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彝族表演服裝帽子

彝族表演服裝帽子

發布時間:2022-08-09 22:58:43

① 彝族的帽子什麼象徵

彝族帶帽子的象徵:
彝族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異,不同支系的服飾及手工藝也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川滇大小涼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環抱,峽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樸、獨特的服飾風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著長褲。褲腳有大、中、小三種。女子上著大襟右衽衣,下著百褶裙。
彝族雞冠帽是女裝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飾,因其形似雞冠而得名。這種帽的製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幾張布疊起來,縫緊;第二步是根據帽圈的大小,按公雞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兩片;第三步把這兩片布的兩端及上部縫好即成;第四步進行裝飾。
裝飾最為繁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鑲銀珠的雞冠帽,以直徑約為5至6毫米的銀珠串起來,從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層緊挨一層地把銀珠串鋪在布片上釘緊。鑲好銀珠,整個帽面都是銀珠,而且很有秩序。
這種華美的銀珠雞冠帽戴在頭上,銀光閃閃,極其引人注目。二是綉花雞冠帽,在布面上綉上自己喜歡的各種紋飾。三是綉花加銀飾雞冠帽,在綉花雞冠帽的空餘地方再鑲上銀花、銀鏈。這種雞冠帽既有綉花又有銀飾,另外一番風韻。但森林中的魔王對姑娘不懷好意,總想霸佔她。
在一個明月皎潔的夜裡,小夥子和姑娘在森林中約會,魔王突然降臨殺害了小夥子,把姑娘強行帶走。然而聰明的姑娘趁其不備,逃了出來。魔王發現後,緊追不舍。
當她跑到一個村寨邊時,公雞就「喔喔」地啼叫了起來。魔王聽到雞叫聲,知道前面有人家,不敢再追趕姑娘。姑娘終於逃出了魔掌。
姑娘帶著公雞來到心愛的小夥子被害的地方。當公雞「喔喔」鳴叫起來後,奇跡出現了,小夥子復活了,姑娘高興地攙扶著小夥子回到村子裡。後來他們結為夫妻,過著幸福美滿得生活。

彝族人民不僅把戴雞冠帽作為吉祥的象徵,而且將它作為一種審美的標准。同時也是婦女們聰明才智的結晶。哪位姑娘的雞冠帽做得漂亮,她就會贏得人們的贊揚。因此,雞冠帽在彝族婦女中廣泛流行,製作技藝不斷提高。

