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品牌介紹 > 羽絨服動畫圖片

羽絨服動畫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17 00:26:18

⑴ 盟可睞羽絨服洗滌動畫圖是哪個動畫裡面的形象 這個有版權嗎

這個是人家原創的吧...記得我小時候就看過這個 版權肯定是有的 就含在羽絨服旗下

⑵ 請問這兩個動漫人物的名字是什麼。謝謝

這個不是什麼動漫,只是別人畫師做的一些圖片,當壁紙或者是頭像的

⑶ 北京歡迎你>小女孩是誰-陳天佳資料及圖片

陳天佳
開放分類: 奧運、茉莉花、北京歡迎你、陳天佳

■個人簡介(由陳天佳爸爸提供)
姓名:陳天佳
小名:多多
生日:1998年12月17日
口頭禪:「你先聽我說」
最擅長歌曲:蔡依林的《愛情三十六計》
喜歡的食物:爸爸做的炸醬面,酸奶
喜歡的顏色:藍色
喜歡穿的衣服:裙子
喜歡的動畫片:沒有不喜歡的
喜歡的動物:熱帶魚
喜歡的玩具:「小白」(一隻玩具羊,摟著睡覺的)

2004年09月01日 07:18

馬金瑜 趙亢

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陳天佳唱起一曲《茉莉花》。
一個5歲的中國女孩陳天佳,帶著一罐炸醬和一斤掛面,到雅典參加了2004年奧運會閉幕式,在全世界觀眾的矚目下,用清脆的童音演唱了《茉莉花》。
老師:小姑娘膽大能吃苦
這是北京藍天宇峰幼兒園的一個普通小女孩,至於她為什麼會入選奧運會閉幕式演出,她的老師劉紅梅說,陳天佳是個很有個性的小姑娘,「膽大,能吃苦,說話特沖。」
讓劉紅梅感到有意思的就是,陳天佳很少會哭。有時候排練很辛苦,別的小朋友累得哭鼻子的時候,陳天佳還是笑嘻嘻的。 一個小男孩沒有按照老師定的營養食譜吃飯,早飯一連吃了三塊蛋糕,別的小朋友也看見了,但只有陳天佳立即朝他說:「你都連吃了三塊了!」
父親:張藝謀親自面試天佳
陳衛國說,6月份的一天早上,奧運會閉幕式導演張藝謀在青藍大廈面試,當時陳天佳還在上課,幼兒園通知其面試時要唱《茉莉花》。陳衛國說,陳天佳當時只會唱一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於是陳衛國中午就趕快教陳天佳唱。教了一中午,到了面試時,陳天佳又不會唱了。
陳衛國稱,當時陳天佳對面試的老師說:「我不會唱《茉莉花》,我給你們跳個舞吧!」於是陳天佳連蹦帶唱地表演了才從幼兒園學會的《郊遊》,因為舞很短,她連跳了三遍。
出來了以後,陳天佳告訴爸爸:「大大(北京土話,伯伯的意思)說我跳得挺好的。」爸爸問哪個「大大」,陳天佳說年紀大的一個,後來才知道,那個「大大」就是張藝謀。等所有的小孩都走了,有個老師把陳天佳叫住了,說要照幾張照片。當時陳衛國就感覺女兒會被選上。
一個星期以後,一執行導演通知陳衛國:「你女兒被選上了,要去雅典,准備集訓吧。」之後,陳天佳跟著排練的隊伍輾轉到北京體育大學,奧體中心等多處排練。
父親:閨女沒有綵排時唱得好
陳衛國說,女兒畢竟還太小,她還不太明白去那是為國爭光。就在臨去雅典的前一天晚上,陳衛國對女兒說:「到時候你要好好地唱,我們都等著看你呢。」陳天佳說:「我會努力的。」
8月30日凌晨,當閉幕式上的彩條突然升空的時候,提著紅燈籠的女兒嚇了一跳。「那會兒我心裡也是一抖,在這邊綵排的時候沒有這個。」陳衛國說,「女兒有點緊張,沒有綵排的時候唱得好,不過調還是都唱對了。」
昨日,陳衛國在電話中說,「閨女明天就回來了。」說著,他聲音有點哽咽,「女兒說,她回來只想喝酸奶。」
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陳天佳唱起一曲《茉莉花》。

