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工做皮影戲,怎麼做中間那塊布是用什麼材料代替的望知者告之,跪謝!
獸皮或紙板
B. 怎麼手工製作幼兒園松鼠演出服
先把孩子塗成棕色的, 再往屁股里塞個棕色的抱枕
C. 傳統戲曲服裝的藝術內涵主要有哪些
在我國的戲曲舞台上,傳統戲是經久不衰的一朵奇芭,其服飾是極其豐富多彩的,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贊嘆。下面僅舉出一些傳統戲中的服飾以作參考。
皇帽
──戲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為劇中皇帝專用之禮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金底,上鑄金龍,綴黃色絨球,後有朝天翅一對,左右各掛黃色大穗。
紗帽
──戲曲盔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純黑色。兩旁插方翅者,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會》中的魯肅;插尖翅者為凈角扮演的姦邪者所戴。如《四進士》中的顧讀;插圓翅者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
──戲曲服裝。圓領、大襟、大袖、長及足,滿身紋綉:上為雲龍,下為海水,為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較短,綉龍鳳,為後妃、貴族婦女所穿。
一般說來,皇帝穿黃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紅蟒為貴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藍蟒;年輕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長者服古銅色或香色蟒。無論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圍玉帶。
官衣
──戲曲服裝。傳統戲曲中的文官服,樣式與蟒同,圓領大襟,無滿身紋綉,只在胸前和後心有方形補子各一塊,上綉仙鶴等飛禽,顏色有紫、紅、藍、黑等。依官階大小分別,宰相、國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紅色,知縣等著藍色,黑色則為驛丞門官穿用,又稱素服。女官衣較男官衣稍短,顏色有紅、秋香色2種。紅官衣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為傳統的結婚禮服。
箭衣
──戲曲服裝。圓領、大襟、馬蹄袖或敞袖,前後開衩齊腰,長及足。原為清代官服,用於戲曲舞台則上自皇帝、高級將領,下至一般武士,綠林人物皆可穿用。分龍箭(上綉龍紋、下綉海水)、花箭(上綉團花)、素箭。龍箭為皇帝及高級將領穿用;花箭為一般武將穿用;素箭有黑、藍等色,為公差、老軍穿用。
靠
──戲曲服裝。又稱「甲」。傳統戲中武將的裝束。圓領、緊袖、長及足,分前後兩片,上下及兩肩綉鱗紋或丁字紋,中部靠肚略闊,硬里、凸起,綉虎頭紋或龍紋,背間有一虎頭形的背虎殼,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兩塊護腿,為靠牌。靠有軟、硬兩種,軟靠不用靠旗。依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和臉譜區分靠的顏色。女靠自腰及足綴有彩色飄帶數十根,胸前加護心鏡。
翎子
──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飾物,即雉尾。成對插於盔頭兩側,可增加美觀,演員用以表演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用於傳統戲中番王、番將、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將領,如呂布、周瑜等也戴。
盔頭
──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通稱。大體分為冠、盔、巾、帽四類。冠為帝王、貴族的禮帽;盔,為武職人員所戴;巾,多為軟質,屬於便服;帽類比較復雜,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與盔頭配合戴用的還有許多附件,如駙馬翅、翎子、狐尾等。盔頭按人物身份、性別、年齡等的不同而分別使用。
靴
