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男裝百科 > 冰球裁判褲子

冰球裁判褲子

發布時間:2021-07-02 10:30:49

『壹』 為什麼足球比賽前裁判會要求球員把衣服下擺放進褲子

形象問題,為了統一好看
就好像現在脫了衣服慶祝進球會給一張黃牌一樣,說是為了保證這項運動的形象。

『貳』 這種冰球服下面配什麼褲子好看

『叄』 有沒有會打冰球的,麻煩告訴一下冰球規則,順便告訴一下冰球的專業術語(術語最好帶英文,規則不用,中文

冰球比賽場賽時60分鍾,分為三局,每局爭時賽足20分鍾,局間休息15分鍾。每隊每場可有隊員20名,上場比賽的隊員6名,其中包括1名守門員。由於冰球運動員的滑行速度快,同時允許用肩、胸、臂部對控制球的隊員進行「合理沖撞」,因而場上爭奪激烈,體力消耗很大,所以需要一分鍾基甚至幾十秒就更換一次場上隊員。替換的隊員既不必等比賽停止,也不必經過裁判員允許,就可以在比賽進行中隨意上下,只要下場的隊員脫離冰面和比賽區,替換的隊員即可上場。

把球用冰球桿射入對方球門內為射中一球,得1分。進攻的一方若將球踢入、扔入、用手打入或用冰球桿以外的東西導進球門,則不算射中。

冰球比賽中,每場比賽在場內有3名裁判員,他們也穿冰球刀和運動員一樣滑行。他們均穿黑白條上衣,黑色褲子,其中一名雙臂佩戴紅袖章的為主裁判員,他主要負責處罰犯規的隊員,判進球得分與否,並負責管理全部比賽。另外兩名稱為邊線裁判員,主要負責判定「越位」、「死球」,以及除開球以外的一切爭球,並協助裁判員工作。在場外工作的還有計時員1名、記罰員2員、監門員2名、記錄名3名、宣告員1名。

冰球競賽規則簡介

①死球及越位的制定:

死球:場地中間的紅線把冰場分成二等份,人數相等或人數多於對方的隊,從自己半場射球或打球,使球直接越過對方的球門線,即為死球,要在射球隊的守區爭球點爭球。

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判死球,人數少於對方的隊打成的死球;如果球在越過球門線之前觸及了對方隊員身體的任何部位、冰刀或冰球桿;或球在到達球門線之前通過了球門區;或球在到達球門線之前能夠接著而故意不努力去接,使球越過球門線時,不判死球。

越位:判定越位是根據冰刀所在的位置而不是冰球桿的位置。當兩只冰刀完全越過了決定越位的中線或藍線時,才能判定越位。越位有兩種;

藍線越位:攻隊隊員在球還未進入對方藍線前就進入了攻區,此時傳球或打球入攻區即造成越位。

造成藍線越位時,如果球入攻區明顯被守隊獲得,邊線裁判員應舉手示意「緩吹」,當攻方隊員全部退出攻區或守隊將球運、傳入中區時解除越位繼續比賽。

傳球越位:當攻隊隊員將球從自己守區藍線後傳給先於球越過中區紅線的同隊隊員並被期接得時,判為傳越位。

②犯規的判罰及處罰:

冰球比賽中,運動員不準用冰球桿打人、桿刃戳人、桿柄杵人、橫桿推人、用桿勾人、抱人、絆人、膝或肘頂人、踢人、侮辱對方或干擾對方、干擾裁判等不良行為,此外也不準用手抓球、故意移動球門、故意射球出界、場上人數過多、高桿擊球、投扔球桿等,違者根據犯規的性質與程度,分別給予小罰、隊小罰、大罰、違反紀律、取消比賽資格、罰任意球等處罰。防守隊員可用肩、胸、臂部對控制球的進攻隊員進行合沖撞,也要用身體擠貼或阻擋對方,但必須符合規定。

在比賽中,場上若出現犯規情況時,裁判員應首先舉手示意。如果球正被非犯規一方控制著,可暫不宣判也不停止比賽,而是執行「緩刑」。此時,非犯規隊的球門已得到「保險」,守門員可立即下場,換上一名隊員加強攻擊力量,出現「六打五」的局面。當球被犯規隊獲得時,裁判員鳴哨停止比賽,結束緩判,宣布對犯規隊員的處罰。如果場上出現犯規時是犯規隊控制球,或出現雙方同時犯規,裁判員則立即停止比賽,宣布對犯規隊員的處罰。

在冰球比賽中,對犯規進行處罰的種類很多,主要的有:

小罰:犯規隊員離場到受罰席受2分鍾的處罰,該時間內該隊場上不得增補人。

隊小罰:犯規隊派一名隊員至曖昧罰席受2分鍾的處罰,該時間內該隊場上不得增被人。

大罰:犯規隊員離場到受罰席受5分鍾的處罰,該時間內該隊場上不得增補人。

違反紀律:犯規隊員離場到受罰席受10分鍾的處罰,該隊場上可立即增補人。

取消比賽資格:犯規隊員離場到更衣室,被停止該場及下一場的比賽資格,該隊場上過5分鍾後方可增補人。

罰任意球:非犯規隊的一名隊員在沒有任何人干擾的情況下單獨對對方守門員進行一次攻門。

此外,規則還規定:守門員犯規受小罰、大罰、違反紀律處罰時,應由該隊派一名隊員代替他受罰;在某隊因受小罰而人數少於對方時被對方射中球門,該小罰隊員可自動結束受小罰。 adjustment of equipment 整理裝備