相傳在很久以前,在紅河地區的一個山寨里,兩個男女青年在勞動和生活中,相識相愛。姑娘心靈手巧,貌若山花,小夥子勤勞勇敢,人們都稱贊他們是天生的一對。

② 彝族有哪些風俗彝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彝族是個聰明、智慧的民族,他們用靈巧的手裝扮自己,加上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均名具特色。因而,在中國各民族中,彝族服飾甚為多姿多彩。 在金沙江邊的小涼山地區,彝族男女服飾風格古樸。男子一般都在額頂留一塊三寸見方的頭發,彝民稱之為「子爾」,把它視為能主凶吉禍福的天神所在。它神聖不可侵犯,任何人也不得觸摸,否則,便是對他的最大侮辱,並將災禍臨頭。於是,漢族尊稱為「天菩薩」。他們還用三四米長的黑布纏頭,並將頭帕的一端捲成姆指粗細的長椎形,彝語呼之為「子帖」。因它高挑在額前左方,顯得英姿勃發,漢族稱之為「英雄髻」。男子還有左耳戴一串紅黃色的大耳珠,珠下再綴飾紅絲線。他們一般上身穿黑色窄袖、鑲有花邊的右衽短布褂,下身著寬大多褶、頗似裙子的長褲,外面再披一件下端飾有長穗流蘇的披氈。彝族稱披氈為「查爾瓦」,用黑以羊毛織成。它的用處甚多:防風擋沙,晴天遮日,雨天避水,夜間用它一裹身子又可當被褥,於是人人心備,一年到頭不可或缺。涼山區的彝族婦女服飾,頗為典雅。以中青年女子為例。她們頭蓋一塊綉花的方布帕,並將頭帕的前端疊成瓦式,遮於前額再用毛線和發辮纏壓住。雙耳一般都戴有銀質耳環、耳墜,領口飾以一塊銀排花。她們身穿綉花右襟上衣,既寬又短,僅及腹部。下身則用黑、黃、藍、白諸種色布環繞拼接成百褶裙,裙長及地,修長優美,走起路來更是左右搖曳,婀娜我姿。她們外出時,也常常身披一件黑以的「查爾瓦」。楚雄其他地區的彝族男子服飾,與涼山彝民有所不同。他們一般多用黑布包頭,而不留「天菩薩」,不扎「英雄髻」,耳朵也不戴耳珠子。他們平日身穿藍色或黑色的對襟窄袖上衣,衣衙及腹,衣襟上的兩排布鈕扣,別致有趣。有的還在右袋邊鄉以花卉為飾。褲子又肥又短,以便利上山和下田幹活。他們的節日盛裝則豐富多彩。例如火把節期間,不少小夥子戴白帽,帽沿綴以紅綠絨球,帽頂插上毛色漂亮的野雞尾。據說,這是他們崇拜動物觀念在頭飾上的遺跡。最美麗的還是姑娘和少婦的服飾。盡管她們不著五彩長裙而穿藍布長褲,但她們的右衽上衣,大都綉有各種花卉、雲圖或幾何圖案,腰圍也鑲滾美麗的花邊。她們對自己的頭飾尤為注重。有些村寨婦女戴的帽子,或狀似馬纓花,或形如的錦雞,還有戴魚形帽、雞冠帽的,可謂「百花齊放」。

③ 為什麼彝族的帽子要叫公雞帽呢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了七個太陽,六個月亮,曬得大地開裂,曬得河水乾枯,人類無法生活。後來出了一個英雄名叫阿魯舉熱去射太陽、月亮,七個太陽被他射掉六個,六個月亮被他射掉五個,太陽和月亮都只各剩一個,剩下的太陽和月亮都不敢露面,大地一片漆黑。人們請了好多動物去請太陽、月亮,都請不出來。最後只有公雞叫了幾聲,才把太陽和月亮請出來。所以彝族婦女喜歡戴「雞冠帽」,是用來召喚光明和溫暖的意思。

