尼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順治帝的認可,走向了權力巔峰。他的父親碩色,世居都英額,後又遷徙至哈達。努爾哈赤攻哈達後,碩色投奔了建州女真。索尼的父親碩色和索尼的叔父希福雖身居高位,但沒有太多突出的功績。
2.鰲拜:
早年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忠於故主,始終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輔政時期飛揚跋扈,把持朝政,頗多惡跡,最後敗在少年康熙手中,雖然免於刑戮,但身死禁所,成為中國歷史上強悍不遜的權臣。
鰲拜不僅是戰場上的一員驍將,也是皇太極忠心耿耿的心腹。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極逝世,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皇太極之弟多爾袞爭立。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豪格,而多爾袞自領的正白旗與鑲白旗則擁立多爾袞。雙方爭持不下,形勢極其嚴峻。
鰲拜作為「天子自將之師」鑲黃旗的重要將領,忠心事主,始終不渝,在皇太極去世後堅決擁立其子為皇位繼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見,最終爭得福臨繼位。他為此與睿親王多爾袞結下怨仇,在後者攝政期間,多次遭受殘酷打擊,三次論死。
鰲拜面對險惡處境,卻仍然不屈不撓,始終沒有迎合多爾袞。就此而言,鰲拜作為清初一員驍將,其性格是梗直倔強、敢於抗爭的。他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一片赤誠,而對順治也始終堅守臣節,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臣。
3.遏必隆:
鈕祜祿氏,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第十六子,母為努爾哈赤之女。遏必隆與鰲拜一樣,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1641年,遏必隆跟隨皇太極進攻明朝,攻薊州、攻夏津等戰役,他都有參加,且立過首功,被授予牛錄章京世職。1645年,遏必隆隨順承郡王殺李自成侄子李錦。此次,進二等甲喇章京。後蒙冤被貶。
順治帝親政後,遏必隆復職,授議政大臣,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4.蘇克薩哈:
蘇克薩哈是忠臣嗎?不能只看他一時期的表現。在他歸順於順治帝後,倒也算得上是兢兢業業。但是蘇克薩哈在處理事情的問題上並不是那麼完善。他身為正白旗的族長,卻胳膊肘往外拐,使得族人對他的領導極其不滿意。
在順治帝去世後,蘇克薩哈與其他重臣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與族人的矛盾也並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並且,蘇克薩哈在行使權力的期間,也並非絕對的公平公正。時常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其他族人的利益,為了討好別人而加害自己的族人。從這方面看蘇克薩哈並不講究道義。
蘇克薩哈什麼清朝重臣,也確實為清朝社稷的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為國家大事做出過重要的分析和決策。但是蘇克薩哈也看重自己本身的利益,為了本身的利益不惜不顧道義。
(10)少年康熙遏必隆制服鰲拜擴展閱讀:
四大臣輔政,康熙初年,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受顧命奉幼帝玄燁嗣承大統,為輔政大臣,史稱「四輔政時期」。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燁正式親政,凡八年零五個月。清世祖福臨死時,清聖祖玄燁年方六歲。清廷汲取順治初年多爾袞攝政時給統治階級帶來混亂的教訓,不復以親貴輔政,而以索尼等異姓勛戚功臣輔政。
順治本意四個輔臣可以互相牽制,不至於出現權臣專權。可他沒想到,鰲拜會一枝獨秀,權傾朝野。仔細想來,這種大臣輔政形式本身就存在問題。如果幾個輔臣中一頭獨大,勢必造成專權。如果幾個輔臣勢力相當,則勢必造成黨爭。無論哪種結果,都會造成政局的動盪,威脅皇權。
歷史上只有一個輔臣造成專權的實例很多,對順治而言,多爾袞便是至深至大的痛。但有多個輔政大臣,最終仍然造成專權的實例也不少。漢武帝臨終前,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共同輔佐少主。最終,金日磾死後,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之間矛盾激化。上官桀策劃誅殺霍光,反被霍光先發制人,一舉挫敗上官桀的政變圖謀。此後,便形成了霍光的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