advance the puck 朝前運球或傳球
average goals against period 局平均失球數
assisted point 協助得分
assists 協助次數
back cross 倒滑壓步
back start 倒滑啟動
back stop 倒滑急停
back up 保護後方
backward skating 倒滑
back ward edge 後刃
blade 桿刃
bade cove 冰刀套
board checking 板強擠貼
block a shot 封鎖射門
boards 板牆
body-check 身體阻截
box formation 方陣形式
broken stick 球桿折斷
centre face-off 中區爭球
centre face-off mark 中區開球點
centre ice 中區
five-minute penalty 5分鍾大罰
follow shot 補射,跟進射
forehand pass 正手傳球
forward-backward dribble 前後撥球
forward skating 向前滑
full split 全劈叉跪檔
full stride 大步滑行
garter belt 襪帶
gate 小門
get zone 得分區域
goal judge 監門員
gross misconct 特別嚴重犯規
guard for eyes 眼睛保護罩
half spilt 半劈叉跪檔
hand pass 手傳球
head men 主力隊員
helmet 頭盔
high sticks 舉桿過肩
hockey pants 冰球褲
hockey skate 冰球鞋
holding 抱人
hold the puck for face-off 用手握球造成爭球
hooking 鉤人
hook away 爭球時鉤球
ice-hockey rink 冰球場
ice-hockey stick 冰球桿
ice markings 冰上標記
icing 死球
intercept the puck 斷球
centre ice circle 中圈
centre ice spot 開球點
centre line 中線
charging 非法沖撞
checker 阻截的隊員
check miss 阻截失誤
chear 挑離球,解圍球
clearing pass 高挑傳球
close-up shot 近射
combination miss 配合失誤
come out (守門員)滑出球門區搶球
cover up 在本方守區內盯人
crease 球門區
cross-checking 橫桿推檔
cross over 壓步
deep man 在門前距端牆最近的隊員
delayed whistle 犯規緩刑
dig in the corner 板角搶球
dodge 躲閃
double minor penalty 雙重小罰
drop the puck 擲球
elbows pads 護肘
end boards 端線界牆
end zone 端區
face mask 面罩
face off 開球陣式
face-off circle 爭球圈
face-off spot 爭球點
fake shot 假射門
power play 以多打少
proctective cup 護檔
puck 冰球
puck touching a referee 球觸及裁判員
puckster 冰球運動員
pull 撤換守門員
rag 拖延時間的運球
rebound 板牆反彈球
right defenceman 右後衛
right wing 右前鋒
rolling offense 輪番進攻
runner 冰刀
screen shot 遮蔽射門
scorer 記分員
set shoot 貼刃射門
sharp turn 急轉
shin pads 護腿
shooting lane 射門路線
shoulder pads 護肩
side slide 側滑,橫滑
side-to-side dribble 左右撥球
skate land 旱冰場
skate save 用冰刀擋球
skating sharpening holder 磨冰刀架
skating step 滑行步
slashing 用桿打人
slide shoot 滑射
slow whistle 緩刑,緩射
solo 一條龍
kneeing 用膝頂人
leave the ice 離場
left defenceman 左後衛
left wing 左前鋒
last play face-off 在比賽停止的地點爭球
lift 挑球
long stride 長滑步
major penalities 大罰
minor penalities 小罰
molest 干撓裁判員
net in 擦網入門
neutral zone 中立區
no man zone 裁判員滑行的禁區,無人區
nurse the puck 緩沖接球
off-side 越位
off-side pass 越位傳球
off target shot 門外球
one skate stop 單腳急停
one-stride glide 一步跨步滑行
penalty bench 受罰席
penalty shot 罰任意球
penalty time 受罰時間
penalty timekeeper 記罰計時員
period 局
pick 冰刀齒
pick to a rebound 接反彈球
players in uniform 上場隊員
player seat 隊員席
poke check 捅球手
solo goal 一條龍射中
spearing 用桿刃刺人
starting line-up 開始比賽陣容
stick check 球桿阻截
stick save 用球桿擋球
stickwork 運球技術
sub-rink 練球冰場,備用冰場
sudden death 突然死亡法
take the body 要人(用身體擠住對方)
thigh protector 護腿
throw a stick 扔出球桿
time-keeper 計時員
tip shot 補射,墊射
tripping 拌人
two-leg slide 雙腿滑檔
wash-out 射中無效,繼續比賽
wild swing 亂揮球桿
wrist shot 抖腕射

近射 close-up shot
傳球過線 line cross
留球 drop pass
轉彎動作 turning action
掩護 convoy
傳騰空球 lift pass
快射 fast shot
拌人 tripping
平傳 flat pass
回轉 turn reverse
挑射 flip shot
整理裝備 adjustment ofequipment
挑傳 flip pass
朝前運球或傳球 advance the puck
抱人 holding
局平均失球數 agp
踢人 kicking a player
傳凌空球 airborne pass
副隊長 alternate captain
有協助的射中 assisted goal
協助得分 assisted point
企圖傷人 attempt to injure
局平均失球數 average goal against per period
倒滑壓步 back cross
斜線後傳 back diagonal pass
倒滑起動 back star
倒滑急停 back stop
由後向前轉身 back to front turns
保護後方 back up
倒滑壓步 backward skating

『肆』 冰球服配什麼褲子

那要看你買的是什麼衣服,一般冰球服都要配白色或者紅色冰球褲,鞋子當然要冰鞋了,如果不是比賽的話,可以穿運動鞋

『伍』 冰球場外裁判有等級嗎

裁判人員包括兩名場上裁判員,兩名監門員(球門裁判員)。兩名邊線裁判員,一名計時員和一名記分員。兩位場上裁判員共同控制整個比賽,各負責一個半場。邊線裁判員主要負責當有人越位時打出信號。

『陸』 冰球裝備有哪些

冰球裝備

用具:冰球運動員的用具包括冰球鞋、冰球刀、護具、冰球桿。

冰球鞋:為高腰型,鞋頭、鞋幫、兩踝、後跟等外層均為硬質。前面的長鞋舌加上硬實的高腰,可將腿踝箍緊,幫助運動員支持和用力。冰球鞋原為優質牛皮縫制,60~70年代出現全塑料模壓鞋。現在國際上多用尼龍纖維鞋幫、塑料底的冰球鞋。這種鞋比皮製鞋輕,堅硬、耐濕,適合室內冰場使用。