④ 彝族姑娘戴的雞冠帽有一個什麼傳說

彝族服飾因支系不同而千差萬別,各具特色。雞冠帽是彝族姑娘服飾當中非常獨特的一種帽飾。形制獨特,製作精美的雞冠帽是彝族撒梅人生活習俗、歷史文化作用於服飾上的典型體現。
彝族是我國西南人口較多且分布較廣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彝族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其穿戴也是因地而異,因支系不同而異彩紛呈。雞冠帽是彝族撒梅人特有的帽飾,因其獨特的形制,美麗的外觀以及動人的傳說使之成為當地彝族服飾文化中一顆璀璨的繁星。
一.關於雞冠帽
雞冠帽是尼濮(撒梅人,彝族支系之一)未婚女子的帽飾,彝族稱之:「撒尼莫吐」(撒尼帽子),因帽形似雞冠,故稱「雞冠帽」,又稱「公雞帽」。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個分支,主要分布於雲南昆明、紅河州、楚雄州。雞冠帽是撒梅人服飾最具特色的地方。撒梅人喜鑲很多的「銀泡」,雞冠帽也不例外。其形狀是將硬布剪成雞冠形,在表面上除了鑲綉大小銀泡外還綉上各種花卉圖案。雞冠帽一說凡女孩年滿三歲以後都要戴此帽,直至出嫁為止。而在昆明西山區撒梅族姑娘在訂婚以前,所戴「雞冠帽」雞頭向後,表示未婚,訂婚「吃大酒」儀式上,就要將「雞頭」從頭後轉向頭前。
如今,各民族的習俗都在變化,但每逢節慶日,撒梅族姑娘們仍喜於穿著自己艷麗多姿的民族服裝,戴上心愛的雞冠帽參加各種喜慶活動。
二.撒梅人為何戴雞冠帽
關於雞冠帽的由來有幾種說法,撒梅人的雞冠帽深為彝族姑娘喜愛有它特有的原因,不僅源於彝族人的生活習俗,還因為它有著美麗的傳說。
1. 與久遠的生活習俗相關
我國飼養家禽的歷史由來已久,而雞作為家禽被飼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過去,鍾表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人們的生活起居以及勞作等沒有具體的時間觀念,都依靠雄雞來報曉,雞叫三遍的時候人們紛紛起床開始一天的勞作。特別在農忙怕時候,雄雞報曉喚起熟睡的人們,以免耽誤農時。
2. 雞冠帽的傳說
關於雞冠帽的來歷,更多的是與傳說有關。主要有公雞幫助撒梅人御敵傳說、雄雞降妖驅魔傳說以及雄雞治蜈蚣的傳說等。如今,比較耳熟能詳的是雄雞降妖驅魔傳說。這里主要講述雄雞降妖驅魔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彝家戀人,姑娘長得漂亮如花,小夥子十分英俊。一天夜晚,他們在林中相會,被森林裡的妖魔發現了,妖魔殘暴的把小夥子給殘害了,並企圖強佔美麗的姑娘。這位彝族姑娘悲憤萬分,她奮力的逃跑……快跑到山寨的時候,眼看就要被妖魔抓住,恰好傳來了公雞的啼鳴聲,愚蠢的妖魔以為天要亮了,嚇得掉頭逃跑了,美麗的姑娘得救了。後來小夥子也醒了過來,他們幸福地結為了夫妻。
為了表達他們對公雞的感激之情和希望能永遠得到雄雞的護佑,姑娘模仿雞冠做了雞冠帽戴在頭上。
三.雞冠帽象徵的意義
同白族姑娘的帽飾有著特別的象徵意義——「風花雪月」一樣,彝族雞冠帽子上也有特別的所指:帽子上的大小銀泡表示星星和月亮,喻示光明將永遠伴隨她們。據說,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陪伴姑娘,可以驅邪避害,逢凶化吉。彝族雞冠帽同漢族地區的公雞能避邪以及寓意吉祥如意(取「雞」的諧音「吉」的意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四.雞冠帽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彝族雞冠帽是彝族民俗文化的產物之一,它不僅代表了彝族撒梅人的民族標志,審美情趣,還有著深藏背後的文化內涵。
1.它是彝族人民勤勞的象徵
戴雞冠帽的彝族撒梅人主要分布在雲南昆明官渡、紅河元陽、金平、楚雄等地。村寨選址多在地勢險要的高山坡地帶或河谷地帶的向陽山歧。大多依山傍水,高山地帶,少有平坦的地勢,這給大面積種植農作物帶來了局限。彝族撒梅人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下不畏艱苦,用自己的雙手自己自足,創造了自己的幸福。上文已提到過去當地彝族居民需公雞報曉早起耕種,莫誤農時。充分顯示了彝族人民的勤勞。筆者有幸在紅河元陽彝族山寨生活過一段時間,真實地感受了當地彝族居民的勤勞,彝族居民的生活也日益提高。盡管現今有了鍾表報時,但雞冠帽這種獨特的帽飾卻被勤勞智慧的撒梅人一代代傳承了下來,成為撒梅人勤苦勞作的有力見證。
2.它表達了彝族人民對完美愛情、幸福生活的嚮往
彝族人不乏歌頌堅貞愛情的史詩、傳說。如《阿詩瑪》。或許雄雞降妖驅魔的傳說不及《阿詩瑪》轟轟烈烈和廣為外族人知曉,但它同樣表達了彝族姑娘對完美愛情、幸福生活的嚮往。雄雞降妖驅魔的傳說中的美好結局恰恰是彝族民間追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觀和幸福觀的集中體現。
3. 它體現了彝族精湛的手工藝,具較高的觀賞價值、珍藏價值
彝族雞冠帽形制酷似雞冠,惟妙惟肖。種類又分鑲有銀珠的銀珠帽、綉花雞冠帽和綉花加銀飾三種。華貴美觀,異彩紛呈。它充分展現了彝族姑娘精湛的手工技藝,也是彝族婦女們聰明才智的結晶。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珍藏價值。
雞冠帽憑著其獨特造型和優美外觀以及豐厚的文化內涵,不僅成為博物館的收藏對象,還走進了普通人的視線,甚至成為旅遊商品。它作為一種媒介物散播著彝族撒梅人特有的民俗民風。
雞冠帽這一具有獨特地域的帽飾,它是彝族服飾文化的有機部分,構成了彝族撒梅人獨特的民族文化現象。形制特別、製作精美、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的雞冠帽是彝族服飾文化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⑤ 彝族帽子怎麼

