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又保暖的外套永遠是每年最火的時裝,冬裝一身臃腫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⑵ 英國有什麼好東西可以買要具有使用價值的,並方便攜帶回來。
巴寶莉的風衣西太後的當季時裝the body shop化妝品 流行一些的 kate moss合作的top shop瑞士手錶英國的倫敦是一個購物天堂。既有為英國皇室提供服務的老店,又有街頭露天小店,有人甚至說,在倫敦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這里多數商店在10:00-18:00營業,每周四為深夜購物日,到19:00或20:00的營業的商店為數不少。最近,周六,周日嚮往常一樣營業的商店日漸增多。街頭小店亦燈火通明,吸引了不少女士前往。
在英國購物可以說是頂級享受,不僅因為英國是最活躍的購物城市,而且購物區規劃得非常完善而且集中。在任何導游圖上,英國旅遊局都細心地將購物區或購物大道用不同的顏色清楚地標示出來,而且旅行者還可以享受在約16%的退稅。
英國大多數商店開門時間是周二至周六,星期天關門。英國購物有兩個習慣:一是商店中不講價,標多少錢就賣多少錢;二是顧客自覺排隊,不喜歡有人插隊。購物種類主要有羊毛製品、銀器、古玩、絨料、皮革製品、威治活陶瓷器及玩具。在自助商店和街頭市場,記住帶上你自己的購物袋,因為很多商店的手提購物袋是要收費的。如果你打算購買昂貴的家用物品,你可以在公共圖書館查閱一下「Which」這份雜志。這份雜志對各個廠家產品的價錢和質量作出比較。
倫敦購物:
營業時間
大部份市區商店為星期一至六09:00-17:30,現在有些商店星期日也營業。
購物點
◆西區(West End):
1.牛津街(Oxford Street):倫敦最著名的購物街,尤其是時裝、鞋店及大型百貨公司。
2.麗晶街(Regent Street):以高質量的英國服裝店著稱。
3.龐德街(Bond Street):以美術館、古董店和珠寶站以及名師設計的名貴時裝店和奢侈品著稱,來此勿錯過Asprey's名牌店。
4.比卡地里(Piccadilly):以騎具、雨傘及各類野外體育活動用品為主。
5.傑明街(Jermyn Street):與比卡地里街平行,以訂制襯衫、時裝和首飾店以及精美的藝術館和古董商店著稱。
◆肯盛敦和切爾西區(Kensington & Chelsea):
1.在肯盛敦大街(Kensington High Street):以專營時尚服裝的商店為主。
2.肯盛頓教堂街(Kensington Church Street):是尋覓古董的好去處。
3.國王大街(King's Road):是男女青年時裝的天地。
◆武士橋街(Knightsbridge):
其中的Harrods是倫敦最有名氣的百貨商店;The Scotch House則以出售蘇格蘭針織品、正宗的蘇格蘭花格尼料和蘇格蘭裙而聞名。
◆高雲花園(Covent Garden):
位於Charing Cross旁的高雲花園,曾經是個果菜市場,現已改建為一個優雅的購物區,每天營業至20:00。周圍餐館、酒吧和商店林立,並有街頭藝人的表演,所以這里不僅是購物地區,也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觀光地。
◆伊思林頓(Islington):
這里的商店有許多令人想不到的東西,從彩色陶器、古典石膏胸像到數百種不同的茶壺,滿足您購物的慾望。這里的餐館和熟食店也可能吸引您停步品嘗。
◆碼頭區(Docklands):
除了商店、手工藝品市場、點心店外,這里也可以遠眺泰晤士河沿岸景色,並欣賞流浪藝人的街頭藝術。
購物須知
1.可向當地的英國旅遊局辦事處,索取一份The London Shopping Guide,裡面有刊登商店名單及主要購物區的地圖。
2.免稅購物:
遊客在英國購物可以申請退還附加稅(VAT)。但請注意並非所有的商店都實行這項退稅政策,而且往往設有最低的購買限額,另外還可能從你的退稅中扣除管理費。購物的收據務必保存,這不僅可作為付款證明,若貨物有缺陷時,必須出示收據才可退貨還錢。英國旅遊局辦事處有提供相關手續的詳情資訊,可前往查詢。
⑶ 什麼東西沒有價值但大家又很喜歡
巴寶莉的風衣西太後的當季時裝the body shop化妝品 流行一些的 kate moss合作的top shop瑞士手錶英國的倫敦是一個購物天堂。既有為英國皇室提供服務的老店,又有街頭露天小店,有人甚至說,在倫敦沒有不到的東西。
這里多數商店在10:00-18:00營業,每周四為深夜購物日,到19:00或20:00的營業的商店為數不少。最近,周六,周日嚮往常一樣營業的商店日漸增多。街頭小店亦燈火通明,吸引了不少女士前往。
在英國購物可以說是頂級享受,不僅因為英國是最活躍的購物城,而且購物區規劃得非常完善而且集中。在任何導游圖上,英國旅遊局都細心地將購物區或購物大道用不同的顏色清楚地標示出來,而且旅行者還可以享受在約16%的退稅。
