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蒙古族穿的衣服叫什麼
蒙古袍
蒙古族傳統服裝。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袍長而寬大,長袖高領,右開襟,紐扣在右側。下端左右一般不開衩,領口、袖口多鑲花邊。棉袍多以頭皮製成;單夾袍一般以布、綢緞製做。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穿時多束腰帶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腰帶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約三四米,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在草原這樣一個多風的地方,束腰帶主要是為了抵抗風寒。蒙古靴的設計則以利於騎乘為主要目的,其特點是腳尖部向上翹,靴內配有襯氈,以防寒防水。
無論是對歷史是否熟悉,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古人的服飾多半以長袍或長裙為主,而在現代多半以外套和褲子這樣的搭配。那麼實際際上褲子並不是產生於穩定居住的民族,而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名字。因為游牧民族常年都要騎馬,所以褲子的發明能夠有效的減少馬匹和腿之間的磨蹭帶來的傷害。它之所以成為全世界的服裝,除了其本身的方便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褲子相對於裙子對人的腿部結構更為講究,所以,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情況下,大家都希望通過褲子來體現自己身體上美的部分。跟一些腿比較瘦的人而言當然會選擇緊身褲,而對於一些腿略略肥胖一點的,就會選擇褲腿褲來增加氣質。而長袍跟長裙讓人的關注點會更多的在衣服上,而不是人上。最後褲子因為它原始的交流以及對於現代人節奏和審美的適應,都成為了世界流行的服飾。
❸ 蒙古人穿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蒙古袍
蒙古族傳統服裝。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袍長而寬大,長袖高領,右開襟,紐扣在右側。下端左右一般不開衩,領口、袖口多鑲花邊。棉袍多以頭皮製成;單夾袍一般以布、綢緞製做。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穿時多束腰帶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腰帶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約三四米,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在草原這樣一個多風的地方,束腰帶主要是為了抵抗風寒。蒙古靴的設計則以利於騎乘為主要目的,其特點是腳尖部向上翹,靴內配有襯氈,以防寒防水。
❹ 蒙古人穿的是什麼
蒙古袍
蒙古族傳統服裝。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袍長而寬大,長袖高領,右開襟,紐扣在右側。下端左右一般不開衩,領口、袖口多鑲花邊。棉袍多以頭皮製成;單夾袍一般以布、綢緞製做。
❺ 蒙古族人民吃什麼 喝什麼 穿什麼
蒙古族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即右開斜襟、高領、長袖、肥大、鑲邊,下擺不開叉的長袍。平時多常穿布料衣服,年節或喜慶日,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他們喜歡用對比度強烈的、鮮艷奪目的紅、綠、藍等顏色。無論男女,均喜歡扎鮮艷的腰帶,也是上身重要的裝飾物。男子通常在腰帶兩邊佩掛蒙古刀,掛火鐮和鼻煙壺褡褳。不分男女都愛穿高筒皮靴,牧區喜歡穿香牛皮靴和高腰馬靴。農業區平時雖已不穿靴子,但在年節穿靴幫和靴腰上綉有各種花紋圖案的、布面大絨靴的習慣保留下來。 蒙古族婦女的傳統穿著打扮,雖然各地都穿袍服,但是,過去由於居住地區和從事的生產不同,也就使不同地區的服裝式樣有了差異。如科爾沁、喀喇沁地區婦女的服裝,受滿族服裝影響較大,多穿寬大直筒到腳面的長袍,兩側開叉,袖口和領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穿著時不扎腰帶,腳穿綉花鞋。錫林郭勒、呼倫貝爾一帶的婦女們,身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袍子,重紅綠濃顏色,穿著時扎腰帶,足登皮靴,以適應乘馬放牧的生活需要。布里亞特婦女則穿束腰裙式起肩長袍,上身罩緊身坎肩,偏愛藍、黑、古銅等對比不太強的顏色,顯得樸素典雅。當然,作為結婚標志服,穿坎肩的不單是布里亞特婦女,其他地方的婦女也穿坎肩,只是款式有長短而已。因此,人們很容易從服飾上識別出婚嫁與否。 作為顯示自己民族氣質、個性和特徵的民族服裝——蒙古袍,其傳承性仍很強,即使在城市和農村牧區,每逢喜慶大典,蒙古族人民大多喜歡穿民族服裝,以增添節日的氣氛。也有很多人在參加重要的社交活動時,也要作為禮服穿上民族服裝。 蒙古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具有民族風格的花紋圖案。其中有以五畜和花鳥為內容的動植物圖案,以山、水、雲、火為內容的自然風景圖案,以吉祥如意為內容的『烏力吉(吉祥)『圖案等。這些富有草原生活氣息的民間圖案,其表現手法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蒙古民族服飾的很多部位均有各種圖案裝飾。例如帽子、耳套、長袍、坎肩、摔跤衣、賽馬服、靴、鞋、煙荷包、鼻煙壺褡褳、碗袋、針線包等,都有一定格式的圖案裝飾。 