冰球刀:原為鐵托鋼刃,現多採用全塑刀托,優質合金鋼刀刃,具有質量輕、抗擊打、不易生銹等優點。冰球刀刀身高而短,弧度大,刀刃較厚。刀身高,在運動員急轉彎冰刀傾斜時也不會使鞋觸及冰面;刀身弧度大,和冰面接觸面積小,可以靈活地滑跑和改變方向;刀刃厚,可抗打擊而不彎;刀刃帶有淺溝可使其鋒利持久。守門員冰鞋在鞋的四周包有特殊加厚的硬皮革,以抗球擊打,保護腳部。守門員冰刀與運動員冰刀有較大區別,它全為金屬製做,刀身矮而平,刀刃與刀托有多處連接以防漏球。

與花樣冰刀最大的不同點為冰球刀受力面積較小,靈活,抗擊打。

冰球護具:冰球運動員和裁判員裝備。有頭盔、護胸、護肘、手套、護襠、褲叉、護腿和守門員頭盔等。所有運動員必須戴冰球頭盔,裁判員和邊線裁判員亦可戴頭盔。國際冰聯批準的20歲或20歲以下的年齡組比賽,運動員必須戴全護面罩,其結構應能阻擋冰球或冰球桿刃的通過。所有護具(除手套、頭盔和守門員護腿外)必須全部穿在運動服裡面。手套的全部或部分被摘掉,或割裂而露出手時則視為非法裝備,將受小罰。守門員的全部護具是為了保護頭或身軀,不允許有任何能給守門員以不合法幫助的裝備。守門員手套上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窩,不能大於拇指與食指充分張開時所形成的角度面積,更不允許有多餘的網兜或起小網兜作用的附加物。附在手套背部或組成部分的護墊,寬不超過20.3厘米,長不超過0.6厘米。守門員護腿穿在腿上時,最寬不超過25厘米,被使用過的護腿,寬度准許擴張2.5厘米。現代冰球護具一般多採用輕體硬質塑料外殼,內襯海綿或泡沫塑料軟墊。守門員戴有特製的面罩、手套,加厚的護胸及加厚加寬的護腿。

冰球桿:為冰球運動器材。用木質或其它經國際冰球聯合會檢驗批準的材料(如鉛質或塑料)製成。由桿柄和桿刃組成。分為普通球桿和守門員球桿。普通球桿從根部至桿柄端部長不超過147厘米;桿刃從根部至端部長不超過32厘米,寬5.0~7.5厘米,其全部邊沿是斜面,從刃根部任何一點到端部畫一直線,從直線至刃的最大弧度外的垂直距離不超過1.5厘米。守門員球桿的桿刃後跟部分不寬於11.5厘米,其它部分不寬於9厘米,從根部至桿柄端部長不超過147厘米,桿刃從根部至端部長不超過39厘米,長柄的放寬部分從根部向上長不超過71厘米,寬不超過9厘米。

冰球:為黑色硬橡膠或經國際冰聯批準的材料製成。球厚2.54厘米,直徑7.62厘米,重量為156~170克。

『柒』 為什麼選擇做冰球裁判員

這個因為不同人的喜好不同,還有擅長的工作不一樣。這個屬於個人結合實際的選擇!望採納

『捌』 誰知道冰球的規則,越具體越好。

一,冰球的比賽規則:

冰球比賽場賽時60分鍾,分為三局,每局爭時賽足20分鍾,局間休息15分鍾。每隊每場可有隊員20名,上場比賽的隊員6名,其中包括1名守門員。由於冰球運動員的滑行速度快,同時允許用肩、胸、臂部對控制球的隊員進行「合理沖撞」,因而場上爭奪激烈,體力消耗很大,所以需要一分鍾基甚至幾十秒就更換一次場上隊員。替換的隊員既不必等比賽停止,也不必經過裁判員允許,就可以在比賽進行中隨意上下,只要下場的隊員脫離冰面和比賽區,替換的隊員即可上場。

把球用冰球桿射入對方球門內為射中一球,得1分。進攻的一方若將球踢入、扔入、用手打入或用冰球桿以外的東西導進球門,則不算射中。

冰球比賽中,每場比賽在場內有3名裁判員,他們也穿冰球刀和運動員一樣滑行。他們均穿黑白條上衣,黑色褲子,其中一名雙臂佩戴紅袖章的為主裁判員,他主要負責處罰犯規的隊員,判進球得分與否,並負責管理全部比賽。另外兩名稱為邊線裁判員,主要負責判定「越位」、「死球」,以及除開球以外的一切爭球,並協助裁判員工作。在場外工作的還有計時員1名、記罰員2員、監門員2名、記錄名3名、宣告員1名。

冰球競賽規則簡介

①死球及越位的制定:

死球:場地中間的紅線把冰場分成二等份,人數相等或人數多於對方的隊,從自己半場射球或打球,使球直接越過對方的球門線,即為死球,要在射球隊的守區爭球點爭球。

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判死球,人數少於對方的隊打成的死球;如果球在越過球門線之前觸及了對方隊員身體的任何部位、冰刀或冰球桿;或球在到達球門線之前通過了球門區;或球在到達球門線之前能夠接著而故意不努力去接,使球越過球門線時,不判死球。

越位:判定越位是根據冰刀所在的位置而不是冰球桿的位置。當兩只冰刀完全越過了決定越位的中線或藍線時,才能判定越位。越位有兩種;