2008年北京奧運倒計時100天時,陳天佳與成龍,劉歡,周華健,王力宏,吳克群等數幾位參加《北京歡迎你》的歌曲並錄制MV

年齡:10歲半

民族:漢族

籍貫:北京

學校:北京小學

職務:中隊委

特長:舞蹈

最喜歡的明星:張韶涵 潘瑋柏 周傑倫

最喜歡的歌曲:《千里之外》 《隱形的翅膀》
1998年 陳天佳出生於這年冬天,她的到來給家裡帶來了更多的歡樂。

2000年 兩歲半的小天佳開始了住宿的生活,寄宿藍天宇峰幼兒園。其後開始學習舞蹈。

2004年 被張藝謀選中,站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用清純的童音讓中國民歌《茉莉花》飄盪在奧林匹克發源地上空,那一夜,億萬人認識了這個被突然響起的焰火聲嚇了一跳的小女孩。

2006年 就讀於北京小學。

當陳天佳穿著一件白色的羽絨服拉著媽媽的手安安靜靜地走來時,我一眼就認出了這個當年站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的大燈籠上清唱《茉莉花》的小姑娘,雖然事隔將近三年。

小天佳長大了

與記憶中那個身穿粉紅色裙子、頭上扎著兩根小辮兒、手挑一個紅燈籠站在另外一個大燈籠上一動不動唱歌的五歲小女孩相比,眼前這個女孩身著一條綉著可愛珠片的牛仔褲,腳踩一雙黑色的運動鞋,一件白色的羽絨服乾乾凈凈的。原來乖巧可愛的「小茉莉花」現在儼然成為一名「大」學生了。

天佳一頭烏黑發亮讓人羨慕的頭發用一個粉紅色小兔子的發圈紮成馬尾辮吊在腦後,走路時一晃一晃的,有些沒有被綁進「大隊伍」的碎發在風中任意飛舞,天佳不時要用手攏一下頭發,以防它們飛進嘴裡或者眼睛裡。她媽媽說:「這是她自己梳的頭發。」

雖然剛上二年級,還不到9歲,但是住校對於天佳來說已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天佳媽媽說:「多多從兩歲半起就開始住宿了。」

多多是陳天佳的小名,家裡人都這么叫她。

「我和她爸爸都忙,又不想讓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些隔輩兒人溺愛她,所以我們就選擇了讓她住校。」陳天佳的媽媽說:「現在看來,我們的決定還是很正確的,這個孩子的自理能力確實比別的孩子強。頭發她早就會自己梳了,襪子、內衣褲也都是自己洗。」

聽媽媽這樣誇她,小天佳只是「嘿嘿」地傻笑,經過短暫的相處證明,「嘿嘿」傻笑是她的法寶。

我就喜歡拍照

我們選在東便門那段殘缺的城牆下給「小茉莉花」拍照,希望這個精靈般的小孩子能夠喚起沉睡的城牆。

如果說剛開始天佳還有些拘謹,不知道該拿出什麼樣的姿勢面對鏡頭的話,一小段舞蹈過後她就慢慢放開了。嘴裡小聲數著節拍,面對著鏡頭陳天佳自顧自地跳起舞來,給她伴奏的只是照相機不停閃動發出的「咔咔」的快門聲。

在城牆根我們一共選了三個位置給她拍照,歷時將近一個小時。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是陳天佳自己想出來的,或者跳個舞蹈,或是擺個pose,一招一式,煞有介事。天佳的媽媽除了在旁邊提醒一下褲子又塞進鞋裡了、衣服掉出來了之外,沒有對她進行任何動作上的指點,全憑她個人發揮。「她是怎麼琢磨出來的這些動作?」媽媽面對著女兒層出不窮的姿勢笑著說。

面對照相機她一直在不停地跳著,沒有喊累,沒有不耐煩,即使在拍攝間隙,她還要在草地上翻個跟頭。就連她媽媽也無奈地說:「多多的班主任在評語中還評價她文靜,你看看她現在哪有文靜勁兒呢。」

陳天佳確實不夠文靜,但是她偷偷跟我說,那是因為她喜歡照相的緣故,別說面對照相機,即使面對攝像機她也不害怕。

陳天佳一直在學習舞蹈,現在每個周末都要到北京舞蹈學院去學習芭蕾,如今已經快學到「用腳尖站立」了。陳天佳的媽媽說:「我們讓她學舞蹈就是讓她鍛煉身體,沒有刻意地去培養她什麼,我們家裡沒有一個人從事文藝方面的職業,將來怎麼樣只能看她自己的了。」