不同地方的彝族頭巾樣式和佩戴方法不太相同。

大小涼山的彝族婦女,喜戴一種類似瓦蓋的長方形綉花包頭,包頭前端遮住額頭,好似帽檐。未婚成年少女梳一條發辮,將發辮盤於「瓦蓋」之上。成年婦女則梳兩條發辮,在腦後交叉向前盤於頭頂,是結婚的標志,也有的地方用黑布做成梯形帽包頭。生過孩子後就戴「羅高帽」。

滇中、滇南一帶的彝族少女,喜戴一種色澤鮮艷的「雞冠帽」。「雞冠帽」所用銀泡多達千餘顆。雄雞是這一帶彝族人崇拜的神物,銀泡則代表星星、月亮,象徵著光明和幸福。



彝族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中一個人數比較多、比較古老的民族。彝族所處地域幅員遼闊,支系眾多,因此,其穿戴因地而異,不同支系的服飾及手工藝也各具特色、異彩紛呈。川滇大小涼山的彝族,四周山川環抱,峽谷深邃,巨流滔滔,由此早已形成彝族古樸、獨特的服飾風格。

彝族男子穿大襟右衽、窄袖上衣,下著長褲。褲腳有大、中、小三種。女子上著大襟右衽衣,下著百褶裙。

彝族雞冠帽是女裝不可缺少的配套服飾,因其形似雞冠而得名。這種帽的製作方法:第一步是把幾張布疊起來,縫緊;第二步是根據帽圈的大小,按公雞冠的形象,把布剪裁成相同的兩片;第三步把這兩片布的兩端及上部縫好即成;第四步進行裝飾。

裝飾最為繁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鑲銀珠的雞冠帽,以直徑約為5至6毫米的銀珠串起來,從帽的外沿起,由外及里,一層緊挨一層地把銀珠串鋪在布片上釘緊。鑲好銀珠,整個帽面都是銀珠,而且很有秩序,這種華美的銀珠雞冠帽戴在頭上,銀光閃閃,極其引人注目。

二是綉花雞冠帽,在布面上綉上自己喜歡的各種紋飾。

三是綉花加銀飾雞冠帽,在綉花雞冠帽的空餘地方再鑲上銀花、銀鏈。這種雞冠帽既有綉花又有銀飾,另外一番風韻。

彝族人民不僅把戴雞冠帽作為吉祥的象徵,而且將它作為一種審美的標准。同時也是婦女們聰明才智的結晶。哪位姑娘的雞冠帽做得漂亮,她就會贏得人們的贊揚。因此,雞冠帽在彝族婦女中廣泛流行,製作技藝也在不斷提高。

彝族它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獨特文化,包括語言、文字以及風俗禁忌。風俗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和節日慶典兩個方面。

彝族的日常生活習俗,彝族有著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點,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內大多設一個火塘,塘火終年不熄,除用於取暖、照明、燉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會客的中心。火塘的鍋庄石或三腳架,不能用腳去踩,嚴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