藍線越位:攻隊隊員在球還未進入對方藍線前就進入了攻區,此時傳球或打球入攻區即造成越位。

造成藍線越位時,如果球入攻區明顯被守隊獲得,邊線裁判員應舉手示意「緩吹」,當攻方隊員全部退出攻區或守隊將球運、傳入中區時解除越位繼續比賽。

傳球越位:當攻隊隊員將球從自己守區藍線後傳給先於球越過中區紅線的同隊隊員並被期接得時,判為傳越位。

②犯規的判罰及處罰:

冰球比賽中,運動員不準用冰球桿打人、桿刃戳人、桿柄杵人、橫桿推人、用桿勾人、抱人、絆人、膝或肘頂人、踢人、侮辱對方或干擾對方、干擾裁判等不良行為,此外也不準用手抓球、故意移動球門、故意射球出界、場上人數過多、高桿擊球、投扔球桿等,違者根據犯規的性質與程度,分別給予小罰、隊小罰、大罰、違反紀律、取消比賽資格、罰任意球等處罰。防守隊員可用肩、胸、臂部對控制球的進攻隊員進行合沖撞,也要用身體擠貼或阻擋對方,但必須符合規定。

在比賽中,場上若出現犯規情況時,裁判員應首先舉手示意。如果球正被非犯規一方控制著,可暫不宣判也不停止比賽,而是執行「緩刑」。此時,非犯規隊的球門已得到「保險」,守門員可立即下場,換上一名隊員加強攻擊力量,出現「六打五」的局面。當球被犯規隊獲得時,裁判員鳴哨停止比賽,結束緩判,宣布對犯規隊員的處罰。如果場上出現犯規時是犯規隊控制球,或出現雙方同時犯規,裁判員則立即停止比賽,宣布對犯規隊員的處罰。

在冰球比賽中,對犯規進行處罰的種類很多,主要的有:

小罰:犯規隊員離場到受罰席受2分鍾的處罰,該時間內該隊場上不得增補人。

隊小罰:犯規隊派一名隊員至曖昧罰席受2分鍾的處罰,該時間內該隊場上不得增被人。

大罰:犯規隊員離場到受罰席受5分鍾的處罰,該時間內該隊場上不得增補人。

違反紀律:犯規隊員離場到受罰席受10分鍾的處罰,該隊場上可立即增補人。

取消比賽資格:犯規隊員離場到更衣室,被停止該場及下一場的比賽資格,該隊場上過5分鍾後方可增補人。

罰任意球:非犯規隊的一名隊員在沒有任何人干擾的情況下單獨對對方守門員進行一次攻門。

此外,規則還規定:守門員犯規受小罰、大罰、違反紀律處罰時,應由該隊派一名隊員代替他受罰;在某隊因受小罰而人數少於對方時被對方射中球門,該小罰隊員可自動結束受小罰。

二,曲棍球的比賽規則:

比賽隊、隊長和裁判員
6.比賽隊
6.1比賽在兩隊之間進行,每隊最多可有16名隊員,但同一時間內上場比賽的隊員不得超過11名。16名隊員均可替換上場。
6.2替換隊員
a. 除判罰短角球時以外,任何時候均可替換隊員。判罰短角球時,只允許守方替換受傷或被罰黃牌或紅牌的守門員;
b. 同一時間內替換隊員的人數沒有限制,任何隊員替換上場或被替換下場的次數也沒有限制;
c. 同隊的一名隊員離開場地後,另一名隊員方可進入場地;
d. 除替換守門員外,替換隊員時不停止計時;
e. 受罰下場的隊員在受罰期間不得由他人替換;
f. 受罰下場的隊員在受罰結束後即可由他人替換,而不必首先返回場地;
g. 替換隊員時,應在場地邊靠近中線處或裁判員賽前規定的區域內進出場地。
6.3每隊必須有一名守門員上場比賽:
a. 受傷而不能繼續比賽或受罰下場的守門員應立即由另一名守門員替換;
b. 沒有替補守門員時,替換守門員的場上隊員必須佩帶頭盔,穿上顏色不同於雙方場上隊員的上衣,並允許其及時地佩帶其它護具;
c. 守門員受罰期間,該隊在場上的隊員必須少一名。
6.4比賽期間,除裁判員和運動員外,其他人員未經裁判員允許,不得進入比賽場地。
7.隊長
7.1每隊必須有一名場上隊長,隊長必須佩帶明顯的袖標。
7.2隊長:
a. 負責賽前挑邊;挑邊獲勝的一方有權選擇比賽開始時進攻哪個半場或擁有開球權;
b. 如被罰下場,應向裁判員指明將替代自己擔任隊長的隊員;該隊員必須佩帶明顯的袖標;
c. 為本隊替換隊員負責;
d. 為本隊包括替補隊員在內的所有隊員的行為負責。
8.裁判員
由兩名裁判員負責執法比賽,實施規則。他們是公平競賽的惟一的裁決人。場上隊員或替補隊員,無論在場上還是場外,包括黃牌或紅牌受罰期間,均受這兩名裁判員的管轄。
8.1兩名裁判員在整場比賽中不交換場地。他們的職責是:
a. 主要負責本半場的判罰;
b. 確保比賽打滿整場比賽時間或商定的比賽時間;在上下半場到時後因繼續短角球的判罰而延長比賽時,負責鳴哨示意上半場或全場比賽的結束;
c. 完全負責本側邊線和本半場端線球出界的判罰;
d. 完全負責本半場內長角球、短角球、點球和進球以及本半場弧內任意球的裁決和判罰;
e. 對進球和罰牌做出書面紀錄;
f. 比賽中或中場休息時不得對運動員進行指導。
8.2裁判員在下述情況下鳴哨:
a. 每個半場比賽的開始和結束;
b. 實施判罰;
c. 點球的開始和結束;
d. 必要時示意球已整體出界;
e. 示意進球;
f. 進球或判為進球後恢復比賽;
g. 在未進球或被判為進球的罰點球後恢復比賽;
h. 因其它緣故暫停比賽和暫停後恢復比賽。
III.競賽規則實施細則
9.比賽時間
除非另有商定,比賽分兩個半場,各35分鍾。
a. 中場休息:按事先商定休息5至10分鍾,兩隊交換場地;
b. 每個半場在裁判員鳴哨示意中場開球時,即為比賽開始。
10.開始和恢復比賽
10.1中場開球:
a. 從場地中心開球;
b. 可向場地任何方向推球或擊球;除開球隊員外,雙方所有隊員均應位於本方半場內;
c. 開始比賽時,由未選擇場地一方的一名隊員開球;
d. 下半場開始比賽時,由另一方的一名隊員開球;
e. 進球後,由失球一方的一名隊員開球。
10.2開球方式:
a. 對方所有隊員應離球5米以外;
b. 以推球或擊球的方式開球;
c. 球必須至少移動一米;
d. 開球後,在不論哪個隊的另一名隊員觸球前,發球隊員不得再次觸球,也不得留在或進入控球范圍內;
e. 不得故意將球打起,或以危險或可能導致危險的方式開球。
10.3球出界:
球整體越過邊線或端線時,則為死球,應用該球或另一個球恢復比賽。
10.3.1球出邊線:
a. 在球出界附近的邊線上發球;
b. 對發球隊員發球時身體位於邊線內或邊線外,沒有要求;
c. 由球出界前最後觸球一方的對方一名隊員發球。
10.3.2球出端線:
進攻隊員將球打出端線而又未進球:
a. 在球出界處或附近的正前方、平行於邊線、距端線不超過14.63米處發球;
b. 由守方一名隊員發球。
10.3.3球出端線:
防守隊員無意將球打出端線而又未進球:
a. 球出界一側的邊線上、距角旗5米的標志線上發球;
b. 由攻方一名隊員發球。
這種球稱為長角球。
10.3.4球出端線:
防守隊員故意將球打出端線而又未進球(但允許守門員做的動作除外):