從圖案的不同縫紉工藝方面,可分為驅針圖案、緝針圖案、盤針圖案、綉花圖案、貼花圖案、摳花圖案、編結圖案等。從圖案的不同風格方面,可分為哈南圖案、阿魯哈圖案、雲紋圖案、犄紋圖案、『烏力吉(吉祥)『圖案、花鳥圖案、龍鳳圖案、山水圖案、蝴蝶圖案、字形圖案、團花圖案等。 在服飾面料上描繪圖案時要分三個步驟進行。第一步是把薄紙蒙在底樣上,用鉛筆把圖案如實地描下來;第二步是根據服飾裁片所處位置的對稱需要,在已描好的紙樣圖案的正面和反面用白粉漿重描一遍,然後把它反扣在服飾裁片所描繪的位置上;第三步是在從紙樣上扣下來的不十分清楚的白粉圖案上,用白粉漿重描一遍。除此之外,還有謄寫法和錐孔擦研法。無論用何種描繪方法,都要注意整潔,以免影響工藝質量。 蒙古族服飾華麗、美觀、別具一格。首飾、長袍、腰帶、靴子、是蒙古服飾的四個主要部分。 首飾,是蒙古族婦女逢年過節,喜慶宴會,訪親探友時的裝飾,多以瑪瑙、珍珠、寶石、金銀等材料製成。袍子,是牧民男女老幼都喜歡的衣服。這種袍子長而寬大,鈕扣在右側,領子較高,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鑲飾。男袍多為藍棕色;女袍多為綠、紅、紫色。夏季穿單夾袍;冬季穿羊皮掛黑袍。腰帶,是穿蒙古袍必配之物。其顏色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牧民四季離不開靴。因為它既可擋風禦寒,又結實耐用。
❻ 蒙古族人穿什麼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2008年6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湖縣申報的蒙古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我國第一個民族服飾地方標准,《蒙古族部落服飾》地方標准包含了內蒙古地區28個蒙古族部落服飾的特徵和傳統款式,標准中收錄的56套蒙古族服飾實物標准樣品均有彩色效果圖、款式圖、裁剪圖,並以蒙、漢兩種版本發行。
❼ 還不了解蒙古時尚,應該先從哪些時裝品牌入手
我個人推薦你可以先從內蒙古本土的兩個蒙古族設計師時裝品牌吉雅其、斯日古楞下手。這兩個品牌可以充分展示了以蒙古族傳統元素為設計理念,再加上融合現代時尚范兒的生活裝、禮服和盛裝等系列服飾。這樣下來你才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蒙古獨特的時尚感。
當然,蒙古時尚也還是由他們獨特的時尚感,專業的團隊,專業的設計師來設計適合他們自己的服飾。有的帶有民族風地域特色,有的帶有他們當地風俗習慣的塗鴉等等。這樣的設計都是讓蒙古時尚在這個道路上越走越遠,越來越成功。我們也相信我們未來可以看到更好的蒙古服飾。
❽ 蒙古族的人通常穿什麼衣服
蒙古族的人通常穿蒙古族的傳統服飾——蒙古袍。
在內蒙古、新疆等地牧區,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其式樣和顏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異。一般蒙古袍的特點是寬大袖長、高領、右衽,多數地區下端不開衩。袍子的邊沿、袖口、領口多以綢緞花邊、"盤腸"、"雲卷"圖案或虎、豹、水獺、貂鼠等皮毛裝飾。既美觀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實用功能。冬天防寒護膝,夏天防蚊蟲叮咬、遮暴曬。行可當衣,卧可作被。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蒙古袍圖片:
❾ 蒙古人穿什麼吃什麼喝什麼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
飲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全羊湯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現在已成為遼西阜新地區待客的一種美食,尤其是在農歷「立秋」這天,人們大都會食用,俗稱「搶秋膘」。
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愛穿的長袍,是在長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著裝飾。
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製成,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
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領子較高,大襟右釘扣;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鑲飾。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備腰帶和馬靴,這樣的裝束使男子漢顯得強悍瀟灑;女子則顯得身材苗條、矯健。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觀別致、柔軟輕便;皮靴,挺括光潔,結實耐穿。騎馬時可以保護踝部、禦寒;墜馬時自然脫靴,可以保證人身安全。
生活在遼寧的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並不經常穿著民族服裝,但是在大型的節慶集會上,或是婚慶典禮上,蒙古族同胞就穿上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以示隆重。
最喜歡運動:摔跤。
摔跤,蒙古語稱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體育活動。摔跤手為搏克·巴依勒德呼。早在十三世紀時已經盛行於北方草原。既是體育活動,也是一種娛樂活動。所屬在祭敖包和那達慕大會時進行。近代方誌記雲:「肇自古昔,為蒙古最嗜之游戲,今則盛行於北蒙古,若逢鄂爾博祭日,則必舉行此技,角者著皮革之單衣,跨長靴,東西各一人,登場而斗,以推倒對方為勝。族長及王公臨而觀之,授勝者以獎品,平時則其部之少年,集二、三人而行之。」這說明蒙古人不但在那達慕和祭敖包時進行,而且在平時也三五相聚,搏擊為樂。