在長幼、男女、主客之間,彝族有嚴格的禮俗。途遇長輩,晚輩須待立一側,讓長者先行;長輩入室須讓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飯時,長輩坐上方(習稱「上席」),下輩依次坐兩旁和下方,並伺候長輩,為其添飯、夾菜、泡湯。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頭。

兄弟可與嫂嫂開玩笑,但兄長不能與弟媳開玩笑。客人入室讓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邊,小輩坐在客人對面。

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樓要脫掉鞋子;禁裸體、半裸體成年人入家門;不能用腳踩門檻,或坐在門檻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說粗話;婦女的衣褲不能晾曬在過路的地方和蜂窩旁邊;禁止面對著太陽大小便。

彝族的待客習俗,彝族素有「打羊」、「打牛」(殺羊殺牛)迎客的好客之風,客至,必須殺牲款待客人。殺牲之前,執活牲於客人面前讓其過目,俗稱「領牲」,以此表示對客人的誠意和敬意。宰殺後,自首至尾、四腿、肚雜一鍋煮之,煮熟後-一擺於客人面前,稱為「全席」。

待客肉食以膘肥、肉厚為體面,切成大坨,拌入佐料,俗稱「砣砣肉」。吃飯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燒羊肝、牛肝給客人吃,表示敬重。

雞頭送給最尊貴或最年長的人吃。席間,主婦時刻關注客人碗里的飯,未等客人碗中飯吃光,便添飯給客人。彝族認為,客人碗里的飯吃光後才給他添飯是不禮貌的。

在招待客人的時候,彝族也會遞茶。彝族人也會每人發給一個小沙罐、一個茶杯,互不佔用,意思是,飲別人飲過的茶不過癮,同時也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和誠意。

客人到家,必敬酒、傳煙、遞茶,這是雲南彝族的傳統習俗。若客人不會抽煙,或不能飲酒,不要拒絕主人的盛情,可收下而不抽不飲,以示對主人的尊重,感謝。

彝族的習俗內容豐富,涉及范圍很廣,大到節日,小到生活細節,彝族風俗是彝族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行為的規范,經過長久的發展,成為一種特色的彝族文化。

⑥ 彝族有哪些節日

1、火把節——彝族的狂歡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是彝族盛大的節日。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穀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後2天舉辦摔跤、賽馬、鬥牛、競舟、拔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2、彝族年

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涼山彝族傳統的祭祀兼慶賀性節日。「庫斯」一般選定在農歷10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彝族年為3天。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3、跳公節

即跳弓節,彝語稱為「嘈契」,意為「跳弓舞」,也稱「孔夠」,意為「快快樂樂,祈禱祝福」。跳弓節是居住在那坡縣桂滇交界地區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各個村屯過節的具體日期雖不盡相同,一般都在每年農歷四月上、中旬舉行。

節的來歷,據傳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領彝人在保衛疆土的戰斗中被敵人圍困在大山竹林中,情況十分危急。後他們以竹子製造弓箭,奮起反擊,終獲勝利。凱旋迴來,受到族人的熱烈慶賀,久而久之,遂成風俗節日。

4、補年節

居住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後的農歷二月初十和十一,還要過一次年節,彝語稱這個節為「麻龍火」。在祭祀活動中,以祭龍規模最大。祭龍選在二、三、四月中的一個龍日,以村寨為單位每人自帶一碗米、一小塊鹽,由老人備香火,

在龍樹下集體祭祀;雲南彝族則選擇正月的第一個龍日進行祭龍,祭祀後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長幼,飯自帶,肉共食,是一種大規模的集會。

5、賽裝節

顧名思義,就是服裝,服飾的比賽。這是一個充分顯示彝族人民聰明,勤勞,能乾的節日。也是一個愛美,選美,比美的日子。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歡度賽裝節。到彝族的賽裝節會上觀光,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賽裝場,色彩繽紛,滿眼都是花花綠綠,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鮮艷服裝,一定會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婦女也很會刺綉,不光在衣服,帽子,圍腰上綉花,而且還在挎包,鞋子,鞋墊上綉滿了可愛,頑皮的俏麗圖案。