遠走的「茉莉花」

現在就讀於北京小學二年級的天佳,她的名字一度被人們用「小茉莉花」四個字代替。但是現在在學校卻慢慢淡化了「茉莉花」的色彩。在學校里她是個中隊委,跟很多人競爭,選8個中隊委,她在35個同學中以27票勝出;她是班裡的文藝委員,小小年紀已經開始當上了班裡聯歡會的「總導演」了;她還是數學課代表,最喜歡上數學課,其次是英語課,最不喜歡的是語文課,雖然她的作文水平很不錯,堅持在上作文班。天佳媽媽說她的人緣不錯。

受到大哥哥們的影響,陳天佳喜歡張韶涵、周傑倫、潘瑋柏。「你是不是喜歡《隱形的翅膀》?」我問她,「你怎麼知道的啊?嘿嘿,我還喜歡《千里之外》呢。」陳天佳說。

最後說到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小茉莉花」對雅典印象最深的卻是廣場上不怕人的鴿子。「鴿子非常可愛,我都碰到它們了它們都不飛。」我還試圖想讓她再回憶些什麼,卻得到了這樣的回答:「哎呀,過去一秒鍾就是歷史了。」

瞬間,呆住。

不知道對於其他參加雅典奧運會閉幕式的演員來說是不是也能這樣認為,那已經是歷史,已經跟我無關了。這句話從這樣一個小孩子嘴裡吐出,而且用的是那麼不以為然的口氣,我們這些大人們似乎還沒有眼前這個晶瑩剔透的小姑娘看得明白。

是的,這句話可能是老師、家長曾經對她說的,媽媽也早在雅典的時候就已經這樣對她說了,但是也要讓這個孩子自己認可才成,自己不在執著於當初的「著名」才成。

天佳媽媽說,他們住的小區里也有人不知道小天佳就是當年的「茉莉花」,而讓媽媽驚訝的是,直到上個學期,陳天佳的班主任在天佳出去跳舞不在班裡的機會才跟同學宣布了這件事情。「老師跟班裡同學說了,你怎麼不告訴媽媽一聲?」天佳媽媽問她,得到的回答是「那有什麼可說的。」現在,陳天佳執著的只是沒有考上學校的思維班,下學期還要再考,「因為我喜歡思考,喜歡數學。」

陳天佳知道明年就要舉辦北京奧運會了,她希望自己也能夠在北京奧運會上表演舞蹈。陳天佳的媽媽說:「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再上奧運會,我們孩子也在准備著,但是我們不會強求,一切都聽安排。」

在雅典演唱的小女孩想在北京奧運會上跳舞
我沒有害怕
新京報:你在台上害怕嗎?
陳天佳:不害怕。害怕什麼?!
新京報:在彩紙噴出來的時候,我看見你好像抖了一下。
陳天佳:我不是害怕,那些彩條原來出來沒聲(在北京綵排的時候),我真的唱歌的時候,彩條噴出來的聲音好大,我不知道嘛。
新京報:演出前緊張嗎?
陳天佳:不緊張。我看見有個唱京劇的哥哥上場前吐了。

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製作的MV《北京歡迎你》上,陳天佳唱第一句:「迎接另一個晨曦 帶來全新空氣 。」

⑷ 武漢理工大學怎麼樣值得報考嗎

武漢理工大學是全國211重點大學,作為本校的學生,首先,我認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圖書館和自習室硬體設施一流,尤其是南湖圖書館,別具一格,正常開放時間是每天的8點到22點,除節假日外,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在安靜的環境中讀讀書,看看報,寫寫作業,累了還有沙發躺,咖啡奶茶喝,夏涼冬暖,不為是一種悠閑、放鬆的生活方式。