──傳統戲曲常用的高幫或長幫的鞋。種類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頭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頭,底厚二、三寸,黑緞面,白底,為生、凈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莊重威嚴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為丑扮官員、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頭靴前端飾有虎頭紋,多為武生穿用,便於開打。
罪衣罪裙
──一種戲曲服裝。也叫罪衣褲。立領、對襟、普通袖,紅色,布質,為傳統戲曲中的罪犯專用服裝。
戲劇服飾,在戲劇這門綜合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它輝煌燦爛、絢麗多采,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感染力。人們在欣賞戲劇優美的唱腔、富於音樂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藝術時,無不為珠光閃閃、絲帛紛呈,令滿堂生輝的戲劇服飾所吸引,沉醉在它給人的審美愉悅之中。
戲劇服飾以明代服裝為基礎,有漢、唐、宋代服裝的痕跡,吸收清代服裝造型和圖案。戲劇服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不受時間、朝代、季節的限制,在展示中國數千年歷史故事的數以千計的劇目中游刃有餘。戲劇服裝還特別服務於戲劇的舞蹈性。戲劇表演是唱、念、做、打、舞、翻綜合在一起在表演藝術,其中除去唱、念外,做、打、舞、翻無一不與舞蹈密切相關。舞蹈在戲劇結構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戲劇服裝也成為演員運用舞蹈塑造人物形象的輔助工具。由此,戲劇服裝還有許多獨特的創造,比如水袖、靠旗、飄帶等,讓人們欣賞到「長袖善舞」的意境。一個優秀的戲劇演員,還必須掌握控制、運用服裝的技巧,這也具有很高的難度。
毫無誇張,每件戲劇服飾都是一件奪目的藝術品,它絢麗的色彩,誇張輝煌的圖案,常常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力,讓我們感嘆我們的先人對於色彩與繪畫美學原理的理解。比如,黑色在中國古代稱「玄色」,象徵對天的尊敬,在中華民族審美意識中代表莊重氣派,多用在剛直豪放性格的人物身上;白色具有聖潔俊秀、瀟灑儒雅的感覺,所以用於俊逸倜儻的角色。而使用紅和綠的強烈對比,把臉譜和服飾用於一身,表現忠正、剛義之氣,把剛柔相濟的人物刻劃得更為鮮明。
服裝的圖案更為講究。尤其是龍鳳圖案,寄託著中華民族的信仰,蘊含著人民的智慧,那眩目的紅、黃團龍,戲珠行龍,吐水大龍的巧妙運用,襯托出人物的力量與威儀,使人物形象生色增輝。
戲劇服裝還顯示了中國刺綉的魅力,它以光彩奪目的平金綉、平銀綉,富麗堂皇的金絨綉和清雅秀麗的絨綉,構成了高工藝的美感。每一件戲劇服裝都是精工細做,真才實料的藝術品,需要技術工人手工製作,完成一件復雜的蟒袍常常歷月經年,一套完美的劇裝可以價值連城。
戲劇服飾,又名戲衣,俗稱行頭。是指戲劇舞台上演員所穿戴的服裝、鞋帽的統稱。如蟒、靠、官衣、褶子、裙、盔帽、鞋靴等,分類放置管理。大衣箱置放文職身份的角色所穿服裝,如蟒、官衣、帔、褶子等,設專職管理人員,負責為演員穿著各種服裝;二衣箱置放武職身份的角色所穿服裝,如靠、箭衣、抱衣、誇衣等,設專職管理人員,負責為演員穿扎各種服裝;三衣箱置放水衣、胖襖、彩褲等,鞋靴一般放在三衣箱,也有另設一
箱。盔帽箱專置盔、冠、巾、帽。均設專人管理。演員化妝後,服裝穿著有規定順序,首先到三衣箱穿內衣,戴護領,穿鞋靴,隨後按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到大衣箱或二衣箱穿衣,最後到盔帽箱戴盔頭。
以後的文章里,將選取戲劇服飾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簡要介紹戲劇服飾的種類、用途和主要藝術特色。
D. 民間藝術品都有哪些
中國的民間藝術有以下這些:
1.剪紙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在我國流傳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的藝術瑰寶,至今任然綻放著絢麗的光芒。
中國在西漢以及東漢時期就發明了造紙術,從那以後就有了剪紙藝術。剪紙是我國最普及、最具有群眾基礎的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
E. 手工布畫是怎樣做成的
裝飾畫(Decorative Painting)是一種並不強調很高的藝術性,但非常講究與環境的協調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藝術類型作品.
