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羽絨服里羽毛是活拔出來還是死的時候
中國所謂的最好的羽絨,80%都是活拔的!場景慘不忍睹!
最好的羽絨都是用手直接從禽類身上拔的,這主要是因為屠宰後的禽類經過清洗和烘乾,羽絨的質量會受影響。來自鵝胸脯部分最柔軟的、高質量的羽絨都是活拔的,屠宰後拔的價錢只有活拔的五分之一!
報道稱:「那些負責拔絨的男女工人拔到麻木,狠狠踩住鵝腳或鵝翼就扯出鵝絨,有時大力得令鵝斷翅或斷腳。」報道描述說:「工人用兩腿夾住鵝,生生拔掉鵝的羽絨。血從裂開的傷口處滴流,可憐的鵝痛苦不堪」。
如果拔完絨後鵝血流不止,他們就用針線粗粗地把傷口縫合,全程都不用麻葯。大約5周後,待這些鵝的羽毛長出,這一場景就再次重演。「這一痛苦過程,往往會導致這些動物殘廢或者死亡。」
文章說,對於很多禽類來說,要經受的痛苦往往不止一次。用來提取鵝肝的灰鵝在養到12周前要被拔1到2次絨,而作為肉食所用的白鵝在養到26周屠宰前,要被拔三次絨。
每隻鵝大約可以拔5.3盎司羽絨,這個量足夠填充一個普通大小的枕頭。而填充一件羽絨衣服則需要3到4隻鵝。
在歐洲以及美國,活拔絨是非法的,不過卻沒有制裁措施來確保法律執行。
美國動物福利協會和瑞典調查節目「揭黑」報道稱,活拔鵝絨目前仍然在進行,而且在三大羽絨生產國家――匈牙利、波蘭和中國很常見。全世界50%到80%的羽絨都來自這些國家。
報道指出,在波蘭、烏克蘭、俄羅斯和摩爾多瓦都有專門的生意人,而匈牙利是歐洲最大的羽絨供應國,英國和美國等地大多數的羽絨都來自此地。
「活拔絨」節目公布了34家「承認」生產或銷售活拔絨的企業名單,其中有16家是中國企業,並推測羽絨製品中「50%—80%的羽絨來自活拔」。盡管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回應稱僅有1%—3%的鵝有可能存在活拔的現象,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高級工程師王敦洲所說:「『活拔絨』不是中國首創」,但中國羽絨企業將因之深受其害。「活拔絨」不僅見證了企業在生產中對動物福利保護措施的缺失,也解讀了接軌國際動物保護理念的滯後。
事實上,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國家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動物福利法規,國際上普遍承認動物們享有不受飢渴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威脅的自由;生活無恐懼和悲傷感的自由;表達天性的自由「五大自由」。歐洲有關法律也嚴格規定,「不允許從活禽身上拔取羽絨、羽毛」。
早在2003年,中國的媒體就對此進行過集中的大量的報道和討論,動物保護組織和專家還就國家立法保護提出了批評和建議。這曾經給了中國公眾一次大規模的動物福利保護的啟蒙教育。然而,生產企業直到今天也未能與國際接軌,對曝光「活拔絨」似乎還很委屈,更有網友對相關報道責難以至於叱罵。這恰恰說明,中國公眾以及商家動物福利保護意識仍然匱乏,而善待生命,尊重與人類一樣有感知、有痛苦、有恐懼、有情感需求動物們的權利,更未能成為生活方式和文明生產的程序設定。
事實上,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過度強調了對野生動物的「資源性」利用,而在動物福利保護方面存在著法律責任不嚴格、缺乏可操作性的嚴重缺陷。甚至只對獵捕野生動物等相關行為規定了法律責任及相關的懲罰措施,而對取熊膽等傷害、虐待野生動物的行為卻找不到相關的處罰依據,至於保護家禽等方面的法規,更是空白。這也使生產企業無法可依,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