⑦ 彝族風俗、服飾、節日習俗、飲食、民居

一、彝族風俗

1、成年禮:少女成年,要舉行成年儀式。彝族少女成年的換裙儀式,彝語稱為「撒拉火」,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俗稱「換童裙」,在少女13歲或15、17歲時舉行。

2、婚禮風俗: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後「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舉行訂婚儀式,訂婚時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雙方各殺一頭豬,取膽、胰觀看,以膽色澄黃、胰大直肥為吉,若胰臟捲曲則為凶,表示不能相配。

二、彝族服飾

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

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

三、彝族節日習俗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通常在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斗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四、彝族飲食

彝族的飲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獨特的風格。主食型食物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

五、彝族民居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干欄式」住宅。彝族村寨大多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

(7)彝族表演服裝帽子擴展閱讀

彝族的發展現狀:

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彝族自治政權—西昌縣紅毛姑彝族自治區(區級)。1951年4月、5月,分別建立了昭覺縣彝族自治區和峨山縣彝族自治區兩個縣級的民族區域自治政權。

隨著民族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實,在20世紀50年代,相繼建立了涼山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三個更大范圍的民族區域自治單位(地區級)。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還相繼在雲南的江城、寧蒗、巍山、路南、南澗、尋甸、元江、新平、祿勸、漾濞、普洱、景東、景谷,貴州的威寧,廣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邊、馬邊等縣建立了單一的彝族或彝族與其它少數民族聯合的自治縣。1979年1月,又將彝族居住比較集中的西昌地區合並到涼山彝族自治州中。

彝區的各自治機關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依照法律的規定,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單行條例。如涼山彝族自治州制定了「民主改革實施辦法」;規定以當地通用的彝、漢兩族文字作為自治機關行使職權的工具;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照顧彝族人民的風俗習慣,規定留下麻園地、姑娘羊、壽材樹;對於彝族人民節日用糧、民族服裝用布等問題也都有適當的照顧與規定。

⑧ 彝族的帽子有什麼象徵

彝族女人頭上戴的帽子,表示一生將吉祥如意,充滿光明和幸福。這是美好的寓意。彝族還有一種雞冠帽,象徵吉祥和幸福,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具體的象徵意義如下:

⑨ 彝族婦女戴的鍋蓋帽簡介

那個帽子叫雞冠帽,當然你說的也可能是雲南十八怪之一的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不做飯時就當做,帽子來帶著。不同地區的彝族服飾有著細微的區別。
四川涼山型
婦女著裙,戴頭帕,生育後戴帽或纏帕。雙耳佩銀、珊瑚、玉、貝等耳飾,重頸部修飾,戴銀領牌。下著百褶長裙,成年裙分為三節,上節為裙腰,中節成筒狀,下節多皺褶。多在腰際佩掛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下端綴以五色飄帶,用於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針筒以及裝飾過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飾的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喜用黑、紅、黃等色,其工藝可用挑、綉、鑲、滾等多種技法,火鐮、羊角、蕨芨草等圖案是其傳統紋樣,下分依諾、聖乍、所底三個樣式。

烏蒙山型
本型服飾過去多以毛,麻織品為主,現多用布料,色尚黑,多為青、藍色。其基本款式為大襟右衽長衫、長誨。女服盤肩,領口、襟邊、裙沿有花飾。又可分為威寧式和盤龍式。
紅河型
本型男裝各地基本一致,多為立領對襟短衣、寬襠褲;女裝則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長衫,也有長衣和短裝,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著長褲,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或絨線作裝飾。可分為元陽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東南型
本型服飾流行於滇東南彝區及廣西那坡等地。女裝以右襟、對襟上衣及長褲為主要款式,個別地區著裙;男裝上為對襟,外套坎肩,下穿寬襠褲。廣西那坡、雲南麻栗坡部分彝族還保留著貫斗方袍的古老款式,這款服裝僅在節日或舉行儀式時婦女穿用。 本型衣裝多以白、藍、黑為底色,多飾動植物花紋和幾何圖案。工藝有刺綉、鑲補、蠟染等多種技法。分路南、彌勒、文西三式。
服飾特點
(1)反映了黑之尊、黃之美的審美觀