劃分
1、以製作方法進行劃分
裝飾畫的起源
裝飾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彩陶器身上的裝飾性紋樣,如動物紋、人紋、幾何紋,都是經過誇張變形、高度提煉的圖形。
更確切的起源是戰國時期的帛畫藝術。
洞窟壁畫、墓室壁畫、宮殿裝飾壁畫藝術對當今裝飾畫的影響也非常大。
一類是佔主流的印刷品裝飾畫;一類是實物裝裱裝飾畫;還有一類是手繪作品裝飾畫。其中手繪裝飾畫,藝術價值很高,因而價格也昂貴,具有收藏價值,而那些缺乏藝術價值的手繪畫現在已很少有人問津;實物性裝飾畫是新興的裝飾畫畫種,它以一些實物作為裝裱內容,其中一些以中國傳統刀幣、玉器或瓷器裝裱起來的裝飾畫受到一些人的歡迎;印刷品裝飾畫則是裝飾畫市場的主打產品,是由出版商從畫家的作品中選出優秀的作品,限量出版的畫作,但目前盜版裝飾畫就像盜版盤一樣沖擊著正版裝飾畫市場。
裝飾畫的題材
具象題材、意象題材、抽象題材、綜合題材
2、以材質進行劃分
1)油畫裝飾畫:是裝飾畫中最具有貴族氣息的一種,它屬於純手工製作,同時可根據消費者的需要臨摹或創作,風格比較獨特。現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油畫題材一般為風景、人物和靜物。
2)動感畫:是裝飾畫中的新貴,以優美的圖案,清亮的色彩,充滿動感的效果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動感畫也以風景為主,高山流水,古樸典雅。由於採用的新技術能產生極佳的視覺效果,畫中的流水和白雲就有了一定的動感。
3)木製畫:以木頭為原料,經過一定的程序膠粘而成。木製畫的品種很多:有碎木片拼帖而成的寫意山水畫,其層次和色彩感比較強烈;有木頭雕刻作品,如人物、動物、非洲臉譜等;還有選用了一未經雕琢的材料,如帶樹皮的木塊、原色的麻繩等。
4)攝影畫:主要是翻拍國外作品,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時代感。
5)絲綢畫:比較抽象,有新奇的效果,能起到別具一格的裝飾效果。
6)編織畫:採用毛線、細麻線等原料,紡織成色彩比較明亮的圖案,主要題材是少數民族風情 、自然風光等,有較為濃郁的少數民族色彩,用來裝飾房間,風格比較獨特。
7)烙畫:在木板上經高溫烙制而成,色彩稍深於木原色。圖案的線條較細,效果也就更加細致入微。烙畫多採用國畫筆法,一般為傳統山水或動物畫,古色古香。
此外,還有用其他五花八門材料製作而成的裝飾畫,如竹子、皮革、玻璃、陶瓷等等,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審美情趣進行選擇,從而使居室更加賞心悅目。
布貼畫
布貼畫,又叫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還叫撥花。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他顏色,視所要表現的內容而定。布貼畫色彩豐富鮮艷,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和絲綢剪貼畫相近似僅原料有別。
它以粗布為原料,用袋裝染料直接高溫染製成各種顏色,由巧手婦女剪貼而成。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現代民間美術畫鄉」的延川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位於延安以東的黃河岸邊,受鄂爾多斯草原的影響和蒙漢民間藝術相互滲透,其民間傳統藝術具有獨特魅力。延川人在當地傳統民間剪紙、刺綉、壁畫、布貼工藝的基礎上,從生活出發,就地取材,採用不同色彩、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布塊,通過布縫和補花布飾手工藝,創造出畫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貼畫。所謂布縫,就是大面積的拼貼,包括貼塊、縫合、鑲花和拼接;所謂補花,就是小面積的花飾紋樣點綴,即在一塊底布上貼、縫、鑲上有布紋樣的布片。
延川布貼畫所表現的內容,有民間傳說、戲劇人物、民俗生活、動物、花卉和各種吉祥圖案,追求沉著和濃烈的色彩,在大膽誇張的畫面之中開拓新意,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延川人著裝戴飾,喜歡紅、黃、藍、綠,布貼畫充分反映了當地民眾的共同心理感受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心靈手巧的延川人,把一塊塊不同形狀的布塊,便成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布貼畫,使之折射出當地固有的民族社會史,風俗習尚、地理環境和審美觀所賦予的光彩。
布貼畫與當地群眾的生活關系密切,如:農家婦女用各種顏色的碎布頭剪貼虎頭、花卉和各種吉祥圖案,綴納在兒童衣帽和鞋子上;有的剪貼成「魚戲蓮」裝飾在新婚男女的枕頭上。
F. 寺廟,廟會,戲劇,傳統手工技藝哪個不屬於非遺
寺廟,廟會,戲劇,傳統手工技藝,其中廟會不屬於非遺。
G. 在廣州購買粵劇類的戲劇服裝在哪裡有得買最好是便宜,手工不一定很重要,急!
以前大沙頭就有個中華戲服廠嘅.舊年拆遷,就唔知搬咗去河南邊度了.河南,海珠區也.