a. 在球門任意一側的端線上、距門柱10米標志處,或該標志與弧線之間的端線上的任意一點發球;
b. 由攻方一名隊員發球。
這種球稱為短角球。
10.4爭球:
10.4.1出現下述情況之一,應通過爭球恢復比賽:
a. 比賽進行之中必須更換比賽用球;
b. 雙方同時犯規;
c. 在沒有犯規的情況下,因受傷或其它原因而暫停比賽。
10.4.2爭球方法:
a. 由裁判員決定爭球地點,但爭球地點不得位於距端線14.63米的區域內;
b. 雙方各出一名隊員爭球,兩人身體右側對著本方的端線,面對面站立;
c. 球置於兩人之間的地面上;
d. 兩人先用球棍輕敲球右側的地面,然後在球的上方用球棍的正面輕敲對方的球棍。交替進行三次後,經其中任何一人觸球,即進入比賽狀態;
e. 在球未被觸到之前,其他隊員應離球5米以外。
11.進球
a. 球在弧內被進攻隊員觸到後,在未出弧前整體從橫梁下越過球門線,判為進球;
b. 進攻隊員弧內觸球之前或之後,球觸到防守隊員的球棍或身體,也判進球有效;
c. 弧內暫停比賽後,球必須再次被進攻隊員觸到,才判進球有效;
d. 守門員違反點球規則,從而阻止了進球,判為進球;
e. 進球多的隊為勝隊。
12.越位
曲棍球比賽中沒有越位。
13.比賽行為
曲棍球比賽中必須顧及其他運動員的安全。本規則說明的就是對運動員的安全有影響的行為。
運動員不得:
13.1.1利用球棍和比賽器具
a. 故意用球棍的背面打球;
b. 在手中沒有球棍的情況下參加或干擾比賽;
c. 以球棍的任何部位超過肩部打球;
d. 舉棍過頭;
e. 以危險、恐嚇或妨礙對手的方式使用球棍;
f. 以危險或可能導致危險的方式打球;
使其他隊員做出合理的躲閃動作的球是危險的。
g. 擊、勾、撞、踢、推、絆、擊打或抓抱其他隊員或其他隊員的球棍或服裝;
h. 向場地、球、其他隊員或裁判員拋擲任何物品或比賽器具。
13.1.2利用身體和手腳(守門員除外)
a. 用手擋球或抓球;
這決非禁止運動員在防範危險的高球時用手保護自己。
b. 故意用身體的任何部位擋球、踢球、推動球、揀球、拋球或持球;
球擊中運動員的腳或身體,不一定判為犯規。很多情況下,球碰到運動員的腳或身體時,並沒有犯規動作發生,應繼續比賽。球碰到運動員的腳或身體,只有在運動員出現下述情況時才判犯規:
 故意進進球的運行路線;
 沒有躲避動作;
 站位方式表明,用腳或身體擋球的意圖是明顯的;
 獲得利益。
c. 搶球時用腳或腿支撐球棍;
d. 故意進入對方的球門或站在對方的球門線上;
e. 故意從球門後跑過。
13.1.3高球
a. 除射門外,故意將球打起;
包括罰任意球在內,在任何地點擊球時無意將球打起,除非危險或可能會導致危險,否則不視為犯規。
b. 故意挑高球,使其直接落入弧內;
並不是禁止所有落入弧內的高球。對落地後彈入弧內的球或短距離運行後落入弧內的球,必須完全依運動員的意圖和球的危險性加以判斷。
c. 在接落地高球的對方隊員觸到球並使球落地前,進入該隊員5米的范圍內;
d. 向其他隊員身上打起高球。
13.1.4阻攔
以下列方式阻止對方隊員拿球:
 將身體或球棍置於球和對方隊員之間;
 用球棍或身體的任何部位護球;
 對對方隊員的球棍或身體實際構成干擾。
13.1.5製造犯規
迫使對方隊員無意犯規。
13.1.6拖延時間
拖延時間,延誤比賽。
13.2.1球在本方弧內時,守門員可以:
a. 只要沒有危險或不會導致危險,用球棍、護腳或護腿推動球,或用包括手在內的任何身體部位擋球,但不得推動球或卧於球上;
守門員卧於球上,應視為阻攔。
b. 只要沒有危險或不會導致危險,使用球棍超過肩部擋球或墊球;
c. 用球棍的正面或邊緣或身體的任何部位將球從橫樑上或立柱旁墊出端線外。
13.2.2球在本方弧外時,守門員:
a. 除主罰點球外,不得進入對方半場參與比賽;
b. 不再享有守門員的特權。
13.3.如果球碰到裁判員的身體或場地上任何松軟的物品,包括無意掉落地面的比賽器具,比賽應繼續進行。
14.判罰
有利原則:只有在被犯規一方真正失去利益時才實施判罰。
14.1發生下述犯規行為,判罰任意球:
a. 進攻隊員在對方25碼區內犯規;
b. 防守隊員在本方弧外25碼區內無意犯規;
c. 任何隊員在兩個25碼區之間的中場區域犯規。