⑸ 普利策獎獲獎作品《雪崩》為什麼引起新聞界震動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陳力丹教授和向笑楚、穆雨薇同學最近就去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特稿獎作品《雪崩:特納爾溪事故》(Snow Fall: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進行了專題討論。該作品報道了16名滑雪愛好者遭遇雪崩的經過,在報道技術上顛覆了傳統報紙的新聞呈現方式,把文字、音頻、視頻、動漫、數字化模型(DEM)、衛星模型聯動等集成,發表在《紐約時報》的網站上。引起關注的當然不是報道的內容,而是它將各種網路傳播的新技術運用於報道新聞。
陳力丹:《雪崩》到底是怎樣一個報道?為什麼後續會引起大量關注和褒貶不一的評價?從新傳播技術對傳統新聞報道影響的角度看,未來新聞報道的形態將向哪個方向發展?《雪崩》是否能夠代表未來新聞報道的發展方向?這里請兩位同學對此做專題討論。向笑楚同學用文字介紹這一新型新聞作品的特徵和展現方式,穆雨薇同學則論證這一作品的問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向笑楚:《雪崩》的展現方式與製作團隊
打開這個作品的新聞網頁,呈現在眼前的首先是全屏循環播放的積雪滾落下山坡的視頻,往下滑動頁面,文字穿插於視頻、照片和信息圖之間。顛覆性的新聞呈現方式背後,是整個新聞製作團隊之間的默契配合,因此這個普利策特稿獎不單屬於組織者約翰·布蘭奇(John Branch),還應該屬於整個團隊。這個新聞獎不同於一般的獎項,它引起新聞界的震動,使未來新聞的形態和發展方向,以及新聞報道如何跟進新傳播技術的應用等問題被再次提上日程,出現了比以往更為激烈的討論。
2012年12月20日《紐約時報》推出特別報道《雪崩:特納爾溪事故》。這是一件完全孕育於新媒體技術的新聞作品,它先在《紐約時報》網站上發表,6天之內就收獲了350萬次頁面瀏覽,3天後才在印刷版報紙中刊出。該獎評審委員會在頒獎詞中絲毫不掩飾對於它的喜愛:「《雪崩》對遇難者經歷的記敘和對災難的科學解釋使事件呼之欲出,靈活的多媒體元素的運用更使報道如虎添翼。」可見,除了高水平的寫作、原汁原味的內容、連貫統一的行文,融合了多媒體的「三維特稿」才是記者約翰?布蘭奇和他的團隊帶給讀者們的最大驚喜。
提供多媒體交互的現場感體驗,是這部作品的顯著特色。它報道的是發生於2012年2月19日美國史蒂文斯?帕斯滑雪場的一場災難,包括6部分驚心動魄的故事,集合了新聞事件回顧、滑雪者的罹難口述、雪崩的科學原理等多個視角。全景地圖、采訪視頻和音頻、交互圖片與知名滑雪者的傳記在該作品中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小的視覺高潮。
點開《雪崩》報道首頁,一大幅雪山的動態畫面立刻映入眼簾,寒風吹過雪山,白雪飄飄令人寒意頓生。畫面空白處顯現報道標題「Snow Fall: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By John Branch」,好似大幕拉開,電影即將上演。隨著游標向下拖拽頁面,全篇特稿徐徐展開,伴隨著視頻、動畫和圖片集錦均勻流暢地嵌入行文之中,整體感覺簡潔大方,自然不生硬。在表現滑雪者逃生時,讀者眼前出現了一個全真模擬雪崩發生現場的動畫,甚至還可以聽到大雪球沿山坡滾下時發出的咆哮聲,情景逼真令人凝神屏息。
作品還有一處很細心的設計:在每位采訪對象出現後,就會在網頁的右邊出現以該人物頭像為標志的背景信息框,點擊即可了解這個人的具體信息,包括他們的年齡和職業。筆者認為,這正是新聞專業主義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獨特呈現。新聞報道的專業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報道信源」的精準無誤,而強調被采訪對象的信息正是以一種更為生動和直觀的方式來凸顯這種專業意識。
更為神奇的是,《雪崩》網頁還會根據讀者滑鼠瀏覽動作的快慢,自動調整視頻的播放速度和對應內容,真正實現了實時互動。如果讀者十分喜愛這個作品,便可以通過網站頂端的社交媒體鏈接進行分享。一位名為「Cal」的網友評論道:「這個作品太打動人了,我對它的喜愛難以言表。感謝記者約翰,你為我們帶來了媒介融合的強烈心靈撞擊。我已將鏈接分享給所有愛好滑雪的朋友。」
的確,在影音、圖片、視頻和動畫的交織行進中,讀者已不知不覺閱讀完近1.8萬字的特稿。稍微感到枯燥乏味的時候,這些多媒體元素都能將讀者重新吸引回特稿上面。讀者已經不是在看新聞,而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觸碰新聞,以身臨其境的狀態感知事實。聽其音,觀其形,《雪崩》為用戶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
