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今天剛剛買了一套漢服女裝,包括內衣中衣外衣,求大家告訴我怎麼穿,最好有視頻
首先確定是漢服,並不是影樓裝。再者形制不同,穿法也不同,是怎樣的形制呢?
Ⅱ 漢服婦女衣服特點是什麼
很多種啊,您想問的具體是那一種?
Ⅲ 真正的古代的漢服女嫁衣是什麼樣子的
【這件衣服太肥大了,建議參照古裝戲(電視劇)里的服飾選擇。】
Ⅳ 漢服女裝的正確穿法是什麼
現如今漢服可以說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火的一個元素了。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大多都會穿上美麗的漢服。這也證明了漢服文化在不斷的興起,看見這樣的事情,確實是讓人感到十分欣慰呀!但是漢服的穿法也是頗有講究的,我們來看一下漢服的穿法。
一、交領
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在胸前的時候,就會很自然的形成一個領口的交叉。所以,大家也將這樣的形式形象的稱為“交領”。 交領的兩直線相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 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Ⅳ 漢服女裝正確穿法是什麼
1、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 交領 」;
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2、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3、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 ,一般情況下是 不顯露在外面 , 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 。 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 , 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系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多用於宮廷男士權利高低。
(5)漢服衣女擴展閱讀:
漢服採用幅寬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然後再 縫合後背 ,成為一條中縫線。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 , 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
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 。裾的長度分為腰中, 膝上, 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 襦 、 裋 、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 內衣 )、 中衣 、大衣。
Ⅵ 漢朝女子服飾種類,名稱
女子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大多分為三個種類:
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類似現在的女生連衣裙。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王百官參加祭祀重要活動等的正式禮服,類似現在的女性職業套裙裝。
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一般用於常服,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咱可以類比為如今女性出席重要場合的禮服。
大多數漢服由布和帛所製作形成,從上到下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個部分。古代人講求對稱,追求規整與圓滿,因此服飾的前後具有對稱性,在製作的過程中,前襟後襟所使用的布料必須大小相同。
其實漢服並不只是一套服飾,它還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在這里筆者著重為大家介紹服裝,古代漢服雖然沒有現代漢服顏色這么鮮艷,但上面也有著各色各樣逼真細膩的花紋。
漢朝對於服裝極其有研究,而漢朝服裝的簡稱「漢服」卻與現如今流行的「漢服」被大家所混淆。但筆者相信,這篇文章能夠讓大家了解到漢朝服裝與漢服的不同。
雖然今天興起了「漢服熱」,但這從本質上來說,仍是中國傳統文化興起的體現。它象徵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以及中國古代人民對服裝的審美。
Ⅶ 漢服里的中衣到底是什麼
這里並不打算討論正經的學術問題,僅僅想討論一下結論。古時代一直到明後期,才有今天意義上的內褲出現,名字叫中衣。當然據說中衣的形制也是有講究的,長多少寬多少,但基本的功能跟今天的內褲已經差不多了。 《紅樓夢》大概是最早明確在書裡面出現具有這個涵義的「中衣」的詞彙的書之一。「寶玉挨打」一段,寫寶玉被老爹痛打了一頓,抬回房裡,貼身丫環「襲人聽說,便輕輕的伸手進去,將中衣褪下。」作為一個與寶玉已經有肌膚之親的丫環,也只有她才有資格這么做。很快聽見寶釵來看寶玉的腳步聲,於是「襲人聽見,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紗被,替寶玉蓋了。」一個貴公子,被打到皮開肉綻的程度,也確實難為了。 在中衣明確被定義為underwear之前,非常遺憾,只能說漢服里並沒有underwear這個東西,否則一定會像女子的褻衣一樣留下記載。而今天所謂的「復興漢服」,實際上徒具其表。
Ⅷ 古代女子衣服名稱。
1、春秋戰國——深衣袍服
春秋戰國之交,「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對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在春秋一直到漢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種根據禮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來都深受士大夫階層的喜愛。
圓袖方領,以示規矩,意為行事要合乎准則;垂直背線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擺線以示處要公平。
2、漢服——褒衣廣袖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3、南北朝——華袿飛髾
魏晉時期衣冠一秉東漢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一場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袿飛髾」。
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下擺寬松,俊俏瀟灑。加上豐盛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
4、唐——慣束羅衫半露胸
唐代服飾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
齊胸襦裙。這種款式無論身材豐腴還是瘦削都能達到別樣的飄逸效果。大袖衫,大氣飄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華、恢弘、大氣的文化特徵,呈現出當時華麗開放的審美風尚。
5、宋——襦裙外穿
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但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與傳統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Ⅸ 女子穿漢服上街被扒衣服事件是怎麼回事
老事情了,08年的時候,當時正是反日浪潮興盛的時候,有同袍穿漢服去麥當勞吃東西,下面有人在遊行,看到樓上有人穿漢服,認成了和服,然後就上去讓那個女的把衣服脫下來,說是要燒掉
Ⅹ 描述女子穿漢服的樣子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漢服,一直被視為華夏文化的代表之一。
它錦衣華裳,天機雲錦,在朝代的更替中翩翩起舞。
它飄逸靈動,衣袂翻飛,長風玉立間,才是女神姿態。
當你讀到「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龍乘雲翔。」
「鴛鴦綉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
你必會沉醉於它的璀璨華美。
那古老的曲裾,樸素的直裾,嬌俏的襦裙,每一種款式,都曾風光過、浪漫過,驚艷了歲月。
從形制上看,漢服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和「襦裙」制(襦,就是短衣)。
深衣就是指上下連在一起的漢服,又有曲裾深衣,直裾深衣,直綴深衣和圓領衫袍幾種款式。
今天看來,曲裾深衣有著別樣的風韻。不論是下擺寬敞的曲裾,還是楚風濃郁的漢代魚尾式「三繞膝」,都最能體現女子婀娜優雅。
像《漢武大帝》《大漢天子》《美人心計》等影視劇,基本都是曲裾。
直裾深衣不繞襟,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
圓領袍衫出現很早,但真正流行起來是在隋唐時期,這種服裝延續了唐,五代,宋,明,可謂是經久不衰。
襦裙從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從戰國到明朝的兩千多年間,它的長短寬窄有些變化,但是其基本形制並沒有變化。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等。
到明朝時期,襖裙很盛行,最後甚至替代了襦裙。
其實襖裙是齊腰襦裙的一種。
襦裙可以單襦穿著,也可內輔以訶子、抹胸等。外衣可以選擇半臂、褙子、比甲、袖衫等。
漢服,它不僅形制多樣,更是濃縮了華夏大地,最古老的文明。
那上衣下裳,代表天地陰陽;那圓袖交領,代表天圓地方;那中縫垂帶,代表人道正直。
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
漢服是多少女孩一個美麗的夢。
想要穿上漢服,衣帶飄飄,做一回溫柔嫻靜的女神。
漢服,它是璀璨華美的,但同時,它也是寂寞的。
它深藏於歲月的塵埃之下,晨鍾暮鼓,靜守流年。
在千年的時光中,我只能隔著漫漫的歲月,想你絕代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