❿ 蒙古族的穿著
蒙古族服飾展示(圖片):http://www.qingis.com/cloth.htm
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
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綢子纏頭。
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發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發根,發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還有比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飾工藝。摔跤比賽服裝包括坎肩、長褲、套褲、綵綢腰帶。坎肩袒露胸部。長褲寬大。套褲上圖案豐富,一般為雲朵紋、植物紋、壽紋等。圖案粗獷有力,色彩對比強烈。內褲肥大,用10米大布特製而成。利於散熱,避免汗濕貼於體表;也適應摔跤角力運動特點,使對手不易使用纏腿動作。套褲用堅韌結實的布或絨布縫制。膝蓋處用各色布塊拼接組合縫制圖案,紋樣大方莊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裝各部分配搭恰當,渾然一體,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蒙古顧固冠: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在《蒙古秘史》中蒙古語稱孛黑塔,漢文史籍稱固姑冠、故姑冠或罟罟冠。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艷麗的首飾。能顯示出婦女的身份貴賤和社會地位。這種高冠,一般採用樺樹皮圍合縫制,成長筒形,冠高約1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麵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製作精美,絢麗多姿。元亡後,這種首飾失傳。1974年在自治區四子王旗發掘的元代蒙古貴族陵墓中,多有顧固冠出土,其形式多樣,各具特色,反映了元代蒙古民族精湛的工藝水平。
蒙古坎肩: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服飾之一。蒙古長袍的一種外套。蒙古婦女穿坎肩,一般不扎腰帶。坎肩無領無袖,前面無衽,後身較長,正胸橫列兩排鈕扣或綴以帶子,四周鑲邊,對襟上綉著鮮艷花朵,並綴有五顏六色的電光片兒,光澤閃閃。蒙古坎肩始於元代。這種坎肩,初為世祖皇帝所服,後流行於民間。到明、清兩代,逐漸成為普通蒙古婦女的一種服飾。
蒙古禮帽:蒙古族男子首服之一。一種橢圓形的、四周有一圈寬邊檐的帽子。一般用精緻呢料製作,多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後低,帽頂中央稍凹陷,帽簡與帽檐相接處,綴以花紋鑲邊。穿蒙古袍或西服,佩戴禮帽,顯得文雅美觀。
蒙古袍:蒙古族人民為適應牧業生產和自然環境而創制的一種古老傳統服裝。衣領、衣襟、袖口,皆有艷色的鑲邊。衣扣多用黑絛子綉制,或綴以特製的黃銅扣子。從右方開襟,左方多不開衩。男式長袍一般用深藍色、海藍色或天藍色的衣料製作;女式長袍多用紅色、綠色或黃色的綢緞類製成。蒙古袍按季節還分為單袍、夾袍、棉袍和皮袍。年輕的牧人穿上長袍和馬靴,緊扎腰帶,顯得魁梧、彪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間系紅綠綢帶,能襯托出苗條身軀和青春之美。
蒙古靴子:蒙古民族服裝的配套部件之一。分布靴、皮靴和氈靴3種。布靴用高級布料或大絨製作,靴頭和靴筒上往往以金絲線綉花。圖案新穎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皮靴通常用牛皮製作,有舊式和新式兩種,舊式皮靴用澀面香牛皮製作,其樣式古老,靴頭粗笨,靴尖上翹,靴筒約1尺多高,筒口寬大,呈馬蹄形,靴底較厚,為多層底,狀如船形;新式皮靴用光面牛皮製作,俗稱馬靴。氈靴用羊毛模壓而成,俗稱「氈圪達」。牧民在冰天雪地里勞動、行走或騎馬,只有穿上「氈圪達垯」,方可度過嚴寒。蒙古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創造出來的,非常適應牧區的自然環境。騎馬時能護踝壯膽,勾踏馬蹬;行路時能防沙,減小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總的來說蒙古族服飾特點 :
四季都穿長袍
內蒙古、新疆牧區,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
不同顏色各有象徵
袍子的顏色,男子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淺藍、乳白、粉紅、淡綠色等。蒙古人認為,像乳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黃色被看作是至高無尚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過皇帝恩賜的王公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
腰帶防風抗寒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素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僵時又能保持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