英國大多數商店開門時間是周二至周六,星期天關門。英國購物有兩個習慣:一是商店中不講價,標多少錢就多少錢;二是顧客自覺排隊,不喜歡有人插隊。購物種類主要有羊毛製品、銀器、古玩、絨料、皮革製品、威治活陶瓷器及玩具。在自助商店和街頭場,記住帶上你自己的購物袋,因為很多商店的手提購物袋是要收費的。如果你打算購昂貴的家用物品,你可以在公共圖書館查閱一下「Which」這份。這份對各個廠家產品的價錢和質量作出比較。
倫敦購物:
營業時間
大部份區商店為星期一至六09:00-17:30,現在有些商店星期日也營業。
購物點
◆西區(West End):
1.牛津街(Oxford Street):倫敦最著名的購物街,尤其是時裝、鞋店及大型百貨。
2.麗晶街(Regent Street):以高質量的英國服裝店著稱。
3.龐德街(Bond Street):以美術館、古董店和珠寶站以及設計的名貴時裝店和奢侈品著稱,來此勿錯過Asprey's名牌店。
4.比卡地里(Piccadilly):以騎具、雨傘及各類野外體育活動用品為主。
5.傑明街(Jermyn Street):與比卡地里街平行,以訂制襯衫、時裝和首飾店以及精美的藝術館和古董商店著稱。
◆肯盛敦和切爾西區(Kensington & Chelsea):
1.在肯盛敦大街(Kensington High Street):以專營時尚服裝的商店為主。
2.肯盛頓教堂街(Kensington Church Street):是尋覓古董的好去處。
3.國王大街(King's Road):是男女青年時裝的天地。
◆武士橋街(Knightridge):
其中的Harrods是倫敦最有名氣的百貨商店;The Scotch House則以蘇格蘭針織品、正宗的蘇格蘭花格尼料和蘇格蘭裙而聞名。
◆高雲(Covent Garden):
位於Charing Cross旁的高雲,曾經是個果菜場,現已改建為一個優雅的購物區,每天營業至20:00。周圍餐館、酒吧和商店林立,並有街頭藝人的表演,所以這里不僅是購物地區,也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觀光地。
◆伊思林頓(Islington):
這里的商店有許多令人想不到的東西,從彩色陶器、古典石膏胸像到數百種不同的茶壺,滿足您購物的慾望。這里的餐館和熟食店也可能吸引您停步品嘗。
◆碼頭區(Docklands):
除了商店、手工藝品場、點心店外,這里也可以遠眺泰晤士河沿岸景色,並欣賞流浪藝人的街頭藝術。
購物須知
1.可向當地的英國旅遊局辦事處,索取一份The London Shopping Guide,裡面有刊登商店名單及主要購物區的地圖。
2.免稅購物:
遊客在英國購物可以申請退還附加稅(AT)。但請注意並非所有的商店都實行這項退稅政策,而且往往設有最低的購限額,另外還可能從你的退稅中扣除管理費。購物的收據務必保存,這不僅可作為付款證明,若貨物有缺陷時,必須出示收據才可退貨還錢。英國旅遊局辦事處有提供相關手續的詳情資訊,可前往查詢。
⑷ 王開嶺的《十八歲》作品讀後感500字
南開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之一《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評》修訂並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散文部分增補王開嶺一篇——
王開嶺(1969- ),男,山東滕州人,現為中央電視台編輯。1987年考入曲阜師范大學政治系,在校期間即在《人民文學》發表詩作。大學畢業後從事中學教育,同時開始散文寫作。作品結集有《激動的舌頭》、《精神自治》、《跟隨勇敢的心》、《古典之殤》、《精神明亮的人》等。
當她十八歲的時候
康·巴烏斯托夫斯基在《一籃樅果》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挪威少女達格妮是一位守林員的女兒,美麗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水仙一樣清純,像花朵一樣感人。十八歲那年,她中學畢業了,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別父母,投親來到了首都奧斯陸。
六月的挪威,已進入「白夜」季節,陽光格外眷戀這個童話般的海灣,每天都賴著不走。
傍晚,達格妮和姑母一家在公園邊散步。當港口邊那尊古老的「日落炮」響起時,突然飄來了恢宏的交響樂聲。
原來公園在舉行盛大的露天音樂會。
她擠在人群中,使勁地朝舞台眺望,此前,她還從未聽過交響樂。
猛然,她一陣顫動,報幕員在說什麼?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將演奏我們的大師愛德華·葛里格的新作……這首曲子的獻辭是:獻給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遜的女兒達格妮·彼得遜——當她年滿十八歲的時候。」
達格妮驚呆了。這是給自己的?為什麼?