14.2發生下述犯規行為,判罰短角球:
a. 防守隊員在本方弧外25碼區內故意犯規;
b. 防守隊員在弧內故意犯規,但並未妨礙對方的進球,或使對方喪失實際的或可能的控球權;
c. 防守隊員在弧內無意犯規,但並未妨礙對方可能的進球;
d. 防守隊員故意將球打出本方端線;
e. 球在弧內落入守門員的護具或服裝內。

14.3發生下述犯規行為,判罰點球:
a. 防守隊員在弧內故意犯規,以阻止對方的進球,或使對方喪失實際的或可能的控球權;
b. 防守隊員在弧內無意犯規,但因此阻止了對方可能的進球;
c. 防守隊員防守短角球時連續數次提前沖離端線。

14.4如果在已做出的判罰尚未實施時被罰隊又發生犯規,可將任意球的罰球地點向前推進10米,或升級判罰並/或按不良行為處理;如果是主罰隊犯規,可改變判罰方向。
15.判罰方法
15.1任意球
a. 距弧5米以外罰球:在犯規地點附近罰球;
犯規地點「附近」,是指運動員在犯規地點能夠控球的范圍,目的是使犯規一方不能獲得不正當利益,同時又使比賽保持流暢。
b. 守方弧外距端線16碼范圍內罰球:在距端線16碼的范圍內、端線至犯規地點的延伸線上、平行於邊線的任意一點罰球;
c. 守方弧內罰球: 在弧內任意一點,或在距端線16碼的范圍內、端線至犯規地點的延伸線上、平行於邊線的任意一點罰球;
d. 攻方在距弧5米以內罰球:在犯規地點附近罰球,除罰球隊員外,雙方所有隊員均應離球5米以外;
e. 罰球前球必須靜止不動;
f. 罰球隊員推球或擊球,球移動1米後,罰球一方的其他隊員才可以觸球;
g. 不得故意將球打起,或以危險的或可能導致危險的方式罰球;
h. 罰球隊員罰球後,在另一名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也不得留在或進入控球范圍內;
i. 對方隊員必須離球5米以外。
如果對方隊員為獲取利益而位於5米以內,也沒有必要拖延任意球的判罰。
15.2短角球
15.2.1
a. 將球放在球門任意一側端線上距球門柱10米的標志處,或該標志與弧線之間的端線上任意一點。
b. 攻方一名隊員推球或擊球,推球或擊球時不得故意將球打起;
c. 罰球隊員必須至少有一隻腳位於場外;
d. 雙方其他所有隊員均應離球5米;
e. 功方其他隊員在場上站位時,球棍、手和腳不得接觸弧內的地面;
f. 包括守門員在內,守方最多可有5名隊員位於端線外,站位時球棍、手和腳不得接觸弧內的地面;
g. 守方其他隊員應位於中線以外;
h. 球被推出或擊出前,除罰球隊員外進攻隊員不得進入弧內,防守隊員不得越過中線或端線;
i. 罰球隊員將球推出或擊出後,在另一名隊員觸球前,不得再次觸球,也不得留在或進入控球范圍內;
j. 球在弧外地面被停住或自行停止滾動之前,不得射門;進攻隊員可傳球或墊球,但只要球位於弧外5米之內,就必須在球被停住或自行停止滾動後方可射門;
k. 如果第一次射門是擊球,除非球在向球門運行時觸到防守隊員的球棍或身體,否則球越過球門線時的高度不得超過460毫米(球門擋板的高度);因此,球在被墊到前,其飛行路線必須能導致這一結果;
l. 對推挑球、墊球和挑球以及第二次及其後的擊球射門,只要沒有危險,沒有高度限制;
m. 罰球隊員不得直接射門;直接射門時,即使球被防守隊員碰入門內,也判進球無效;
n. 如果球運行至弧外5米以外,短角球規則即不再適用。
15.2.2在下述情況下,可以重新判罰短角球:
a. 防守隊員站位時腳、手或球棍觸及弧內的地面;
b. 在罰球隊員觸球之前,防守隊員沒有離球5米以外;
c. 在罰球隊員觸球之前,防守隊員越過端線或中線。
在罰球隊員觸球之前,進攻隊員故意提前進入弧內,或因提前進入弧內而獲取利益,應判守方罰任意球。
15.2.3半場或全場比賽到時後,如果正在實施短角球的判罰,比賽應繼續進行,直至短角球結束。為此目的,出現下述情況之一,即視為短角球已經結束:
a. 進球得分;
b. 進攻隊員犯規;
c. 防守隊員犯規,但應重新判罰短角球或判罰點球的犯規除外;出現後一種情況,比賽應繼續進行,完成短角球或點球的判罰;
d. 球運行至弧外5米以外;
e. 球被進攻隊員從端線打出弧外,或被防守隊員無意從端線打出弧外;
f. 從攻方在端線處罰短角球起,球第二次運行至弧外。
15.3點球
15.3.1罰球過程
a. 裁判員示意判罰點球時,停止計時;裁判員在點球判罰結束後鳴哨恢復比賽時,恢復計時;
b. 罰點球開始之前,主罰點球的隊員站在球後靠近球處;
c. 除守方守門員和主罰點球的隊員外,雙方其他隊員應位於近側25碼線外,不得干擾罰點球的進行;
d. 守門員應繼續佩帶頭盔,不得以拖延時間為目的而沒有必要地摘掉任何護具;
e. 守門員應雙腳站在球門線上,在球被觸動之前,不得離開球門線,也不得移動雙腳;
f. 在控制罰點球的裁判員確認罰球隊員和守門員均已做好准備,鳴哨示意後,罰球隊員才可以罰球;
g. 罰球隊員可以用推球、推挑球或挑球的方式將球從罰球點罰出;
h. 球的飛行高度沒有限制;
i. 罰球隊員只能觸球一次,觸球後不得向球或守門員移動;
j. 罰球過程中,罰球隊員可以向前跨一步,但在球被觸動前,後腳不得超過前腳;
k. 罰球隊員不得做假動作。
15.3.2結束
a. 進球或判為進球;
b. 球在弧內停止滾動、落入守門員的護腿內、被守門員擋住、或運行出弧,或罰球隊員犯規而未進球或判進球無效;
15.3.3罰點球後恢復比賽
a. 如進球或被判為進球:中場開球;
b. 如未進球或被判為進球:由守方一名隊員在球門線正前方16碼處推球或擊球。
15.3.4判罰
a. 任意球:罰球隊員犯規,由守方在球門線正前方16碼處罰球;
b. 判為進球:守門員的犯規阻止了進球,判為進球;
c. 點球:雙方其他任何隊員犯規,可重新判罰點球。
15.4對運動員的處罰:
a. 對粗野或危險動作、不良行為(包括隊長未履行規則規定的職責)或任何故意犯規,裁判員除予以相應的判罰外,還可以:
 口頭警告犯規隊員;
 綠牌警告犯規隊員;
 出示黃牌,將犯規隊員暫時罰出場,時間不少於5分鍾(純比賽時間);
 出示紅牌,取消犯規隊員本場比賽資格。
b. 受黃牌處罰的運動員應呆在指定區域,直至向其出示黃牌的裁判員示意,允許其恢復比賽;
c. 受黃牌處罰的運動員中場休息時可以回到自己的隊中,但應在下半場比賽開始前回到規定的受罰區域;
d. 對替補隊員的不良行為,裁判員可予以警告或出示綠牌、黃牌或紅牌;替補隊員黃牌受罰期間,該隊場上隊員應減少一人;如替補隊員被出示紅牌,該隊在該場比賽的剩餘時間里應減少一人;
e. 受紅牌處罰的運動員不得留在賽場內及其周邊區域。
16.事故和傷害
a. 如果在比賽因事故而中斷前進了球,而該球在假設沒有發生事故的情況下也會進,則應判進球有效;
b. 如果運動員因傷而不能繼續比賽,裁判員可以暫停比賽;
c. 除非因醫護原因而無法做到,否則受傷或流血的運動員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快離開場地,接受治療;
d. 受傷運動員在傷口包紮完畢後才可以返回場地;穿帶血漬服裝的運動員不得留在或進入場地;
e. 如果裁判員因傷而不能執法,應暫停比賽,如果因傷不能繼續執法,應由替補裁判員替換;
f. 應以爭球、相應的判罰或在進球的情況下以中場開球的方式恢復比賽。