《雪崩》的製作團隊顛覆了傳統的新聞報道組織模式,它由十幾人組成,分為3個小團隊,分別是采寫組、多媒體製作組和技術發布組。采寫組以記者約翰·布蘭奇為核心,輔助他進行報道的還有體育主編喬?塞克斯頓等6人。多媒體製作組由圖形主管史蒂夫·都依內斯(Steve Duenes)帶領傑米利?懷特(Jeremy White)等5人組成。技術發布組的架構與多媒體製作組相仿,由數字設計副主管安德魯?庫尼曼(Andre Kueneman)帶領艾倫?麥克萊恩(Alan Mclean)等4名成員協作完成。
《雪崩》製作團隊打破了以往傳統媒體中從記者到執行主編的垂直型的采編架構,代之以全新的「分組互動寫作模式」——采寫組、多媒體製作組和技術發布組缺一不可,這可以看作是編輯部為了應對新媒體沖擊而進行的生產方式的變革。變革後的編輯部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多元化的閱讀需求,媒介融合下的新聞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筆者認為,普利策新聞獎不應只頒給記者約翰·布蘭奇一人,而應頒給整個團隊。
此外,製作團隊的大數據新聞生產也值得關注。該事故發生後,在推特(Twitter)和臉譜(Facebook)上迅速發酵,關於救援進度、天氣狀況、遇難生還名單、雪崩的科學知識等,被迅速轉發、評論和分享。製作團隊通過數據扒取和挖掘工具(即利用大數據),通過對熱點話題和關鍵詞的搜索,獲得了大量的數據,從中分析出受眾的關注點、知識盲點分別是什麼,隨後才著手策劃這個新聞專題,非常有針對性。
《紐約時報》對於發行渠道也進行了創新,他們率先將「雪崩」轉製成電子書,一本賣2.99美元,其原版內容均為《紐約時報》的優質新聞報道。網站前期大量的點擊和瀏覽為紙質報紙和電子書的銷售做了宣傳和鋪墊,後者更像是對於網站內容的實體化珍藏版本。《雪崩》似乎成了一塊可以墾荒的孕育著無窮商業價值的寶地,知名技術博客Gigaom.com創始人奧姆?馬利克(Om Malik)提出更大膽的想法:「為何不在特稿當中植入雪橇和羽絨服的廣告呢?」
穆雨薇:關於《雪崩》的褒貶不一的評價
《雪崩》為沉寂已久的傳統媒體走出困境帶來了新的生機。當很多報社都將網路媒體當成紙質媒體的復製品時,《雪崩》對此做出了突破性的表率,它並非簡單地將文字、圖片、視頻拼湊在一起,而是真正實現了「報網融合」,通過流暢的連接和敘事,將事故發生的背景、過程、後續處理以及每個當事人的口述娓娓道來。《紐約時報》的圖像主管史蒂夫?都依內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一直在嘗試對《紐約時報》網站重新設計,開創更多類似於「雪崩」的項目,將多媒體元素整合在故事當中,形成一個連貫的框架。《雪崩》的成功證明了互聯網的交互性和用戶體驗,都是紙質媒體所無法媲美的,這也能夠讓許多紙媒從業者開始重視網路新聞媒體的巨大潛能。美國新聞主編協會(ASNE)稱它「為在線報道樹立了新標准」。科技博客創始人奧姆?馬利克興奮地稱:「《紐約時報》的管理層真該賭一把:斥資2500萬美元打造100個類似『雪崩』的項目吧!」
但也有很多人對《雪崩》持質疑態度,認為它不能代表未來網路新聞的發展方向,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新聞奢侈品。《大西洋月刊》撰文寫道:「雪崩不會是新聞產業的將來,它僅僅是一個創新罷了,而並沒有為新聞報道帶來徹底變革。」
對於這一新聞作品的質疑,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其一,過於高昂的製作成本讓媒體人望而生畏。《紐約時報》拒絕透露《雪崩》的製作成本,但有傳聞稱花費了25萬美元,因此被戲稱為只有《紐約時報》這種「高帥富」媒體才能玩得起的奢侈品,而該項目能否實現收支平衡仍是未知數。全球著名媒體與軟體公司Atavist就曾有過失敗經歷,他們先於《紐約時報》兩年嘗試製作多媒體故事,每個故事同樣售價2.99美元,但最後因為入不敷出而停止該項目。