十月年
(2)反映了彝族「顧頭」的生活習慣和榮譽意識
(3)男子服飾多體現其英勇善戰的氣概
(4)服飾圖案紋樣體現了彝族對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綉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綉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綉有精美多彩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綉更是光彩奪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鮮艷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雞冠帽常用布殼剪成雞冠形狀,又以大小數十、數百乃至上千顆銀泡鑲綉而成。居住在山區的彝族,過去無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氈。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織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綴有毛穗子,一般為深黑色。彝族少女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綉滿彩花的頭帕,把童年時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
希望採納,謝謝~~~~~~~~~~~~~~~

⑩ 彝族人帽子上面的像牛角似的是做什麼用的

英雄結,傳統的彝族頭飾,長期的服飾歷史發展而來,有勇敢之意,區別於女性頭飾。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將其命名為『英雄結』。

用長約三尺的青布或藍布纏頭,纏時必纏一根成錐形的纏束立於前方,被稱作「英雄結」。用來表示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氣概,據說扎「英雄結」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另外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古時用於掛系戰刀)稱之為「英雄帶」,在左耳上戴一串用紅絲線穿綴起來的紅黃色耳珠.由於年齡不同,「英雄結」之纏狀也有所區別。

年輕人「英雄結」又細又長,直豎於左前方,以示年輕人生機;老年人「英雄結」偏短,昂立於左前方,以示老成持重,從其頭飾形狀來看,就很象一隻翱翔於天空的大雄鷹。

彝族成年女子,頭戴疊帕,身穿高領窄袖緊身斜扣短衣,主要特徵在下身的百褶裙子上。彝女裙子以棉布或者紗布縫制,三節合成,中間用紅、黃色或花色,上下兩節用素色(黑色),下節縫作若干褶紋,一拖到底,俗稱「百褶裙」,走路或跳舞時,「百褶裙」彩色褶紋撒開,就象孔雀開屏,因此彝族女子有象孔雀之說。

(10)彝族表演服裝帽子擴展閱讀: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於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域。在這些地區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或游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鹵」,後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大約在公元3世紀以後,彝族的先民已經從安寧河流域、金沙江兩岸、雲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漸擴展到滇東北、滇南、黔西北及廣西西北部。由於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後,曾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後裔就有許多成為了今天的彝族。貴州古彝文典籍《西南彝志》中就有許多關於「濮變彝」的記載。同時,古代彝族居住的地區,又分布著彝語支的其他許多部落。因此,彝族在歷史上的名稱十分復雜。

與彝族表演服裝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3級電影有啥 瀏覽:873
墨染旗袍專賣店 瀏覽:309
久久影院好看的視頻 瀏覽:33
軍綠短外套怎樣搭配圖片 瀏覽:587
旗袍秀簡短介紹 瀏覽:95
女主角叫秀妍的韓劇倫理片 瀏覽:254
黑色褲子洗白了怎麼染回來 瀏覽:965
韓國十九禁電影推薦 瀏覽:693
很黃的活死人片 瀏覽:292
北京旗袍女 瀏覽:788
恆源祥的衣縮水嗎 瀏覽:516
蘋果電影完整版多少分鍾 瀏覽:836
元華演的越南人 瀏覽:844
帶露點的電影 瀏覽:413
男士低腰超薄牛仔褲 瀏覽:909
穿風衣配什麼褲子和鞋 瀏覽:930
男男每集都做的電影 瀏覽:188
皮衣長霉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78
羽絨服什麼樣的填充物 瀏覽:723
杉派羽絨服男裝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