『玖』 冰球的規則是什麼

冰球是冰上運動集體競賽項目。兩隊運動員足登冰刀,手持球桿,在設有界牆的冰場上爭奪一橡膠扁圓"球",以擊入對方球門得分。自1920年第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從1924年開始,冬、夏季奧運會分開舉行,冰球遂成為冬季奧運會的主要項目之一。
國際冰球聯合會根據比賽成績,將所有會員國按冰球運動水平高低劃分為A、B、C3組,A組6個隊,B組8個隊,余為C組。A組可參加奧運會冰球比賽和世界冰球錦標賽。3個組間按每年比賽成績實行升降級制度,即A組、B組的最後兩名翌年分別降入B組、C組;B組、C組的最前兩名翌年分別升入A組、B組。冰球比賽在同一組別的兩個隊間進行。每隊20人。比賽時每隊上場6人,3名前鋒、2名後衛、1名守門員。運動員在被界牆圍起來的冰球場內按規則運用滑行、運球、傳球、射球、身體阻截等技術,在戰術配合下相互攻守,力爭用冰球桿將球射入對方球門。比賽進行中可隨時換人,運動員犯規要受到離場2、5或10分鍾以至更重的處罰。全場比賽分為3局,每局20分鍾,中間休息15分鍾。最終以射門得分多者為勝。
1)冰球比賽的裁判人員:
裁判人員包括兩名場上裁判員,兩名監門員(球門裁判員)。兩名邊線裁判員,一名計時員和一名記分員。(兩位)場上裁判員共同控制整個比賽,各負責一個半場。邊線裁判員主要負責當有人越位時打出信號。
2)冰球幾種犯規動作:
冰球是一項發生身體接觸的比賽。在對方身上犯規的可能性很多,犯規包括:撞人,絆人,用膝頂人,用肘頂人,舉桿過肩和用冰球桿戳人等。
3)冰球比賽如何開球:
比賽在爭球圈內開球。裁判員站在中圈裡,把球落在兩個相對而立的中鋒之間。
冰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包括以滑冰技術為基礎的滑跑技術和與足球運動相近的攻防技術。滑跑技術包括起跑、正滑、倒滑、慣性轉彎、壓步轉彎、急停等技術,還有守門員的特殊滑行技術。冰球運動滑跑的特點主要在於驟然起跑頻繁變換方向和頻繁急停。冰球攻防技術有控制球、傳接球、過人、爭球、射門等進攻動作和阻截、搶球、合法沖撞和守門員動作等各種防守技術。進攻技術中最重要的是射門技術,有挑射、拉射、擊射、補射、彈射等射門方法。
冰球戰術有進攻、防守和以多打少或以少打多等戰術。根據戰術風格有歐洲型打法和北美型打法。前者強調配合,戰術多變;後者偏重個人技術,強調強行突擊。
標准冰球場地最大規格為長61米,寬30米;最小規格為長56米,寬26米;四角圓孤的半徑為7~8.5米。國際比賽均採用長61米、寬30米、角圓弧半徑為8.5米的場地。冰球場地四周圍以高1.15米~1.22米木質或可塑材料製成的牢固界牆。除場地正式標記外,全部冰面和界牆內壁應為白色。
在冰場兩端,各距端牆4米,橫貫冰場並延伸到邊線界牆,畫出寬5厘米的兩條平行紅線為球門線。兩個球門固定在球門線的中央。兩條30厘米寬的藍線橫貫整個冰場並垂直延伸到邊線界牆,將兩條球門線之間的區域作三等分,自己球門一側為守區,中間為中區,對方球門一側為攻區。在冰場中間,有一條30厘米寬的紅線平行於藍線,橫貫冰場並垂直延伸到邊線界牆,稱為中線。中線的中間有一個直徑為30厘米的藍點為開球點。此外,在中區和兩端區還有8個直徑為60厘米的爭球點和5個半徑為4.5米的爭球圈。在每個球門前有一1.22米×2.44米,由線寬5厘米的紅線連成的長方形,稱為球門區。在中線附近靠近一側邊線界牆的冰面上還畫有半徑為3米的半圓形裁判區。
冰球門寬1.83米,高1.22米,球門內最深處不大於1米或小於60厘米。球門支架後面應覆蓋門網,門內懸掛垂網,以便把球擋在門內。球門柱、橫梁等向外的表面為紅色,向內的表面和其餘支架、底座的內表面為白色。在冰場一側的界牆外設有分開的、供比賽隊使用的隊員席,對面邊線界牆外設裁判席和受罰席。為使比賽順利進行,冰球場必須備有信號裝置、公開計時裝置和光線充分良好的照明設備。
用具:冰球運動員的用具包括冰球鞋、冰球刀、護具、冰球桿。
冰球鞋:為高腰型,鞋頭、鞋幫、兩踝、後跟等外層均為硬質。前面的長鞋舌加上硬實的高腰,可將腿踝箍緊,幫助運動員支持和用力。冰球鞋原為優質牛皮縫制,60~70年代出現全塑料模壓鞋。現在國際上多用尼龍纖維鞋幫、塑料底的冰球鞋。這種鞋比皮製鞋輕,堅硬、耐濕,適合室內冰場使用。
冰球刀:原為鐵托鋼刃,現多採用全塑刀托,優質合金鋼刀刃,具有質量輕、抗擊打、不易生銹等優點。冰球刀刀身高而短,弧度大,刀刃較厚。刀身高,在運動員急轉彎冰刀傾斜時也不會使鞋觸及冰面;刀身弧度大,和冰面接觸面積小,可以靈活地滑跑和改變方向;刀刃厚,可抗打擊而不彎;刀刃帶有淺溝可使其鋒利持久。守門員冰鞋在鞋的四周包有特殊加厚的硬皮革,以抗球擊打,保護腳部。守門員冰刀與運動員冰刀有較大區別,它全為金屬製做,刀身矮而平,刀刃與刀托有多處連接以防漏球。
護具:為防止在緊張激烈的對抗中受傷,運動員全身穿戴護具。護具包括頭盔、面罩、護肩、護胸、護腰、護身、護肘、手套、褲衩、護腿、護踝等。現代冰球護具一般多採用輕體硬質塑料外殼,內襯海綿或泡沫塑料軟墊。守門員戴有特製的面罩、手套,加厚的護胸及加厚加寬的護腿。
冰球桿:用木質材料製成,從根部至桿柄端不能長於147厘米。桿刃不得長於32厘米,寬為5~7.5厘米。守門員球桿桿柄的加寬部分從根部向上不得長於71厘米,不寬於9厘米,桿刃長不超過39厘米,寬不超過9厘米。
冰球:為黑色硬橡膠或經國際冰聯批準的材料製成。球厚2.54厘米,直徑7.62厘米,重量為156~170克。

與冰球裁判褲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生校服褲子怎麼穿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103
怎麼畫戴著帽子的人 瀏覽:680
古代新郎帽子圖片大全 瀏覽:640
運動外套裡面怎麼穿 瀏覽:727
穿著襯衫在家裡老公就硬了 瀏覽:122
允中校服 瀏覽:517
迷彩夾克男生搭配 瀏覽:590
黑襖黑鞋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926
社會女穿校服 瀏覽:311
體育老師戴什麼帽子 瀏覽:535
新福克斯正時皮帶換下多少錢 瀏覽:877
男男士羊衫品牌 瀏覽:991
男士時尚針織圍巾 瀏覽:535
撲克牌做帽子教學視頻 瀏覽:710
5個月寶寶羽絨服怎麼樣好用嗎 瀏覽:632
河池實驗小學校服 瀏覽:865
龍鳳睡衣能穿嗎 瀏覽:660
黑色褲子搭配紫色衣服 瀏覽:697
小店鋪女裝月銷售量 瀏覽:837
學生穿校服裙子照片 瀏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