其二,類似《雪崩》的作品很容易讓讀者陷入審美疲勞。《雪崩》之所以能夠轟動一時,是因為別具一格的多媒體呈現方式吸引了讀者的眼球。但互動式的製作模板很容易被模仿,新鮮勁過了,讀者的興趣度也會降低。Scroll Kit公司[3]的聯合創始人科迪?布朗僅用一小時就復制了另一個版本的雪崩,這還引發了一場與《紐約時報》的版權糾紛。[4]而且在瀏覽《雪崩》時,讀者更傾向沉迷於變幻莫測的多媒體元素而非特稿本身,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三,《雪崩》的策劃耗時半年,這有損新聞的時效性和新鮮性。陳力丹教授定義「新聞是對客觀發生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的敘述」[5],從這個角度來看,《雪崩》這個作品不能嚴格算作新聞作品,更像一個由新媒體精心打造的藝術品。但筆者認為,對《雪崩》的這點質疑或許有失偏頗,它的各方面價值被忽略了。事實上,讀者們能通過這篇特稿了解到雪崩發生的原理、可能出現的雪崩情況以及自救措施。《雪崩》不僅是一個好看的花瓶,而且是一則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的報道,為以後傳統的新聞報道形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方法和技術手段。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傾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這使得信息變得短小而精悍,也讓現代人的閱讀走入了碎片化,正如美國經濟學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所言:「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我們本以為讀者面對著長篇累牘、含義深刻的新聞特稿早已喪失了耐心,而《雪崩》則讓傳統新聞人看到了創新和變革的希望。「內容為王」固然應當繼續被奉為圭臬,而玩轉多媒體似乎也成為生存下去的必備法寶。未來充滿著挑戰,正如《大西洋月刊》的評價,雖然《雪崩》已經在新聞作品的內容生產上實現了漂亮的飛躍,但依靠發行和廣告的傳統盈利模式的禁錮仍沒有被突破。新聞界能否「雪崩」出更多具有顛覆意義的新聞產品?一切尚待觀察。
陳力丹:中國的傳統媒體能從《雪崩》的成功中獲得什麼?
在網路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如何應對已是現在的熱門話題。歷史上新的媒介形態沖擊原有媒介形態的事情已經很多了,但是這一回不是一些媒介形態是否替代另一些媒介形態的問題,而是不同媒介形態的有機融合。我們較多的傳統媒體只是簡單地以建立自己的網站來應對新媒體的挑戰,這顯然是無效的。
這里介紹的獲獎新聞作品《雪崩》,就我國傳媒的觀念認識和技術水平來說,並非可以直接搬過來,不過我們從中應看到觀念上與外國同行的差距。觀念不解放,即使有錢也做不出像樣的作品。新華社前些日子做了一部不亞於《雪崩》的作品《三北防護林》專題片,由於軟體技術上的實力不夠,靠巨大的人力、物力一點一滴地堆上去精工細作,花費天文數字的錢,做出來很好看,但沒有新聞時效,技術上無法推廣。
現在新聞報道的新媒體方式已經多樣化了,但我國傳媒這方面的創新還很少。《雪崩》整體上我們難以效仿,但每一類具體的表現方式,我國的傳統媒體都是可以在網上呈現的,問題在於我們想到了嗎?關於某一連續性事件的網上四維(立體空間+縱向時間)報道模式、網上新聞圖片的游戲報道方式、新聞「眾包」或「眾籌」的采訪模式,在外國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在我國的傳媒界目前尚沒有看到。
每當我們看到人家的關於新聞報道的最新樣式之後,不能總是驚嘆一番,而要給自己提出問題:我們為什麼沒有想到,為什麼在創新思路上總是跟不上?目前至少可以做的是:看到人家的最新報道方式後,想一想在已有的條件下,我們能夠借鑒哪些?例如「大數據」,這個詞我們說了不少了,其實真正運用大數據進行新聞報道的傳媒案例很少。我們在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我們的傳媒人在既定的報道模式中安閑慣了。
今年春運和春節期間,央視與網路配合,通過電視新聞展現了春運、春節期間全國人民生活生產中各種類型的大數據。例如當下全國鐵路運輸中最熱、次熱的鐵路線在哪裡,乘坐火車的人的年齡、性別結構,甚至當下春節年夜飯吃什麼、春節紅包發放特點、多少人春節相親、多少人過節陪父母、商圈的熱力圖、煙花燃放情形等全國宏觀圖景,以往我們是無法即刻、精確地獲悉的。所以,每年傳媒關於春運和春節的報道,充斥大同小異的情感個案,連報道者自己都覺得厭煩了,何況受眾呢。現在通過網上大數據,可以輕而易舉地即時獲悉,電視台再以形象化的動畫方式加以即時、宏觀而精確的展現和報道。然而,除了今年央視《晚間新聞》節目在春運和春節期間集中採用了大數據外,至今幾個月了也沒見到新聞報道中再有什麼新思路、新動作。想不到,還能談得上做到嗎?
通過觀看《雪崩》,應該想到很多、學到很多。