戲服不會便宜得去邊了.
哪個水蔭路有些舞蹈用的服裝,你去看看有無合適的啰.
訂做戲服吖,我未試過,不過龍劍笙一件戲服都十幾萬.看樣子,除了料之外,手工是很貴的了.
H.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具有傳統民族形式的服裝。又稱民俗服。是民族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的反映,體現著民族心理素質。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特點
1、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2、民族服裝形象的設計提煉應該更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思維模式應為浪漫性能動的構思方式,具有敏銳的形象感知能力。
3、民族服裝的審美特徵較其他戲劇形式對更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與誇張是其最鮮明的特徵。
4、民族服裝的造型較其他戲劇形式對適應演員動作的要求更嚴格,對演員在大幅度動態的要求更
高,表現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間。
來歷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漢衣冠制度。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基本上是以華夏族服飾為參考,在日上生活中又添加了自己體現民族心理素質。及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I. 手工動物面具怎麼做
馬上就要到「六·一」了,上海的很多大朋友小朋友都在想:災區的孩子們怎麼過兒童節呢?有一位四川的記者說:災區的孩子現在很需要玩具,而文具、課外書更是他們的最愛。為此,上海各界展開了關愛災區兒童的各項活動。
□本報記者|曹敏捷|文
寫祝福 送上鼓勵的話語
全國兒童作家最近聯合發出倡議:「所有同呼吸、共命運的熱心讀者,也許我們只是弱水中的一瓢,但我們相信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哪怕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只要匯聚起來,我們也可以是小溪,是河流,是大海。」
發出倡議的同時,兒童文學作家也為災區孩子送去了節日的祝福。《男生賈里》的作者秦文君在給他們的祝福中寫道:「親愛的孩子,世界上會有苦難、傷痛、生離死別等黑色的字眼。但是更多的是明亮的詞彙,如溫暖、愛、信念、樂觀,包括在這場地震災難中你們讓我看到的堅強與勇敢。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相信童話》的作者梅子涵給災區孩子的祝福中是這樣寫的:「相信童話、相信美好、中國萬歲!」《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作者鄭春華則鼓勵災區的孩子:「哭過以後,就抬起頭來,你們會看到廣闊的天空和飛翔的小鳥!」
放氣球 祝願遇難小天使一路走好
據了解,為了讓遇難的孩子們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有個伴兒,部分遇難孩子的父母們決定讓孩子在5月30日集體下葬,讓他們一起在天堂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為了哀悼遇難的孩子,徐匯區團委將在當天放飛愛心氣球來祝願遇難小天使一路走好!