音樂響起,如夢如幻的旋律似遙遠的松濤在蔚藍的月夜中洶涌,漸漸,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雖從未接觸過音樂,但這支曲子所傾訴的感覺、所描述的景象、所傳遞的語言……她一下子就懂了它!那裡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靜、清脆的鳥啼、黎明的霧、露珠的顫動、溪水的流唱、松軟的草地、牧童和羊群,雲雀疾掠樹葉的聲音,還有一個拾樅果的小女孩顫顫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動了,隱約想起了什麼。
十年前,她還只是個滿頭金發的小丫頭。
深秋的一天,小女孩挎著一隻小籃子,在樹林里撿拾樅果。一條幽靜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見一個穿風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樣子是從城裡來的,他望見她便笑了……他們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歡她,幫她摘樅果,采野花,做游戲……最後,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戀戀不舍地望著他:我還能再見到您嗎?陌生人也有些惆悵,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謝謝你,美麗的孩子,謝謝你給了我快樂和靈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禮物——不,不是現在,大約要十年以後……記住,十年以後!」
小女孩迷惘著用力點點頭。
時光飛逝,森林裡的樅果熟了一季又一個季,那位陌生人沒有再來……她想,或許大人早就把這事給忘了吧。
小女孩也幾乎把這事給忘了。
此刻,達格妮什麼都明白了。那曾與自己共度一個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曲子的主人:尊敬的大師愛德華· 葛里格先生。
音樂降落時,少女流淚流滿面,她竭力剋制住哽咽,彎下身子,把臉頰埋在雙手裡。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演出結束了,達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動,她像一隻羞紅的小鳥,朝著海灘拚命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懷,才能接納內心的澎湃。
在海邊,在六月的白夜,她大聲地笑了……
巴烏斯托夫斯基如此評價道:「有過這樣笑聲的人是不會丟失生命的!」
最初讀到這個故事,我立即被它的美強烈地攝住了。被大自然的美,童年的美,少女的美,尤其被它通體洋溢的那股幸福感,旋渦一樣的幸福……(後來我才知,大師賦予這首曲子的主題,恰恰就是「女孩子的幸福」)
這樣的經歷,對一個孩子的靈魂將產生多麼高貴的影響啊!少女明亮的笑聲中包含了多麼巨大的憧憬,多少對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熱愛……誰也不會懷疑,這個幸運的少女會一生勇敢、善良、誠實……她會努力報答這份禮物,她要對得起它,不辜負它!她決不會墮落,決不會庸俗,決不會隨波逐流……她會用一生來追求美,她會在很久以後的某個夜晚,深情地將這個故事講給子孫聽。她會在彌留之際,在同世界告別的時候,要求再聽一遍那支曲子……
後代也將像她一樣熱愛這支曲子。和她一樣,他們是不會丟失生命的。
一切美好得不可思議!