⑹ 求一個動漫圖片,場景是個雪天,女的穿著羽絨服,旁邊有一隻毛發是淡金色的夠,椅子上擺了書,書上放著一

一起一起這里那裡

⑺ 你都用過哪些可愛的動漫情頭

你有對喜歡的人使用過什麼小套路嗎?


他人向東向西向南向北

而我向你



我好像有喜歡的人了,-可以分享嗎?-跟當事人分享,有點害羞。

想他找我,就發朋友圈:我想你了 但我不想告訴你 請你自己對號入座,僅他一人可見,沒過多久他就私聊我說:我來對號入座了,

第一次和他單獨吃飯,喝了酒假裝自己拉不上羽絨服拉鏈讓他幫我拉,因為羽絨服比較長,他只能單膝類似於跪下的給我拉,瘋狂心動。

⑻ 冬奧特許商品主題活動解鎖了哪些「新玩法」呢

隨著冬天的腳步,的「新一天的特許經營權」如期而至。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將每個月的第一個周六指定為北京冬奧會的「新租界日」,現在已經到了第三個冬天。這個「新一天特許經營」將帶來吉祥物運動鑰匙鏈、徽章、文具、珠寶和背包等特許商品。北京冬奧會「許可了新的一天」,一大批許可產品精彩登場吉祥物運動造型鑰匙扣這個新的一天,鑰匙扣上出現了15個無辜的冰墩體育人物,這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體育人物首次以成套飾品的形式出現。

石墨烯智能溫控加熱背心也上市了,背部也採用石墨烯加熱貼片技術,90%白鵝絨,保暖輕便,滿足更多穿著搭配需求。點燃冬奧會倒計時系列徽章「零突破」北京冬奧會開幕1000天後推出「點燃冬奧會」倒計時系列徽章以來,先後列出了「關於奧運會的三個問題」、「遠東稱霸」、「我能參賽」、「派團開會」、「一刀赴會」、「重返奧運」、「第一次赴會」等8個徽章。通過徽章的精美設計,講述了一百多年來中國與奧運會之間不解之緣。本月,該系列第九枚徽章「零突破」正式上線。

「點燃冬奧會」倒計時系列第9枚徽章是「零突破」。圖片由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提供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是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後參加的第一屆夏季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上贏得了自己選擇的男子手槍射擊項目的第一枚金牌,實現了中國奧運金牌的「零突破」。

⑼ 有沒有能否存儲動態照片的移動硬碟

有的,U盤,移動硬碟都可以把動態照片保存起來,只要動態照片完好無缺可以在硬碟里保存一輩子。

⑽ 新三國曹仁扮演者

新三國演員名字錯用為楊光。實為洋光,詳情請登錄新浪網演員洋光博客【
洋光
北京電影學院畢業
單位: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
89年拍戲至今參加了40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和大量的廣告片拍攝,適合各類正反角色。
主要作品:
話劇:《雷雨》飾演:魯大海 指導老師:劉詩兵/林洪桐
《等到天黑》飾演:反一號/羅特 指導老師:劉詩兵/林洪桐/戈文義
電影《英雄鄭成功》飾演:大將軍萬禮 導演:吳子牛