制賀卡 送上一份節日問候
徐匯區團委、上海博庫書城、少年兒童出版社等將在六一兒童節共同舉辦為災區兒童送祝福活動。即日起至6月1日,博庫書城與少年兒童出版社將共同舉辦「送給災區小夥伴一份節日的問候」賀卡設計比賽,孩子們可以親手製作賀卡為災區的小朋友送祝福。徐匯區團委將挑選出優秀賀卡,通過成都團市委、綿陽團市委等友好單位轉贈給受災地區的青少年,鼓勵他們戰勝災難,重新振作,共渡難關。同時,小朋友每做一張賀卡,少年兒童出版社就會捐出一本價值10元的圖書給災區。
放電影 葫蘆兄弟的精神鼓舞士氣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近日向汶川地震災區捐獻了一個《葫蘆兄弟》電影拷貝和200套《葫蘆兄弟》圖書,作為獻給當地孩子們的兒童節禮物。
《葫蘆兄弟》講的是7個各具本領的葫蘆娃,為了戰勝邪惡的妖怪,經歷各種困難,最後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他們的一身本領,還有勇敢、團結的精神,影響了當時的一代人。面對「5·12」汶川大地震中備受生理和心靈創傷的孩子們,葫蘆娃的精神也是鼓舞他們走出逆境、戰勝困難、重新振作的良葯。主創人員表示,希望這部電影在這個非常時期給當地受災的孩子們力量。發行方也會組織力量去災區為孩子們免費放映這部電影。
新世紀影城和新東安影城響應本次首映承辦方新影聯院線的建議,將從《葫蘆兄弟》售出的每張電影票中提出1元錢,通過李連傑壹基金捐獻給災區兒童,希望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
手拉手 捐愛心書包,交災區朋友
「有光照亮前方,就有生存下去的希望!」「陽光總在風雨後,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克服一切困難奮勇前進!」5月25日,在中福會少年宮舉辦的「捐只愛心書包交個災區朋友」助學行動報名現場,眾多少年宮學員以及來自全市的少年兒童踴躍爭當「愛心小夥伴」,紛紛寫下誠摯的祝願,表達要與災區夥伴共同克服困難、結對共成長的願望。
這是中福會少年宮等單位開展的「上海少兒與地震災區小夥伴手拉手」助學行動。凡本市6至16歲的少年兒童(含在滬外籍少兒)捐出50元,寫上一段共勉的寄語並留下聯系方式,就可以認捐一隻書包及一套文具,牽手一位災區小夥伴,並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通過書信形式長期結對,共同成長。主辦單位將認捐的文具用品隨附「愛心小使者」的祝福及其聯系方式,在今年秋季開學前送至災區恢復教學的學校。
捐禮物 我們選擇這樣過「六·一」
前兩天,閔行區啟英幼兒園的小朋友在校門口舉行了一次捐贈活動,他們紛紛把大人送給自己的六一節禮物捐出來,要讓災區小朋友也能過上一個快樂的兒童節。
前幾天,小三班朱羽珅小朋友媽媽在得知幼兒園老師和阿姨已經進行了捐款後,首先在家園互動上發起題為《我們選擇這樣過六一》的倡議書,把「拿出我的壓歲錢捐給災區;把六一的禮物送給災區的小夥伴;六一節的遊玩計劃取消,節省的費用捐獻給災區」等方式,提出了過六一的建議。很快,這份倡議書引起了其他家長的響應。於是,就有了在幼兒園門口感人的一幕。
已經畢業的陳浩乾小朋友在得知母校開展捐款活動後,第一時間讓媽媽帶來了自己的500元壓歲錢;而啟英幼兒園的聽障小朋友們,也紛紛獻出自己的愛心。雖然他們的家庭經濟不富裕甚至有些還非常困難,但因為曾經獲得別人的幫助,他們更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力所能及地幫助比他們更需要幫助的災區小夥伴們。
本市兒童節活動內容一覽
藝術展:共築寶塔迎奧運
用報紙、泥沙、蔬果、麵粉、輪胎等作為創意素材,一件件美術作品讓人覺得新鮮。這是寶貝美樹坊的「小寶貝,大視界」六一兒童藝術展。坐落在瑞虹新城的寶貝美樹坊,以兒童早期教育為主體,引進全球風行的美術早教課程,打破平面作畫的局限,繪畫、雕塑、手工、律動、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並用,旨在提高和發展2-12歲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並通過兒童稚嫩的雙手,來描繪繽紛的色彩世界。畫展當日小朋友還可參加「共築寶塔迎奧運」的親子活動。
動物園:與動物奧運寶寶聯歡
與今年出生的動物奧運寶寶親密接觸,這可是一大幸事。六一期間,上海野生動物園將推出動物奧運寶寶傾情大聯歡,邀請小朋友與30多種今年剛出生的動物奧運寶寶在小動物樂園里的動物「奧運村」內聯歡。