這是我所知道的,由音樂送出的最爛漫的花籃,最貴重的成年禮。而達格妮,也是世上最幸福和幸運的少女。
(收自《精神明亮的人》)
[解題]
提起王開嶺的散文,人們往往首先提到《為何我們沒有自己的大師級》、《我們能發出那個聲音嗎》、《俄羅斯課本》、《是「國家」錯了》、《一個人的遭遇》等膾炙人口的篇章,贊美他那深刻的批判和憂憤的吶喊。然而,如果只是把王開嶺看作一個批判型的作家,肯定是片面的,因為他雖然對黑暗和窒息有深刻的感受,並且因此而成為一個緊鎖眉頭的思索者,但他同時也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這兩句詩也可以作為王開嶺的寫照。他有對黑暗、污濁的深刻感受和思考,有憤怒也有吶喊,但更為獨到也更值得注意的,卻是於精神暗夜中對光亮的尋找。應該說,他是一個痛苦的思想者,又是一個為人們摘取星光和傳遞溫暖的人。
王開嶺的寫作大多建立在閱讀基礎上,閱讀是一種尋找,寫作則是一種推薦。尋找精神暗夜的燈光,是因為知道沒有星光的夜空是多麼無聊,沒有光亮的生存是多麼可怕。他努力尋找人類文明遺產中那些當代中國人所緊缺的火種,通過自己的思考將其吹旺,以動人的筆墨呈現出來,以此燭照我們早已習慣的愚暗。在他關注的這些遺產中,有奧威爾、茨威格、昆德拉、哈維爾、索爾仁尼琴等那些「勇敢的心」,有華盛頓等人所承載的現代文明精華,也有人類應有的精神之美和心靈之美。王開嶺多角度地審視人類成長的精神軌跡,尋找那些能把人從黑暗中解救出來的光亮和溫情,其發現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終日埋頭寫作卻每天必需「按時看日出」的福樓拜,在戰場上「決不向提著褲子的人開槍」的奧威爾,等等。《當她十八歲的時候》所給予讀者的,則是一麴生活的贊歌,一份富於震撼力的美好。
18歲的少女達格妮·彼得遜離開挪威西部的大森林而來到首都奧斯陸,晚上到公園散步。公園正在舉行一個露天音樂會。美妙的旋律使她沉醉,但更讓她沉醉的是她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挪威的音樂大師愛德華·葛利格的樂曲《獻給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遜的女兒達格妮·彼得遜》。達格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演奏開始了,那的確是大音樂家愛德華的作品,的確是獻給她的禮物。她想起來了,那是在她8歲的時候,音樂家愛德華曾經來到西部森林,獨自漫步在幽靜的林間,他們相遇了,並且成了朋友,分手時愛德華說過要在十年後送給她一件禮物。
這份禮物的確珍貴。它使達格尼感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使她對生活心存感激,使她更加熱愛生活。眾所周知,一個夢想,一個承諾,可能讓人在期待中走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尤其是青春少女,夢的天空本來純潔而又美麗,卻常常會因為美麗的諾言最終成為謊言而使內心改變了顏色。愛德華的禮物使達格妮充滿幸福而感謝生活,王開嶺重新講述這個故事,則是讓更多的人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提醒我們怎樣尊重和愛護美好,怎樣使這個世界更美好。
⑸ 求王開嶺《當她十八歲的時候》讀後感
當她十八歲的時候
康·巴烏斯托夫斯基在《一籃樅果》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挪威少女達格妮是一位守林員的女兒,美麗的西部森林使她出落得像水仙一樣清純,像花朵一樣感人。十八歲那年,她中學畢業了,為了迎接新生活,她告別父母,投親來到了首都奧斯陸。
六月的挪威,已進入「白夜」季節,陽光格外眷戀這個童話般的海灣,每天都賴著不走。
傍晚,達格妮和姑母一家在公園邊散步。當港口邊那尊古老的「日落炮」響起時,突然飄來了恢宏的交響樂聲。
原來公園在舉行盛大的露天音樂會。
她擠在人群中,使勁地朝舞台眺望,此前,她還從未聽過交響樂。
猛然,她一陣顫動,報幕員在說什麼?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將演奏我們的大師愛德華·葛里格的新作……這首曲子的獻辭是:獻給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遜的女兒達格妮·彼得遜——當她年滿十八歲的時候。」
達格妮驚呆了。這是給自己的?為什麼?