電視劇《三國》聯合主演:大將軍曹仁 導演:高希希
電視劇《天堂隔壁》飾演:土著男一號/勇士 導演:丁晟
電視劇《本家兄弟》飾演:男二號/根兒 導演:岳陽(台灣)
電視劇《魯班大師》飾演:男二號/公孫德 導演:秦川
電視劇《廣府太極傳奇》聯合主演:一代宗師/武同義 導演:曹榮(香港)
電視劇《特區刑警》飾演:反二號/林海 導演:王惠
電視劇《新少林寺》飾演:反三號/蔣超凡 導演:張鑫炎/鞠覺亮(香港)
電視劇《樊梨花》 飾演:男三號/周青 導演:顧琴芳
電視劇《南越王》 聯合主演:銀雷洞主/翁鑒 導演: 張多福
電視劇《神鵰俠侶》飾演:反派/瀟湘子 導演:於敏/趙箭

電視劇《鐵梨花》飾演;三當家 導演;郭靖宇
電視劇《倚天屠龍記》飾演:趙敏哥哥王保保 導演:賴水清/胡明凱(香港)
電視劇《水滸傳》 飾演:混江龍李俊 導演:張紹林
電視劇《萍蹤俠影》飾演:山君 導演:胡明凱(香港)
電視劇《我爺爺我爸爸》飾演:土匪大當家徐漢 導演:胡明凱(香港)
電視劇《美麗的南方》聯合主演: 何大牛 導演: 劉國權
電視劇《漕運碼頭》飾演: 八大魔頭-楊八 導演: 袁煒/趙耀林
電視劇《月上江南》飾演:山寨寨主/黑虎/黑豹 導演:劉仕裕/李文龍(香港)
電視劇《無敵縣令》飾演:反派人物/武剛 導演: 沈怡(台灣)
電視劇《少年寶親王》飾演:黃土 導演:陳烈(台灣)
電視劇《長風鏢局》飾演:錦衣衛統領/丁焰山 導演:李立安(台灣)
電視劇《屈原》飾演:義軍領袖/庄矯 導演:張金鏢
電視劇《西藏風雲》飾演:藏民/才讓 導演:翟俊傑
電視劇《詠春》飾演:黑社會老大/刀疤 導演:成志超/馮遠文 (香港)
電視劇《商賈將軍》飾演:馬幫賀老大 導演:李三林
電視劇《鏗鏘玫瑰》飾演:馬厲 導演:楊鳳良
電視劇《八路軍》飾演:楊指導員 導演:宋業民
電視劇《無字悲歌》飾演:黑齒將軍 導演:陳燕民
電視劇《平安事務所》飾演:反派偉大哥 導演:於榮光
電視劇《親愛的,看招》飾演:袁剛 導演:曾劍鋒
肩寬:1.75尺
胸圍:3.5 尺
臀圍:3.2尺
腰圍:2.5尺
褲長:3.3尺
袖長:2.75尺
肩至腰:1.6尺
袍長:4.8尺
腰至膝:1.7尺
鞋:42.5號
頭圍:58厘米
圓周:57厘米
前後:35厘米
耳上:31厘米
耳後:24厘米
發根:9厘米
斜:11厘米
額寬:14.5厘米
大鬢:4*3*4.5厘米
後發髻線:12厘米

與羽絨服動畫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電影風不止 百度網盤 瀏覽:297
歐美露點的電影 瀏覽:678
米色寬松短外套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329
勾魂惡夢高清版國語版 迅雷 瀏覽:634
gay電影有肉 瀏覽:473
日本推理片電影免費 瀏覽:730
真絲裙子上粘上機油怎麼辦 瀏覽:709
永久免費不收費的看片網站 瀏覽:133
剪片app電影下載存放路徑 瀏覽:848
18歲以上電影推薦 瀏覽:920
動物和人類電影 瀏覽:994
中款薄外套女裝 瀏覽:248
貝利亞攻打光之國電影叫啥名字 瀏覽:424
他的夾克的英文怎麼寫 瀏覽:539
男長羽絨服配什麼包好看 瀏覽:48
三個男人主演的電影名字 瀏覽:696
午夜電影網站免費 瀏覽:661
盜墓筆記之鬼吹燈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61
日美愛情大片 瀏覽:341
上帝造人什麼電影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