截至目前,在野生動物園出生的奧運寶寶達數百隻,有斑馬、大羚羊、長角羚、藍角馬、金絲猴、白天鵝、黑天鵝、疣鼻天鵝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剛從深圳落戶上海的獅虎獸兄妹,別看它倆都是三四百斤的「大塊頭」,長得「虎背熊腰」身材魁梧,其實它們都還未成年,今年是第一次在上海和小朋友過「六一」節。
今年9月,上海野生動物園還將舉辦第五屆全國動物運動會。「六一」期間,在動物表演場館內,遊客可以看到一些正在熱火朝天備戰全國動物運動會的動物和教練。
5月29日-6月9日,凡兩位購票成人可免費攜帶1名1.5米以下兒童。
兒童劇:20台劇目看花眼
據不完全統計,六一前後在上海舞台演出的中外優秀兒童劇將超過20台,包括經典童話劇、幽默喜劇、人偶劇、游戲劇、音樂劇、寓言劇、啞劇、舞蹈劇場等各種形式。
今天起至6月1日,迪士尼舞台劇中歷久不衰的三大經典童話《白雪公主》《灰姑娘》和《美女與野獸》,也將在米老鼠和唐老鴨的幫助下,從童話書躍上舞台。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將成為其亞洲巡演第一站。
話劇大廈還將舉辦青少年戲劇展演。名為「創新童話·丹麥傳奇」的這次交流,將推出來自丹麥的7個各具特色的劇目,包括《老爸總是對的》、《小紅帽》、《樂隊狂想曲》、《拳擊妹妹與芭蕾哥哥》、《小叔叔和流浪狗》、《美麗的瑪麗亞》、《天使之城》等。此外,游戲劇《聰明的小豬》、時尚劇《老鼠愛大米》、寓言劇《東郭與狼》、人偶劇《九色鹿》等也將與申城小朋友見面。
育兒信息
24家單位被定為
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經專家評審推薦並報上海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審核批准,寶貝科學探索館等24家單位近日被正式命名為2008年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作為普陀區科技周活動的重點項目,寶貝科學探索館於日前舉行了揭牌儀式。
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為3-10歲寶寶量身訂做的寶貝科學探索館,集兒童科技與娛樂為一體,是少科站與兒童樂園的結合體,具有知識的普及教育和科學文化精神的培養功能,填補了上海此類場館的空白。目前探索館內有兩個場館共34個站點,自去年12月試運行以來,館內已接待家庭近2萬人次,接待幼兒園、國際學校、小學、企業團體等超過50個。為了能讓更多的小朋友宣傳科普知識,探索館還組織「科普小分隊」,每周末「走出探索館」,到公共少兒活動場所為數以千計的小朋友免費上演寓教於樂的「科學表演秀」。
成為全市的科普教育基地後,探索館將定期安排公益科普講座,還將對3-10歲的小朋友開放免費參觀日,組織科普志願者參與場館的科普推廣工作,為更多的學齡前兒童服務。
J. 戲曲帽殼怎麼做的用什麼材料,用什麼材料來定型
戲曲帽殼怎麼做的用什麼材料,用什麼材料來定型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為里,紗為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
現在製作,用毛頭紙多層(農村糊窗戶用紙),漿糊粘合晾乾,做成帽子的內胎;
外面用黑絨布幔上去,而且紗帽是分為前後兩個獨立的部分製作的。
紗帽翅用細鐵絲擰成彈簧,窩出帽翅框架,然後用細鐵紗裁成大小合適的片,用骨膠粘到鐵絲框架上,噴上金色或銀色漆打底色,再用硬卡紙雕刻出紗翅內的花紋,染上顏色,同樣用骨膠,鐵絲固定在帽翅骨架上,糾正一下形狀,插在烏紗帽後面就行了。
其他盔頭製作方法大概類似,王(皇)帽、帥盔、中軍盔、駙馬套、鳳冠、大羅帽、大額子、小額子、通常,盔頭全部是硬紙胎,沒用紡織材料,方法也是想用硬卡紙雕出底板,用細鐵紗附上去做胎。
北京、江蘇,都有專門製作戲劇的盔頭、頭面、腳下的鞋子,靴子,彩鞋等等。有時間可以去參觀一下學習學習,看一眼,就會一目瞭然。製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附錄:
烏紗帽原來只是民間常戴的一種便帽,定為「官帽」則始於明朝洪武年間。
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到宋朝時加上了雙翅,烏紗帽按照官階在材質和式樣上是有區別的。明朝以後,烏紗帽才正式成為做官為宦的代名詞。
這兩只帽翅從宋初開始逐漸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只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
戲曲盔頭
(圖片摘自《網路圖片》)