音樂響起,如夢如幻的旋律似遙遠的松濤在蔚藍的月夜中洶涌,漸漸,少女的心被震撼了,她雖從未接觸過音樂,但這支曲子所傾訴的感覺、所描述的景象、所傳遞的語言……她一下子就懂了它!那裡有西部大森林的幽靜、清脆的鳥啼、黎明的霧、露珠的顫動、溪水的流唱、松軟的草地、牧童和羊群,雲雀疾掠樹葉的聲音,還有一個拾樅果的小女孩顫顫的身影……她被深深感動了,隱約想起了什麼。
十年前,她還只是個滿頭金發的小丫頭。
深秋的一天,小女孩挎著一隻小籃子,在樹林里撿拾樅果。一條幽靜的小路上,她突然看見一個穿風衣的陌生人在散步,看樣子是從城裡來的,他望見她便笑了……他們成了好朋友,陌生人非常喜歡她,幫她摘樅果,采野花,做游戲……最後,陌生人一直把她送回家。就要分手了,她戀戀不舍地望著他:我還能再見到您嗎?陌生人也有些惆悵,似乎在想心事,末了,他突然神秘一笑:「謝謝你,美麗的孩子,謝謝你給了我快樂和靈感,我也要送你一件禮物——不,不是現在,大約要十年以後……記住,十年以後!」
小女孩迷惘著用力點點頭。
時光飛逝,森林裡的樅果熟了一季又一個季,那位陌生人沒有再來……她想,或許大人早就把這事給忘了吧。
小女孩也幾乎把這事給忘了。
此刻,達格妮什麼都明白了。那曾與自己共度一個美好秋日的,就是眼前曲子的主人:尊敬的大師愛德華· 葛里格先生。
音樂降落時,少女流淚流滿面,她竭力剋制住哽咽,彎下身子,把臉頰埋在雙手裡。那一刻,她覺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
演出結束了,達格妮再也抑制不住激動,她像一隻羞紅的小鳥,朝著海灘拚命跑去,似乎只有大海的胸懷,才能接納內心的澎湃。
在海邊,在六月的白夜,她大聲地笑了……
巴烏斯托夫斯基如此評價道:「有過這樣笑聲的人是不會丟失生命的!」
最初讀到這個故事,我立即被它的美強烈地攝住了。被大自然的美,童年的美,少女的美,尤其被它通體洋溢的那股幸福感,旋渦一樣的幸福……(後來我才知,大師賦予這首曲子的主題,恰恰就是「女孩子的幸福」)
這樣的經歷,對一個孩子的靈魂將產生多麼高貴的影響啊!少女明亮的笑聲中包含了多麼巨大的憧憬,多少對生命的信心、感激和熱愛……誰也不會懷疑,這個幸運的少女會一生勇敢、善良、誠實……她會努力報答這份禮物,她要對得起它,不辜負它!她決不會墮落,決不會庸俗,決不會隨波逐流……她會用一生來追求美,她會在很久以後的某個夜晚,深情地將這個故事講給子孫聽。她會在彌留之際,在同世界告別的時候,要求再聽一遍那支曲子……
後代也將像她一樣熱愛這支曲子。和她一樣,他們是不會丟失生命的。
一切美好得不可思議!
這是我所知道的,由音樂送出的最爛漫的花籃,最貴重的成年禮。而達格妮,也是世上最幸福和幸運的少女。
(收自《精神明亮的人》)
[解題]
提起王開嶺的散文,人們往往首先提到《為何我們沒有自己的大師級》、《我們能發出那個聲音嗎》、《俄羅斯課本》、《是「國家」錯了》、《一個人的遭遇》等膾炙人口的篇章,贊美他那深刻的批判和憂憤的吶喊。然而,如果只是把王開嶺看作一個批判型的作家,肯定是片面的,因為他雖然對黑暗和窒息有深刻的感受,並且因此而成為一個緊鎖眉頭的思索者,但他同時也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這兩句詩也可以作為王開嶺的寫照。他有對黑暗、污濁的深刻感受和思考,有憤怒也有吶喊,但更為獨到也更值得注意的,卻是於精神暗夜中對光亮的尋找。應該說,他是一個痛苦的思想者,又是一個為人們摘取星光和傳遞溫暖的人。
王開嶺的寫作大多建立在閱讀基礎上,閱讀是一種尋找,寫作則是一種推薦。尋找精神暗夜的燈光,是因為知道沒有星光的夜空是多麼無聊,沒有光亮的生存是多麼可怕。他努力尋找人類文明遺產中那些當代中國人所緊缺的火種,通過自己的思考將其吹旺,以動人的筆墨呈現出來,以此燭照我們早已習慣的愚暗。在他關注的這些遺產中,有奧威爾、茨威格、昆德拉、哈維爾、索爾仁尼琴等那些「勇敢的心」,有華盛頓等人所承載的現代文明精華,也有人類應有的精神之美和心靈之美。王開嶺多角度地審視人類成長的精神軌跡,尋找那些能把人從黑暗中解救出來的光亮和溫情,其發現常常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終日埋頭寫作卻每天必需「按時看日出」的福樓拜,在戰場上「決不向提著褲子的人開槍」的奧威爾,等等。《當她十八歲的時候》所給予讀者的,則是一麴生活的贊歌,一份富於震撼力的美好。
18歲的少女達格妮·彼得遜離開挪威西部的大森林而來到首都奧斯陸,晚上到公園散步。公園正在舉行一個露天音樂會。美妙的旋律使她沉醉,但更讓她沉醉的是她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挪威的音樂大師愛德華·葛利格的樂曲《獻給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遜的女兒達格妮·彼得遜》。達格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演奏開始了,那的確是大音樂家愛德華的作品,的確是獻給她的禮物。她想起來了,那是在她8歲的時候,音樂家愛德華曾經來到西部森林,獨自漫步在幽靜的林間,他們相遇了,並且成了朋友,分手時愛德華說過要在十年後送給她一件禮物。
這份禮物的確珍貴。它使達格尼感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使她對生活心存感激,使她更加熱愛生活。眾所周知,一個夢想,一個承諾,可能讓人在期待中走過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尤其是青春少女,夢的天空本來純潔而又美麗,卻常常會因為美麗的諾言最終成為謊言而使內心改變了顏色。愛德華的禮物使達格妮充滿幸福而感謝生活,王開嶺重新講述這個故事,則是讓更多的人看到生活中的美好,提醒我們怎樣尊重和愛護美好,怎樣使這個世界更美好。
[王開嶺作品集錄要]
《激動的舌頭》,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
《黑夜中的銳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有毒的情人》,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跟隨勇敢的心》,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
《精神自治》,台海出版社,2004年
《精神明亮的人》,書海出版社,2009年
《古典之殤:紀念原配的世界》,書海出版社,2010年
《當年的體溫》,書海出版社,2011年
《當她十八歲的時候》,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
《親愛的燈光》,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
《每一個故鄉都在消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
[作者自述]
論資質和學識,我太匱乏太貧瘠,更談不上睿智或深刻。之所以在苦苦支撐生存的隙間,擠出一點靈魂的膽汁,那是因為我覺得生命要有尊嚴,再卑微也要有尊嚴,再貧賤也要自由地表達意志,再伶弱也要抗拒那些強加於己的東西。
——《激動的舌頭·後記》,《激動的舌頭》,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年
我想尋找那些被大雪吞沒的人的影子,他們冷得發抖的工作,那僵紫得說不出話的嘴唇,那快要被遺忘、被「人工」打掃干凈的生命轍印……為了打撈和紀念,我選擇了讀書的方式。其實更是推薦的方式。願你們在合上這本薄冊子之後能踏上真正的書梯,能與偉大的「他們」會師。
——《跟隨勇敢的心·前言》,《跟隨勇敢的心》,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
你提到我那本閱讀札記《跟隨勇敢的心》,不錯,正像自序所說,這是我深夜精神私奔、與大師對話的結果,也記載了我青春歲月的心路,當時我客居在一個小城,大運河邊,很閉塞,很安靜,我的家當是幾紙箱書,那是我唯一的人生行李。在那兒,我度過了最重要的讀書時光,那時候,感覺白天很小,夜晚很大,因為一亮燈,紙箱一打開,時空即變了……
——《讀書,最美好的生命舉止》,《當她十八歲的時候》,海天出版社2011年
[評論摘要]
他在一個措詞不清的黃昏里具有罕見的說是與不是的堅決與徹底的能力,他在一個虛無主義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態和鋒利的目光守護著美與良心。
——王剛:《王開嶺:鋒棱的瘦骨》,《中華讀書報》2000年8月9日。
王開嶺的文章是以生命體驗的深刻與思想的銳利取勝的,而他的表達卻是文學的,充滿了詩意,這兩者的結合產生了一種震撼力。
——錢理群:《喜讀「新青年文叢「》,《書屋》2000年第6期。
在今天這個塵囂日上的商業時代,是怎樣的使命感使得這顆年輕的靈魂如此沉重,充滿了懷疑的精神與批判現實的力量?又是怎樣的責任心使他自願承擔起如此深刻的思想重負,獨自堅守著精神良知的家園去表達如此悲愴的生命血性?
——王淼:《一本真正的書會讓人感到沉重》,《書評周刊》2003年第1期。
一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智者,一位詩人,一顆良心,一個浪漫而冷峻的同時代人。這樣一個夜晚,攜上這樣一本書,與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歡愉和春天的臨近。
——吳散人:《閱讀的盛宴》,《精神明亮的人》,書海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